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晨曦破曉,金光萬丈,鹹陽城沐浴在朝陽之中。
東宮門前,巍峨宮門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莊嚴肅穆。
一輛華貴馬車緩緩停駐,車簾輕掀,李斯那張慣常冷峻臉龐映入眼簾。
“勞煩通報,就說李斯求見扶蘇公子。”
李斯聲音沉穩,透著不容置疑威嚴,每一個字都仿佛敲打在人心上。
“丞相稍候。”
侍衛不敢有絲毫怠慢,躬身一禮,便如離弦之箭般向宮內奔去,隻留下一個匆忙背影。
片刻之後,一陣急促而有力腳步聲由遠及近,打破了清晨寧靜。
扶蘇身影出現在宮門前,他身著一襲素雅錦袍,腰間玉佩溫潤,更襯得氣質出塵,宛若謫仙降世。
未及扶蘇開口,李斯已搶先一步,快步上前,深深一躬,行禮道:
“李斯,見過公子,讓公子親自迎接,實在愧不敢當。”
扶蘇連忙上前,雙手虛扶,將李斯托起,溫潤如玉臉龐上綻開一抹和煦笑容,如春風化雨,讓人心生暖意:
“丞相言重了,您乃大秦柱石,國之棟梁,扶蘇豈敢有絲毫怠慢?快快請進,你我入內詳談。”
二人並肩而行,緩步走向東宮深處,每一步都踏在青石板上,發出清脆回響。
書房內,檀香嫋嫋,煙霧繚繞,營造出一種靜謐而莊重氛圍。
扶蘇與李斯分主客落座,侍女輕手輕腳地奉上香茗,熱氣氤氳,茶香四溢,沁人心脾,而後悄然退下,不帶起一絲聲響。
李斯端起茶盞,指尖輕輕摩挲著杯沿,目光卻不著痕跡地細細打量著扶蘇。
《詩經·鄭風》有雲:“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人如其名,扶蘇公子果然是一位俊雅挺拔、溫潤如玉謙謙君子,舉手投足間都散發著一種讓人如沐春風氣質。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此言,用來形容扶蘇公子,再貼切不過,簡直是量身打造一般。
“丞相日理萬機,公務繁忙,今日怎有閒暇來此東宮?”
扶蘇放下手中茶盞,率先開口,打破了沉默,他聲音溫和而富有磁性,如春風拂麵,讓人心生好感,不自覺地想要親近。
李斯一時竟有些語塞,他早已習慣了官場上爾虞我詐,習慣了說話繞圈子,習慣了話裡藏鋒、暗藏機鋒。
扶蘇如此直截了當,開門見山,倒讓他有些不適應,像是重重一拳打在了棉花上,無處著力。
他定了定神,沉聲開口,每一個字都像是經過深思熟慮一般:
“昨日朝會之上,陛下將文華府一事交由公子全權負責,想必公子已經知曉。”
“陛下雄才大略,一統六國,書同文,車同軌,如今又欲統一思想,此乃千秋偉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隻是,百家爭鳴已久,各執一詞,想要一蹴而就,談何容易?簡直是難如登天。”
“如今百家學說魚龍混雜,混亂不堪,陛下欲用文華府為熔爐,去蕪存菁,博采眾長,最終統一思想,為我大秦長治久安奠定堅實基石。”
扶蘇聽了半晌,依舊雲裡霧裡,不甚明了,李斯葫蘆裡到底賣什麼藥,他實在猜不透,於是開口問道:
“那依丞相之見,此事該當如何?還請丞相明示,扶蘇洗耳恭聽。”
李斯看著扶蘇一臉茫然樣子,心中暗自思忖,看來這位公子雖然仁厚,卻不善權謀,也罷,既然如此,那我就直言不諱了。
他下定決心,決定直入正題,不再繞彎子:
“臣舉薦一人,此人乃是禦史張蒼,臣以為,由他來協助公子統領文華府,最為合適不過。”
“張蒼此人,博學多才,深諳百家學說,才學謀略皆是上上之選,定能助公子一臂之力,將文華府治理得井井有條。”
扶蘇聞言,那雙清澈的眼眸中瞬間迸發出驚喜的光芒,如同點點星辰墜入其中,熠熠生輝。
他緊緊地握住李斯的手,力度之大,仿佛要將李斯的手骨捏碎一般,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昨日也有一位大賢向我舉薦了張蒼,言其儒法兼修,博聞強識,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隻是……”
扶蘇的語氣一轉,眉頭微蹙,流露出幾分擔憂,“隻是聽聞張禦史性格有些……嗯,不羈,我擔心他不願意屈就文華府啊。”
李斯見扶蘇這般模樣,心中不禁暗自苦笑。
這位公子,還真是……實誠得有些過頭了。
自己今日前來,名為舉薦,實則是為師弟謀求一個職位,也算是賣扶蘇一個人情。
可扶蘇倒好,竟然將自己的意圖和盤托出,絲毫不給自己留下任何回旋的餘地。
這哪裡是賣人情,簡直是把人情往外推啊!
李斯心中無奈,卻也隻能硬著頭皮繼續說道:“公子謬讚了,此事,李斯銘記於心。”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實不相瞞,昨夜我那師弟特意來我府上,言辭懇切,說是仰慕公子仁德,願為大秦效力,為公子分憂。”
“丞相不必多禮,”扶蘇連忙說道,“我本就有意重用張禦史,此事正合我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斯隻覺一股鬱結之氣堵在胸口,幾乎要噴出一口老血。
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送人情都送不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