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漢紀二十三 孝成皇帝上之下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152章 漢紀二十三 孝成皇帝上之下

第152章 漢紀二十三 孝成皇帝上之下(1 / 1)

昌陵的修建規模奢侈宏大,修了很久都沒修成。劉向上疏說:“我聽說帝王必須通曉三統的道理,明白上天授予天命的對象很廣泛,並非隻給一姓。從古到今,沒有不滅亡的國家。孝文皇帝曾經稱讚石槨堅固,張釋之說:‘如果裡麵有讓人想要的東西,即使把南山封起來都還有縫隙。’人死後沒有儘頭,而國家有興盛有衰敗,所以張釋之的話是從長遠考慮。孝文皇帝醒悟過來,於是實行薄葬。棺槨的製作,從黃帝開始。黃帝、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周公,他們的墳墓都很小,葬具也很簡單;他們的賢臣孝子也秉承他們的遺命和心意實行薄葬。這確實是讓君主和父親安穩,儘忠儘孝到極致的做法。孔子把母親葬在防,墳高四尺。延陵季子埋葬他的兒子,堆土為墳,掩住墓穴,墳高可以讓人隱藏。所以孔子是孝子,延陵季子是慈父,舜、禹是忠臣,周公是悌弟,他們埋葬君主、親人、骨肉都很簡樸。這不是隨便節儉,實在是這樣做很合適。秦始皇葬在驪山的山坡下,下麵鑄塞了三層泉水,上麵堆起高山一樣的墳墓,用水銀做成江河大海,用黃金做成野鴨大雁,珍寶的儲藏,機關的變化,棺槨的華麗,宮館的盛大,多得無法說儘。天下人苦於他的勞役就起來反抗,驪山的工程還沒完成,周章率領的百萬大軍就打到山下了。項籍焚燒了他的宮室、營宇,牧童拿著火把找丟失的羊,不小心燒了他的棺槨。從古到今,葬禮沒有比秦始皇更盛大的了。可幾年之間,在外遭受項籍的破壞,在內遭受牧童的災禍,難道不悲哀嗎!所以品德越高尚的人葬禮越簡單,智慧越高深的人葬禮越微薄。沒有品德、缺少智慧的人,葬禮越隆重。墳墓越高大,宮廟越華麗,被發掘得就越快。由此看來,明智和昏庸的效果,葬禮的吉凶,清清楚楚可以看到。陛下即位後,親自倡導節儉,剛開始營建初陵,規模較小,天下人沒有不稱讚陛下賢明的;等到遷移去建昌陵,把低地增高,堆積泥土成山,挖掘百姓的墳墓,數以萬計,營建城邑住宅,工期緊迫,花費巨大,死者在地下怨恨,生者在地上憂愁,我很憐憫他們!如果認為死者有知覺,挖掘彆人的墳墓,危害就太多了;如果死者沒有知覺,又何必建那麼大的墳墓!和賢能智慧的人商量,他們不會讚同;給百姓看,百姓會覺得痛苦。如果隻是為了取悅那些愚蠢、奢侈的人,又有什麼意義呢!希望陛下向上看看聖明君主的製度作為準則,向下看看秦朝滅亡的災禍作為警戒,初陵的規模,應該聽從公卿大臣的建議,來讓百姓休養生息!”漢成帝被他的話感動。

當初,解萬年誇口說昌陵三年就能建成,結果一直沒建成,大臣們大多說這樣做不合適。漢成帝讓有關部門商議,大家都說:“昌陵把低地墊高,估計墓室的便房還在平地上;在運來的客土中,不能保證地下的靈魂安穩,而且淺而不堅固。參與工程的士卒、工匠數以萬計,甚至點著油脂火把在夜裡勞作,從東山取土,土的價錢和糧食一樣貴,修建了好幾年,天下人都為此勞累。原來的陵墓順應自然地勢,依據天然的土壤,地勢高而且開闊,靠近祖先的墳墓,之前又已經有十年的基礎,應該恢複原來的陵墓,不要遷移百姓,這樣比較好!”秋天七月,漢成帝下詔說:“我堅守德行不堅定,沒有充分聽取下麵人的意見,錯誤地聽信將作大匠解萬年說‘昌陵三年可以建成’,結果修建了五年,中陵、司馬殿門裡麵還沒動工。天下財物虛耗,百姓疲憊不堪,運來的客土疏鬆不好,最終建不成。我想到這些難處,心裡很難過。‘有了過錯卻不改正,這才是真正的過錯’。停止修建昌陵,恢複原來的陵墓,不要遷移官吏和百姓,讓天下人不要有動搖之心。”

當初,酂侯蕭何的子孫繼承侯爵的,有的沒有兒子,有的犯了罪,一共有五次斷絕了祭祀。高後、文帝、景帝、武帝、宣帝追念蕭何的功勞,就用他的旁支子孫繼續封侯。這一年,蕭何的七世孫酂侯蕭獲因指使奴仆殺人,被免去死罪,判為城旦刑。在這之前,漢成帝下詔讓有關部門尋訪漢初功臣的後代,很久都沒有查訪記錄。杜業勸漢成帝說:“唐、虞、三代都分封諸侯,成就了太平盛世的美好,所以燕國、齊國的祭祀和周朝一起延續,子孫繼承,弟弟接替哥哥,曆經多年都沒有斷絕。難道他們沒有刑罰?是因為祖先竭儘全力,所以旁支子孫才能依賴。看漢朝的功臣,也都被賜予符節和世襲爵位,接受了山河永固的誓言;可一百多年間,繼承封爵的人都沒了,他們的屍骨在墳墓裡孤獨,後代流落街頭,活著的時候成為可憐的奴隸,死了成為棄屍。用過去的情況來看現在,很是悲傷。聖明的朝廷憐憫他們,下詔尋訪他們的後代,天下人都很高興,沒有不歸心的。可過了幾年都沒有查訪,恐怕議事的人不考慮天下,隻是說空話,那麼深厚的德政就會被掩蓋,吝嗇和簡慢就會彰顯,這不是用來顯示教化、勸勉後人的做法。雖然很難讓所有功臣後代都繼承爵位,但應該優先考慮功勞大的。”漢成帝采納了他的建議。癸卯日,封蕭何的六世孫南幌爻は糲參酂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立城陽哀王的弟弟劉俚為王。

八月丁醜日,太皇太後王氏去世。

九月,在東萊出現黑龍。

丁巳日是月末,發生日食。

這一年,任命南陽太守陳鹹為少府,侍中淳於長為水衡都尉。

評論

永始元年,西漢王朝可謂是亂象叢生,各種問題集中爆發,深刻地反映出王朝走向衰落的趨勢。

從宮廷內部看,漢成帝執意立出身低微的趙飛燕為後,這一行為引發諸多爭議,劉輔因諫言被拘,雖經大臣營救從輕發落,但也顯示出皇帝在重大決策上的剛愎自用,聽不進逆耳忠言,阻塞言路,這無疑會影響朝廷對重大事務的正確判斷和決策。同時,趙氏姐妹在後宮的淫亂與驕縱,漢成帝卻聽之任之,反映出宮廷風氣的敗壞,皇帝沉迷女色,對後宮管理嚴重失職,進一步削弱了朝廷的權威和統治根基。

在政治權力與人物方麵,王莽的崛起值得關注。他憑借偽裝出來的恭儉、博學、孝悌等形象,贏得了眾人的讚譽和舉薦,獲得封侯並逐漸掌握權力。這表明當時的選官和權力晉升機製存在嚴重缺陷,注重虛名而忽視實質,給了王莽這樣善於鑽營、隱藏真實麵目的人可乘之機,為日後的政治動蕩埋下了隱患。

經濟與民生層麵,昌陵的修建從決策到實施都儘顯荒唐。耗費巨大人力、物力卻久未建成,不僅加重百姓負擔,引發民怨,也導致國家財政虛耗。而最終停建恢複原陵,更凸顯出朝廷決策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對國家經濟和百姓生活造成極大傷害,反映出統治階層不恤民力,嚴重影響了王朝的穩定。

文化與諫言上,劉向通過著書和上疏表達對王朝興衰的思考和諫言,雖得到皇帝讚賞卻未被真正采納,這反映出朝廷表麵重視諫言,實則對實際問題缺乏有效行動和改變的決心,文化層麵的勸誡未能轉化為政治上的積極變革。

在功臣後代與製度方麵,對漢初功臣後代的尋訪和封爵處理,顯示出朝廷製度的不穩定和執行的隨意性。雖有恢複功臣後代爵位的舉措,但過程拖遝且缺乏合理規劃,這既影響了朝廷對功臣後代的安撫,也損害了朝廷在民眾心中的公信力。

總體而言,永始元年的種種事件表明,西漢王朝此時已陷入政治腐敗、宮廷混亂、經濟民生受困、文化勸誡失效、製度紊亂等多重困境,王朝的統治已搖搖欲墜,曾經的輝煌正逐漸消逝在曆史的塵埃之中,預示著更大的危機即將來臨。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失控夏潮 逍遙山水 超勇的我隨身帶著英雄世界 星穹列車的諸天旅行 玄學大佬攪動風雲,渣夫跪求放過 我時王,在鬥羅重鑄騎士輝煌 開局紅警基地,你卻讓我拍電影? 從高校學霸到科研大能 混跡娛樂圈之我是巨星 順應天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