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
春天正月戊辰日,有隕石墜落在梁地。
三月,漢元帝前往雍城,祭祀五畤。
冬天,河間王劉元因殺害無辜被廢黜王位,被遷徙到房陵。
撤銷孝文太後的寢祠園。
漢元帝到虎圈觀看鬥獸,後宮的人都一同就座。突然有隻熊逃出圈外,攀著欄杆想要爬上殿來,左右侍從、貴人以及傅婕妤等人都驚慌逃走。這時馮婕妤卻徑直向前,迎著熊站立。左右侍從上前將熊格殺。漢元帝問馮婕妤:“大家都驚恐萬分,你為什麼要迎著熊站在前麵呢?”馮婕妤回答說:“猛獸抓到人就會停下來,我擔心熊衝到陛下的座位,所以就用身體擋住它。”漢元帝聽後十分讚歎,對馮婕妤愈發敬重。傅婕妤感到很慚愧,從此與馮婕妤產生了嫌隙。馮婕妤是左將軍馮奉世的女兒。
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
春天正月,漢元帝前往甘泉宮,祭祀泰畤。三月,前往河東,祭祀後土。
夏天四月,大赦天下。
六月,漢元帝立皇子劉興為信都王。
東郡的京房跟隨梁人焦延壽學習《易經》。焦延壽常說:“學到我的學問卻因此喪命的,大概就是京房了。”焦延壽的學說擅長預測災變,他將六十卦分彆對應每日,以風雨寒溫等氣象為征兆,各有占卜應驗之法。京房運用起來尤為精妙,他以孝廉的身份被任命為郎官,多次上疏談論災異現象,而且都很靈驗。漢元帝很高興,多次召見他詢問。京房回答說:“古代帝王根據功績舉薦賢才,於是萬事有成,祥瑞顯現;到了末世則根據毀譽來選取人才,所以功業荒廢,導致災異發生。應該讓百官各自考核自己的功績,這樣災異就可以平息。”漢元帝下詔讓京房負責製定相關事宜,京房於是上奏了考功課吏法。漢元帝讓公卿朝臣在溫室殿與京房討論,大家都認為京房的方法繁瑣細碎,會讓上下級互相監督,不應該批準;但漢元帝心裡卻傾向於京房的建議。當時各州刺史到京師奏事,漢元帝召見這些刺史,讓京房給他們講解考功課吏法;刺史們又認為這方法不可行。隻有禦史大夫鄭弘、光祿大夫周堪起初說不可行,後來又覺得不錯。
當時,中書令石顯獨攬大權,石顯的朋友五鹿充宗擔任尚書令,二人把持朝政。京房曾在閒暇時被漢元帝召見,他問漢元帝:“周幽王、周厲王為什麼會使國家陷入危境呢?他們任用的是什麼人呢?”漢元帝說:“君主不聖明,任用的人又奸巧諂媚。”京房問:“是明知他們奸巧諂媚還任用,還是認為他們賢能才任用呢?”漢元帝說:“認為他們賢能才任用的。”京房又問:“既然這樣,那現在怎麼知道他們不賢能呢?”漢元帝說:“根據當時天下大亂、君主危險的情況知道的。”京房說:“如果是這樣,任用賢能必定使國家大治,任用不賢之人必定導致國家混亂,這是必然的道理。周幽王、周厲王為什麼不醒悟過來重新尋求賢才,為什麼最終任用不賢之人以至於到這種地步呢?”漢元帝說:“麵臨國家混亂的君主,都認為自己的臣子是賢能的;要是都能醒悟,天下怎麼會有危亡的君主呢!”京房說:“齊桓公、秦二世也曾聽說過這些君主的事,並且嘲笑他們;然而他們任用豎刁、趙高,結果政治日益混亂,盜賊滿山遍野,為什麼他們不以周幽王、周厲王的事為鑒而醒悟呢?”漢元帝說:“隻有有道之人才能根據往事預知未來。”京房於是脫帽叩頭說:“《春秋》記載了二百四十二年的災異現象,是為了給後世君主看。如今陛下即位以來,出現日月失去光輝,星辰逆行,山崩地裂,泉水噴湧,地震,隕石墜落,夏天降霜,冬天打雷,春天草木凋零,秋天草木茂盛,降霜卻不凍死草木,水災、旱災、螟蟲災害,百姓遭受饑荒、瘟疫,盜賊不能禁止,罪犯布滿街市,《春秋》所記載的災異現象如今全都具備。陛下看現在是國家大治,還是國家混亂呢?”漢元帝說:“也混亂到極點了,還有什麼可說的!”京房問:“現在任用的都是些什麼人呢?”漢元帝說:“嗯,幸好現在的情況比周幽王、周厲王時好一些,而且我覺得問題也不在這些人身上。”京房說:“前世的君主,也都是這麼認為的。我擔心後人看現在,就像現在看過去一樣啊!”漢元帝沉默了很久,才說:“現在導致混亂的是誰呢?”京房說:“聖明的君主應該自己知道。”漢元帝說:“我不知道。如果知道,為什麼還任用他呢!”京房說:“陛下最信任的,和您在帷幄中謀劃大事,掌握天下官員任免的那個人就是。”京房指的就是石顯,漢元帝也明白,對京房說:“我明白了。”京房退出後,然而漢元帝最終也沒能辭退石顯。
司馬光評論說:君主的品德如果不賢明,那麼臣下即使想竭儘忠誠,又從何做起呢!看京房啟發漢元帝的話,可以說既明白又懇切到極點了,然而漢元帝最終還是不能醒悟,可悲啊!《詩經》說:“不但當麵教導你,還提著你的耳朵叮囑你。不但用手攙扶你,還為你示範做事情。”又說:“我諄諄教誨你,你卻漫不經心聽不進去。”說的就是漢元帝這樣的人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漢元帝讓京房舉薦他的弟子中通曉考功課吏事的人,打算試用。京房舉薦了“中郎任良、姚平,希望能讓他們擔任刺史,試行考功課吏法;我能夠在殿中記名,負責奏事,以防止下情被阻塞。”石顯、五鹿充宗都忌恨京房,想把他支開,就建議說,應該讓京房去擔任郡守試試。於是漢元帝任命京房為魏郡太守,允許他用考功課吏法治郡。
京房自己請求說:“到了年底,我希望能乘坐驛站的傳車回朝奏事。”漢元帝答應了他。京房自己知道因為多次發表議論被大臣們反對,又與石顯等人有矛盾,不想遠離皇帝身邊,於是呈遞密封的奏章說:“我出京之後,恐怕會被掌權者蒙蔽,身死而功業無成,所以希望年底能乘傳車回朝奏事,承蒙陛下哀憐答應了我。在辛巳日,蒙氣又遮蔽了太陽,太陽的顏色被侵,這表明上大夫遮蔽君主而陛下心裡也有疑慮。在己卯日到庚辰日之間,必定有人想要隔絕我,使我不能乘傳車回朝奏事。”
京房還沒出發,漢元帝就讓陽平侯王鳳奉詔命告訴京房,不要乘傳車回朝奏事。京房心裡越發恐懼。
秋天,京房離開京城到了新豐,通過郵差呈遞密封奏章說:“我之前在六月中說《遁卦》的預兆沒有應驗,占法說:‘有道之人剛離開,就會有洪水湧出造成災害。’到了七月,洪水果然湧出。我的弟子姚平對我說:‘京房可以說是懂得道術,但不能說是相信道術。京房說的災異,沒有不應驗的。洪水已經湧出,有道之人就該因預言而死,還有什麼可說的呢!’我說:‘陛下極其仁愛,對我尤其寬厚,即便說了會死,我還是要說。’姚平又說:‘京房可以說是小忠,不能說是大忠。從前秦朝趙高掌權,有個叫正先的人,因指責趙高而死,趙高的威勢從此形成,所以秦朝的混亂,正先是促使其發生的人。’如今我得以出任郡守,自己承諾要做出功效,恐怕還沒做出功效就死了,希望陛下不要讓我因為阻塞洪水這類災異預言,而像正先那樣死去,被姚平嘲笑。”京房到了陝縣,又呈遞密封奏章說:“我之前建議讓任良試行考功課吏法,我留在朝中。議論的人知道這樣對他們不利,我又無法被蒙蔽,所以說‘與其讓弟子試行,不如讓老師試行。’我要擔任刺史,又要奏事,所以他們又說‘擔任刺史,恐怕太守不會同心,不如讓他擔任太守。’這就是他們隔絕我的手段。陛下沒有違背他們的話,就聽從了他們,這就是蒙氣無法消散、太陽沒有光彩的原因。我離開朝廷越來越遠,太陽被侵的顏色就越厲害,希望陛下不要覺得召回我有困難,而輕易違背天意。邪說雖然能讓人暫時心安,但天氣一定會變化,所以人可以被欺騙,天卻不可被欺騙,希望陛下明察。”
京房離開京城一個多月後,最終被征召下獄。當初,淮陽憲王的舅舅張博,為人狡詐品行不端,經常向淮陽王索要金錢,想為淮陽王謀求入朝的機會。張博跟隨京房學習,還把女兒嫁給了京房。京房每次朝見皇帝回來,就把和皇帝說的話告訴張博。張博就記錄下京房說的機密話語,讓京房為淮陽王撰寫請求入朝的奏章草稿,都拿著去給淮陽王看,作為憑證。石顯得知此事,告發京房與張博合謀,誹謗政治,把過錯歸到皇帝身上,誤導諸侯王。京房和張博都被下獄,判處死刑,他們的妻子兒女被流放到邊疆。鄭弘因為與京房關係好,被免官成為平民。
禦史中丞陳鹹多次詆毀石顯,過了很久,因為和槐裡令朱雲關係好,泄露了宮中的話,被石顯暗中探知,陳鹹與朱雲都被下獄,被剃去頭發罰做城旦。
石顯的權勢日益盛大,公卿以下的官員都畏懼石顯,走路都不敢出聲,小心翼翼。石顯與中書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結成黨羽,那些依附他們的人都得到了寵信的官位,百姓編歌唱道:“牢梁啊!石顯啊!五鹿充宗啊!他們的官印多麼累累,綬帶多麼飄飄啊!”
石顯心裡明白自己獨攬大權,生怕皇帝一旦聽信身邊人的話來懷疑自己,於是時常向皇帝表示忠誠,拿一件事來獲取皇帝的信任作為驗證。石顯曾經奉命到各官府辦事,需要征調物資,他事先向皇帝稟告:“恐怕回來晚了宮門關閉,請陛下允許我拿著詔令讓官吏開門。”皇帝答應了他。石顯故意在夜裡回來,聲稱有詔令讓開門進入。後來果然有人上書告發“石顯專擅命令,假傳詔令打開宮門”,皇帝聽說後,笑著把奏章拿給石顯看。石顯趁機哭泣著說:“陛下過分偏愛我,把事務交給我處理,下麵的人沒有不嫉妒的,都想陷害我,像這樣的事情不止一件,隻有聖明的君主了解我。我身份低微,實在不能以一人之身讓眾人滿意,承受天下人的怨恨。我希望歸還掌管中樞機要的職位,去後宮做打掃的差役,這樣死了也沒有遺憾。希望陛下憐憫我,恩賜我,以此保全我的性命。”皇帝認為他說得對,很憐憫他,多次慰勞勉勵石顯,給他豐厚的賞賜,賞賜加上彆人賄賂他的財物,價值一萬萬。當初,石顯聽說眾人紛紛傳言是他害死了前將軍蕭望之,擔心天下的學士詆毀自己,因為諫大夫貢禹精通經學且有高潔的氣節,於是派人向貢禹表達心意,與他深深結交,趁機向皇帝舉薦貢禹,貢禹曆任九卿之職,石顯對他禮節周到。於是有人稱讚石顯,認為他沒有嫉妒誣陷蕭望之。石顯施展權術欺詐來為自己解脫、取得皇帝信任,都是這類手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荀悅評論說:奸佞之臣迷惑君主的程度太厲害了,所以孔子說:“要遠離奸佞之人。”不隻是不任用他們而已,還要遠遠地隔絕他們,堵塞他們的源頭,這是警戒到極點了。孔子說:“政,就是正。”重要道理的根本,在於端正自己罷了。公平正直真實,是為政的關鍵。所以對於德行一定要核查其真假,然後授予相應的職位;對於才能一定要核查其真假,然後交付相應的事務;對於功勞一定要核查其真假,然後給予相應的賞賜;對於罪行一定要核查其真假,然後施加相應的刑罰;對於品行一定要核查其真假,然後予以尊重;對於言論一定要核查其真假,然後予以采信;對於物品一定要核查其真假,然後加以使用;對於事情一定要核查其真假,然後進行處理。所以眾多正直之士聚集在朝廷,各種事情就能在下麵切實做好,先王的治國之道,就是如此罷了!
八月癸亥日,任命光祿勳匡衡為禦史大夫。
閏月丁酉日,太皇太後上官氏去世。
冬天十一月,齊地、楚地發生地震,下了大雪,樹木折斷,房屋倒塌。
評論
漢元帝建昭元年至二年,宮廷內外諸事紛繁複雜,深刻反映出西漢王朝在這一時期麵臨的重重危機與嚴峻挑戰。
宮廷內部,從馮婕妤勇擋熊一事可看出後宮的人際關係複雜。傅婕妤與馮婕妤因這一事件產生嫌隙,揭示出後宮妃嬪之間的明爭暗鬥,而這種爭鬥很可能會影響到朝廷局勢,因為後宮關係往往與政治利益相互交織。
政治層麵,漢元帝麵對國家諸多災異現象,試圖通過京房的考功課吏法來解決問題,但遭到眾多朝臣反對。這一事件凸顯出朝廷內部在政治改革上的分歧,同時也反映出舊有勢力對新政策的抵製。京房與漢元帝關於任用賢才與國家治亂的對話,明確指出石顯等佞臣專權是導致國家混亂的重要原因,然而漢元帝雖明白京房之意,卻未能采取實際行動辭退石顯,足見其政治上的軟弱與昏庸。石顯憑借權勢排除異己,京房、鄭弘、陳鹹、朱雲等人皆遭陷害,使得朝廷正直之士難以立足,政治生態愈發惡劣。石顯為鞏固權勢,施展各種權術欺詐皇帝,迷惑眾人,進一步加劇了朝廷的混亂與腐敗。
在這種政治環境下,百姓生活也受到嚴重影響。地震、雨雪、洪水等自然災害頻發,百姓飽受饑荒、瘟疫、盜賊之苦,社會動蕩不安。而朝廷卻在佞臣把持下,無法有效應對這些問題,國家陷入內憂外患的困境。
總體而言,建昭年間西漢王朝在政治、社會等方麵的問題全麵爆發,漢元帝的昏庸與軟弱,石顯等佞臣的專權,使得朝廷失去了應對危機的能力,西漢王朝的統治根基遭到嚴重動搖,衰落之勢愈發明顯。這些事件也為後世提供了深刻教訓,君主必須明辨忠奸,果斷決策,堅決打擊佞臣,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否則必將導致政治腐敗、社會動蕩,最終走向衰落。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