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昭帝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
春天,武都的氐人反叛,朝廷派執金吾馬適建、龍頟侯韓增、大鴻臚田廣明率領三輔地區和太常的刑徒,這些人都被免除刑罰,去攻打反叛的氐人。
夏天六月,大赦天下。
秋天六月乙亥日是月底,發生了日全食。
六月,更改年號。
上官桀父子地位尊貴之後,很感激長公主,就想為長公主的情夫丁外人謀求封侯,霍光不同意。他們又為丁外人謀求光祿大夫的職位,想讓他能被皇帝召見,霍光還是不同意。長公主因此特彆怨恨霍光,而上官桀父子多次為丁外人求官爵都沒成功,也覺得很沒麵子。還有,上官桀妻子的父親所寵愛的充國是太醫監,他擅自闖入宮殿,被關進監獄,按罪當死。冬天就要過去了,蓋主長公主)為充國獻上二十匹馬贖罪,充國才得以減免死罪。於是上官桀父子對霍光的怨恨更深,而對蓋主更加感恩戴德。在先帝漢武帝)的時候,上官桀就已經位列九卿,地位比霍光高,到後來父子倆又都當了將軍,皇後又是上官安的女兒,霍光不過是皇後的外祖父,卻獨攬朝政大事,因此上官桀父子就想和霍光爭權。燕王劉旦覺得自己是皇帝的哥哥卻沒被立為皇帝,心裡一直很不滿。禦史大夫桑弘羊提出並推行酒類專賣、鹽鐵專賣等政策,為國家增加了財政收入,他自恃有功,想為自己的子弟謀取官職,也對霍光心懷怨恨。這樣一來,蓋主、上官桀父子、桑弘羊都和燕王劉旦勾結起來,一起謀劃。
燕王劉旦派孫縱之等先後十幾批人,帶著大量的金銀財寶、快馬去賄賂蓋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上官桀等人又找人假冒燕王的名義上書,說霍光出去校閱郎官和羽林軍的時候,在路上像皇帝出行一樣清道戒嚴,還讓太官提前準備飲食。又提到“蘇武出使匈奴二十年都沒有投降,回來才做了典屬國;大將軍長史楊敞沒什麼功勞,卻當了搜粟都尉;霍光還擅自增調大將軍府的校尉。霍光獨攬大權,肆意妄為,恐怕有不軌的企圖。我燕王願意交回符璽,進宮擔任警衛,以便觀察奸臣的動靜”。他們等霍光出宮休假的日子上奏這封書信,上官桀想趁機把這件事交給下麵處理,桑弘羊則準備和其他大臣一起抓住霍光並將他免職。奏書呈上去後,漢昭帝卻不肯批複。第二天早上,霍光聽說了這件事,就停留在畫室裡不進宮。漢昭帝問:“大將軍在哪裡?”左將軍上官桀回答說:“因為燕王告發了他的罪行,所以不敢進宮。”漢昭帝下詔:“召見大將軍。”霍光進宮後,摘下帽子,叩頭請罪。漢昭帝說:“將軍把帽子戴上!我知道這封奏書是假的,將軍沒有罪。”霍光問:“陛下怎麼知道的呢?”漢昭帝說:“將軍去廣明校閱郎官,這是最近的事;增調校尉到現在,還不到十天,燕王怎麼會知道這些事呢!況且將軍要是想謀反,也用不著校尉。”當時漢昭帝才十四歲,尚書和左右大臣都很驚訝。而那個上書的人果然逃跑了,朝廷派人緊急追捕。上官桀等人害怕了,就對漢昭帝說:“這隻是小事,不值得深究。”漢昭帝不聽。後來上官桀的同黨中有人詆毀霍光,漢昭帝就生氣地說:“大將軍是忠臣,是先帝托付來輔佐我的,誰敢詆毀他就治誰的罪!”從這以後,上官桀等人不敢再提這件事。
李德裕評論說:君主的德行,最重要的就是極其英明,英明到能夠洞察奸邪,那麼各種邪惡都無法蒙蔽他。漢昭帝就是這樣的君主。周成王就比不上他;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也都不如他。周成王聽到管叔、蔡叔的流言蜚語,就迫使周公東征。漢高祖聽說陳平離開魏國、背棄楚國,就想舍棄這個心腹大臣。漢文帝被季布酗酒難以接近的言論迷惑,把這個得力大臣派回地方;又懷疑賈誼獨攬大權會使國家混亂,就疏遠了賢士。漢景帝相信殺了晁錯就能平息叛亂,就殺了三公之一的晁錯。這就是所謂的“懷著猶豫不決的心,給進讒言的人留下機會”。如果漢昭帝能有伊尹、呂尚那樣的輔佐大臣,那麼周成王、周康王的盛世也比不上他。
上官桀等人又謀劃讓長公主擺酒席邀請霍光,埋伏士兵殺死霍光,趁機廢掉漢昭帝,迎接燕王劉旦當皇帝。燕王劉旦安排人通過驛站傳遞書信相互通報情況,還答應封上官桀為王,在外麵聯絡了各郡國的豪傑上千人。燕王劉旦把這件事告訴燕國丞相平,平說:“大王之前和劉澤謀劃,事情還沒成功就被發覺,是因為劉澤向來愛吹噓,喜歡欺壓彆人。我聽說左將軍上官桀向來輕率,車騎將軍金日磾年輕又驕縱,我擔心他們就像劉澤那時一樣不能成事,又擔心事情成功後會背叛大王。”燕王劉旦說:“前些日子有個男子到皇宮前,自稱是原來的太子,長安城中的百姓都跑去圍觀,喧嘩聲止都止不住。大將軍害怕了,出兵列陣來防備。我是皇帝的長子,天下人都相信我,還擔心什麼被背叛呢!”後來又對群臣說:“蓋主傳來消息,隻擔心大將軍霍光和右將軍王莽。現在右將軍去世了,丞相又生病,看來事情肯定能成功,不久我就要被征召進京當皇帝了。”於是讓群臣都收拾行裝準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上官安又謀劃把燕王劉旦誘騙來然後殺掉,趁機廢掉漢昭帝,擁立上官桀當皇帝。有人問:“那皇後怎麼辦?”上官安說:“追趕麋鹿的狗,哪有功夫回頭看小兔子呢!況且我們是借助皇後的地位才尊貴起來的,一旦皇帝的心意改變,就算想做普通百姓都不可能了。這可是百世難得一遇的時機啊!”正好蓋主的舍人的父親、稻田使者燕倉知道了他們的陰謀,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大司農楊敞。楊敞向來謹慎膽小,不敢聲張,就稱病臥床,把這件事告訴了諫大夫杜延年;杜延年又報告給了漢昭帝。九月,漢昭帝下詔讓丞相率領中二千石的官員追捕孫縱之以及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人,他們的宗族全部被誅殺;蓋主自殺。燕王劉旦聽說後,召見燕國丞相平說:“事情敗露了,現在發兵嗎?”平說:“左將軍已經死了,百姓都知道這件事,不能發兵了。”燕王劉旦憂慮煩悶,擺酒和群臣、妃妾告彆。這時皇帝送來璽書責備燕王劉旦,劉旦用綬帶自殺,王後、夫人跟隨劉旦自殺的有二十多人。皇帝施恩,赦免燕王太子劉建,讓他做平民,賜給劉旦諡號為刺王。皇後因為年紀小,沒有參與謀反,又是霍光的外孫女,所以沒有被廢掉。
庚午日,右扶風王被任命為禦史大夫。
冬天十月,漢昭帝封杜延年為建平侯;燕倉為宜城侯;原來丞相征事任宮抓住了上官桀,被封為弋陽侯;丞相少史王山壽把上官安誘騙到丞相府,被封為商利侯。過了一段時間,文學之士濟陰人魏相在回答皇帝策問時說:“以前燕王無道,韓義挺身而出極力勸諫,卻被燕王殺害。韓義沒有比乾那樣和紂王的親屬關係,卻能踐行比乾的氣節,應該公開賞賜他的兒子,向天下表明做臣子的天下。”於是漢昭帝提拔韓義的兒子韓延壽為諫大夫。大將軍霍光因為朝中沒有先帝時留下的舊臣,而光祿勳張安世在先帝時就擔任尚書令,誌向品行純正篤厚,就奏請任用張安世為右將軍兼光祿勳,作為自己的副手。張安世是原來禦史大夫張湯的兒子。霍光又因為杜延年有忠誠的氣節,提拔他為太仆、右曹、給事中。霍光執法嚴厲,杜延年常常以寬厚來輔助他。官吏和百姓上書談論有利國家的事,霍光總是交給杜延年公平處理後再上奏。那些建議可以讓官員試行的,就任命為縣令;有的由丞相、禦史任用,滿一年後,把情況上報;有的建議不合規矩,就按照法律治罪。
這一年,匈奴派出左、右部共兩萬騎兵,分成四隊,一起侵入漢朝邊境劫掠。漢朝派兵追擊,斬殺、俘獲匈奴九千人,活捉了甌脫王;漢朝軍隊沒有什麼損失。匈奴看到甌脫王被漢朝抓走,很害怕,以為漢軍會在路上截擊,就向西北方向遠遠地逃去,不敢再到南邊來尋找水草;還征發百姓去駐守甌脫地區。
評論
元鳳元年的西漢王朝,宮廷內外可謂是暗流湧動、危機四伏,各種勢力的交鋒與衝突不斷上演,對國家的穩定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宮廷權力鬥爭方麵,上官桀父子、蓋主、桑弘羊與燕王劉旦結成聯盟,試圖扳倒霍光,進而奪取最高權力。他們不擇手段,先是借燕王之名上書誣陷霍光,卻被年僅十四歲的漢昭帝識破,昭帝對霍光的信任堅如磐石,展現出超乎年齡的睿智與明斷,使得這一陰謀暫時受挫。然而,他們賊心不死,又策劃了更為險惡的暗殺與政變計劃,妄圖徹底顛覆現有政權。但因燕倉的告發,這場宮廷政變胎死腹中,相關主謀及宗族被誅殺,燕王自殺,一場可能引發國家動蕩的危機得以化解。這一係列事件充分暴露了宮廷權力鬥爭的殘酷與複雜性,為求權力,各方不惜背叛、構陷,全然不顧國家和百姓的利益。
從漢昭帝的表現來看,雖年少卻展現出非凡的洞察力和判斷力,能夠明辨是非,堅定支持霍光,有效遏製了奸臣的陰謀,穩定了朝政局勢。他對霍光的信任以及對局勢的把控,為國家的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事件平息後,漢昭帝對有功之人的封賞,以及霍光對官員的任用與調整,如提拔張安世、杜延年等,一定程度上優化了朝廷的權力結構,為後續國家的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邊境局勢上,匈奴的侵擾雖被漢軍成功抵禦,未給漢朝帶來重大損失,但匈奴的軍事行動仍給邊境地區的百姓帶來了不安與傷害。漢朝與匈奴之間的緊張關係依舊存在,雙方的軍事對峙和外交博弈仍在持續,這也對西漢的邊防政策和軍事部署提出了持續的挑戰。
元鳳元年的這些事件,是西漢政治生態的一個縮影,反映出在權力交替與鞏固過程中,王朝麵臨的內憂外患。漢昭帝和霍光等統治者的應對措施,對西漢王朝能否繼續保持穩定繁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後世在處理類似政治危機和邊境問題上提供了重要的曆史借鑒。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