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周紀一 安王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章 周紀一 安王(1 / 1)

魏國要選丞相,最後田文當選。吳起不樂意了,找到田文說:“咱倆嘮嘮,比比功勞咋樣?”田文說:“行啊!”吳起一連串發問:“統帥三軍,讓士兵不怕死,敵國不敢打咱主意,你和我比誰強?”“管理百官,親近百姓,充實國庫,你和我比誰行?”“鎮守西河,讓秦軍不敢東進,韓、趙都服咱,你和我比誰牛?”田文連連表示:“我不如你。”吳起疑惑:“這三樣你都不如我,咋職位還比我高?”田文淡定回應:“現在國家剛經曆變動,大臣還沒完全擁護,百姓也不太信任,這時候,丞相位置該給你,還是給我?”吳起沉默半天,認栽道:“給你吧!”

過了段時間,魏國丞相公叔娶了魏國公主,卻嫉妒吳起。公叔的仆人出主意:“趕走吳起很簡單!他這人性格剛硬又自負。您先跟國君說:‘吳起是大能人,可咱國家小,我怕他待不住,要不試試把公主嫁給他?要是他不想留下,肯定會拒絕。’然後您再邀吳起回家,故意讓公主羞辱您,吳起看到公主這麼‘作’,肯定會拒絕婚事,這不就成了!”公叔照做,吳起果然拒絕娶公主。魏武侯開始懷疑吳起,吳起怕被“搞死”,趕緊跑路到楚國。

楚悼王早就聽說吳起很厲害,他一到楚國就被任命為丞相。吳起“大刀闊斧”改革,嚴明法令,裁撤多餘官員,削減疏遠王族的待遇,把錢用來供養軍隊,目標就是增強楚國實力,打破那些縱橫家的“嘴炮”言論。這改革效果立竿見影,楚國向南平定百越,向北打退三晉,向西討伐秦國,各國都開始“忌憚”楚國。但楚國的貴族和大臣們,好多都恨透了吳起。

這一年,秦國的秦惠公“去世”,兒子出公立“上位”;趙國的趙武侯“離世”,國內的人重新擁立烈侯的太子章,也就是趙敬侯;韓國的韓烈侯“下線”,兒子文侯立“繼位”。

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乙未年,周天子正式“官宣”,封齊國大夫田和為諸侯,這可是戰國時期的“重大官宣”。趙國這邊又出亂子,公子朝發動“叛亂”,失敗後逃到魏國,還和魏國一起攻打邯鄲,結果“翻車”,沒能成功,劇情簡直比八點檔電視劇還精彩!

戰國風雲再續:權力更迭、神操作與犀利吐槽

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5年,丙申年,秦國上演“宮廷大劇”!庶長改跑到河西,把公子連獻公)接回來擁立為王。新君一上位,就把出子和他老媽給“解決”了,直接沉到深潭邊,這手段,妥妥的“宮鬥劇大男主”劇本。

齊國又對魯國發起“攻擊”,開啟“打架”模式。韓國也沒閒著,轉頭攻打鄭國,拿下陽城;又跑去攻打宋國,直接把宋公給“抓”了。齊國這邊,太公去世,兒子桓公午“繼位”,各國都在忙著搞事情。

安王十九年,公元前383年,戊戌年,魏國和趙國“開乾”,魏軍在兔台把趙軍打得“找不著北”,這波魏國“上分成功”。

安王二十年,公元前382年,己亥年,天空出現日全食,古人又要開始各種猜測“天象預警”了,不知道又要有啥大事發生。

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庚子年,楚國這邊迎來“超級大瓜”!楚悼王突然去世,之前被吳起改革得罪的貴族大臣們趁機“造反”,追殺吳起。吳起也是個“狠人”,跑到楚悼王的屍體旁邊趴著。那些追殺他的人一通亂射,吳起是被殺了,但楚悼王的屍體也被射中了。等楚悼王下葬後,肅王即位,直接讓令尹把所有參與叛亂的人全殺了,因為吳起這事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這波複仇簡直“炸裂”。

安王二十二年,公元前380年,辛醜年,齊國對燕國發起“進攻”,拿下桑丘。結果魏、韓、趙三國組成“反齊聯盟”,一路打到桑丘,局勢變得越來越複雜,各國之間的“愛恨情仇”根本理不清。

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壬寅年,趙國想偷襲衛國,結果“翻車”,沒能成功。齊國這邊,齊康公去世,還沒兒子,這下田氏直接“全盤接手”齊國,完成了權力的最終“收割”。同年,齊桓公也去世了,兒子威王因齊“繼位”,齊國開啟全新篇章。

安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78年,癸卯年,狄人在澮地把魏軍打得“大敗”,魏國“掉分嚴重”。魏、韓、趙三國又組隊去攻打齊國,一路打到靈丘。晉國這邊,孝公去世,兒子靖公俱酒“上線”,但晉國已經是“風中殘燭”。

安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77年,甲辰年,蜀國對楚國發起“突襲”,拿下茲方。

這邊子思和衛侯的對話也是“金句頻出”。子思跟衛侯說:“苟變這人有統帥五百輛車的才能。”衛侯回應:“我知道他有本事,但他以前當小官的時候,收稅時吃了百姓兩個雞蛋,所以我不用他。”子思直接開啟“吐槽模式”:“用人就像木匠用木材,得取其長處,棄其短處。再好的木材也有爛的地方,但好木匠不會扔掉。現在您身處戰國,正是選人才的時候,卻因為兩個雞蛋就放棄能守城的大將,這話要是傳出去,不得被鄰國笑死!”衛侯聽了,連忙作揖:“受教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結果子思發現,衛侯說的計策明明不對,大臣們卻像複製粘貼一樣齊聲附和。子思直接犀利點評:“照我看,衛國這就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公丘懿子問為啥,子思解釋:“君主總覺得自己超對,彆人的計謀就進不來。就算事情對了還自我感覺良好,都能拒絕眾人的謀略,更何況附和錯誤來助長惡行呢?不分辨是非就喜歡彆人誇自己,這叫愚蠢;不考慮道理在哪就阿諛奉承,這叫諂媚。君愚臣諂,還想統治百姓,老百姓可不答應,再這樣下去,國家就完犢子了!”

子思還警告衛侯:“您國家的情況要越來越差了!”衛侯問為啥,子思說:“您覺得自己永遠正確,卿大夫不敢糾正;卿大夫也覺得自己對,下麵的人也不敢反駁。君臣都覺得自己厲害,下麵的人還跟著誇,誇就有好處,反駁就遭殃,那好事還能從哪來?就像《詩經》裡說的‘都說自己是聖賢,誰能分清鳥雌雄’,說的就是你們君臣!”

這一年,魯穆公去世,兒子共公奮“繼位”;韓國的韓文侯去世,兒子哀侯“上線”。

安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乙巳年,周天子“下線”,兒子烈王喜“繼位”。魏、韓、趙三國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晉靖公廢為平民,瓜分了晉國最後的地盤,曾經的晉國徹底“退出曆史群聊”,戰國格局又迎來一次大變動!

評論

這段曆史主要圍繞戰國初期魏、楚、齊、秦等國的政治變動、軍事衝突,以及衛、魯、韓等國的內政展開,同時穿插了吳起變法、田氏代齊等重大事件,深刻展現了這一時期“禮崩樂壞”的時代特征與社會轉型的劇烈震蕩。

人才命運折射政治生態:吳起的經曆是這一時期人才困境的典型縮影。他在魏國時因軍事、政治才能卓越卻未能拜相,根源在於政治環境複雜,君主需要平衡各方勢力,“主少國疑”時,穩健的田文比鋒芒畢露的吳起更適合穩定局勢。而在楚國,吳起雖得楚悼王重用推行變法,卻觸動了貴族利益。楚悼王死後,吳起慘遭殺害,反映出戰國時期新舊勢力鬥爭的殘酷性,人才的命運往往取決於能否契合君主意誌與政治集團的利益。

權力更迭與政治博弈:田氏代齊、三家分晉的最終完成,標誌著傳統宗法分封製的徹底瓦解,新興地主階級通過長期鬥爭登上曆史舞台。各國權力更迭頻繁,如秦國庶長改迎立獻公、趙國趙武侯死後國人複立敬侯等事件,展現出貴族勢力、宗室力量在權力繼承中的激烈博弈。而各國之間的相互攻伐,如齊伐魯、韓伐鄭、魏敗趙師等,本質上是對土地、人口和資源的爭奪,為後續戰國七雄爭霸的格局奠定了基礎。

治國理念與用人之道:吳起在楚國推行的“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等措施,是法家思想在軍事和政治改革中的實踐,強調以法治國、富國強兵,與儒家倡導的德治形成鮮明對比。衛國子思提出的“取其所長,棄其所短”用人觀,突破了傳統道德至上的標準,體現了亂世中務實的人才選拔理念。然而,衛侯“君闇臣諂”的局麵,也暴露出即使有先進理念,若君主昏庸、臣子諂媚,國家仍難以實現有效治理。

曆史趨勢與時代影響:這一時期的諸多事件預示著中國曆史正從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向戰國時期的兼並統一過渡。各國通過變法圖強、軍事擴張增強實力,社會結構、政治製度和思想文化都在發生深刻變革。吳起變法雖失敗,但其經驗為後續商鞅變法等提供了借鑒;田氏代齊、三家分晉則加速了分封製向郡縣製的轉變,推動了中央集權製度的萌芽與發展,對中國古代政治製度的演進產生了深遠影響。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快穿:笨蛋美人拯救世界 快穿之哼!糯糯才不是孟婆家的呢 奧特:我靠模擬成就至高 重生65,靠打獵,我把妻女寵上了天 星海於你 櫻盛時分 快穿攻略:點滿男主的撒嬌技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