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邵陵厲公中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37章 邵陵厲公中(1 / 1)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丁卯年)

春天正月,吳國的全琮去世了。

二月,發生了日食。

當時,尚書何晏這幫人緊挨著曹爽,組成小團夥,還特彆愛改動國家的規章製度。太尉蔣濟就上奏章說:“以前大舜幫忙治理國家,就提醒大家彆搞小圈子;周公輔佐朝政的時候,對結交朋黨這事兒也特彆謹慎。國家的法度,那得是超厲害的天才,才能製定並傳下去,哪是一般小官能隨便改的呀!改了對治理國家沒啥好處,還淨傷害老百姓。應該讓文武大臣們各乾各的本職工作,保持清正廉潔,這樣才能感召來祥瑞,國家和和氣氣的!”

吳王下令把武昌宮的材料和瓦片挪去修建業宮。有關部門上奏說:“武昌宮都二十八年了,材料恐怕用不了了,應該讓各地再去砍伐木材運來。”吳王說:“大禹就覺得宮殿低點、樸素點挺好。現在打仗還沒結束呢,到處都在收稅,如果再去砍樹運材料,就耽誤老百姓種地養蠶了。把武昌宮的材料瓦片搬過去能用就行。”於是就搬到南宮住。到了三月,開始改建太初宮,還讓將領們和各州郡都義務幫忙乾活。

大將軍曹爽聽了何晏、鄧颺、丁謐的主意,把太後趕到永寧宮,自己獨攬朝政,到處安插自己的親信黨羽,還老是改動製度。太傅司馬懿想管也管不了,就和曹爽產生矛盾了。五月,司馬懿開始裝病,不再參與政事。

吳國的丞相步騭也去世了。

魏國皇帝喜歡跟一些沒什麼正形的小嘍囉混在一起,在後花園遊玩設宴。秋天七月,尚書何晏上奏說:“從今往後,皇上到式乾殿或者去後花園,都應該帶上大臣,問問政事,講講經義,給後世立個好規矩。”冬天十二月,散騎常侍、諫議大夫孔乂上奏說:“如今天下已經太平,陛下可以彆在後花園騎馬玩了,出門就坐輦車或者乘車,這是天下人的福氣,也是我們做臣子的心願。”但皇帝根本不聽他們的。

吳王在建業召集了好多人,還放話說要去攻打魏國。揚州刺史諸葛誕讓安豐太守王基分析分析這事兒。王基說:“現在陸遜這些人都死了,孫權也老了,國內沒有厲害的繼承人,朝中也沒有能出主意的主心骨。孫權自己帶兵出去吧,又怕國內突然出亂子,就像癰疽潰爛一樣;派將領出去吧,老將都沒了,新將又不太靠譜。他這也就是想擴充點勢力,保護自己罷了。”後來吳國果然沒出兵。

這一年,雍州、涼州的羌胡背叛魏國,投降蜀漢。蜀漢的薑維就帶兵到隴右接應,和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在洮西打起來了。胡王白虎文、治無戴等人帶著部落投降了薑維,薑維就把他們遷到蜀漢。郭淮去攻打羌胡的殘餘勢力,都給平定了。

正始九年公元248年,戊辰年)

春天二月,中書令孫資,在癸巳日,中書監劉放,三月甲午日,司徒衛臻,都辭職了,拿著侯爵的待遇回家,還享受特進的地位。

夏天四月,朝廷讓司空高柔當司徒,光祿大夫徐邈當司空。徐邈感歎說:“三公是討論治國大道的官職,沒合適的人就空著唄,哪能讓我這又老又病的人占著位置,丟人現眼呢!”於是堅決推辭不接受。

五月,蜀漢的費禕出兵駐紮在漢中。從蔣琬到費禕,雖然人在外麵,但獎賞、刑罰這些事兒,都先遠程向朝廷請示決定,然後才執行。費禕這人性格謙虛樸素,治國的名聲和蔣琬差不多。

秋天九月,讓車騎將軍王淩當司空。

陪陵的少數民族造反,蜀漢車騎將軍鄧芝出兵把他們平定了。

大將軍曹爽,那叫一個驕奢無度,吃的穿的,都跟皇帝差不多;皇宮裡的那些珍貴玩意兒,他家到處都是;還偷偷把先帝的才人弄來當歌舞伎。他挖了個地下室,四周裝修得花裡胡哨,還經常和他那幫狐朋狗友何晏等人在裡麵喝酒作樂。他弟弟曹羲特彆擔心,哭著勸了他好幾次,讓他彆這樣,曹爽根本不聽。曹爽兄弟還老一起出去玩,司農沛國的桓範就說:“你們掌管著國家大事,又握著禁軍,不能一起出去啊。要是有人把城門關上,誰還能進去救你們?”曹爽說:“誰敢這麼乾啊!”

以前,清河和平原為了邊界的事兒,爭了八年都沒結果。冀州刺史孫禮就請求用天府收藏的烈祖封平原王時的地圖來解決。曹爽聽了清河那邊的說法,說地圖不能用。孫禮就上奏章給自己辯解,言辭還挺強硬。曹爽氣壞了,就彈劾孫禮,說他心懷不滿,判了他五年刑。過了好久,孫禮又當上並州刺史,去見太傅司馬懿,一臉氣呼呼的,也不說話。司馬懿就問:“你是覺得並州地盤小,還是因為邊界劃分的事兒不高興啊?”孫禮說:“您這說的啥話呀!我雖然沒啥大德行,但還不至於為了官位和以前的事兒生氣。我本來覺得您能跟伊尹、呂尚一樣厲害,輔佐魏國,報答明帝的托付,建立萬世功勳。現在國家都快危險了,天下亂糟糟的,這才是我不高興的原因!”說著說著就哭得稀裡嘩啦。司馬懿說:“先彆說了,有些事兒忍不住也得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冬天,河南尹李勝要去當荊州刺史,去跟太傅司馬懿告彆。司馬懿讓兩個婢女伺候著,拿衣服的時候,衣服都掉地上了;指著嘴說口渴,婢女端來粥,司馬懿也不拿杯子,直接喝,粥都流到胸口上了。李勝說:“大家都以為您是舊病複發,沒想到您身體這麼差了!”司馬懿有氣無力地說:“我老了,又生病,估計活不了多久了。你要去並州,並州靠近胡人,得小心防備啊!恐怕咱倆以後見不著了,我把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托付給你。”李勝說:“我是回荊州,不是去並州。”司馬懿就假裝聽錯了,說:“你剛到並州啊?”李勝又說:“我是要去荊州。”司馬懿說:“我老糊塗了,聽不懂你說啥。你現在回荊州,正是大展身手的時候,好好建立功勳啊!”李勝回去後,就告訴曹爽說:“司馬公就剩一口氣了,感覺魂兒都快沒了,不用擔心他了。”過了幾天,又對著曹爽他們哭著說:“太傅這病好不了了,太讓人傷心了!”所以曹爽他們就不再防備司馬懿了。

何晏聽說平原的管輅精通算卦這些術數,就請他來見麵。十二月丙戌日,管輅去見何晏,何晏就跟他討論《易經》。當時鄧颺也在,就問管輅:“你自己說精通《易經》,但你說話咋都不涉及《易經》裡的辭義呢?”管輅說:“真正精通《易經》的人,是不會老把《易經》掛在嘴邊的。”何晏笑著稱讚說:“這話說得真是簡潔明了!”然後又對管輅說:“你給我算一卦,看看我能不能當到三公?”又問:“我老夢見幾十隻青蠅飛到我鼻子上,趕都趕不走,這是咋回事?”管輅說:“以前元、凱輔佐舜,周公輔佐周,都是靠和氣、仁愛、謙虛、恭敬,才享受很多福氣,這可不是算卦能算出來的。現在您地位高、權勢重,但感激您德行的人少,怕您威風的人多,這可不是小心求福的辦法啊。而且,鼻子就像天中的山,‘高而不危險,才能長守富貴’。現在青蠅又臭又惡心,卻飛到你鼻子上,地位高的人容易摔跟頭,輕狂傲慢的人容易滅亡,您可得好好想想啊!希望您能多做好事,少做壞事,不合禮的事兒彆乾,這樣就能當三公,青蠅也能趕走了。”鄧颺說:“你這就是老生常談。”管輅說:“老生能看到彆人看不到的,常談能談到彆人談不到的。”管輅回到家,就把這些事兒都告訴了他舅舅。舅舅怪他說話太直接,管輅說:“跟快死的人說話,有啥可怕的!”舅舅氣壞了,覺得管輅瘋了。

吳國交趾、九真的少數民族造反,把城邑都占了,交州這邊亂成一團。吳王讓衡陽督軍都尉陸胤當交州刺史、安南校尉。陸胤到了交州,用恩情和信用感化他們,投降的有五萬多家,交州又恢複太平了。

太傅司馬懿暗地裡和他兒子中護軍師、散騎常侍司馬昭商量著要收拾曹爽。

評論

正始八年至九年公元247至公元248年)是三國中後期的關鍵轉折期。這一階段,曹魏內部權力鬥爭白熱化,蜀漢與東吳各自麵臨戰略調整,看似平靜的政局下暗藏著決定三國走向的深層變革。透過史冊記載的點滴事件,可窺見三國格局演變的曆史邏輯。

曹魏政局:權力失衡與危機潛伏

曹魏政權在這兩年呈現出明顯的權力結構異化趨勢。曹爽集團在正始八年全麵掌控朝政,通過“遷太後於永寧宮”“屢改製度”“多樹親黨”等手段強化集權,其改革舉措卻引發了朝野爭議。太尉蔣濟上疏直指何晏等人“變改法度”的危害,強調“為國法度,惟命世大才乃能張其綱維”,實質反映了曹魏官僚體係對激進改革的抵觸——此時的製度變動已超越政策調整範疇,淪為權力鬥爭的工具。

曹爽集團的致命失誤在於權力擴張與治理能力的失衡。正始九年記載其“驕奢無度,飲食衣服擬於乘輿”“私取先帝才人”等行為,暴露了掌權者對禮法底線的突破;而兄弟同出、忽視桓範“閉城門”的警告,則顯示其政治警惕性的缺失。這種“驕縱”與“輕疏”的雙重特質,為司馬懿的反擊埋下伏筆。

司馬懿的“稱疾不與政事”是政治謀略的經典演繹。從正始八年五月“始稱疾”到九年李勝探病時的“屍居餘氣”表演,司馬懿通過示弱麻痹對手,同時完成“陰與其子師、昭謀誅曹爽”的布局。這種隱忍與算計,與曹爽集團的張揚形成鮮明對比,揭示了魏晉之際權力鬥爭中“示弱即強”的生存法則。

吳蜀動向:戰略收縮與內部調整

東吳在孫權晚年進入戰略保守期。正始八年“徙武昌宮材瓦繕修建業宮”的決策,既體現孫權“以卑宮為美”的務實傾向,也反映其“軍事未已,妨損農桑”的現實考量。而“揚聲欲入寇”卻最終“果不出”的行為,被王基精準預判為“補?支黨,還自保護”,揭示了東吳此時“內無賢嗣,中無謀主”的困境——陸遜等名將凋零後,孫權已無力支撐大規模對外擴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正始九年陸胤平定交趾、九真叛亂,則展現了東吳邊疆治理的成熟經驗。通過“喻以恩信”實現“降者五萬餘家”,比單純軍事鎮壓更具長遠成效,這一策略延續了東吳“以恩信撫蠻夷”的傳統智慧,為其維持南方穩定提供了保障。

蜀漢的北伐戰略麵臨轉型。薑維在正始八年“出隴右以應羌胡叛降”,與郭淮、夏侯霸戰於洮西,雖取得“胡王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落降”的成果,但未能實現實質性突破。這標誌著諸葛亮死後蜀漢北伐從“以攻為守”向“聯合羌胡”的策略調整,卻也暴露了其“客場作戰、後勤難繼”的固有局限。而費禕“出屯漢中”仍“慶賞威刑遙先谘斷”,則延續了蜀漢“外鎮大將與中樞協同”的權力模式。

社會思潮與曆史啟示

這段曆史中,禮法與權力的博弈貫穿始終。何晏建議皇帝“從大臣詢謀政事”、孔乂勸諫“絕後園習騎乘馬”,本質是試圖以禮法約束君權;而曹爽集團“屢改製度”“私取先帝才人”的行為,則是對禮法秩序的破壞。管輅對何晏“畏威者眾,懷德者鮮”的警示,更直指權力合法性的核心——威權需以德性為根基,否則“位峻者顛,輕豪者亡”。

從曆史影響看,這兩年是高平陵之變的前奏。曹爽集團的改革失序、司馬懿的隱忍布局、朝野對現狀的不滿,共同構成了權力重構的土壤。何晏、鄧颺等“浮華派”與司馬懿代表的“禮法派”衝突,表麵是權力鬥爭,深層是曹魏政權“寒門與士族”“改革與保守”的路線之爭。這場鬥爭的結果,不僅改變了曹魏的權力格局,更奠定了西晉“士族政治”的基礎。

三國中後期的這段曆史揭示了一個永恒規律:政權穩定取決於權力平衡與治理效能。曹爽的失敗不在於改革本身,而在於改革脫離實際且淪為私器;司馬懿的成功不僅在於謀略,更在於其代表了維護秩序的訴求。吳蜀的收縮則表明,國力強弱最終取決於內部治理水平,而非軍事虛張。這些曆史經驗,對理解中國傳統政治的運作邏輯具有重要啟示。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一拳轟穿避難所 大秦:開局救始皇,手握人皇幡鎮天下 嬌嬌小撩精太軟,糙漢頂不住了 快穿:禁欲教官掐腰陪我玩轉三界 靈未央 鬥羅:收徒成神從截胡朱竹清開始 冒充太傅寡嫂後,他硬要兼祧兩房 攻略男配的正確方法 封界 靈墨踏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