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成帝永始二年:王朝亂象中的多方糾葛
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
春天正月己醜日,安陽敬侯王音去世。在王氏家族裡,隻有王音為人端正,多次向皇帝諫言糾正錯誤,有忠誠正直的氣節。
二月癸未日夜裡,流星像下雨一樣隕落,連續不斷,還沒落到地麵就消失了。
乙酉日是月末,發生了日食。
三月丁酉日,任命成都侯王商為大司馬、衛將軍;紅陽侯王立以特進的身份,統領城門兵。
京兆尹翟方進擔任禦史大夫。
穀永擔任涼州刺史,到京城奏事完畢,準備去涼州赴任,漢成帝讓尚書去問穀永,有沒有什麼想說的。穀永回答說:“我聽說統治天下、擁有國家的君主,最怕的就是國家有危險滅亡的事情,但是這種危險的言論卻不能傳到君主耳朵裡。要是危險的言論總能讓君主聽到,那麼商朝、周朝就不會改朝換代,曆法也不用變更。夏朝、商朝快要滅亡的時候,路上的行人都能看出來。可是君主卻安然自得,覺得自己就像天上的太陽,沒人能威脅到自己,所以惡行日益增多卻不自知,直到國家滅亡還沒醒悟。《易經》說:‘危險的時候想著安穩,滅亡的時候想著生存。’陛下要是真能以寬容明智的態度聽取意見,不對進言的人因為忌諱而誅殺,讓我這樣地位低下的臣子能把知道的都講出來,這是群臣最大的心願,也是國家長久的福氣啊!永始元年九月,出現黑龍;月末,發生日食。今年二月己未日夜裡,流星隕落;乙酉日,又發生日食。六個月裡,大的異常現象出現了四次,還兩次發生在同一個月。夏、商、周三代末年,春秋時期的亂世,都沒出現過這種情況。我聽說三代之所以國家滅亡、宗廟喪失,都是因為君主和女人、一群壞人沉迷於酒;秦朝之所以隻經曆二世十六年就滅亡,是因為活著的時候生活太奢侈,死後的葬禮太豐厚。這兩種情況,陛下都占了,我請陛下允許我大概說說這些情況帶來的後果。
“建始、河平那時候,許皇後、班婕妤得寵,在前朝權勢很大,聲名遠揚四方,女寵達到了極點,不能再高了;可現在後來得寵的,比以前厲害十倍。陛下廢棄先帝的法令製度,聽用她們的話,官員的任命和俸祿都不恰當,放縱該受王法懲處的人,讓她們的親屬驕橫跋扈,還給他們威權,肆意擾亂朝政,負責監察檢舉的官員都不敢依法辦事。還把掖庭監獄變成了製造混亂的陷阱,裡麵的拷打比炮烙之刑還厲害,草菅人命,主要是為趙氏、李氏報恩報仇。反而把無罪的人治罪,懲處正直的官吏,抓了很多無辜的人,嚴刑拷打逼迫恐嚇,甚至幫人放債,從中獲利接受賄賂,活著進去死著出來的人,數不勝數。所以才兩次發生日食,來昭示這些罪行。
“君主一定是先自己走上絕路,然後上天再讓他滅亡。現在陛下舍棄萬乘之尊的高貴身份,喜歡平民百姓家的低俗之事,厭煩高貴美好的尊號,卻喜歡普通百姓的稱呼,聚集那些輕薄無義的小人作為自己的私人門客,多次離開深宮的安全之地,早晚在外奔波,和這些小人混在一起,像烏鴉一樣聚集在各種場合,在官吏百姓家喝酒喝醉,穿著隨意地坐在一起,放縱輕慢,男女混雜沒有區彆,儘情尋歡作樂,日夜都在路上,看守宮門、負責值宿警衛的臣子拿著武器卻守著空蕩蕩的宮殿,公卿百官都不知道陛下在哪裡,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好幾年了。
“君主以百姓為根基,百姓以財物為根本,財物耗儘百姓就會背叛,百姓背叛君主就會滅亡。所以聖明的君主愛護培養國家的根基,不敢過度壓榨,對待百姓就像舉行重大祭祀一樣謹慎。現在陛下輕易奪取百姓的財物,不愛惜百姓的勞力,聽從奸臣的計謀,放棄地勢高敞的初陵,改修昌陵,勞役比楚靈王修建乾溪還多,花費堪比秦始皇修驪山陵墓,讓天下疲憊不堪,修了五年沒修成又回到原來的方案。百姓的愁苦怨恨感動上天,饑荒接連到來,百姓流離失所,靠乞討為生,餓死在路上的,數以百萬計。國家沒有一年的儲備,百姓沒有十天的積蓄,上下都很匱乏,沒辦法相互救助。《詩經》說:‘殷商的教訓並不遙遠,就在夏朝末代的時候。’希望陛下回顧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滅亡的原因,以此為鏡子來考察自己的行為,有不符合的地方,我甘願接受妄言的懲罰!
“漢朝建立九代,一百九十多年,繼承皇位的君主有七位,都順應天命遵循正道,遵守先祖的法令製度,有的實現了中興,有的讓國家安定太平;到了陛下您,卻偏偏違背正道放縱私欲,輕率行事,在壯年的時候,沒有子孫繼承的福氣,卻有國家危亡的憂患,長時間違背為君之道,不符合天意的地方也太多了。作為後代,守護前人的功業卻做成這樣,難道不慚愧嗎!現在國家、宗廟禍福安危的關鍵就在陛下您身上,陛下要是真能幡然醒悟,專心回歸正道,把以前的過錯都改正,彰顯新的品德,那麼那些嚴重的異常現象或許可以消除,天命的去留或許可以挽回,國家、宗廟或許可以保全!希望陛下仔細考慮,反複思考我說的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漢成帝性格寬厚,喜歡文章辭賦,卻沉迷於玩樂,這是皇太後和各位舅舅日夜擔憂的事;因為是至親不好多次直說,所以就推舉穀永等人借著天象變異來懇切勸諫,希望漢成帝能采納他們的意見。穀永知道有宮裡人接應支持自己,所以暢所欲言,沒有什麼顧忌。每次進言都能得到回應和禮遇。可到了這次上書回答問題,漢成帝大怒。衛將軍王商偷偷告訴穀永,讓他趕緊離開。漢成帝派侍禦史去抓穀永,下令如果穀永過了交道廄就不要再追;禦史沒追上穀永,就回來了。漢成帝的氣也消了,自己也有點後悔。
漢成帝曾經和張放以及趙、李等侍從在宮中一起宴飲,大家都把酒倒滿乾杯,談笑大聲喧鬨。當時皇帝的幄座邊張掛著畫有圖案的屏風,上麵畫著商紂王喝醉了靠在妲己身上,通宵玩樂。侍中、光祿大夫班伯病了很久剛剛痊愈,漢成帝回頭指著畫問班伯:“商紂王無道,真的到了這種程度嗎?”班伯回答說:“《尚書》說:‘商紂王聽信婦人的話’,哪有在朝堂上這樣放肆的!這就是所謂把各種惡行都歸到他身上,其實沒有這麼嚴重!”漢成帝說:“要是不像這樣,這畫有什麼可警戒的呢?”班伯回答說:“‘沉迷於酒’,微子就是因為這個才離開的。‘大呼小叫’,《大雅》裡也因此感慨歎息。《詩經》《尚書》裡對淫亂的警戒,根源都在於酒!”漢成帝長歎一聲說:“我好久沒見到班生了,今天又聽到正直的言論!”張放等人不高興,漸漸起身借口去換衣服,於是結束宴飲出去了。當時長信宮的庭林表正好來,看到了這件事。後來漢成帝去東宮朝見太後,太後哭著說:“皇帝最近臉色又瘦又黑。班侍中本來是大將軍舉薦的,應該特彆寵信他;多找像他這樣的人,來輔助皇帝的聖德!應該讓富平侯張放先回封國去!”漢成帝說:“好。”漢成帝的舅舅們聽說後,暗示丞相、禦史,讓他們找張放的過錯。於是丞相薛宣、禦史大夫翟方進上奏說“張放驕橫放縱,奢侈淫亂沒有節製,拒絕接見使者,傷害無辜的人,他的隨從和親屬都倚仗權勢,行為暴虐,請免去張放的官職讓他回封國。”漢成帝不得已,把張放降為北地都尉。從那以後,連年出現災變,所以張放一直沒能回來。漢成帝的慰問詔書卻不斷。敬武公主生病了,漢成帝下詔讓張放回到府邸看望母親。幾個月後,公主病好了,後來又把張放派出去擔任河東都尉。漢成帝雖然寵愛張放,但是對上迫於太後的壓力,對下要聽從大臣的意見,所以每次送張放走都流著淚。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