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漢紀四十 漢孝和皇帝下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268章 漢紀四十 漢孝和皇帝下

第268章 漢紀四十 漢孝和皇帝下(1 / 1)

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癸卯年)

夏天四月最後一天,出現日食。當時皇帝照著肅宗的老規矩,兄弟們都留在京城。有關部門覺得日食意味著陰氣太盛,就上奏說要打發各位王爺回自己的封國。皇帝下詔說:“這次日食的異常,責任在我一人。王爺們年紀小,早早沒了爹媽照顧,長大後互相扶持,就像《蓼莪》《凱風》裡寫的那樣讓人難過。我這不舍得他們走的心思,我知道不符合國家製度,但還是再讓他們留一陣子吧。”

秋天九月,皇帝往南方巡遊,清河、濟北、河間三位王爺一起跟著。

四個州發大水。

冬天十月,皇帝先到章陵,又去雲夢。當時太尉張禹留在京城守著,聽說皇帝要去江陵,覺得去那兒太冒險,就趕緊派人騎快馬遞奏章勸皇帝。皇帝回複說:“祭祖都弄完了,本打算接著往南去拜拜長江,剛收到你的奏章,我就在漢水這兒轉頭回宮啦。”十一月就回宮了。

以前嶺南那邊會送新鮮龍眼和荔枝,路上每隔十裡、五裡就設個站點,不分白天黑夜地接力送。臨武縣長汝南人唐羌上奏章說:“我聽說當領導的不能光想著吃好吃的,下麵的人也彆把送吃的當功勞。我看到交趾那七個郡送新鮮龍眼啥的,一路上人喊馬叫像被鳥驚到、風刮起來似的。南方天氣熱,路上各種毒蟲猛獸,送的人指不定就遇到危險丟了命。死了的人不能複活,還能救的咱就救救。這倆水果就算送到宮裡,也不見得能讓人延年益壽啊。”皇帝就下詔說:“遠方送來的稀罕東西,本來是用來祭祀祖宗的,要是為了送這些傷人,哪還談得上愛護老百姓,告訴禦膳房,彆再收這些進貢啦!”

這一年,開始讓各郡和封國在夏至的時候審查那些罪行輕的犯人。

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甲辰年)

秋天七月,鬨旱災。

七月辛酉日,司徒魯恭被免官。庚午日,讓光祿勳張酺當司徒,結果八月己酉日,張酺就去世了。

冬天十月辛卯日,讓司空徐防當司徒,大鴻臚陳寵當司空。

十一月己醜日,皇帝去緱氏,還登上了百岯山。

北匈奴派使者來說要稱臣,還送了禮物,希望能像以前呼韓邪單於那樣和親。皇帝覺得他們禮數不夠,沒答應,但給了使者豐厚賞賜,也沒讓使者帶回複信。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乙巳年)

春天的時候,高句驪的王宮帶兵衝進了遼東的邊境防線,在六個縣那一帶燒殺搶掠。到了夏天四月庚午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還改了年號。

秋天九月,遼東太守耿夔出兵攻打高句驪,把他們打得大敗。到了冬天十二月辛未日,皇帝在章德前殿駕崩。一開始,皇帝的皇子們夭折了十幾個,後麵出生的皇子就偷偷地養在民間,大臣們都不知道。直到皇帝去世,後來出生的皇子,時常秘密養在民間。漢和帝去世後,鄧皇後才把在民間的皇子接回宮中。長子劉勝,得了很長時間難以治愈的病;出生一百多天的小皇子劉隆被迎立為皇太子,那晚,就登皇帝位(即漢殤帝)。尊奉皇後為皇太後,太後臨朝聽政。國家大喪,宮中丟失了一竹箱大珠;太後心想假如要拷問,肯定有沒罪而被逮捕的,會冤枉好人,於是就親自傳見宮人,細微察言觀色,偷大珠的人立刻就低頭認罪了。又有這麼一檔子事兒哈,和帝寵幸的人跟吉成的車夫一塊兒誣陷吉成搞巫蠱這種邪乎事兒,和帝直接把吉成丟到掖庭去嚴刑審訊。一番操作下來,各種證詞啥的看著就像是實錘了。太後就尋思,吉成以前在先帝身邊,自己對他也不薄,平時這人看著也老實巴交,沒說過啥壞話,怎麼突然就乾出這種毀三觀的事兒,感覺不符合這人設啊。於是太後親自把吉成叫來,重新仔仔細細盤查核實,好家夥,結果發現竟然是那車夫在背後搗鬼,故意坑吉成。大家知道真相後,那是一個勁兒地誇太後英明!

這時候呢,北匈奴又派人跑到敦煌來進貢,還說啥自家國家窮,禮數啥的準備得不太到位,希望能請個大使過去,還表示願意送王子來當人質。太後呢,也沒搭理他們派來的使者,就多給了點賞賜打發了。

再說洛陽令,廣漢人王渙,這人做人那叫一個正直,眼光賊犀利,那些藏得很深的奸邪事兒都能被他挖出來。表麵上治理手段挺強硬,其實內心特彆善良。他斷的那些案子,大家那是心服口服,整個京城的人都覺得他神了。結果這一年,王渙在任上去世了,不管是老百姓還是在集市上做生意的,聽到這消息沒有不唉聲歎氣、淚流滿麵的。王渙的靈柩往西送回老家的時候,路過弘農,老百姓都在路邊擺上桌子祭祀。有官吏就問為啥,大家都說:“以前我們帶著米去洛陽,老是被那些官吏士兵敲詐,每次都得損失一半。自從王大人上任,我們再也沒被欺負過,所以來報答他的恩情。”洛陽的老百姓還給他建了祠堂,寫了詩,每次祭祀的時候,都要彈琴唱歌來紀念他。太後知道這事兒後下詔說:“像王渙這樣的忠良官吏,那可是國家治理的頂梁柱啊,朝廷拚命找這樣的人才,可真正能找到的太少了。現在任命王渙的兒子王石為郎中,以此來鼓勵那些勤勞肯乾的官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評論

這段史料勾勒出漢和帝統治末期的政治圖景與社會風貌,展現了東漢中期皇權運作、民生治理與邊疆關係的多重麵相,其中諸多曆史細節值得深入剖析。

在政治決策的人性化考量方麵,永元十五年四月的日食事件頗具代表性。當有司以“陰盛”為由奏請遣諸王回封國時,和帝以“責由一人”承擔天象異常的責任,更以《蓼莪》《凱風》的親情典故為由挽留諸王,這種決策既規避了將災異歸咎於宗親的政治風險,又彰顯了對親情倫理的重視。帝王將災異責任攬於己身的態度,體現了“天人感應”思想下君主的自我約束,而對宗親的寬容姿態,則暗含著鞏固皇權核心圈層的政治智慧。

民生關懷的實踐與突破在史料中尤為突出。嶺南貢奉龍眼、荔枝的記載,暴露了古代貢品製度對底層民眾的壓迫——“十裡一置,五裡一候”的晝夜傳送,背後是“觸犯死亡之害”的民生代價。唐羌的諫言直擊要害,指出“上不以滋味為德”的政治倫理,最終促使和帝下詔停罷貢奉。這一事件不僅體現了漢代諫官製度的有效性,更展現了統治者在“宗廟祭祀”傳統與“愛民之本”之間的價值抉擇,其停貢決策堪稱古代民本思想的具體實踐。而“令郡國以日北至按薄刑”的製度創新,則體現了司法治理的人文關懷,通過時令調節刑罰執行,蘊含著“順天應人”的治理理念。

對外關係的審慎姿態在對北匈奴的政策中清晰可見。麵對北匈奴“稱臣貢獻,願和親”的請求,和帝與太後始終堅持“舊禮不備則未許”的原則,僅以厚賞回應卻不締結盟約。這種外交策略既保持了中原王朝的禮儀尊嚴,又避免了因匈奴內部不穩定可能帶來的外交風險,反映了東漢中期對邊疆民族“恩威並施”而側重防禦的務實態度。相較於西漢對匈奴的強硬或和親,此時的政策更顯理性與克製。

吏治清明的社會反響通過王渙的事跡得到生動詮釋。這位“居身平正,明察奸伏”的洛陽令,以“外行猛政,內懷慈仁”的治理風格贏得民心。史料中“百姓市道谘嗟流涕”“弘農民庶設案報恩”的細節,不僅印證了“苛政猛於虎”的古代社會現實,更反襯出良吏對民生改善的重要意義。太後“以其子為郎中”的表彰,既踐行了“勸勞勤”的激勵機製,也凸顯了東漢政府對“忠良之吏”在國家治理中核心作用的認知。

縱觀這段曆史,漢和帝時期展現出矛盾統一的治理特征:既有災異天人感應下的皇權自律,也有突破傳統禮製的務實決策;既存在貢品製度的民生壓迫,也可見民本思想的政策調整;既保持著對邊疆民族的警惕,也維係著基本的外交禮節;既有司法製度的人文創新,也依賴於良吏個人的治理效能。這些曆史片段不僅勾勒出東漢中期的政治生態,更揭示了中國傳統治理中“德治”與“法治”、“傳統”與“變革”、“中央集權”與“地方治理”的永恒張力,為理解中國古代政治文明提供了典型樣本。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 重生後撲到權臣懷裡哭,他紅溫了 朕,廢物皇帝,開局直升陸地神仙! 盜墓:滿級黎簇重回新手村 灼灼沉溺 於他懷中輕顫 不中了!八零禁欲新廠長是我前夫 一拳轟穿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