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王被廢:西漢宮廷的權力震蕩
霍光馬上和大臣們一起去麵見太後,詳細地向太後陳述昌邑王根本不適合繼承皇位、主持宗廟祭祀的種種表現。於是皇太後就乘車來到未央宮的承明殿,下詔讓各個宮門禁止昌邑王的群臣進入。昌邑王朝見太後回來,坐著輦車正打算回溫室殿。這時候,中黃門的宦官們各自把持著門扇,昌邑王一進去,門就關上了,昌邑王的群臣都被擋在外麵進不來。昌邑王問:“這是乾什麼呀?”大將軍霍光跪下說:“有皇太後的詔令,不許昌邑王的群臣進宮!”昌邑王說:“彆急嘛,乾嘛搞得這麼嚇人!”霍光派人把昌邑王的群臣全都趕了出去,安置在金馬門外。車騎將軍張安世率領羽林軍,把二百多人都抓了起來,全部送到廷尉的詔獄。又讓以前漢昭帝的侍中、中臣去看守昌邑王。霍光還叮囑身邊的人:“好好看守著!要是他突然死了或者自殺了,那我可就背負天下罵名,落個殺主的罪名了。”這時候昌邑王還不知道自己要被廢掉,還對身邊的人說:“我原來那些群臣和隨從官員犯了什麼罪呀,大將軍怎麼把他們都抓起來了!”
過了一會兒,太後下詔召見昌邑王。昌邑王聽到要被召見,心裡有點害怕,就說:“我犯了什麼錯,太後要召見我呀!”太後穿著珍珠綴飾的短襖,盛裝坐在用武帳圍起來的座位上,幾百個侍從都手持兵器,期門武士手持戟在殿階下整齊排列,大臣們按照次序上殿,然後召見昌邑王,讓他伏在殿前聽詔。霍光和大臣們聯名上奏彈劾昌邑王,尚書令宣讀奏章說:“丞相楊敞等人冒死向皇太後陛下進言:孝昭皇帝早早地離開了人世,朝廷派使者去征召昌邑王來主持喪事,他卻穿著喪服,沒有一點悲哀的樣子,完全不顧及禮儀,在來的路上也不按守喪的規矩吃素食,還讓隨從官員去搶女子,用裝衣服的車子載著,藏在他住的驛站裡。剛到京城謁見的時候,被立為皇太子,他還偷偷買雞和小豬來吃。在孝昭皇帝的靈柩前接受皇帝的信璽和行璽後,回到住處,就打開璽印卻不封存。他的隨從官員又拿著符節,把昌邑國的隨從官員、車夫、廚師、官奴等二百多人帶進宮裡,經常和他們在宮廷禁地嬉戲玩耍。還寫詔書說:‘皇帝問候侍中君卿:讓中禦府令高昌奉上黃金千斤,賜給君卿去娶十個老婆。’孝昭皇帝的靈柩還在前殿,他就拿出樂府的樂器,把昌邑國的樂人召進宮,擊鼓奏樂,唱歌演戲,還把祭祀泰壹神和宗廟的樂人也叫來,讓他們演奏各種樂曲。他乘坐皇帝專用的法駕,在北宮、桂宮奔馳,玩豬、鬥虎。還叫來皇太後乘坐的小馬車,讓官奴騎著,在掖庭裡嬉戲。甚至和孝昭皇帝的宮女蒙等人發生淫亂行為,還下詔給掖庭令:‘誰敢把這事說出去,就腰斬!’……”太後聽了說:“停!作為臣子,怎麼能荒唐悖亂到這種地步!”昌邑王嚇得離開座位,伏在地上。尚書令接著讀道:“……他拿諸侯王、列侯、二千石官員的綬帶,以及黑色、黃色的綬帶,讓昌邑國那些被免去奴籍的郎官佩戴。還打開禦府,把裡麵的金錢、刀劍、玉器、彩色絲綢等拿出來,賞賜給跟他一起玩樂的人。和隨從官員、官奴整夜喝酒,沉迷在酒裡。還在夜裡單獨在溫室殿設九賓之禮,接見他姐夫昌邑關內侯。祖宗的宗廟祭祀還沒舉行,就寫璽書,派使者拿著符節,用太牢的禮儀去祭祀昌邑哀王的陵園宗廟,還自稱‘嗣子皇帝’。從接受璽印以來的二十七天裡,派出的使者來來往往,拿著符節下詔給各個官署征調物品,總共達一千一百二十七件。他的行為荒淫無道,喪失了帝王應有的禮儀,擾亂了漢朝的製度。我們楊敞等人多次進諫,他不但不改,反而一天比一天更過分。這樣下去恐怕會危及國家,讓天下不得安寧。我們楊敞等人鄭重地和博士們商議,大家都說:‘現在陛下繼承孝昭皇帝的皇位,卻行為淫亂、不遵守規矩。“在五種刑罰中,沒有比不孝更大的罪了。”周襄王不能孝順母親,《春秋》裡記載:“天王出居於鄭”,就是因為他不孝,被天下人所唾棄。宗廟比君主更重要,陛下您不可以繼承皇位,主持宗廟祭祀,統治天下百姓,應當被廢掉!’我們請求有關官員用太牢的禮儀去祭告高廟。”皇太後下詔說:“可以。”霍光讓昌邑王起身,跪拜接受詔令,昌邑王說:“我聽說‘天下要是有七個敢於諫諍的大臣,就算君主無道,也不會失去天下。’”霍光說:“皇太後已經下詔把你廢掉了,你還怎麼能自稱天子!”說著就拉著他的手,解開他身上係璽印的絲帶,把璽印獻給太後,扶著昌邑王下殿,走出金馬門,大臣們跟在後麵相送。昌邑王麵向西邊拜了拜說:“我愚蠢糊塗,沒有能力承擔漢朝的大事!”說完起身,坐上皇帝的副車,大將軍霍光把他送到昌邑王的官邸。霍光道歉說:“大王您的行為是自己與上天斷絕了關係,我寧願對不起您,也不敢對不起國家!希望大王您自己保重,我以後不會再在您身邊侍奉了。”說完,霍光流著淚離開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大臣們上奏說:“古時候被廢黜流放的人,都被安置在遠方,不讓他們參與政事。請把昌邑王劉賀流放到漢中的房陵縣。”太後下詔讓劉賀回到昌邑,賜給他兩千戶的湯沐邑,原來昌邑王家的財物也都給了他;還有昌邑哀王的四個女兒,每人賜給一千戶的湯沐邑;昌邑國被廢除,改為山陽郡。
昌邑國的群臣因為在封國時沒有舉報昌邑王的罪過,讓朝廷都不知道這些事,而且也沒能輔佐引導他,導致昌邑王犯下大錯,都被關進監獄,其中二百多人被處死。隻有中尉王吉、郎中令龔遂因為忠誠正直,多次勸諫昌邑王改正錯誤,得以減免死罪,被剃光頭發,罰去做修築城牆的苦役。昌邑王的老師王式也被關進監獄,按罪當死,負責審理案件的使者責問他說:“老師您為什麼沒有進諫的奏章呢?”王式回答說:“我每天都用《詩經》三百零五篇教導大王,對於那些講忠臣、孝子的篇章,我沒有不反複給大王誦讀的。對於那些導致國家危亡、行為失道的君主的事跡,我也沒有不流著淚給大王詳細講述的。我用《詩經》三百零五篇來勸諫大王,所以就沒有寫諫書。”使者把這話報告上去,王式也被減免死罪。
評論
這一段曆史生動地展現了西漢宮廷因昌邑王的昏庸而引發的一場重大權力變動,其中蘊含著深刻的政治意義和曆史教訓。
從昌邑王的角度看,他在即位後的短短二十七天內,做出了一係列荒誕不經、違背禮儀和製度的行為,完全沒有履行好皇帝的職責。他的這些舉動不僅顯示出個人品德和能力的嚴重缺失,更反映出當時宮廷教育和對諸侯王約束機製的不足。他從小在封國養成的不良習性,在登上皇位後毫無收斂,肆意妄為,對國家政治秩序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霍光等大臣在這一事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他們麵對昌邑王的胡作非為,從維護漢室江山穩定和祖宗基業的角度出發,果斷采取行動。霍光聯合群臣向太後奏明昌邑王的罪行,並最終成功廢黜他,展現出了在特殊政治形勢下大臣們的擔當和決斷力。這也表明在封建王朝中,當君主嚴重威脅到國家利益時,統治階層內部會通過一定的政治程序來糾正錯誤的權力安排。
太後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決策作用。她依據大臣們的奏請,順應形勢下詔廢黜昌邑王,維護了皇室的尊嚴和朝廷的綱紀。同時,對於昌邑王及其相關人員的處置,既體現了對昌邑王行為的懲戒,也顯示出一定的仁慈,如讓劉賀回到昌邑並賜予財物等。
而昌邑群臣的遭遇也反映出封建政治的殘酷性,他們因未能儘到輔佐和諫言的職責而受到嚴懲。王式以《詩經》諫王的說法雖獲認可從而減免死罪,但也側麵反映出當時臣子進諫方式的多樣性以及對經學的重視。
這段曆史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個國家的穩定和發展離不開賢明的統治者,同時,完善的政治製度和監督機製對於防止權力濫用至關重要。在封建王朝的權力結構中,各方勢力相互製約與平衡,對於維護統治秩序起到了關鍵作用。它為我們研究古代宮廷政治、君臣關係以及政治權力的運作提供了典型的案例。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