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周紀四 赧王中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0章 周紀四 赧王中(1 / 1)

戰國風雲:權力博弈與局勢轉折

貂勃從楚國回來,齊襄王賞賜他喝酒。酒喝得差不多了,齊襄王說:“把相國田單叫來!”貂勃離開座位,跪地磕頭說:“大王,您覺得自己和周文王比怎麼樣?”齊襄王說:“我比不上。”貂勃說:“沒錯,我本來就知道您比不上。那和齊桓公比呢?”齊襄王又說:“我也比不上。”貂勃說:“對呀,我也知道您比不上。周文王得到呂尚,尊他為太公;齊桓公得到管仲,稱他為仲父。如今大王得到安平君田單,卻隻喊‘單’,怎麼能說出這種亡國的話呢!自從開天辟地、有了人類以來,做臣子的功勞,有誰能比安平君更大呢?當初大王守不住國家,燕國發兵攻打齊國,大王逃到城陽的山裡。安平君憑借著小小的即墨城,內城三裡,外城五裡,帶著七千疲憊的士兵,擒獲了燕國的司馬,收複了千裡失地,這都是安平君的功勞啊。那時候,他要是拋開城陽自立為王,天下沒人能阻止他。但他從道義上考慮,覺得不能這麼做,所以才通過棧道木閣到城陽山中迎接大王和王後,大王這才能回國,繼續統治百姓。現在國家安定了,百姓也安穩了,大王卻喊他‘單’,就算是小孩子也不會這麼做啊。大王您得趕緊殺了那九個家夥,向安平君謝罪,不然,國家就危險啦!”於是齊襄王殺了那九個人,還把他們的家人都趕走,又把夜邑一萬戶的封地增加給安平君田單。

田單準備去攻打狄城,出發前他去見魯仲連。魯仲連說:“將軍,您這次攻打狄城,恐怕攻不下來。”田單說:“我曾憑借即墨城那些快滅亡的殘兵打敗了強大的燕國,恢複了齊國的基業。現在攻打狄城,怎麼會攻不下來呢?”說完上車就走,連謝都沒謝。然後就去攻打狄城,結果三個月都沒打下來。齊國的小孩還編了個歌謠:“帽子大得像簸箕,長劍高得碰下巴。攻打狄城攻不下,枯骨堆成小山包。”田單這下害怕了,就去問魯仲連:“先生您之前說我攻不下狄城,能說說原因嗎?”魯仲連說:“將軍您在即墨的時候,坐著就編草筐,站著就拿鋤頭,還鼓勵士兵們說:‘沒地方可去啦!宗廟要沒啦!今天這日子可要命啦!我們還能依靠誰啊!’那時候,將軍您抱著必死的決心,士兵們也士氣高昂,聽到您的話,沒有不流淚奮起,想要戰鬥的,所以才能打敗燕國。可現在呢,將軍您東邊有夜邑豐厚的俸祿,西邊能在淄水之上儘情享樂,腰間係著黃金的帶子,在淄水、澠水之間馳騁遊玩,隻想著享受生活,沒有了必死的決心,所以打不贏啊。”田單說:“我明白了先生您的意思。”第二天,他就振作精神,沿著城牆巡視,站在箭石紛飛的地方,親自擊鼓助威,狄城這才被攻下。

當初,齊湣王滅掉宋國後,就想趕走孟嘗君。孟嘗君逃到魏國,魏昭王讓他做相國,孟嘗君就聯合諸侯一起攻打齊國,把齊國打得大敗。齊湣王死後,齊襄王恢複了齊國,而孟嘗君保持中立,成為一個獨立的諸侯,不屬於任何國家。齊襄王剛即位,害怕孟嘗君,就和他聯合講和。孟嘗君死後,他的幾個兒子爭著繼位,結果齊國和魏國一起把薛地給滅了,孟嘗君就此斷了後代。

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癸未年,秦國的大良造白起攻打楚國,攻克郢都,還放火燒了夷陵。楚襄王的軍隊潰散,就不再抵抗,往東北方向遷都到陳。秦國把郢都設為南郡,封白起為武安君。

赧王三十八年,公元前277年,甲申年,秦國的武安君白起平定巫郡、黔中,開始設置黔中郡。

這一年,魏昭王去世,他的兒子魏安厘王繼位。

赧王三十九年,公元前276年,乙酉年,秦國的武安君白起攻打魏國,攻下兩座城。

楚王收攏東部地區的軍隊,得到十多萬人,又向西奪回江南十五座城邑。

魏安厘王封他的弟弟魏無忌為信陵君。

赧王四十年,公元前275年,丙戌年,秦國的相國穰侯攻打魏國。韓國派暴鳶救援魏國,結果穰侯把暴鳶打得大敗,斬殺四萬人。暴鳶逃到開封。

魏國獻出八座城求和。穰侯又去攻打魏國,把芒卯打得逃跑,進入北宅,接著包圍大梁。魏國無奈,割讓溫地求和。

赧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74年,丁亥年,魏國又和齊國合縱聯盟。秦國的穰侯再次攻打魏國,攻下四座城,斬殺四萬人。

這一年,魯緡公去世,他的兒子魯頃公讎繼位。

赧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73年,戊子年,趙國和魏國攻打韓國的華陽。韓國向秦國求救,秦王卻不答應。韓國的相國就對陳筮說:“事情緊急啊,希望您就算生病,也能跑一趟秦國!”陳筮到了秦國,見到穰侯。穰侯問:“事情很緊急吧?所以才派您來。”陳筮說:“不怎麼緊急。”穰侯生氣地問:“為什麼這麼說?”陳筮說:“韓國要是真急,就會改變主意,去投靠彆的國家。因為還沒到特彆緊急的時候,所以才又來求秦國。”穰侯說:“那我這就發兵。”於是和武安君白起以及客卿胡陽一起去救韓國,八天就趕到了,在華陽城下打敗魏軍,芒卯逃跑,還俘虜了三名魏國將領,斬殺十三萬人。武安君白起又和趙國將領賈偃交戰,把趙國兩萬士兵淹死在黃河裡。魏國的段乾子請求割讓南陽給秦國求和。蘇代對魏王說:“想得到秦國官印的是段乾子,想得到土地的是秦國。現在大王讓想得到土地的秦國控製割地的事,讓想得到官印的段乾子控製土地,魏國的土地很快就會割完啦!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像抱著柴草去救火,柴草不燒完,火就不會滅。”魏王說:“話是這麼說沒錯,但事情已經開始做了,沒辦法更改了!”蘇代說:“下棋的時候,之所以看重梟棋,是因為形勢有利就吃掉對方棋子,不利就停止。現在大王您運用智謀,怎麼還不如運用梟棋呢?”魏王不聽,最終還是把南陽割讓給秦國求和,南陽實際上就是修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一年,韓厘王去世,他的兒子韓桓惠王繼位。

韓國和魏國已經向秦國屈服,秦王打算讓武安君白起和韓、魏一起攻打楚國。還沒出發,楚國使者黃歇就到了。黃歇聽說這事兒後,擔心秦國乘勝一舉滅掉楚國,就給秦王上書說:“我聽說事物發展到極點就會走向反麵,就像冬天和夏天交替一樣;累積到極點就會很危險,就像堆疊棋子一樣。如今秦國的土地,已經占據了天下的兩個角落,這是自有人類以來,萬乘大國從未有過的。秦國先王三代都想著和齊國接壤,來切斷各國合縱聯盟的關鍵。現在大王派盛橋去韓國主事,盛橋把他管理的地方獻給秦國,大王您沒動一兵一卒,沒施展什麼威力,就得到了百裡土地,大王您可真厲害!大王又發兵攻打魏國,封鎖大梁城門,占領河內,奪取燕、酸棗、虛、桃等地,進入邢地,魏國的軍隊像雲朵一樣徘徊,卻不敢救援,大王您的功勞也夠多的啦!大王讓軍隊休息了兩年,之後又發兵,吞並蒲、衍、首、垣等地,兵臨仁、平丘,黃、濟陽的魏軍隻能環城自守,魏國就此屈服。大王又割取濮磨以北的地方,扼住齊國、秦國的交通要道,切斷楚國、趙國的聯係,天下各國多次合縱聯盟,卻都不敢來救援,大王您的威風可算是達到頂點啦!大王要是能保持住這些功勞和威望,收起攻取他國的心思,多做些仁義的事,讓國家沒有後患,那麼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之業您可以輕鬆超過,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之業您也不在話下!大王要是仗著人多勢眾,憑借著強大的武力,趁著打敗魏國的威風,想靠武力讓天下的君主臣服,我擔心會有後患啊。

“《詩經》說:‘萬事開頭都很好,很少能有好結局。’《易經》說:‘狐狸涉水過河,往往會打濕尾巴。’這說的就是開始容易,堅持到最後很難。以前吳國信任越國,就跟著越國一起攻打齊國,在艾陵戰勝齊國後,回來就被越王在三江之浦擒住。智氏信任韓氏、魏氏,跟著他們一起攻打趙國,眼看就要攻下晉陽城了,結果韓氏、魏氏背叛,在鑿台之下殺了智伯瑤。現在大王隻嫉妒楚國還沒被滅掉,卻忘了滅掉楚國隻會讓韓、魏變得強大,我覺得大王您這麼考慮可不行啊。楚國,是可以作為援手的;鄰國,才是真正的敵人。現在大王相信韓、魏對您友好,這就和當年吳國相信越國一樣,我擔心韓、魏表麵上用謙卑的言辭消除禍患,實際上是想欺騙秦國。為什麼這麼說呢?大王對韓、魏沒有世代的恩德,卻有世世代代的仇怨。韓、魏兩國父子兄弟接連死在秦國刀下的,差不多有十代了,所以韓、魏不滅亡,就是秦國的心頭大患。現在大王還資助他們去攻打楚國,這不是錯得離譜嘛!再說攻打楚國從哪兒出兵呢?大王您是打算向有仇的韓、魏借道嗎?那出兵的那天,大王您就得擔心軍隊回不來了。

“大王要是不向有仇的韓、魏借道,那就隻能攻打隨水右邊的地方,可那裡都是大河、山林、溪穀,沒什麼收成的荒地。這樣大王您雖然有滅掉楚國的名聲,卻得不到什麼實際的土地。而且大王攻打楚國的時候,其他四國肯定都會起兵響應。秦、楚兩國的軍隊一旦交戰,就會僵持不下;魏國就會出兵攻打留、方輿、銍、湖陵、碭、蕭、相等地,原來宋國的土地就都會被魏國占領;齊國也會向南攻打楚國,泗上之地肯定會被齊國占領。這些可都是平原開闊、交通便利的肥沃之地。這樣一來,天下的國家就數齊、魏最強大了。我替大王考慮,不如和楚國交好。秦、楚聯合起來對付韓國,韓國肯定會乖乖入朝稱臣;大王憑借著崤山的險要,利用黃河的便利,韓國肯定會成為秦國的關內侯。

“要是這樣,大王再派十萬大軍駐守鄭地,魏國就會膽寒,許、鄢陵就隻能環城自守,上蔡、召陵之間的聯係也會被切斷。這樣,魏國也會成為秦國的關內侯。大王一旦和楚國交好,那兩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韓、魏)就會向齊國割地,齊國西邊的土地,大王您就可以輕易拿到手。大王的土地橫貫東西兩海,控製天下,這樣燕國、趙國就失去了齊、楚的支持,齊、楚也失去了燕、趙的呼應。然後再威脅燕、趙,動搖齊、楚,這四個國家不用怎麼費力就會屈服啦。”

秦王聽了黃歇的話,就阻止武安君出兵,還向韓、魏表示歉意,讓黃歇回國,和楚國約定結為友好同盟。

評價

這段曆史聚焦戰國末期秦、魏、韓、楚等國的激烈博弈,從軍事征伐到外交斡旋,儘顯亂世風雲中的權力角逐與戰略智慧,其中的曆史經驗與教訓至今仍發人深省:

軍事對抗中的戰略博弈:秦國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頻繁出擊,穰侯、武安君等將領多次伐魏、救韓,在華陽之戰中大敗魏趙聯軍,斬首眾多,展現出秦國銳不可當的攻勢。魏國雖奮力抵抗,聯合韓、齊等國,但因實力懸殊與戰略失誤,屢戰屢敗,被迫割地求和,反映出弱國在強國環伺下的生存困境。同時,秦國在軍事行動中精準把握戰機,如陳筮以“韓未急”刺激穰侯出兵,凸顯信息傳遞與戰略決策的緊密關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外交策略的成敗關鍵:黃歇上書秦王的言論堪稱外交辭令的典範。他以“物至則反”“致至則危”的哲學思維,結合吳亡於越、智氏覆滅等曆史教訓,深刻剖析秦國攻楚可能麵臨的戰略風險,指出伐楚將使韓、魏坐大,最終威脅秦國利益。同時,他提出“秦楚合縱”的構想,既保全楚國,又為秦國謀劃出控製韓、魏,進而威懾齊、趙的戰略藍圖。這番說辭成功說服秦王,展現出卓越的外交洞察力與戰略遠見。相比之下,魏國在外交決策上猶豫不決,麵對蘇代“抱薪救火”的警示,仍選擇割地求和,錯失扭轉局勢的良機,加速了自身的衰落。

國家興衰的內在邏輯:秦國的崛起得益於其持續的軍事擴張與靈活的外交策略,逐步蠶食他國領土,削弱對手實力;而魏國因內部矛盾、戰略短視,在秦的壓迫下不斷割地,走向衰敗。這一時期的曆史印證了“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的道理,國家的長遠發展不僅依賴軍事力量,更需要高瞻遠矚的外交戰略與內部的團結穩定。黃歇提出的“保功守威,肥仁義之地”理念,雖未被秦國完全采納,卻為後世治國理政提供了重要參考,警示過度依賴武力征伐可能埋下隱患。

這段曆史是戰國末期群雄逐鹿的縮影,軍事與外交的雙重較量深刻影響著各國命運,其中蘊含的戰略思維、外交智慧與治國之道,為理解古代政治格局演變提供了重要視角,也為當今國際競爭與合作提供了豐富的曆史借鑒。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 重生後撲到權臣懷裡哭,他紅溫了 朕,廢物皇帝,開局直升陸地神仙! 盜墓:滿級黎簇重回新手村 灼灼沉溺 於他懷中輕顫 不中了!八零禁欲新廠長是我前夫 一拳轟穿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