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周紀三 赧王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3章 周紀三 赧王上(1 / 1)

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丁未年。

秦國去"薅羊毛"義渠,一口氣搶了25座城。

魏國突然"反水"秦國,秦國反手就打魏國,拿下曲沃還把人遷走了,又在岸門暴打韓國。韓國被迫讓太子倉去秦國當"人質"求和——妥妥的"弱國無外交"。

燕國子之當了三年"土皇帝",國內亂成一鍋粥。將軍市被和太子平組隊想搞子之,齊王派人給太子平遞話:"聽說你要搞君臣大義,我齊國雖小,聽你指揮!"太子平信了,拉幫結派讓市被攻子之,結果沒打贏,市被轉頭又打太子平。兩邊掐了好幾個月,死了幾萬人,百姓嚇破膽。齊王趁機派章子帶五都兵力+北邊部隊伐燕,燕軍直接"擺爛"不抵抗,城門都不關。齊軍活捉子之,把他剁成了肉醬,還殺了燕王噲——這波"趁亂抄家"操作太狠了。

齊王轉頭問孟子:"有人說彆吞燕國,有人說該吞。我大國打大國,50天就拿下,這要是不吞,怕遭天譴吧?"

孟子回:"吞了燕國百姓高興就吞,武王滅商就是例子;百姓不高興就彆吞,文王就是這樣。燕國百姓用筐裝飯、用壺盛湯歡迎齊軍,不就是想擺脫水深火熱嗎?要是你讓他們日子更慘,他們肯定反水!"

其他諸侯準備救燕國,齊王又問孟子:"好多人想打我,咋整?"孟子說:"商湯七十裡地都能統一天下,沒聽說千裡大國還怕人的。當初燕國虐待百姓,你去打,他們以為你是救世主,結果你殺人家父兄、抓人家子弟、毀宗廟、搶寶貝,這能行?天下本來就怕齊國強,現在你地盤翻倍還不行仁政,這不是逼大家組團打你嗎?趕緊放了老人孩子,還回寶貝,跟燕國人商量立個新君再撤,或許還能止損。"齊王沒聽。

後來燕國人果然造反,齊王跟孟子感慨:"我悔得腸子都青了。"陳賈跑去給齊王找補,問孟子:"周公是啥人?"孟子說"聖人"。陳賈說:"周公讓管叔監視商朝遺民,管叔卻帶著人反了,周公知道他要反還派他去嗎?"孟子說:"不知道啊。"陳賈說:"那聖人也會犯錯?"孟子懟道:"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他犯錯不是很正常?古代君子犯錯就改,現在的君子犯錯還順著錯,甚至找借口!古代君子的錯像日食月食,大家都看見,改了之後大家還敬仰;現在的人呢,不光將錯就錯,還狡辯!"——這波"懟人文學"屬實犀利。

這一年,齊宣王掛了,兒子湣王地繼位。

赧王二年,公元前313年,戊申年。

秦國右更疾攻打趙國,拿下藺邑,俘虜了將領莊豹。秦王想打齊國,又怕齊楚"組隊開黑",派張儀去楚國畫大餅:"大王隻要跟齊國斷交,我送你商於六百裡地,秦國美女隨便挑,兩國永結兄弟。"楚王一聽狂喜,群臣都來恭喜,隻有陳軫哭喪著臉。楚王怒了:"我不打仗就白嫖六百裡地,你哭啥?"

陳軫說:"我看你六百裡地拿不到,還得被齊秦聯手坑!秦國之所以看重楚國,是因為楚國有齊國這個盟友。你跟齊斷交,楚國就成了孤家寡人,秦國憑啥給你六百裡地?張儀回秦國肯定賴賬。到時候你北斷齊交,西惹秦國,兩國兵肯定一起打過來。我勸你不如表麵斷交,暗中跟齊和好,派人跟著張儀,等他真給地了,再跟齊徹底斷交也不遲。"楚王不耐煩:"你閉嘴,等著看我拿地!"直接給張儀封相,送了厚禮,然後跟齊斷交,派將軍跟著張儀去秦國。

張儀回國後"戲精附體",假裝從車上摔下來,三個月不上朝。楚王聽說後心想:"張儀是不是覺得我斷交不夠徹底?"派勇士宋遺借宋國符節,北上狂罵齊王。齊王氣炸,轉頭跟秦國搞合作。張儀一看齊秦聯手了,才上朝見楚使:"你咋還不拿地?從這兒到那兒,方圓六裡,拿好。"楚使當場氣瘋,回國報信。楚王暴怒要打秦國,陳軫又勸:"現在打不如送秦國一座大城,聯手打齊國,這樣雖然給了秦地,還能從齊國撈回來。你現在跟齊斷交,又被秦騙,這不是逼秦齊聯手,拉著天下諸侯一起打你嗎?"楚王還是不聽,派屈匄帶兵伐秦,秦國派庶長章迎戰。

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己酉年。

春天,秦楚在丹楊開戰,楚軍慘敗,八萬甲士被殺,屈匄和七十多個列侯、執珪被俘虜,漢中郡也被秦國搶走。楚王豁出去了,舉國兵力再攻秦,在藍田又被打崩。韓、魏一看楚國被困,趁機南下攻楚到鄧地,楚軍隻能撤退,割了兩座城向秦國求和——這波"偷雞不成蝕把米",屬實慘。

燕國這邊,大家擁立太子平,就是燕昭王。他在燕國被破後即位,安撫死者家屬,跟百姓同甘共苦,放下身段用厚禮招賢。他對郭隗說:"齊國趁亂滅燕,我知道燕小力弱,但隻要能找到賢士一起治國,報先王之仇,我啥都願意!先生覺得誰行,我去伺候他!"

郭隗講了個故事:"古代有國君讓侍從拿千金買千裡馬,馬死了,侍從花五百金買了馬頭回來。國君怒了,侍從說"死馬都買,何況活的?千裡馬馬上就來"。不到一年,來了三匹千裡馬。您要是真想招賢,先從我開始。比我牛的人,還會嫌千裡遠嗎?"於是昭王給郭隗修了宮殿,拜他為師。天下賢士一看,紛紛投奔燕國:樂毅從魏國來,劇辛從趙國來。昭王封樂毅為亞卿,把國政交給他——這波"千金買骨"的操作,堪稱招聘界的教科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一年,韓宣惠王去世,兒子襄王倉繼位。

評論

這段曆史展現了戰國中後期諸侯紛爭、權謀縱橫與思想碰撞的複雜局麵,諸多事件深刻影響了當時的政治格局與曆史走向。

軍事衝突與勢力消長:秦國在多線軍事行動中展現強大實力,侵義渠得二十五城,拓展西北疆域,增強戰略縱深;伐魏取曲沃、敗韓於岸門,迫使韓太子入質求和,彰顯對三晉的壓製力,進一步鞏固其在中原的擴張態勢。秦伐趙拔藺、虜莊豹,打破秦趙邊境平衡。楚國在與秦的軍事對抗中接連慘敗,丹陽之戰八萬甲士陣亡,漢中郡丟失;藍田之戰再次失利,又遭韓魏趁火打劫,國力大損,從強國行列逐漸衰落,戰國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轉變。

政治權謀與外交博弈:齊國趁燕國內亂,以支持太子平之名伐燕,迅速占領燕國,但因未能施行仁政,引發燕人反抗,不僅失去燕國,還引發國際不滿,暴露其在擴張中缺乏政治遠見。秦國張儀以“商於六百裡”為誘餌,成功離間齊楚聯盟,展現出高超的外交欺詐手段,使秦國在外交和軍事上占據主動,凸顯戰國時期“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的殘酷現實,也體現出各國在合縱連橫中相互算計、爾虞我詐的外交常態。

王道思想與現實政治的碰撞:齊王與孟子關於伐燕的對話,充分體現儒家“王道”思想與戰國現實政治的巨大矛盾。孟子主張以民心向背決定是否取燕,強調行仁政,認為隻有符合百姓利益的征伐才能長久,但齊王為追求霸業,忽視這一建議,最終因暴行引發燕人反叛,證明在弱肉強食的戰國時代,單純的道德理想難以左右政治決策,現實的利益爭奪和權力擴張才是各國行動的主導因素。

人才戰略與國家興衰:燕昭王在燕國殘破之際,以“千金買骨”的誠意招賢納士,通過厚待郭隗,吸引樂毅、劇辛等大批人才,為燕國的複興奠定堅實基礎。這表明在戰國時期,人才已成為國家興衰的關鍵因素,得人才者得天下,良好的人才戰略能夠使國家在逆境中崛起,改變戰國格局。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快穿:笨蛋美人拯救世界 快穿之哼!糯糯才不是孟婆家的呢 奧特:我靠模擬成就至高 重生65,靠打獵,我把妻女寵上了天 星海於你 櫻盛時分 快穿攻略:點滿男主的撒嬌技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