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七年公元31年辛卯年)
春天,三月,朝廷裁撤了各郡國的輕車兵、騎兵、材官,讓他們回歸普通百姓行列。
公孫述封隗囂為朔寧王,還派兵與隗囂往來,為他壯大聲勢。
癸亥日是月底,發生了日食。劉秀下詔讓百官各自上書奏事,並且要求上書的人不許稱他為聖。太中大夫鄭興上疏說:“國家要是沒有好的政策,天象就會通過日月的變化來警示。關鍵在於順應民心,選合適的人處在相應的位置。現在公卿大夫很多人舉薦漁陽太守郭汲可以擔任大司空,但卻不及時確定下來;民間到處傳言,都說‘朝廷想用功臣做大司空’,要是真用功臣,那用人就不合理了。希望陛下委屈一下自己,聽從眾人的建議,成全群臣謙讓推舉賢能的美事。近年來日食大多發生在月底,而且比正常時間提前,這都是月亮運行速度變快導致的。太陽象征君主,月亮象征臣子;君主行事過於急切,臣子就會感到緊迫,所以月亮運行就快。如今陛下聖明,而群臣卻惶恐緊迫,陛下應該留意用柔和的方式來治理政事,重視《洪範》裡的方法。”劉秀一向親自處理政事,有時過於嚴厲急切,所以鄭興上奏提到這些。
夏天,四月壬午日,劉秀宣布大赦天下。
五月戊戌日,劉秀任命前將軍李通為大司空。
大司農江馮上奏說:“應該讓司隸校尉監督三公。”司空掾陳元上疏說:“我聽說把臣子當作老師的君主能成就帝業,把臣子當作賓客的君主能成就霸業。所以周武王把薑太公尊為老師,齊桓公把管仲稱作仲父,近代高帝以優厚的禮節對待相國,太宗皇帝給予宰輔大權。到了王莽的時候,正值漢朝衰落,他獨攬國家大權,妄圖竊取天下,他自比聖人,不信任群臣,剝奪三公輔政的權力,削弱宰相的威望,把刺探檢舉當作明智,把揭發彆人的隱私當作正直,甚至出現仆人告發主人,子弟告發父兄的情況,法令嚴密苛刻,大臣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然而即便如此,也沒能阻止董忠的謀反,最終王莽自己也被世人所殺。現在四方還不安定,天下尚未統一,百姓都在觀察和傾聽,睜大眼睛、豎起耳朵關注著朝廷。陛下應該遵循周文王、周武王的聖明典章,繼承祖宗的遺德,禮賢下士,委屈自己的身份來對待賢能之人,實在不應該讓有關部門用督察三公的名義來行事。”劉秀聽從了陳元的建議。
酒泉太守竺曾因為弟弟報仇殺人,自己辭去了太守職務;竇融秉承皇帝旨意,任命竺曾為武鋒將軍,改任辛肜為酒泉太守。
秋天,隗囂率領步兵、騎兵共三萬人侵犯安定,一直打到陰盤,馮異率領眾將抵抗;隗囂又派另外的將領下隴地,在汧縣攻打祭遵。兩路軍隊都沒占到便宜,隻好退回。劉秀打算親自征討隗囂,事先告知竇融出兵的日期,結果遇到下雨,道路阻斷,而且隗囂的軍隊已經退走,於是就取消了這次行動。劉秀讓來歙寫信招降王遵,王遵前來投降,劉秀任命他為太中大夫,封向義侯。
冬天,盧芳因為一些事殺了五原太守李興兄弟。朔方太守田颯、雲中太守喬扈各自帶著自己的郡投降,劉秀讓他們繼續擔任原來的職務。
劉秀喜歡圖讖,和鄭興討論郊祀的事情,說:“我想用圖讖來決斷這件事,你覺得怎麼樣?”鄭興回答說:“我不研究圖讖。”劉秀生氣地說:“你不研究圖讖,是反對它嗎?”鄭興驚慌地說:“我對圖讖方麵的書沒有學習過,但我並沒有反對的意思。”劉秀這才消了氣。
南陽太守杜詩治理政務清正廉明,興利除害,百姓都覺得很便利。他還修建整治池塘,開墾擴大農田,郡內家家戶戶都富足殷實,當時的人把他和召信臣相提並論。南陽百姓為此流傳著這樣的話:“以前有召父,現在有杜母。”
評論
建武七年,劉秀政權在多方麵持續發展與調整。
在軍事製度上,裁撤部分地方軍事力量,讓士兵回歸民伍,這一舉措既體現了戰事漸緩後國家向休養生息的轉變,也有利於恢複民間經濟與人口發展。
政治方麵,關於官員任用和職權監督的討論十分關鍵。鄭興對日食現象結合政治的分析,委婉地指出劉秀施政過於嚴急的問題,反映出臣子對君主的諫言與期望,而劉秀對這類建議的接受程度,也體現了他作為君主的包容與反思能力。陳元反對司隸校尉督察三公的上疏,引經據典,從曆史經驗和當下局勢闡述利弊,劉秀從善如流,表明其在政治製度構建上注重權衡各方,尋求合理的權力架構。
在地方治理上,杜詩在南陽的治理成效顯著,被百姓比作召信臣,展現出優秀地方官員對地方發展的積極推動作用,也從側麵反映出劉秀政權下部分地區已逐漸走向穩定繁榮。而劉秀與鄭興關於圖讖的對話,雖隻是一個小插曲,卻能看出圖讖在當時政治生活中的影響,以及不同官員對其的態度,反映出當時思想文化與政治的交織。
總體而言,這一年劉秀政權在不斷探索與調整中前行,既有製度上的變革,也有對各種政治理念的權衡。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