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
春天二月,漢昭帝下詔讓有關部門去詢問各郡國舉薦的賢良之士和文學之士,了解百姓的疾苦以及教化的關鍵要點。這些人都回答說:“希望能廢除鹽鐵專賣、酒類專賣以及均輸官這些製度,朝廷彆再和天下百姓爭利,向大家展示節儉的風氣,這樣教化才能興盛起來。”桑弘羊表示反對,他覺得:“這些可都是國家的重要事業,是用來製衡四方蠻夷、安定邊疆、保證國家財政充足的根本,不能廢除。”就這樣,鹽鐵之議拉開了帷幕。
當初,蘇武被流放到北海邊上後,匈奴不給他送糧食,他就隻能挖野鼠洞找裡麵藏的草籽來吃。他每天都拄著漢朝的符節放羊,不管是睡覺還是起身都拿著,時間久了,符節上的毛都掉光了。蘇武在漢朝的時候,和李陵都擔任侍中。李陵投降匈奴後,一開始不敢去見蘇武。過了很長時間,單於派李陵到北海,為蘇武擺酒設宴,還安排了歌舞。李陵趁機對蘇武說:“單於聽說我和你交情一直很好,所以派我來勸你,單於真心想優待你。你終究是回不了漢朝了,在這裡白白受苦。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你堅守的信義又有誰能看見呢!你兄弟二人,之前都因為事自殺了。我來的時候,你母親也已經去世。你妻子還年輕,聽說已經改嫁了。隻剩下兩個妹妹,還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如今又過去十多年了,是生是死都不知道。人生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樣短暫,你又何必長時間這樣折磨自己呢!我剛投降的時候,整天恍恍惚惚像瘋了一樣,痛心自己辜負了漢朝,再加上老母親被關在保宮。你不想投降,難道還能比我當時的情況更好嗎!而且陛下年紀大了,法令也沒個準兒,大臣們沒有罪過卻被滅族的就有幾十家。朝廷局勢安危都不確定,你還為誰堅守呢!”蘇武說:“我父子幾人本沒有什麼功勞德行,都是陛下栽培提拔,才得以擔任將軍,封了通侯,我們兄弟能在陛下身邊侍奉,一直都想著能為朝廷肝腦塗地。如今要是能殺身報國,就算是受斧鉞砍殺、湯鍋烹煮之刑,我也心甘情願!臣子侍奉君主,就像兒子侍奉父親一樣。兒子為父親去死,沒什麼可遺憾的。希望你彆再說了!”李陵和蘇武喝了幾天酒,又說:“你就聽我一句勸吧!”蘇武說:“我早就做好死的準備了,你如果一定要勸我投降,那就讓我在今天儘情歡樂之後,死在你麵前!”李陵見他如此赤誠,長歎一聲說:“唉,真是義士啊!我和衛律的罪過簡直大得通天了!”說著眼淚就流下來,沾濕了衣襟,和蘇武告彆離開了。還賜給蘇武幾十頭牛羊。
後來李陵又到北海,告訴蘇武漢武帝駕崩的消息。蘇武麵向南方大哭,甚至吐血,早晚都哭吊,持續了好幾個月。等到壺衍鞮單於即位,他母親閼氏行為不端,導致匈奴國內人心離散,他們常常擔心漢朝派兵攻打。於是衛律給單於出主意,要和漢朝和親。漢朝使者來匈奴,要求放回蘇武等人,匈奴撒謊說蘇武已經死了。後來漢朝使者又到匈奴,常惠偷偷去見使者,教使者對單於說:“天子在上林苑打獵,射到一隻大雁,雁腳上綁著帛書,上麵說蘇武等人在某個水澤中。”使者聽了很高興,就按照常惠教的去責備單於。單於聽後,驚慌地看看左右,向漢朝使者道歉說:“蘇武等人確實還活著。”於是就放回了蘇武和馬宏等人。馬宏之前是副光祿大夫王忠出使西域時的隨員,途中被匈奴攔截,王忠戰死,馬宏被活捉,但他也不肯投降。所以匈奴放回這兩人,想以此表達和漢朝通好的意願。這時候李陵擺酒祝賀蘇武說:“如今你回到漢朝,在匈奴揚名,在漢室立下大功,就算是古代史書所記載、丹青所描繪的人物,也比不上你啊!我李陵雖然無能怯懦,但要是漢朝能赦免我的罪過,保全我的老母親,讓我能施展在奇恥大辱下積蓄已久的誌向,或許能像曹沫在柯邑結盟時那樣為國家立功雪恥),這是我一直以來都沒忘記的。可現在我全家都被滅族,這是世上最大的恥辱,我還有什麼可留戀的呢!罷了,隻是想讓你知道我的心思。”李陵淚流滿麵,和蘇武就此訣彆。
單於召集蘇武原來的隨行官員,除了之前已經投降和去世的,跟著蘇武一起回到漢朝的一共有九人。回到京城後,漢昭帝下詔讓蘇武用太牢的禮儀去祭拜漢武帝的陵園和宗廟,封他為典屬國,俸祿為中二千石,賞賜二百萬錢、公田二頃、住宅一處。蘇武被留在匈奴一共十九年,當初出使時正當壯年,回來的時候,頭發和胡須都全白了。霍光、上官桀和李陵向來關係不錯,就派李陵的老朋友隴西人任立政等三人一起到匈奴去招李陵回來。李陵說:“回去倒是容易,但大丈夫不能再次受辱!”最終死在了匈奴。
夏天,發生旱災。
秋天七月,根據賢良之士和文學之士的建議,廢除了酒類專賣的官員。漢武帝末年,國家財力虛耗,人口減少了一半。霍光深知當前時務的關鍵,就減輕徭役和賦稅,讓百姓休養生息。到這時,漢朝和匈奴和親,百姓生活逐漸充實起來,慢慢恢複到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的繁榮景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漢昭帝下詔,因為鉤町侯毋波率領他封邑的君長和百姓攻打反叛者立了功,封他為鉤町王。賜給田廣明關內侯的爵位。
評論:這一年發生的鹽鐵之議和蘇武歸漢等事件,對西漢的政治、外交及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鹽鐵之議是一場關乎國家經濟政策走向的大討論。賢良、文學之士從百姓利益出發,主張廢除鹽鐵專賣等與民爭利的政策,期望以節儉興教化;而桑弘羊則強調這些政策對國家戰略、邊疆穩定及財政收入的重要性。這場爭論反映出在國家治理上,經濟利益與民生訴求、短期發展與長遠規劃之間的矛盾。最終廢除榷酤官,顯示出霍光等執政者在權衡利弊後,選擇了更傾向於民休息、恢複經濟的策略,為西漢的複蘇奠定基礎。
蘇武歸漢的故事充滿了傳奇與悲壯色彩。蘇武在極端艱苦的環境下,堅守漢節十九年,展現出無比堅定的民族氣節和忠誠精神,成為後世敬仰的典範。他的回歸,不僅是個人的榮耀,更彰顯了漢朝在外交上的勝利。同時,李陵與蘇武的故事也形成鮮明對比,李陵的投降與內心的掙紮,襯托出蘇武的堅守之難能可貴。
此外,霍光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以及漢朝與匈奴的和親,使得百姓生活得到改善,國家逐漸恢複元氣,為西漢的穩定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這一係列事件表明,在西漢王朝經曆漢武帝時期的輝煌與動蕩後,正努力通過調整政策、處理外交關係等方式,重新走向繁榮與穩定,也為後世提供了豐富的政治、外交及民族精神傳承的曆史經驗。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