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天中午,大院內的戲台上,演出連台,有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徐碧雲等“四大名旦”和“四大須生”、紅豆館主、侗五爺溥侗)等南北名伶彙聚一堂。本來梅蘭芳是有氣節的人,夫人王明明、福芝芳勸他或許劉喜奎和孟小冬能夠出現,就答應來了。
劉喜奎誰也,原名劉誌浩,後改桂緣。1894年出生於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寨子鎮黑龍村。劉喜奎與鮮靈芝、金玉蘭並稱"女伶三傑"。民國初期名伶、京劇演員、河北梆子演員、中國第一位現代戲女演員。
10歲拜河北梆子演員宋永珍為師。當時女伶難登大雅之堂,戲曲舞台上的生、淨、旦、末、醜皆由男子扮演,時間一久,聽膩了男藝人的演唱,人們對女伶趨之若鶩。北京成立了專門培養坤伶的"崇雅女科班",劉喜奎又成為學生。經過調教包裝,在"中和園"掛牌演出走紅。隨後到哈爾濱、海參崴、上海等地演出。在上海與周信芳同台,在天津、北京與譚鑫培、楊小樓合作。當時劉喜奎在天津演出河北梆子新戲《宦海潮》、《黑籍冤魂》、《新茶花》時,把救國理念融入藝術,抨擊軍閥官僚,宣傳民主自由,激發學生愛國熱情,觀眾中有正在南開讀書的伍豪。
劉喜奎劉喜奎身材小巧,唱腔圓潤,聲腔設計繼承了河北梆子的高亢激昂,並根據自身特點融入了京劇的細膩委婉,對舞台上使用的語音、字韻進行了較多的變化,使聲腔更加委婉、美妙、雄中藏秀。劉喜奎和梅蘭芳相互欽敬、相互欣賞,梨園圈內的同行也都希望他們能夠喜結連理。民國7年《順天時報》主持評選伶界大王,梅蘭芳和劉喜奎分彆獲男伶大王、坤伶大王徽號。沒想到這對誌同道合的一對金童玉女卻被劉喜奎毅然斬斷了情絲。
如今,劉喜奎37歲雖然風韻猶存,但和24歲的孟小冬的嫩沒法比。
台下擺著好茶名酒和零吃,每日千桌,還有應酬的上乘煙膏幾千兩。排場之大,靡費之巨,極一時之盛,是百年來上海空前絕後的奢侈典禮。
杜月笙過來了,簡單施禮之後,陪著最前台的要人看戲。
王至誠和在座的看客,都曉得杜月笙不是看戲,而是在等京劇著名老生餘叔岩的弟子、餘派的優秀傳人之一、世稱"京劇冬皇"--孟小冬。
孟小冬,1907年生,女,北京宛平人,梨園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劇優秀的女老生。
王至誠隱隱約約地聽見有人在介紹:“她的祖父孟七出身徽班,擅演文武老生兼武淨,她的父親、伯、叔都是京劇演員,孟小冬彆無選擇地走上了從藝的道路。”
王至誠又何嘗不知:孟小冬九歲開蒙,向姑父仇月祥學唱老生,十二歲在無錫首次登台,十四歲就在上海乾坤大劇場和共舞台先後與張少泉、粉菊花、露蘭春、姚玉蘭同台演出,扮相威武、神氣,唱腔端嚴厚重,居然大角風範。
“‘扮相俊秀,嗓音寬亮,不帶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勢’,這樣冰雪聰明的冬兒,誰不喜歡啊!明日之星非她莫屬。”杜月笙向身邊的貴賓說。
“冬兒”這個稱呼非同一般。王至誠早就聽說,杜月笙對孟小冬的情分早在1925年就開始了。
當時北京是京劇演員心目中憧憬的"聖地",為了謀求開拓一片新天地,謀求藝術上的發展,孟小冬除了演出以外,先後向陳秀華、陳彥衡、孫佐臣、王君直、蘇少卿等人學習,鑽研譚派藝術。由於孟小冬見識越廣,對藝術善於理解和鑒彆,最終做出了理智的抉擇,把目標鎖定了餘派(新譚派),在1925年離開上海,毅然北上深造。
孟小冬初闖京城時,正值18歲青春妙齡。她舉止優雅,氣質高貴,楚楚動人,不久成為許多北京人心目中的偶像,暗戀於她。先是京城達官之子王惟琛,後來杜月笙也化妝易名悄悄地來到北京助陣,一袋袋的大洋送了上去。
恰逢梅蘭芳訪日返京。
梅蘭芳,1894年生蘇州人,名瀾,鶴鳴,字畹華,彆署綴玉軒主人,京劇演員。
一個是伶界大王,一個是坤伶須生泰鬥,一個如日中天,一個光豔爍人,兩人形成了打對台的局勢,還同台演出了《梅龍鎮》、《四郎探母》、《二進宮》等名作。二人本是梨園同行,相互欽羨,又惺惺相惜,二人在不斷的競爭與合作中加深了彼此了解,互生愛慕之情。
梅蘭芳在北京曾經三易其宅,他和孟小冬住在東城無量大人胡同的一所四合院--"綴玉軒"。每一天,梅蘭芳和朋友在此說古道今,談文論藝。然而,他和孟小冬美好的生活向往,祥和的氣氛,很快被一場凶兆遮住了。
1926年或1927年的某一天,梅家會客廳裡突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他身著淺灰色西裝,麵貌清秀,文質彬彬,麵色蒼白,20歲左右,此人是肄業於北京朝陽大學、常來給孟小冬捧場的王惟琛。王惟琛對孟小冬心儀已久,無奈孟小冬已是梅蘭芳的情侶,因此他懷恨在心,到梅宅尋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時梅蘭芳正在午休。出來招待客人的是梅蘭芳的老友、北京很有名望的一名紳士張漢舉。王惟琛迅速拔出手槍抵住張漢舉,喊道:“此事與你無關,回去把梅蘭芳叫出來,他奪了我的孟小冬,我要和梅算賬,隻有拿出10萬元才能擺平。”
張漢舉強壓住內心的恐慌,把過程告訴了梅蘭芳。梅蘭芳先是一愣,迅即明白過來,"我立刻打電話去。"梅蘭芳言語一聲,便不見了身影。
不久,梅宅被大批軍警圍住,王惟琛無意中瞥見了梅蘭芳請來的軍警,頓時驚慌失措,拔槍就射,可憐張漢舉在這場不相乾的愛情糾葛中成了冤死鬼。聽到槍響,軍警們一擁而上,王惟琛中彈倒下。
綴玉軒發生如此血案,社會輿論大加炒作,一時沸沸揚揚,種種緋聞,撲麵而來。孟小冬經此打擊,痛不欲生。
杜月笙好長時間不知孟小冬的音信,1929年杜月笙娶了名須生姚玉蘭,但對孟小冬依舊念念不忘,希圖找機會接近她。然而得到的消息是:孟小冬與梅蘭芳結婚不久,時時被噩夢驚醒,她便離開了舞台,一度於天津居士林皈依佛門。
眼下,杜月笙如此用神,希望孟小冬出現。然而杜月笙還不知道,孟小冬就在某一個角落裡看著這一切,堅決避免與梅蘭芳、杜月笙相見是因為梅蘭芳在場,才避而不出。就這樣孟小冬和梅蘭芳最終連合作的機會都沒有,更彆說複合了。這跟以後的杜月笙創作了機會。
王至誠看了幾天的戲,他總覺得張學良是喜歡女人,喜歡聽戲的主,然而始終沒有見張學良出場。但聽到張學良的電話打到東北了。
喜歡文化英雄聯盟請大家收藏:()文化英雄聯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