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7月,淮南王英布造反啦!這事兒還得從前麵說起,淮陰侯韓信死的時候,英布心裡就開始發毛了。等到彭越也被誅殺,劉邦還把彭越的肉做成肉醬,分給各個諸侯。使者到淮南的時候,英布正好在打獵呢,看到這肉醬,嚇得不輕,心裡一慌,就偷偷派人聚集兵力,盯著周邊郡縣有沒有啥緊急情況,好做準備。
英布有個寵愛的姬妾生病了,去看醫生。巧了,這醫生家正好和中大夫賁赫對門。賁赫就送了不少厚禮,還跟著這姬妾在醫生家一起喝酒。英布知道後,懷疑他倆有一腿,就想抓賁赫。賁赫呢,趕緊坐著傳車跑到長安去告發,說:“英布有造反的苗頭,得趁他還沒正式動手就把他乾掉。”劉邦看了賁赫的告發信,跟蕭相國商量。蕭相國說:“英布應該不至於乾這事兒吧,恐怕是有人跟他有仇,故意誣陷他。要不先把賁赫關起來,再派人悄悄去調查英布。”
英布這邊,一看賁赫因為犯事兒跑了還去告發,本來就懷疑他把自己的秘密說了出去。這時候漢朝的使者又來調查,好像還真查出點事兒來。英布一氣之下,就把賁赫家給滅族了,然後正式發兵造反。劉邦收到英布造反的消息後,就把賁赫放了,還封他為將軍。
劉邦把將領們召集起來問對策,大家都說:“發兵去打他唄,收拾這小子還不容易,他能翻出什麼浪花!”汝陰侯滕公把以前楚國的令尹薛公找來問這事兒。薛公說:“英布造反,那是遲早的事兒。”滕公就奇怪了:“皇上給英布封地,封他為王,他為啥還要造反呢?”薛公說:“前兩年殺了彭越,再往前還殺了韓信,這三個人功勞差不多,情況也差不多。英布肯定擔心自己也遭殃,所以就反了。”
滕公把薛公的話告訴了劉邦,劉邦就召見薛公,問他:“你說英布造反不奇怪,那要是他造反,會怎麼行動呢?”薛公回答說:“要是英布使出上計,那崤山以東就不歸漢朝了;使出中計,誰勝誰負還不好說;要是使出下計,陛下您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劉邦問:“啥是上計?”薛公說:“向東拿下吳國,向西拿下楚國,吞並齊國,占領魯國,再發文書讓燕國、趙國守住他們的地盤,這樣崤山以東就不是漢朝的了。”劉邦又問:“那中計呢?”薛公說:“向東拿下吳國,向西拿下楚國,吞並韓國,占領魏國,占據敖倉的糧食,堵住成皋的關口,這時候誰勝誰負就難說了。”劉邦接著問:“下計又是啥?”薛公說:“向東拿下吳國,向西攻取下蔡,把重要物資轉移到越國,自己跑到長沙,這樣陛下您就可以安心睡覺,漢朝也不會有啥大事兒。”劉邦問:“你覺得英布會用哪個計策?”薛公說:“下計。”劉邦又問:“為啥他會放棄上計和中計,而用下計呢?”薛公說:“英布以前就是驪山的刑徒,好不容易當上了諸侯王,他做事都是為自己考慮,不會為以後和老百姓著想,所以我覺得他會用下計。”劉邦一聽,說:“有道理!”還封了薛公一千戶。同時,立皇子劉長為淮南王。
這時候,劉邦生病了,就想讓太子去攻打英布。太子的門客東園公、綺裡季、夏黃公、甪裡先生就對建成侯呂釋之說:“太子要是帶兵去,就算立了功,地位也不會再提高;要是沒立功,以後可就麻煩了。您趕緊讓呂後找個機會,對著皇上哭著說:‘英布可是天下有名的猛將,又擅長用兵。現在的這些將領都是皇上以前的老哥們兒,讓太子去帶領他們,就好比讓羊去帶領狼,沒人會聽他的。要是英布知道是太子帶兵,肯定會大搖大擺地往西進攻!皇上雖然生病了,但還是得強撐著坐在輜車裡,躺著指揮,這樣將領們才不敢不賣力。皇上您就算辛苦點,為了老婆孩子也得振作起來!’”
於是呂釋之連夜去見呂後。呂後找了個機會,按照那四個人說的,哭哭啼啼地跟劉邦說了。劉邦聽了,說:“我就知道這小子不靠譜,看來還得我自己去。”就這樣,劉邦親自帶兵向東出發,大臣們留守,都送到霸上。留侯張良生病了,還是強撐著起來,到曲郵去見劉邦,說:“我本來應該跟著您去的,但是病得實在厲害。楚地的人行動敏捷,希望皇上不要跟他們正麵硬剛!”還建議劉邦讓太子當將軍,監督關中的軍隊。劉邦說:“子房你雖然病了,也得勉強躺著輔佐太子。”這時候,叔孫通是太子太傅,留侯張良就兼任少傅的事兒。劉邦還征調上郡、北地、隴西的車騎,巴蜀的步兵以及中尉的士兵三萬人,作為皇太子的衛隊,駐紮在霸上。
英布剛開始造反的時候,跟他的將領們說:“皇上年紀大了,又討厭打仗,肯定不會親自來。要是派將領來,我就怕韓信和彭越,現在他倆都死了,其他人都沒啥好怕的。”所以就放心大膽地造反了。結果真像薛公說的那樣,英布向東攻打荊國。荊王劉賈逃跑的時候死在了富陵,英布把他的軍隊都收編了,然後渡過淮河去攻打楚國。楚國發兵在徐縣、僮縣之間和英布交戰。楚國把軍隊分成三路,想著互相救援,打個出奇製勝。有人就勸楚國的將領說:“英布擅長用兵,老百姓一直都怕他。而且兵法上說:‘諸侯在自己的地盤上打仗,容易人心渙散。’現在分成三路,他要是打敗我們其中一路,其他兩路肯定就跑了,怎麼互相救援呢!”楚國將領沒聽。結果英布真的打敗了其中一路,另外兩路也都逃散了。於是英布就帶兵往西進攻。
評論
這段曆史就像一場充滿算計與變故的權力遊戲。英布的造反並非偶然,韓信、彭越的死就像多米諾骨牌的前兩塊,讓英布深感兔死狐悲,為求自保走上了反叛之路。這也反映出漢初功臣們在劉邦政權下朝不保夕的處境,權力的更迭伴隨著猜忌與恐懼,曾經的戰友轉眼間就可能成為敵人。
薛公對英布造反策略的精準分析,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洞察力。從他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戰略決策不僅取決於局勢,更與決策者的性格和眼界緊密相關。英布隻圖眼前自身利益,選擇下計,注定了他的失敗結局。而劉邦在麵對英布造反時,雖然生病仍要親征,一方麵顯示出他對局勢的重視,另一方麵也能看出他對將領們的不信任。畢竟漢初功臣勢力複雜,他不敢輕易把兵權交給其他人。
在這場風波中,太子的謀士們為太子出謀劃策,力求避免太子陷入險境,也體現出宮廷內部各方勢力對權力和地位的爭奪與維護。總之,這段曆史生動展現了西漢初期政治局勢的錯綜複雜,以及權力鬥爭中的人性百態,為我們了解古代政治生態提供了深刻的視角。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