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
春天三月乙卯日,漢宣帝立霍光的女兒為皇後,還大赦天下。當初,許皇後出身低微,登上皇後之位時間不長,她身邊侍從的車馬服飾都非常節儉。等到霍皇後被立,她出行的車馬、侍從陣容變得十分盛大,賞賜給下屬官員的財物數以千萬計,和許皇後那時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彆。
夏天四月壬寅日,四十九個郡國在同一天發生地震,有的地方還出現山崩,城牆、房屋被毀壞,六千多人喪生。北海、琅邪地區的祖宗廟也遭到破壞。漢宣帝下詔讓丞相、禦史和列侯、中二千石官員,去谘詢研究經學的士人,看看有什麼辦法應對這種變故,大家不要有所忌諱。還下令讓三輔、太常、內郡國各自推舉一位賢良方正的人。同時大赦天下。漢宣帝穿上素服,避開正殿五天。他釋放了夏侯勝和黃霸,任命夏侯勝為諫大夫、給事中,黃霸為揚州刺史。
夏侯勝這個人,性格淳樸,堅守正道,為人簡單隨性,不講究威嚴儀態。有時候他會直接稱漢宣帝為“君”,甚至在漢宣帝麵前還會叫錯彆人的表字,但漢宣帝反而因此更親近信任他。有一次,夏侯勝出宮後,把漢宣帝說的話傳了出去,漢宣帝知道後責備他,夏侯勝說:“陛下說的話很有道理,所以我才宣揚。堯帝的話傳揚天下,到現在還被人傳頌。我覺得陛下的話值得流傳,就說了出去。”每次朝廷有重大議事,漢宣帝知道夏侯勝向來正直,就對他說:“先生儘管發表正直的言論,不要因為之前的事有所顧慮!”後來夏侯勝又擔任長信少府,之後還升任太子太傅。他九十歲去世的時候,太後賜錢二百萬,還為他穿了五天素服,以此報答他做師傅的恩情。儒家學者都覺得這是很榮耀的事。
五月,鳳凰聚集在北海郡的安丘和淳於兩地。
廣川王劉去因為殺害他的老師以及姬妾十多人,手段殘忍,比如把鉛錫熔化灌進受害者口中,或者肢解屍體,再用毒藥煮,直到煮爛,因此被廢除王位,流放到上庸,後來自殺了。
漢宣帝地節元年公元前69年)
春天一月,西方出現了彗星。
楚王劉延壽認為廣陵王劉胥是漢武帝的兒子,一旦天下有變故,劉胥肯定能被立為皇帝,於是就暗中依附幫助他。劉延壽為自己後母的弟弟趙何齊娶了廣陵王的女兒為妻,還讓趙何齊送信給廣陵王,信中說:“希望您多留意天下動向,彆讓彆人搶先得到天下!”趙何齊的父親趙長年得知此事後,上書告發。漢宣帝把這件事交給有關部門調查審訊,劉延壽供認不諱。冬天十一月,劉延壽自殺。劉胥則沒有被追究。
十二月癸亥日是月底,出現了日食。
這一年,於定國擔任廷尉。於定國在判決疑難案件、執行法律時,一心憐憫鰥夫寡婦,對於罪行有疑問的,都從輕發落,辦案時格外謹慎。朝廷上下都稱讚他說:“張釋之當廷尉的時候,天下沒有受冤枉的百姓。於定國當廷尉,百姓都覺得自己不會被冤枉。”
漢宣帝地節二年公元前68年)
春天,霍光病重。漢宣帝親自到霍光府上探望,還為他流下眼淚。霍光上書謝恩,希望把自己封邑中的三千戶分給哥哥霍去病的孫子、奉車都尉霍山,封霍山為列侯,以供奉哥哥霍去病的祭祀。當天,漢宣帝就任命霍光的兒子霍禹為右將軍。三月庚午日,霍光去世。漢宣帝和皇太後親自參加霍光的喪禮,讓俸祿為中二千石的官員負責修建墳墓,賞賜的棺材、喪葬用具都按照皇帝的標準,諡號為宣成侯。還征調三河地區的士卒為霍光挖墓穴、填土,設置三百戶人家的園邑,派專人負責守護;下詔免除霍光後世子孫的賦稅徭役,讓他們繼承霍光的爵位和封邑,世世代代都不用繳納賦稅、服徭役。
禦史大夫魏相呈上密封的奏章說:“國家剛剛失去大將軍,應該表彰功臣來鎮撫各藩國,不要讓重要職位空缺,以免引發爭權。應該任命車騎將軍張安世為大將軍,但不要讓他兼任光祿勳的職務;任命他的兒子張延壽為光祿勳。”漢宣帝也有這個想法。夏天四月戊申日,任命張安世為大司馬、車騎將軍,兼管尚書事務。
鳳凰聚集在魯國,周圍還有很多鳥跟隨。漢宣帝大赦天下。
漢宣帝一直想著報答大將軍霍光的恩德,就封霍光哥哥的孫子霍山為樂平侯,讓他以奉車都尉的身份兼管尚書事務。魏相通過昌成君許廣漢向漢宣帝呈上密封奏章,說:“《春秋》這本書批評世襲卿位的做法,厭惡宋國三代人都擔任大夫以及魯國季孫家族專權的行為,因為這些都會危害國家,導致國家動蕩。從漢武帝後元年間以來,王室的權力旁落,朝政都由宰相掌控。如今霍光去世,他的兒子又擔任右將軍,侄子掌握著關鍵權力,兄弟、女婿們占據著重要權勢職位,還掌管著兵權,霍光的夫人霍顯和女兒們都能自由出入長信宮,甚至能在夜裡奉詔出入宮門,行為驕奢放縱,恐怕這樣下去會失去控製。應該想辦法削弱他們的權力,打破他們可能的陰謀,以此鞏固國家萬世的基業,保全功臣的後代。”按照以往慣例,給皇帝上書的人都要準備兩份奏章,其中一份標明“副”字,負責尚書事務的人先打開副封看,如果奏章內容不好,就把它扣下不上奏。魏相又通過許廣漢向漢宣帝建議取消副封,以防止奏章被隱瞞。漢宣帝覺得這個建議很好,下詔任命魏相為給事中,采納了他所有的建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漢宣帝出身民間,深知百姓生活的艱難。霍光去世後,他開始親自處理朝政,振奮精神治理國家,每五天就上朝聽政一次。從丞相以下的官員各自履行職責,向漢宣帝奏報事務,詳細陳述自己的想法,漢宣帝則考察他們的能力和政績。侍中、尚書等官員如果有功勞應該升遷,或者有特彆好的表現,漢宣帝就會優厚地賞賜他們,甚至惠及他們的子孫,而且這種待遇始終不變。朝廷的關鍵事務處理得周密嚴謹,各種規章製度完備,上下相處和諧,沒有敷衍了事的風氣。每當任命刺史、太守、國相這些官員時,漢宣帝都會親自召見詢問,了解他們的經曆和想法,等他們離開後,再考察他們的行為是否和所說的話相符,如果發現有名不副實的情況,一定會弄清楚原因。漢宣帝常常說:“老百姓之所以能安心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沒有歎息、愁苦、怨恨的情緒,是因為政治清平,訴訟能夠得到公正處理。能和我一起做到這些的,大概隻有優秀的郡守吧!”他認為太守是治理百姓的根本,如果頻繁更換,下麵的百姓就會不安;百姓知道郡守任職時間長,沒辦法欺騙他們,才會聽從教化。所以,如果郡守治理有成效,漢宣帝就會下詔書勉勵,增加他們的俸祿,賞賜黃金,有的還會封爵為關內侯;如果公卿職位有空缺,就從受到表彰的郡守中,按照順序選拔任用。因此,在漢朝時期,優秀的官吏在這個時候特彆多,被稱為中興。
匈奴的壺衍鞮單於去世,他的弟弟左賢王即位,成為虛閭權渠單於。虛閭權渠單於立右大將的女兒為大閼氏,廢黜了前單於寵愛的顓渠閼氏。顓渠閼氏的父親左大且渠心懷不滿。當時,漢朝因為匈奴無力侵犯邊境,就撤掉了塞外的各個城堡,讓百姓休養生息。單於聽說後很高興,召集貴族們商議,想要和漢朝和親。左大且渠心裡不想讓這件事成功,就說:“之前漢朝使者來的時候,後麵就跟著軍隊。現在我們也效仿漢朝,先發兵,再派使者去。”於是他自己請求和呼盧訾王各率領一萬騎兵,向南靠近漢朝邊塞打獵,等碰麵後一起進入漢朝邊境。還沒走到,正好有三個匈奴騎兵逃到漢朝投降,說匈奴想要入侵。於是漢宣帝下詔調遣邊境騎兵駐紮在要害之處,派大將軍軍監治眾等四人率領五千騎兵,分成三隊,出塞各幾百裡,各捕捉了幾十個匈奴人後返回。當時匈奴逃走了三個騎兵,不敢進入漢朝邊境,就帶兵離開了。這一年,匈奴遭遇饑荒,人口和牲畜死亡了十分之六七,又派出兩批各一萬騎兵防備漢朝。這年秋天,匈奴之前在西方占領的左地,那裡的君長以下數千人趕著牲畜遷徙,和漢朝的甌脫發生戰鬥,雙方死傷很多,最後這些匈奴人就向南投降了漢朝。
評論
本始四年至地節二年,西漢在政治、社會、民族關係等方麵都經曆了顯著變化,這些變化對西漢的發展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
政治上,霍光之女成為皇後,霍家的權勢在霍光去世前進一步鞏固,霍皇後與許皇後截然不同的生活作風,也從側麵反映出霍家的張揚。霍光去世後,漢宣帝開始親政,這是西漢政治格局的重大轉變。魏相的建議體現了對霍氏家族權力過大的擔憂,漢宣帝采納其建議,逐步削弱霍氏權力,加強中央集權,為後續的政治穩定奠定基礎。同時,漢宣帝對官員的選拔、考核和獎懲製度進行完善,注重地方治理,重視郡守的作用,使得這一時期出現了眾多優秀官吏,國家呈現中興景象,反映出漢宣帝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治理智慧。
社會層麵,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發生,促使漢宣帝積極應對,通過各種舉措穩定社會秩序,如谘詢經學之士、選拔賢良方正之人、大赦天下等。這一係列措施既體現了漢宣帝對天災的重視,也展示了他穩定民心、鞏固統治的政治手段。而廣川王劉去的惡行及結局,反映出當時對貴族犯罪的懲處,維護了社會的基本公序良俗。
民族關係上,匈奴內部權力交替引發一係列變動。虛閭權渠單於即位後,匈奴內部意見不一,在和親與入侵之間搖擺不定。漢朝根據匈奴的動向采取相應措施,如加強邊防、小規模出擊等。匈奴遭遇饑荒以及部分部落南降漢朝等情況,進一步削弱了匈奴的實力,改變了漢匈之間的力量對比,使得邊境局勢在動蕩中逐漸朝著有利於漢朝的方向發展。
這一時期,西漢在複雜的內外部環境下,通過政治調整、社會治理和民族政策的實施,實現了從霍光主政到漢宣帝親政的平穩過渡,為西漢的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