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6年冬天,劉邦正在邯鄲忙著收拾陳豨這夥反賊呢。陳豨的手下也沒閒著,侯敞帶著一萬多人到處晃悠搞遊擊,王黃領著一千多騎兵駐紮在曲逆,張春則帶著一萬多士兵渡過黃河去攻打聊城。好在漢軍這邊,將軍郭蒙和齊國將領聯手出擊,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太尉周勃則從太原出發去平定代地,到了馬邑,這城死活攻不下來,周勃乾脆直接把城給打殘了。趙利死守東垣,劉邦親自出馬,最終拿下東垣,還把這地兒改名叫真定。劉邦懸賞千金捉拿王黃、曼丘臣,嘿,還真奏效,這兩人的手下把他們活生生地給綁了送來。就這麼著,陳豨的軍隊算是敗得差不多了。
這時候,淮陰侯韓信稱病,沒跟著去打陳豨,卻偷偷派人去跟陳豨密謀。韓信打算和家裡的門客趁著夜色假傳詔書,赦免那些官府的囚徒和奴隸,帶著他們去襲擊呂後和太子。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等著陳豨那邊的消息。結果呢,他的一個門客不小心得罪了韓信,被韓信關起來,還打算殺了他。到了第二年正月,這門客的弟弟跑去給呂後告密,說韓信要造反。呂後一聽,想把韓信召進宮來,但又怕他不來。於是就和蕭相國商量了個計策,派人假裝從劉邦那兒來,說陳豨已經被抓住,死翹翹了,列侯和群臣都要進宮去祝賀。蕭相國還騙韓信說:“你雖然生病了,也得勉強進宮去祝賀一下。”韓信就這麼稀裡糊塗地進宮了,剛進去,呂後就指使武士把韓信給綁了,在長樂宮的鐘室把他給斬了。韓信臨死前,那叫一個後悔,大喊:“我真後悔沒聽蒯徹的計策,居然被你們這些婦道人家給騙了,這難道不是天意嗎!”最後,韓信的三族也都被滅了。
司馬光就評論說:“有些人覺得韓信那可是首屈一指的大功臣,當初跟高祖從漢中起兵,平定三秦,然後帶兵北上,滅了魏、代,收拾了趙,還威懾了燕,往東又拿下了齊地,最後在垓下把楚國給滅了,漢朝能得天下,大部分都是韓信的功勞。看他之前拒絕蒯徹的建議,還在陳地迎接高祖,哪像是有反心的人啊!就是因為後來沒得到他想要的職位,心裡不爽,才走上了叛逆的道路。就說盧綰吧,就因為和高祖是老鄉,關係鐵,都能在燕地稱王,可韓信卻隻能以列侯的身份上朝,這高祖對韓信確實有點不地道啊!不過呢,我覺得高祖在陳地用計謀抓住韓信,說他對不住韓信是沒錯,但韓信自己也有問題。當初,楚漢在滎陽對峙的時候,韓信滅了齊,都不回來報告一聲就自己稱王;後來漢軍追到固陵,和韓信約好一起攻打楚軍,韓信卻放了鴿子。就從那時候起,高祖心裡就想收拾韓信了,隻是當時沒那個能力。等到天下平定了,韓信還能靠什麼呢?趁著時機為自己謀取利益,那是市井小人的想法;懂得感恩圖報,才是正人君子該有的心態。韓信既想用市井小人的心態為自己謀利,又想彆人都用君子的心態對他,這不是難為人嘛!所以太史公才說:‘要是韓信能學學道家的謙遜,不炫耀自己的功勞,不驕傲自己的才能,說不定就沒事了!他對漢朝的功勞,都可以和周公、召公、太公這些人相比,後世子孫也能一直享受祭祀。可他不這麼做,天下都安定了,卻想著謀反,落得個滅族的下場,也是活該啊!’”
這邊將軍柴武在參合把韓王信給斬了。
劉邦回到洛陽,聽說韓信死了,那心情是既高興又有點可惜,就問呂後:“韓信臨死的時候說了啥?”呂後說:“韓信說後悔沒聽蒯徹的計策。”劉邦一聽,說:“這蒯徹不就是那個齊國的辯士嘛。”於是下令讓齊國把蒯徹抓來。蒯徹被押到劉邦麵前,劉邦問:“是你教唆淮陰侯造反的?”蒯徹回答:“沒錯,就是我教的。那小子不聽我的計策,才落得個滅族的下場;要是他聽了我的話,陛下您哪能這麼容易就滅了他呀!”劉邦一聽,氣得大喊:“把他給我煮了!”蒯徹連忙喊冤:“哎呀,冤枉啊,不該煮我啊!”劉邦說:“你教唆韓信造反,還有啥冤枉的?”蒯徹回答說:“當年秦朝失去天下,就像一隻鹿,天下人都去搶,跑得快、本事大的人先得到。就好比盜蹠的狗對著堯狂叫,不是堯不仁義,而是狗本來就會對著不是自己主人的人叫。當時我隻知道有韓信,又不認識陛下您。而且天下那些磨拳擦掌、想乾陛下您乾的事兒的人多了去了,隻不過他們沒那個能力罷了,難道您要把他們都煮了?”劉邦一聽,覺得有道理,就把蒯徹給放了。
接著,劉邦立兒子劉恒為代王,定都晉陽,還大赦天下。
劉邦去攻打陳豨的時候,向梁王彭越征兵。彭越稱病,隻派了個將領帶兵去邯鄲。劉邦這下可火了,派人去責備彭越。彭越害怕了,就想親自去跟劉邦謝罪。他的將領扈輒說:“大王一開始不去,現在被責備了才去,去了肯定就被抓了。不如乾脆起兵造反。”彭越沒聽他的。結果梁國的太仆犯了罪,逃到了漢朝這邊,告發彭越和扈輒謀反。於是劉邦派人去突襲彭越,彭越一點防備都沒有,就被抓到了洛陽。有關部門審理後說:“造反的證據確鑿,應該依法論處。”劉邦倒是沒直接殺他,把他貶為平民,送到蜀地青衣縣。彭越往西走到鄭縣的時候,正好碰到呂後從長安過來。彭越見到呂後,那是一把鼻涕一把淚,說自己沒罪,希望能回到老家昌邑。呂後答應了,還帶著他一起往東走。回到洛陽後,呂後就跟劉邦說:“彭越可是個厲害人物,現在把他流放到蜀地,這不是給自己留後患嘛,不如乾脆殺了他。我已經把他帶回來了。”於是呂後就讓彭越的門客告發彭越又要謀反。廷尉王恬關上奏請求滅彭越三族,劉邦同意了。三月份,彭越三族就這麼被滅了。彭越的腦袋被掛在洛陽示眾,劉邦還下詔說:“誰敢去收屍或者看望,就抓起來。”梁國的大夫欒布出使齊國回來,在彭越的腦袋下麵彙報完事情後,就開始祭祀,還大哭起來。官吏把這事兒報告給劉邦,劉邦把欒布召來,一頓臭罵,還要把他煮了。正把欒布往鍋裡提的時候,欒布回頭說:“我就說一句話再死。”劉邦說:“你說啥?”欒布說:“當年陛下在彭城被困,在滎陽、成皋之間吃敗仗的時候,項羽之所以不能西進,就是因為彭王占據梁地,和漢軍聯合起來讓楚軍難受。那個時候,彭王隻要偏向楚國,漢軍就完了;偏向漢軍,楚軍就完了。而且垓下之戰的時候,如果沒有彭王,項羽也不會滅亡。天下平定後,彭王接受分封,也想著能把王位傳給子孫後代。現在陛下隻是向梁國征一次兵,彭王因為生病沒去,陛下就懷疑他造反;造反的證據都還沒完全坐實,就因為一點小事兒就把他滅了。我擔心這樣下去,功臣們都得人人自危了。現在彭王已經死了,我活著也沒啥意思,您就把我煮了吧。”劉邦聽了,就把欒布放了,還封他為都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月丙午日,劉邦立皇子劉恢為梁王;丙寅日,又立皇子劉友為淮陽王。還把東郡的一部分劃給梁國,把潁川郡的一部分劃給淮陽國。
夏天四月,劉邦從洛陽回到長安。
五月,劉邦下詔封秦朝的南海尉趙佗為南粵王,派陸賈去給趙佗送印璽和綬帶,還和他剖符定約,互通使者,讓他團結百越,彆給漢朝南邊找麻煩。話說,秦二世的時候,南海尉任囂病重,快不行了,就把龍川令趙佗叫來,說:“秦朝太無道了,天下人都受苦。聽說陳勝他們造反,天下局勢亂糟糟的,也不知道啥時候能安定。南海這地方偏遠,我怕那些起義軍打到這兒來,本來想發兵斷絕新修的道路,自己防守,等諸侯局勢穩定下來再說,結果我這病越來越重。而且番禺這地兒靠著山,有天險,又有南海阻隔,東西跨度好幾千裡,還有不少中原人幫忙,完全可以在這裡立國。郡裡的那些官員,都沒啥能商量事兒的,所以把你叫來跟你說一聲。”說完就給趙佗寫了文書,讓他代行南海尉的職權。任囂死後,趙佗就傳檄文給橫浦、陽山、湟谿關,說:“起義軍快來了,趕緊斷絕道路,集合兵力防守!”然後逐漸找借口把秦朝任命的官員殺了,換上自己的親信當代理官員。秦朝滅亡後,趙佗就出兵吞並了桂林郡和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陸賈到了南越,趙佗梳著當地的發型,叉開腿坐著接見陸賈。陸賈就勸趙佗說:“您本來也是中原人,父母、兄弟和祖墳都在真定。現在您違背本性,拋棄中原的冠帶服飾,就想靠著這小小的南越和天子對抗,成為敵國,大禍就要臨頭了!再說秦朝政治腐敗,各地諸侯、豪傑紛紛起義,隻有漢王最先進入關中,占據鹹陽。項羽違背約定,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都歸附他,那時候他可算是最強的了。但是漢王從巴、蜀起兵,橫掃天下,最後把項羽給滅了。短短五年,就平定了天下。這可不僅僅是人力能做到的,這是上天的安排啊。天子聽說您在南越稱王,卻不幫忙一起消滅暴逆,朝廷的將相們都想帶兵來滅了您。天子可憐百姓剛經曆戰亂,太辛苦,所以暫時沒動手,派我來給您送印璽,和您通使。您應該到郊外去迎接,向天子稱臣;可您卻想憑借這剛剛建立、人心還沒歸附的南越,在這裡倔強對抗!要是漢朝真知道您這樣,把您先人的墳墓挖了,把您的宗族滅了,再派一個偏將帶十萬大軍到南越,那南越人殺了您投降漢朝,就跟翻一下手掌一樣容易!”趙佗一聽,趕緊站起來,向陸賈道歉說:“我在蠻夷之地待太久了,太失禮了!”接著又問陸賈:“我和蕭何、曹參、韓信比,誰更厲害?”陸賈說:“您好像更厲害點。”趙佗又問:“我和皇帝比呢?”陸賈說:“皇帝繼承了五帝、三皇的大業,統治著中國。中國人口以億計,土地縱橫萬裡,物產豐富;政令統一,這是開天辟地以來都沒有過的。現在您的部眾不過十萬,還都是蠻夷,又在這崎嶇的山海之間,就好比漢朝的一個郡罷了,怎麼能和漢朝比呢!”趙佗大笑說:“我沒在中原起兵,所以才在這兒稱王;要是我在中原,不見得就比漢朝差!”然後就留下陸賈一起喝酒。過了幾個月,趙佗說:“南越這邊都沒啥能聊得來的人。您來了之後,讓我每天都能聽到以前沒聽過的事兒。”還送了陸賈價值千金的財物,其他禮物也值千金。陸賈最終還是封趙佗為南越王,讓他向漢朝稱臣,遵守漢朝的約定。陸賈回去報告後,劉邦非常高興,封陸賈為太中大夫。
陸賈經常在劉邦麵前講《詩》《書》裡的道理,劉邦不耐煩地罵道:“老子是在馬上打下來的天下,哪用得著《詩》《書》!”陸賈反駁說:“在馬上能得天下,難道還能在馬上治理天下嗎?商湯、周武王都是以武力奪取天下,然後用文治來守住天下;文治和武功並用,才是長治久安的辦法。以前吳王夫差、智伯、秦始皇,都是因為過度使用武力而滅亡。要是秦朝統一天下後,能施行仁義,效法古代聖賢,陛下您哪能得到天下呢!”劉邦聽了,有點不好意思,說:“你試著給我寫寫秦朝為什麼會失去天下,我為什麼能得到天下,還有古代那些國家成敗的原因。”陸賈就大略地闡述了國家存亡的征兆,一共寫了十二篇。每上奏一篇,劉邦都覺得寫得好,身邊的人也高呼萬歲,這本書就被稱為《新語》。
後來劉邦生病了,不想見人,就躺在宮中,還命令守門的人不許群臣進來。大臣們像周勃、灌嬰這些人都不敢進去,就這樣過了十幾天。舞陽侯樊噲直接推門進去,大臣們也跟著進去了。隻見劉邦獨自枕著一個宦官躺著。樊噲等人看到劉邦,都哭著說:“當初陛下和我們在豐、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多麼威風啊!現在天下安定了,您怎麼這麼疲憊啊!而且陛下病得這麼厲害,大臣們都很震驚害怕;您不見我們商量國家大事,難道就隻想和一個宦官在一起,與世隔絕嗎?陛下難道忘了趙高的事兒了嗎?”劉邦聽了,笑著起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評論
這段曆史簡直就是一部充滿權謀、背叛與智慧交鋒的“大片”。西漢初期,局勢複雜得像團亂麻,劉邦在這權力的漩渦中心,那是一刻都不敢鬆懈。
韓信之死,讓人不禁感歎“飛鳥儘,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韓信確實有大才,為漢朝打下半壁江山,可就因為一時的貪念和對權力的不滿,走上了謀反的絕路,也怪不得落得個滅族的下場。不過話說回來,劉邦對他也確實有點過河拆橋的意思,韓信的遭遇也讓人覺得有點唏噓。
彭越的事兒同樣讓人感慨,本來沒打算造反,就因為一點誤會和下屬的告發,就被劉邦和呂後聯手給滅了族。欒布為彭越仗義執言,差點被煮了,這也反映出當時功臣們朝不保夕的艱難處境,伴君如伴虎啊!
再看趙佗這邊,陸賈靠著自己的口才,成功說服趙佗向漢朝稱臣,避免了一場可能的戰爭,這外交手段也是杠杠的。陸賈還趁機給劉邦上了一課,強調了文治的重要性,讓劉邦意識到打天下和治天下得兩手抓。
劉邦生病不見人這一段,樊噲等人的闖入和諫言,又體現出君臣之間複雜的關係。樊噲這一鬨,看似莽撞,實則是對劉邦的關心和對國家的擔憂。總的來說,這段曆史展現了西漢初期權力鬥爭的殘酷、人性的複雜,以及在動蕩局勢下,各方勢力為了利益和生存的種種掙紮,也為我們理解古代政治的運作提供了生動的素材。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