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元狩元年:祥瑞、謀反與“西域種草”大事件
公元前122年,也就是漢武帝元狩元年,這一年的漢朝仿佛一部跌宕起伏的“古裝大劇”,既有神秘祥瑞引發的全民熱議,也有淮南王、衡山王謀反的驚天大案,還開啟了探索西域的“新世界大門”,每一個故事都超有看點!
祥瑞降臨與諸侯獻禮
這年冬天十月,漢武帝到雍地祭祀五帝,結果捕獲了一隻奇怪的野獸,一隻角、五個蹄子。官員們紛紛開啟“彩虹屁”模式,說這是漢武帝祭祀心誠,上帝特意賞賜的麒麟。漢武帝一高興,下令給五帝的祭壇各加一頭牛焚燒祭祀。過了一段時間,官員們又提議:“紀元應該用天降祥瑞命名,不能簡單用數字。第一個紀元叫‘建元’,第二個紀元因出現長星叫‘元光’,現在這個紀元就叫‘元狩’吧!”濟北王嗅到了“政治風向”,猜測漢武帝可能要搞封禪大典,趕緊上書把泰山和旁邊的城邑獻給朝廷,漢武帝則用其他縣作為補償,這波“禮尚往來”堪稱古代版的“政治默契”。
淮南王的“造反迷夢”
淮南王劉安和他的門客左吳等人天天躲在家裡謀劃造反,甚至對著地圖研究從哪條路進軍。從長安回來的使者要是說“皇上沒兒子,漢朝要亂套了”,劉安就開心得不行;要是說“漢朝治理得很好,皇上有兒子”,劉安就暴跳如雷,覺得人家在胡說八道。
劉安找來中郎伍被商量造反的事,伍被直接潑冷水:“您這是要亡國啊!我仿佛已經看到宮裡長滿荊棘,露水打濕衣服了!”劉安惱羞成怒,把伍被的父母關了起來。三個月後又問伍被,伍被苦口婆心勸他:“當年秦朝無道,百姓才想造反,漢高祖趁機得了天下。可您看看吳王劉濞,最後身死國滅,就是逆天而行還不識時務。現在您的兵力連吳王的十分之一都沒有,天下太平得很,造反就是死路一條啊!”劉安聽完,眼淚汪汪地起身,但還是不死心。
劉安有個庶子叫劉不害,年紀最大卻不受寵,王後和太子都不把他們當回事。劉不害的兒子劉建很有才華,心裡怨恨太子,偷偷派人告發太子謀殺漢中尉,這事驚動了朝廷,廷尉開始調查。
劉安慌了,又問伍被:“你覺得當年吳王造反,對還是不對?”伍被說不對,還讓劉安彆學吳王。劉安不服:“吳王哪懂造反!漢朝將領一天能過成皋關的就四十多人,我要是堵住成皋關,占據險要之地,召集山東的軍隊,左吳他們都覺得成功率九成,怎麼就你覺得有禍無福?”伍被沒辦法,隻好說:“實在要反,就偽造丞相、禦史的文書,把郡國的豪強富戶遷到朔方,再發詔書抓諸侯的太子和寵臣,激起民怨和諸侯恐慌,然後派說客去煽動,或許有一線生機。”但劉安覺得還沒到這地步。
之後,劉安直接開始搞“造反周邊”,偽造皇帝玉璽、各級官員印章和漢朝使節的憑證,還想派人假裝犯罪去投奔衛青,等造反時刺殺衛青。他還吐槽:“漢朝大臣裡,就汲黯難對付,人家耿直又講氣節,其他人,比如丞相公孫弘,忽悠他們就跟揭開蓋子、抖落樹葉一樣簡單!”
劉安想在國內發兵,又怕丞相和二千石的官員不聽,就和伍被商量先殺了他們。還計劃讓人穿著“強盜”衣服,拿著緊急文書從東邊跑來喊“南越軍隊打進來了”,借機發兵。結果廷尉來逮捕淮南太子,劉安慌了神,和太子一起想把丞相、二千石官員騙來殺掉起兵。丞相來了,內史和中尉卻沒來,劉安覺得隻殺丞相沒用,隻好作罷。正猶豫時,太子想自殺,卻沒死成。
最後伍被主動向官府自首,交代了謀反的全部經過。官兵包圍王宮,搜出造反證據。漢武帝派人來治罪,還沒到,十一月,劉安就自殺了。王後荼、太子遷,還有參與謀反的人全被滅族。
漢武帝覺得伍被說話好聽,還總誇漢朝,不想殺他。但廷尉張湯堅持:“他是給淮南王出謀反主意的主謀,不能赦!”伍被最終被殺。侍中莊助和淮南王私下交往密切,收了不少賄賂,漢武帝本想從輕發落,張湯又據理力爭:“莊助是皇上的心腹,卻和諸侯勾結,不殺以後沒法管!”莊助也被處死。
衡山王的“坑爹操作”
衡山王上書漢武帝,要廢太子劉爽,立劉孝為太子。劉爽聽說後,趕緊派親信去長安告狀,說劉孝製造戰車、鍛造箭矢,還和父王的侍女通奸。正巧官府在抓淮南王的同黨,在劉孝家裡抓到了陳喜,劉孝害怕,想起“先自首能免罪”的律條,就主動交代了和枚赫、陳喜等人謀反的事。公卿大臣請求逮捕衡山王治罪,衡山王自殺,王後徐來、太子劉爽和劉孝都被處死,參與謀反的人也被滅族。
淮南、衡山這兩起謀反案,牽連出列侯、二千石官員和豪強等,死了好幾萬人,堪稱一場“政治大地震”。
太子冊封與西域“種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年夏天四月,漢武帝大赦天下。四月丁卯日,七歲的劉據被立為太子。五月乙巳日月底,還發生了日食。匈奴一萬騎兵入侵上穀,殺了幾百人。
另一邊,張騫從月氏回來,給漢武帝“安利”西域各國:“大宛在漢朝西邊大概一萬裡,百姓定居務農,有超棒的汗血寶馬,城市房屋和咱們差不多。東北是烏孫,東邊是於窴。於窴西邊的水往西流進西海,東邊的水東流進鹽澤,鹽澤地下的水就是黃河源頭。匈奴在鹽澤東邊到隴西長城一帶,南邊挨著羌人,擋住了咱們去西域的路。烏孫、康居這些國家是遊牧民族,和匈奴風俗一樣。大夏在大宛西南,風俗和大宛類似。我在大夏的時候,看到了邛竹杖和蜀布,一問,說是從身毒國買來的。身毒在大夏東南幾千裡,也是定居國家。我推測,大夏離漢朝一萬二千裡,在西南方向,身毒又在大夏東南,還能買到蜀地的東西,說明離蜀地不遠。現在去大夏,從羌人地盤走太危險,往北容易被匈奴抓,從蜀地走又近又安全。”
漢武帝一聽,眼睛都亮了!大宛、大夏這些都是大國,有奇珍異寶,而且軍事弱,還貪圖漢朝財物,北邊的大月氏、康居兵力強,但可以用財物拉攏。要是能把這些國家收入“朋友圈”,那漢朝的地盤能擴大萬裡,威名傳遍四海!於是漢武帝讓張騫通過蜀地、犍為郡派王然於等人分四路尋找身毒國。結果北邊被氐、莋擋住,南邊被巂、昆明的強盜截殺,使者始終沒能通過。不過這次尋找,意外打通了和滇國的聯係。滇王見到漢朝使者,問出了那句“經典台詞”:“漢朝和我比,誰更大?”夜郎侯之前也問過同樣的問題。因為交通不便,他們都以為自己是“一方大佬”,壓根不知道漢朝幅員遼闊。使者回去後,大力誇讚滇國是大國,值得結交,漢武帝又把目光投向了西南夷地區。
評論
元狩元年發生的這些事,每一件都對漢朝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淮南王、衡山王謀反案,暴露了諸侯勢力對中央政權的威脅,漢武帝果斷處置,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國家穩定。但案件牽連甚廣,也體現出政治鬥爭的殘酷。
張騫帶回的西域“情報”,打開了漢朝人的視野,讓漢武帝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為後來的絲綢之路開辟和漢朝的對外擴張埋下了伏筆。這就像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副本”,激發了漢朝探索和征服的欲望。
從祥瑞命名紀元到濟北王獻地,再到滇王“不知漢大”,這些細節展現了當時的政治文化氛圍和地域認知局限。祥瑞被賦予政治意義,諸侯通過獻地表達忠誠,邊疆小國對漢朝缺乏了解,都反映出漢朝在政治、文化和地理認知上的獨特狀態。這一年的曆史,是漢朝發展進程中的重要轉折點,也為後續一係列的政治、軍事、外交行動奠定了基礎。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