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是現代經濟史上極具標誌性的一年,以“黑色星期四”1929年10月24日)的美股崩盤為起點,經濟危機迅速蔓延到全世界,各國國內經濟迅速衰退,各國國內生產總值大幅下降,工業生產萎縮,企業大量破產,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世界貿易的水平會在未來的1933年減少了超過33,現在的大蕭條已經開始影響德意誌國,在柏林任教和學習的兩人,暫時還沒有受到影響。
從1929年10月24號開始美國和德意誌的金融市場和股票市場開始暴跌,銀行倒閉風潮席卷各地。人們對金融機構失去信任,資金流動受阻,投資和消費急劇減少,失業率開始飆升,到1933年美利堅國的失業率達到25,列強主要的11個國家的平均工業失業率在1933年達到29.8。
在社會方麵,由於工作減少和工資的持續減少,各打列強導致貧困加劇,大量工人失業,家庭失去收入來源,生活水平急劇下降,貧困和饑餓現象普遍存在,社會福利體係麵臨巨大壓力,這時候的蘇聯完全沒有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正是由於蘇聯在大蕭條中的表現房社會動蕩不安,失業、貧困等問題導致社會矛盾激化的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上升,罷工、遊行等抗議活動頻繁發生。所以各國的共產黨在這一時期開始發力的,黨組織迅猛的增加,黨員速度開始爆發性增加。
政治方麵,隨著極端主義崛起,經濟危機進一步導致社會不滿情緒加劇為極端主義政治力量提供了土壤。德意誌國的納粹黨在這一時期迅速崛起,最終導致後麵的一個戰爭興起。
與此同時大蕭條促使各國政府加強了對經濟的乾預和調控,開始製定和實施一係列經濟政策,如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複蘇。
然而由於各國政府施行貿易保護主義,各國為保護本國經濟,紛紛提高關稅,限製進口,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進一步加劇了國際貿易的萎縮,破壞了國際經濟秩序,使得國際貿易遭到重創,全球經濟的相互依賴關係被削弱,各國之間的經濟競爭和矛盾加劇,國際合作麵臨巨大挑戰,國際關係也變得更加緊張
由於周亦雲在德意誌柏林學院任教,對於他這個外國人,周亦雲對生活條件還是很不錯的,他現在的月薪,和特供的食物和物品,哪怕是在物價上漲對他和林娥的生活都沒有什麼影響。
廚房鑄鐵爐的火星濺在林娥圍裙上,她把軟綿綿地麵包往搪瓷盤裡放時,對著周亦雲說道:“亦雲現在德意誌國地情況不容樂觀,現在很多麵包店開始賣,用30鋸末混合的麵包了。
周亦雲在書房聽見瓷盤磕碰聲,筆尖停在《人民觀察家》和《攻擊者》上麵,這兩份報紙已經開始在柏林地區流行開來,作為納粹黨的宣傳報紙,已經開始宣傳
“上周還能換半磅人造黃油,今天黃油票直接作廢了。”林娥對著周亦雲吐槽到,隨著時間的推移,英,法等國開始將自己的經濟危機,轉嫁給被凡爾賽條約困住的德意誌國,周亦雲對此一點都不意外,也深知自己不能再在德意誌國待下去了,德國人民的風暴將要被利用席卷全球,納粹黨的教義不會允許一個華夏人在柏林軍事學院教書。
林娥看著周亦雲在那裡沉思,接著對著周亦雲說道:“肉鋪老板說,明天開始憑身份證限購,每人每周200克香腸——還是摻了大豆粉的。”此時窗外下起了小雨,掠過了軍事學院校舍的哥特式尖頂,在路燈的照耀下映成了光暈。
周亦雲翻開自己手裡麵的報紙,報紙上寫著“帝國馬克對美元彙率跌破14.2,失業率突破15"。他想起今早外出,失業工人用木板搭的窩棚已經蔓延到勃蘭登堡門,某個窩棚外寫著:“我們要麵包,不要《凡爾賽和約》”。
房屋的旁邊放著一堆的煤塊,煤塊上印著“帝國救濟署”的戳記,這是軍校今天發的燃料配給,作為外國人周亦雲的的各種配給還是很好的。
“再等一個月,我們就回華夏。”周亦雲對著林娥說道,握緊林娥的手,牆角的樟木箱用桐油刷過三遍,縫隙裡滲出淡淡的鬆香味,箱底墊著美國運通公司的防水油布,100根金條,這些從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秘密運來的黃金,每根都刻著1928的鑄造年份。
"今早麵包房的黑麥粉漲了四倍,旁邊鄰居她家的銀質燭台已經換了三袋蕪菁。林娥對著周亦雲說道,窗外突然傳來玻璃碎裂聲,麵包房方向騰起塵霧,爭搶最後一袋麵粉的主婦們推倒了煤爐,藍色火苗舔著結霜的櫥窗。
等一個月,我們將會和德國談判,然後我們回國。”周亦雲對著林娥說道。
當鑄鐵爐發出最後一聲悶響,林娥往爐子裡添了塊煤,這是今天學校送來當燃料。周亦雲想著,軍校的德國同事們也在抱怨現在噠物價瘋漲,錢已經不是錢了,更像是紙張周亦雲聽一些同事說道,有一些地方已經開始以貨易貨了。
周亦雲走到窗邊,看向了窗外遠處,某個麵包房外爆發爭吵,爭搶最後一袋黑麥粉的主婦們撞翻了煤爐。他看了看自己的手表,在等待他需要的時間。
喜歡重生從黃埔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從黃埔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