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漢紀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64章 漢紀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

第64章 漢紀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1 / 1)

漢匈關係與賈誼的治安策

匈奴單於給漢文帝寫信說:“之前,皇帝您提到和親的事,我看了您信裡的意思,覺得挺開心,咱兩家能和和美美。但你們漢朝邊境的官吏欺負我們右賢王。右賢王沒向我請示,就聽了後義盧侯難支等人的主意,和漢朝官吏對抗起來。這就破壞了咱們兩位君主的約定,傷了兄弟之間的感情。所以我懲罰了右賢王,讓他往西去攻打月氏。托上天的福,我們的將士厲害,馬匹強壯,把月氏給滅了,該殺的殺,該降的降,把那兒平定了。樓蘭、烏孫、呼揭以及它們旁邊的二十六個國家,現在都歸匈奴了。所有能拉弓射箭的百姓都成了一家人,北方也安定了。我希望能停止戰爭,讓士兵們休息,好好養馬,把以前的不愉快都翻篇兒,恢複原來的約定,好讓邊境的百姓能過上安穩日子。要是皇帝您不想讓匈奴靠近邊塞,那就下令讓您的官吏和百姓住得離邊塞遠點兒。”

漢文帝回信說:“單於您想拋開以前的事,恢複原來的約定,我特彆讚賞。這可是古代聖明君主的心願呐。漢朝和匈奴約定結為兄弟,給單於您的東西那可不少。但違背約定、破壞兄弟情誼的,往往是匈奴這邊。不過右賢王的事兒已經在大赦之前了,單於您就彆再深究啦!要是單於您真像信裡說的那樣,那就明確告訴手下的官吏,彆再違背約定,要講信用,我會像單於您信裡希望的那樣敬重您。”

過了沒多久,冒頓單於去世,他兒子稽粥繼位,號稱老上單於。老上單於剛繼位,漢文帝又送了一位宗室女子去做單於的閼氏,還派了燕地的宦官中行說去輔佐這位宗室女子。中行說不想去,可漢朝強行讓他去。中行說說:“要是非讓我去,我肯定得給漢朝找點麻煩!”中行說到了匈奴後,就投降了單於,單於特彆親近、寵信他。

一開始,匈奴人喜歡漢朝的絲綢、棉絮和食物。中行說說:“匈奴的人口還比不上漢朝的一個郡,可為啥咱們能這麼強大呢?就是因為咱們的衣食和漢朝不一樣,不用依賴漢朝。現在單於要是改變習俗,喜歡上漢朝的東西,那漢朝隻要拿出十分之二的東西,匈奴就得全聽漢朝的了。”匈奴人得到漢朝的絲綢棉絮,就在草叢荊棘裡騎馬亂跑,把衣服褲子都劃破弄爛,來表示這些不如他們自己的皮毛衣服好;得到漢朝的食物,就全都扔掉,來表示不如他們自己的奶酪方便好吃。中行說還教單於身邊的人分條記事,統計人口和牲畜數量。匈奴給漢朝的書信、木牘以及印封,中行說都讓做得又大又長,言辭也特彆傲慢,自稱“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於”。

要是漢朝使者嘲笑匈奴習俗沒禮義,中行說就會把漢朝使者懟得無話可說:“匈奴的規矩簡單,容易執行;君臣關係也簡單,能長久維持;整個國家的政務,就像一個整體一樣。所以匈奴就算有時亂一亂,也必定會擁立本族的人。現在你們中原人雖說講禮義,可親戚關係一疏遠就互相殘殺搶奪,甚至改朝換代,都是這種情況造成的。哼!你們這些住在屋子裡的人,彆廢話太多,嘮嘮叨叨的!隻要漢朝送給匈奴的絲綢棉絮、酒曲糧食,數量夠、質量好就行,還說那麼多乾嘛!要是給的東西齊全又好,那就沒事兒;要是不齊全、質量差,等秋天莊稼熟了,我們就騎著馬去踐踏你們的莊稼!”

梁國太傅賈誼給漢文帝上疏說:“我私下琢磨現在的局勢,有一件事能讓人痛哭,有兩件事能讓人落淚,還有六件事能讓人長歎。至於其他違背常理、有傷正道的事兒,實在太多,沒法一一列舉。那些給您提建議的人都說:‘天下已經安穩太平啦。’可我覺得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說天下安穩太平的人,不是傻就是在拍您馬屁,他們根本就不了解治亂的關鍵。就好比把火放在柴堆下麵,自己還在柴堆上睡覺,火還沒燒起來,就說很安全。現在的局勢跟這有啥不一樣!陛下您為啥不讓我把這些事兒給您仔細講講,再給您獻上治理國家的策略,您好好挑挑呢!要是治理國家需要勞心費神、辛苦身體,還得減少鐘鼓之樂,那也沒關係。要是能和現在一樣享受安樂,還能讓諸侯們遵守規矩,不動用武力,讓匈奴歸順,百姓生活質樸,陛下活著是聖明的君主,去世後成為神明,美好的名譽流傳千古,讓顧成廟能稱為太宗廟,和太祖廟相匹配,與漢朝國運一樣無窮無儘,確立準則綱紀,成為萬世的法則。就算以後有愚蠢、不成器的繼承人,也能靠著這份基業安穩度日。憑陛下您的聰明通達,再讓稍微懂點治國之道的人輔佐,做到這些並不難。

“現在諸侯勢力強大,必然會和朝廷相互猜疑,下麵的百姓總遭殃,上麵的朝廷也老是發愁,這根本不是讓上下都安穩的辦法。如今,有的是皇帝的親弟弟想謀反當東帝,親哥哥的兒子也敢舉兵向西攻打朝廷,現在又有人告發吳王有不軌之心。陛下您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行為合乎道義,對諸侯也施了不少恩德,可還是這樣,更何況那些勢力比他們大得多的諸侯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過現在天下還算稍微安穩,為啥呢?因為大國的諸侯王年紀還小,沒長大成人,漢朝給他們安排的太傅、國相還掌握著實權。但過幾年,諸侯王大多成年了,血氣方剛。到時候漢朝安排的太傅、國相就會稱病被罷免,諸侯王就會把丞、尉以上的官職都換成自己的人。這樣的話,和淮南王、濟北王的謀反又有啥區彆呢?到那時候再想治理好國家,就算是堯、舜在世也辦不到。

“黃帝說:‘太陽到了中午就得趕緊曬東西,手裡拿著刀就得趕緊割東西。’現在要是按照正確的方法做,讓國家安穩太平很容易,可要是不早點行動,等到後來親屬之間相互殘殺,這不就跟秦朝末年一樣了嘛!那些異姓諸侯王仗著勢力強大謀反,漢朝僥幸戰勝了他們,可卻沒改變導致他們謀反的根源。同姓諸侯王又沿著這條路走,已經有征兆了,照這形勢下去肯定還會出事。災禍的變化,不知道會發展成什麼樣,現在聖明的陛下都沒辦法讓局勢安穩,那後世子孫可怎麼辦!

“我觀察以前的事,大多是勢力強大的諸侯先謀反。長沙王的封國才兩萬五千戶,功勞不大,可封國卻最完整,和朝廷關係疏遠卻最忠誠。這不是因為長沙王本性和彆人不一樣,而是形勢造成的。要是當初讓樊噲、酈商、周勃、灌嬰這些人占據幾十座城做諸侯王,現在他們的封國可能早就沒了;要是讓韓信、彭越這些人隻做徹侯,安安穩穩地過日子,說不定能一直存在到現在。這麼看來,治理天下的大計就清楚了:要是想讓諸侯王都忠心歸附,那就得讓他們像長沙王那樣;要是想讓臣子不被剁成肉醬,那就得讓他們像樊噲、酈商這些人一樣;要是想讓天下太平,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封幾個諸侯,削弱他們的勢力。勢力小了就容易用道義來約束,封國小了就不會有造反的心思。讓天下的形勢,就像身體指揮手臂,手臂指揮手指一樣,沒有不聽從的,諸侯們不敢有二心,像車輪輻條聚集到中心一樣,都聽命於天子。劃分土地,定下製度,把齊、趙、楚這些大國分成若乾個小國,讓悼惠王、幽王、元王的子孫都按順序得到祖上的封地,直到把土地分完為止;要是封地多但子孫少,就先建立封國,空著王位,等有了子孫再讓他們當國君。哪怕是一寸土地、一個百姓,天子都不為自己謀利,隻是為了讓國家安定太平。這樣的話,就算讓嬰兒當皇帝,天下也能安穩,就算皇帝去世了,新君還沒出生,大臣們朝拜先帝留下的衣服,天下也不會大亂。當下能治理得很好,後世也會稱讚陛下聖明。陛下您還在顧慮什麼,為啥不早點這麼做呢!

“現在天下的形勢就像得了嚴重的浮腫病,一條小腿腫得差不多和腰一樣粗,一根手指腫得差不多和大腿一樣粗,平時都不能屈伸,隻要有一兩根手指抽搐,就會覺得全身難受。現在不趕緊治,肯定會變成難治的頑疾,以後就算有扁鵲那樣的神醫也沒辦法了。這病還不隻是浮腫,又像腳掌扭折不能行走。元王的兒子,是陛下您的堂弟;現在的楚王,是堂弟的兒子。惠王的兒子,是您親哥哥的兒子,現在的齊王,是哥哥兒子的兒子。親近的人有的沒有封地來使天下安定,疏遠的人卻掌握大權威脅天子,所以我說這病不隻是浮腫,又像腳掌扭折不能行走,真讓人痛哭啊。

“現在天下的形勢就像倒懸著一樣。天子,就好比是天下的頭。為啥呢?因為在上麵嘛。蠻夷,就好比是天下的腳。為啥呢?因為在下麵嘛。現在匈奴傲慢無禮,侵犯掠奪我們,太不把咱們當回事兒了;可漢朝每年還得送金銀、絲綢、棉絮給他們。腳反而在上麵,頭卻在下麵,倒懸成這樣,卻沒人能解決,還能說咱們國家有能人嗎?這真讓人忍不住落淚啊。現在不去對付強大的敵人,卻去打獵抓野豬,不去打擊反叛的賊寇,卻去追捕家養的兔子,隻知道貪圖小樂趣,卻不考慮國家的大患,陛下的德政本來可以傳播得更遠,可現在僅僅幾百裡外就不能施行,威望和政令都不能伸張,這也真讓人忍不住落淚啊。

“現在普通老百姓家裡的牆壁上都能掛著隻有皇帝才能穿的衣服圖案,歌舞藝人、地位低下的人都能穿戴皇後的服飾;可皇帝自己卻穿著黑色的粗絲綢衣服,有錢的富人家裡牆壁都裝飾著華麗的刺繡;皇後的衣領才用彩色絲絛鑲邊,普通老百姓的小妾卻用它來裝飾鞋子;這就是我說的錯亂啊。一百個人做衣服都不夠一個人穿,還想讓天下人不挨凍,怎麼可能呢;一個人種地,十個人來吃飯,還想讓天下人不挨餓,也不可能啊;老百姓饑寒交迫,還想讓他們不做壞事,同樣不可能啊。這真讓人長歎啊。”

評論

這段曆史生動展現了漢文帝時期漢匈關係的微妙變化,以及賈誼對國家局勢的深刻洞察與擔憂。

漢匈關係上,匈奴單於與漢文帝之間的書信往來,表麵上看是在探討和親與邊境和平,實則暗流湧動。匈奴雖表達了恢複和約的意願,但言語中對漢朝邊吏的指責,反映出雙方矛盾依然存在。中行說投降匈奴後,為匈奴出謀劃策,試圖切斷匈奴對漢朝物資的依賴,並通過各種方式與漢朝使者針鋒相對,進一步加劇了漢匈之間的緊張態勢。這一係列事件表明,漢匈之間的和平局麵脆弱不堪,隨時可能因各種因素被打破。

賈誼的上疏則如同一劑猛藥,直陳當時西漢麵臨的諸多嚴峻問題。他敏銳地指出諸侯勢力坐大對中央政權構成的巨大威脅,認為這是國家不穩定的根源之一,如不及時解決,必將重蹈秦朝末年的覆轍。同時,他提出的“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前瞻性,旨在通過削弱諸侯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此外,賈誼還對漢朝在與匈奴關係中的弱勢地位,以及國內社會階層之間的貧富差距、禮製混亂等現象深感憂慮,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穩定與發展。

漢文帝時期,看似天下稍安,但實則危機四伏。漢匈關係的不穩定,諸侯勢力的潛在威脅,以及社會內部的種種矛盾,都亟待解決。賈誼的上疏為漢文帝敲響了警鐘,其提出的策略也為後世統治者在處理類似問題時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這段曆史也讓我們看到,一個國家的穩定與繁榮,需要在外交、內政等多個方麵進行妥善的謀劃與應對,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你犯賤我發癲!真千金爆火娛樂圈 我靠,女主怎麼有追追啊 謀春 我媽是年代文早逝原配 歡迎來到神明的遊戲 從海灣風暴開始 覺醒十倍返利,我手撕極品親戚! 主母生存指南 引誘清冷權臣後 克係末日擺攤,邪神被我喂成萌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