孔廟的門裡門外幾乎無人,顯得異常冷清,令人心生淒涼。即使在五四愛國運動期間,祖國上下掀起了對孔子的批判,但一切不過是口號,真正落實到生活中卻寥寥無幾。連新文化運動的先鋒胡適也曾坦承,孔子依然是儒教的領袖,這讓人不禁唏噓。
近年來,清明節前後,孔廟的祭祀活動也逐漸減少,往日的熱鬨早已不複存在。如今的孔廟,“門可羅雀”一點也不為過,顯得冷冷清清,與以往人頭攢動、香火旺盛的盛況形成鮮明對照。
這樣的冷清與寧靜卻渲染出一種莊重肅穆、遠離塵埃的氣氛,使得王至誠和爺爺能夠靜下心來,慢慢遊覽,細細尋訪那書法藝術的一方淨境。
“我們已經進來了,耐心地等些時日,會見到該見到的人。”王懷蘭緩緩說道,眼神中帶著一絲期待。
“爺爺,您看——”王至誠指向前方,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他看到一位戴著禮帽、秀氣文雅的童年站在一塊石碑前,聚精會神地注視著碑刻。
這位童年正是孔子的第76世孫、第30代“衍聖公”孔令貽的後代。孔令貽一生娶了四位妻子,前麵三位均未能生育,而最終與陶氏的結合卻生下了一個兒子,但這個兒子不幸早夭。為了延續孔家香火,孔令貽娶了陶氏的丫環王寶翠,王寶翠又為他生下了兩個女兒:孔德齊和孔德懋。
1919年,王寶翠意外懷孕,孔令貽非常擔憂,便托付後事於北洋政府的徐世昌與溥儀。年近五旬的孔令貽尚無子嗣,眼見王氏懷孕,心中暗自祈禱:“倘可生男,自當嗣為衍聖公,以符定例……”
同年秋,孔令貽的嶽父突發重病去世,11月,他未能見到孔德成的出生便撒手人寰。1920年正月初四,曲阜孔府內外如臨大敵,北洋政府的軍隊嚴加把守。徐世昌派遣的軍隊圍住了孔府,確保王寶翠的生產不受乾擾,生怕有人偷換嬰兒或出現意外。
為了助王夫人順利生產,門上懸掛了弓箭,象征“飛快”、“速到”。然而,天意弄人,王夫人在分娩時一度失去意識。於是,眾人急忙請來高人。
他們所請的並非僧道,而是儒學代表。王懷蘭作為未來“小聖人”的老師之一,也被邀請到場,參與這一曆史時刻的見證。
王懷蘭回想起那時的情景:“我和幾位易經大師商量,向孔家提出一個建議:孔府內宅地勢後高而前低,若能將前麵的地勢抬高,便可助‘小聖人’順利出生。”
正南門是皇帝出巡時才能開啟的一道門,為了“小聖人”的降生,孔氏宗親最終同意打開了這扇門。正如民間所說,“小聖人千呼萬喚始出來”,孔德成應運而生,承載著孔氏家族的希望與使命。
北洋政府為此舉行盛大慶典,敲鑼十三下,鳴炮十三響,聲勢浩大。孔德成的誕生,幾乎如當時皇子的降生般受人矚目,取名“孔德成”,寓意“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可悲的是,這位年輕的母親王寶翠,在孔德成出生後僅17天便因“產褥風”去世,年僅26歲。
失去母親的孔德成和三歲的姐姐孔德懋,幾乎沒有體驗到母愛與家庭溫暖,隻能將陶氏視為母親,喃喃稱之為“娘”。1920年四月二十日,正值孔德成滿百天,北洋政府徐世昌為了收買人心,頒布大總統令,宣布孔德成為第31代衍聖公。令人意外的是,孔德成成為了最後一代衍聖公。
在陶氏的撫養下,孔德成接受了傳統的教育,孔府非常重視他們的成長。為了培養他們的才華,專門為三兄妹請來六位先生傳授知識。孔德成自幼接受孔教,也能在書桌前練習書法。民國13年,他姐弟三人與吳伯簫學習英文,隨詹澄秋習琴。民國14年,孔府還重修了尼山孔廟、顏母祠、尼山書院。
“當時我還在山東大學任教,偶爾會去孔府指導他們。”王懷蘭微微歎道,眼中流露出對往事的追憶,“孔德成聰穎過人,七歲時便能寫出一手行雲流水的好字。如今,孔德成已年滿九歲,據說他已接任整個孔氏家族的‘掌門人’,獨攬家務。”
“所以,爺爺今天來是想見孔德成,希望能在曲阜創辦國學院。”王至誠猜透了爺爺的心思,嘴角微微上揚。
然而,王懷蘭的神情卻顯得有些憂慮。“我被關了一年,不知道‘小聖人’是否還認得我?加上近期尊孔反孔的爭論如此激烈,我實在擔心‘小聖人’能否接受創辦國學院這樣棘手的大事。”
就在這時,王至誠凝視著孔廟的石碑,心中不禁湧起一陣莫名的感慨。他明白,孔德成身負重任,然而他自己也肩負著時代的使命。在這個充滿動蕩與不安的時代,孔廟的冷清與爾虞我詐的權力鬥爭,似乎預示著未來的變革。
“爺爺,我相信孔德成會理解我們的初衷。”王至誠堅定地說道,“在這個曆史的節點上,我們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傳承的機會。”
“希望如此。”王懷蘭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一絲希望和憂慮的交雜。兩人相視而笑,心中都明白,未來的路將會充滿挑戰,而他們的選擇,將會深刻影響這一代人的命運。
隨著夕陽漸漸西沉,孔廟在餘暉的照耀下顯得愈發莊嚴與神秘。王至誠與爺爺在這充滿曆史感的地方,開始了他們的探索之旅,期待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尋找那遺忘的智慧與未來的光芒。
王至誠心中暗想,孔德成作為孔子的後代,肩負著延續文化與傳統的重任,而他們所倡導的國學院恰恰是傳承儒家思想的重要載體。或許,這不僅是一次與孔德成的會晤,更是一次時代的對話,是對未來文化傳承的重新思考。正如孔子所言:“有教無類”,希望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能夠重新點燃對文化的熱愛與敬仰。
喜歡文化英雄聯盟請大家收藏:()文化英雄聯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