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昭帝元鳳二年公元前79年)
夏天四月,漢昭帝從建章宮搬到未央宮居住。
六月,宣布大赦天下。
這一年,匈奴又派九千騎兵駐守在受降城,用來防備漢朝。他們在餘吾水上架起橋梁,讓軍隊能夠順利通過,以便在危急時逃跑。匈奴其實想和漢朝和親,但又擔心漢朝不答應,所以不敢主動提出來,隻是常常讓身邊的人向漢朝使者暗示。不過,匈奴對漢朝邊境的侵擾和掠奪越來越少了,對待漢朝使者也更加優厚,想慢慢促成和親這件事。漢朝呢,也就先采取籠絡的策略應對匈奴。
漢昭帝元鳳三年公元前78年)
春天一月,泰山上有塊大石頭自己立了起來;上林苑裡有棵已經枯死倒地的柳樹,竟然自己又活了過來,重新生長;還有蟲子吃這棵柳樹的葉子,吃出的痕跡形成文字,寫著“公孫病已立”。符節令魯國人眭弘上書說:“大石頭自己立起來,枯柳樹又複活,這預示著會有普通百姓成為天子。枯樹重新生長,難道是以前被廢掉的公孫氏家族要複興嗎?漢朝是堯的後代,有傳承國運的使命,現在應當尋找賢能的人,把帝位禪讓給他,自己退位,受封百裡之地,這樣才順應天命。”結果眭弘因為製造妖言迷惑眾人,被處死了。
匈奴單於派犁汙王去窺探漢朝邊境情況,犁汙王回來說酒泉和張掖的漢朝兵力變得更弱了,可以出兵試探性地攻打,說不定能重新奪回以前失去的土地。當時漢朝事先抓到了匈奴投降的人,得知了這個計劃,漢昭帝就下詔讓邊境加強戒備。沒過多久,右賢王和犁汙王率領四千騎兵分成三隊,侵入日勒、屋蘭、番和等地。張掖太守和屬國都尉趕緊發兵反擊,把匈奴打得大敗,匈奴隻有幾百人逃脫。屬國的義渠王還射死了犁汙王,漢朝賜給他二百斤黃金、二百匹馬,並封他為犁汙王。從這以後,匈奴就不敢再入侵張掖了。
之前燕王劉旦和蓋主謀反的事情中,桑弘羊的兒子桑遷逃跑了,投奔他父親以前的下屬侯史吳。後來桑遷被抓,依法被處死。正好趕上大赦,侯史吳就自己到監獄投案。廷尉王平和少府徐仁一起審理這個謀反相關的案子,他們都認為“桑遷是因為父親謀反受到牽連,侯史吳窩藏他,這不算是窩藏謀反的人,隻是窩藏了受牽連的人”,所以就依據大赦令免除了侯史吳的罪行。後來侍禦史重新調查核實,認為“桑遷精通經學,知道父親謀反卻不勸阻抗爭,這和謀反的人沒什麼兩樣。侯史吳以前是俸祿三百石的官員,他窩藏桑遷,不能和普通百姓窩藏受牽連的人同等看待,侯史吳不能被赦免”。於是奏請重新審理,並彈劾廷尉王平和少府徐仁縱容謀反的人。少府徐仁是丞相車千秋的女婿,所以車千秋多次為侯史吳說話。他擔心大將軍霍光不聽,就召集俸祿中二千石的官員和博士,在公車門集會,商議侯史吳的定罪問題。參與商議的人知道大將軍霍光的意思,都認為侯史吳犯了大逆不道的罪。第二天,車千秋把眾人的商議結果封好上奏。霍光因為車千秋擅自召集俸祿中二千石以下的官員,朝廷內外意見不一致,就把廷尉王平和少府徐仁關進了監獄。朝廷裡的人都擔心丞相車千秋會因此受牽連獲罪。太仆杜延年給霍光寫了封信說:“官吏縱容罪人,是有常規法律處置的。現在把侯史吳的罪名改定為大逆不道,恐怕量刑過重了。而且,丞相向來沒有什麼堅定的立場,喜歡討好下麵的人,這是他一貫的行事風格。至於擅自召集俸祿中二千石的官員,確實行為不妥。我覺得丞相資曆老,在先帝時就參與政事,要是沒有大的過錯,不應該被拋棄。最近百姓常說刑罰過重,官吏判案過於嚴苛;現在丞相商議的又是案件相關的事,如果因為這件事牽連到丞相,恐怕不符合眾人的心意,會引發下麵的人議論紛紛,百姓私下也會議論,流言到處傳播。我實在擔心將軍您因此在天下人麵前失去好名聲。”霍光認為廷尉和少府在執法時隨意輕重,最終還是把他們關進了監獄。夏天四月,徐仁自殺,王平和左馮翊賈勝胡都被腰斬。但丞相車千秋沒有受到牽連,最終平安無事。杜延年議論事情公平恰當,使朝廷關係融洽,像這樣的事還有很多。
冬天,遼東的烏桓反叛。當初,冒頓打敗東胡,東胡剩下的人分散開來,分彆占據烏桓山和鮮卑山,形成兩個部族,世代臣服於匈奴。漢武帝出兵打敗匈奴的左地後,就把烏桓遷徙到上穀、漁陽、右北平、遼東的塞外,讓他們為漢朝偵察匈奴的動靜。還設置了護烏桓校尉來監督管理他們,讓他們不能和匈奴往來。到這時,烏桓的部眾逐漸強大起來,就反叛了。在這之前,匈奴三千多騎兵侵入五原,殺了不少人,掠奪了很多財物;後來又有幾萬騎兵在南邊靠近邊塞的地方打獵,順便攻打塞外的亭障,擄走了不少官吏和百姓。當時漢朝邊境各郡的烽火報警和偵察了望都很嚴密,匈奴侵犯邊境撈不到什麼好處,就很少再侵犯邊塞了。漢朝又抓到匈奴投降的人,得知烏桓曾經挖掘了匈奴先單於的墳墓,匈奴很怨恨他們,正打算派兩萬騎兵去攻打烏桓。霍光想發兵中途攔截匈奴,就去問護軍都尉趙充國的意見,趙充國認為:“烏桓近來多次侵犯邊塞,現在匈奴去攻打他們,對漢朝是有利的。而且匈奴現在很少侵犯漢朝邊境,北方邊境幸好沒什麼事,蠻夷之間互相攻擊,我們卻發兵去攔截,這是自己招來外寇,挑起事端,不是好辦法。”霍光又問中郎將範明友,範明友說可以攻打,於是任命範明友為度遼將軍,率領兩萬騎兵從遼東出發。匈奴聽說漢朝軍隊來了,就撤兵離開了。當初,霍光告誡範明友:“軍隊不能空手而歸;如果追不上匈奴,就去攻打烏桓。”烏桓剛被匈奴攻打,元氣大傷,範明友沒追上匈奴,就趁著烏桓疲憊,攻打烏桓,斬殺六千多人,還獲得了烏桓三個王的首級。匈奴從此害怕了,不敢再輕易出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評論
漢昭帝元鳳年間,西漢王朝麵臨著複雜多變的內外部局勢,這些事件對漢朝的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產生了深遠影響。
從內部來看,政治方麵,出現了如眭弘以奇異現象上書建議禪讓帝位這種帶有神秘色彩且挑戰傳統統治觀念的事件,反映出當時社會思想的一些異動,而眭弘被誅殺也表明統治階層對維護現有統治秩序的堅決態度。在司法領域,圍繞侯史吳窩藏桑遷案的處理,廷尉、少府與侍禦史觀點相左,丞相車千秋介入引發朝堂爭議,最終相關官員獲罪,這一過程不僅展現了朝廷內部權力的博弈,也凸顯了法律執行過程中的複雜性和人為因素的乾擾。杜延年的諫言則體現出他在維護朝廷穩定和法律公正之間尋求平衡的努力,對穩定朝堂局勢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外部,匈奴與漢朝的關係呈現出微妙變化。匈奴雖有侵擾意圖,但因漢朝邊防加強,其行動有所收斂,並試圖通過暗示等方式與漢朝和親,雙方處於一種相互試探、尋求新平衡的狀態。而烏桓的反叛及匈奴對烏桓的攻打,使漢朝邊境局勢更加複雜。霍光在應對匈奴攻打烏桓一事上,聽取不同意見後做出決策,範明友最終出擊烏桓並取得戰果,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漢朝邊境的威嚴,但也反映出漢朝在處理邊疆民族關係時需要謹慎權衡各方利益,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衝突。
總體而言,元鳳年間的這些事件表明,西漢王朝在維持國內穩定與應對邊疆問題上不斷麵臨挑戰,其決策與應對方式既體現了統治者對局勢的把控,也影響著國家未來的走向,這些事件共同構成了這一時期獨特的曆史畫卷,為後世研究古代政治、軍事及民族關係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