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漢紀四十二 孝安皇帝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279章 漢紀四十二 孝安皇帝上

第279章 漢紀四十二 孝安皇帝上(1 / 1)

延光二年公元123年,癸亥年),也就是,東漢這一年依舊是狀況不斷,從邊疆戰事到朝廷紛爭,再到民間人物動態,各種事兒交織在一起。

春天正月,旄牛夷發動叛亂,不過益州刺史張喬倒是給力,很快就把他們給擊破了。

到了夏天四月戊子日,皇帝竟然封自己的奶媽王聖為野王君,這操作也是讓人捉摸不透。

這時候,北匈奴聯合車師又來侵犯河西地區,大臣們聚在一起討論,好多人都覺得應該再次關閉玉門、陽關,這樣就能斷絕禍患。但是敦煌太守張璫卻上書說:“我在京城的時候,也覺得該放棄西域,可等親自到了西域這片土地,才明白要是放棄西域,那河西地區就沒法自保了。我仔細想了想,應對西域有三個策略。北匈奴的呼衍王經常在蒲類海和秦海之間活動,控製著西域,一起搶劫我們。現在可以集結酒泉屬國的兩千多吏士到昆侖塞,先去攻打呼衍王,斷了他們的根基,然後再征發鄯善的五千兵力去脅迫車師後部,這是上策。要是沒辦法出兵這麼多,那就設置軍司馬,帶五百將士,讓河西四郡提供耕牛和糧食,出兵占據柳中,這是中策。要是這也做不到,那就隻能放棄交河城,把鄯善等國的人都遷到塞內,這就是下策了。”朝廷把他的建議拿出來討論。陳忠也上疏說:“西域歸附我們已經很久了,他們多次滿心期待地向東眺望,想要叩開邊關大門,這就是他們不喜歡匈奴、向往漢朝的表現啊。現在北匈奴已經打敗了車師,肯定會接著向南攻打鄯善,如果我們放棄不管,不去救援,那其他西域國家都會跟著歸附匈奴。要是這樣,匈奴得到的財物就更多了,膽子和勢力也會越來越大,還會威脅到南方的羌人,和他們勾結起來。如此一來,河西四郡可就危險了。河西一旦危急,我們又不能不救,到時候就得投入百倍的勞役,花費無法估量的錢財。那些主張放棄西域的人,隻想著西域路途遙遠,救援麻煩又費錢,卻看不到當年孝武皇帝苦心經營的意義。現在敦煌孤立無援,形勢危急,都來向朝廷告急了,如果我們不幫忙,對內沒辦法安撫當地的官吏百姓,對外也沒辦法向周邊的少數民族展示我們的威嚴,這樣縮小國土,可不是什麼好辦法。我覺得應該在敦煌設置校尉,按照舊例增加河西四郡的屯兵,以此來安撫西域各國。”皇帝聽了陳忠的建議,又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讓他帶領五百士兵出塞,駐紮在柳中。

秋天七月,丹楊發生山崩,這大自然的威力又給東漢帶來了災難。

九月,有五個郡國遭遇雨水災害,百姓的日子可真是不好過。

冬天十月辛未日,太尉劉愷被罷免;甲戌日,任命司徒楊震為太尉,光祿勳東萊人劉熹為司徒。這時候,大鴻臚耿寶親自去拜訪楊震,想給楊震推薦中常侍李閏的哥哥,他對楊震說:“李常侍可是國家重用的人,皇上希望您能征召他哥哥,我隻是傳達皇上的意思。”楊震卻不買賬,說:“如果朝廷想讓三府征召人才,那應該有尚書的敕令才行。”耿寶碰了一鼻子灰,氣呼呼地走了。執金吾閻顯也來給楊震推薦自己親近的人,楊震還是沒答應。司空劉授聽說這事兒後,馬上征召了這兩個人,從此楊震就更遭人怨恨了。當時皇帝下詔,派使者為王聖大肆修建府邸。中常侍樊豐以及侍中周廣、謝惲等人還在一旁煽風點火,搞得朝廷動蕩不安。楊震看不過去,上疏說:“我想到現在災害越來越嚴重,百姓生活困苦,邊疆地區也動蕩不安,國庫空虛,現在根本不是國家安寧的時候啊。可詔書卻要為奶媽修建府邸,把兩宅合並成一宅,占據整條街道,裝修得極其奢華,又是開山采石,工程緊迫,花費巨大。周廣、謝惲兄弟,和皇室沒有什麼親近關係,卻靠著那些受寵的奸佞之人,和他們一起作威作福,在州郡大肆請托,還妄圖影響大臣。官員們征召人才,都得看他們的臉色,招來的都是些貪汙腐敗的人,收受他們的賄賂,甚至那些因貪汙被終身禁錮的人,都能再次得到重用。這簡直就是黑白不分,清濁同流,天下人都議論紛紛,給朝廷帶來了不好的名聲。我聽老師說過,上位者索取太多,百姓錢財耗儘就會心生怨恨,精力耗儘就會反叛,對於這些怨恨反叛的人,是不能再任用的,希望陛下好好考慮啊!”但皇帝根本不聽他的。

鮮卑的其至鞬親自率領一萬多騎兵,在曼柏攻打南匈奴,南匈奴的薁鞬日逐王戰死,一千多人被殺。

十二月戊辰日,京師和三個郡國發生地震,這一年的東漢真是多災多難。

陳忠向朝廷推薦了汝南的周燮和南陽的馮良,說他們學問品行高深純正,一直隱居不仕,在世上名聲很大。皇帝就用黑色的幣帛和小羊羔作為禮物去聘請他們。周燮的族人就勸他說:“修養品德、樹立德行,就是為了能為國家效力,你為什麼非要守著東邊山岡的那塊坡地呢?”周燮卻說:“修道的人要審時度勢,時機不對就行動,怎麼能順利呢!”周燮和馮良都自己乘車到了附近的縣城,然後稱病就回去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評論

延光二年的曆史記載,清晰展現了東漢王朝在內外交困中的掙紮與失序,從邊疆策略到朝堂權力,從民生治理到士風轉向,處處透著衰敗的氣息。

西域戰略的生死抉擇:收縮與堅守的博弈

西域問題再次成為朝廷焦點,背後是國力衰退下的戰略焦慮:

張璫的務實三策:敦煌太守張璫以親身經曆駁斥“棄西域”論,提出“攻呼衍王、屯柳中、棄交河”上中下三策,核心是“保西域以固河西”——放棄西域看似省費,實則會讓北匈奴勢力坐大,最終反噬河西四郡。這種“以空間換安全”的思路,是對西域戰略價值的清醒認知。

陳忠的長遠視角:陳忠進一步指出,西域諸國“不樂匈奴、慕漢已久”,若棄之不救,不僅會將其推向匈奴,還會讓北匈奴“財賄益增、膽勢益殖”,甚至勾結南羌威脅河西。他強調“孝武苦心”,實則提醒朝廷:西域不是負擔,而是製約匈奴的戰略支點。

決策的有限突破:朝廷最終采納“置西域長史,屯柳中”的折中方案,派班勇率五百人出屯,算是保住了對西域的微弱控製。但這種“小規模駐軍”的選擇,仍暴露了東漢國力的不足——既不敢全力經營,又不能徹底放棄,隻能在“守不住又丟不起”的尷尬中勉強維持。

朝堂權力的畸形膨脹:私人利益碾壓國家公器

本年度的朝政亂象,集中體現為“內寵專權”的登峰造極:

乳母封君的破界之舉:安帝竟封乳母王聖為“野王君”,打破了非貴族女性封爵的慣例,這不僅是對禮製的踐踏,更標誌著“私恩淩駕於國法”——王聖母女此前已憑私權擾亂朝政,如今獲爵更讓其勢力合法化,形成“外有外戚、內有乳母宦官”的權力集團。

楊震彈劾的無力回天:司徒楊震直擊時弊:為王聖修第“費巨億”,與“百姓空虛、帑藏匱乏”形成刺眼對比;周廣、謝惲等依附近幸者“分威共權”,招納貪汙之徒,導致“白黑混淆”。但安帝對這些切中要害的諫言置若罔聞,說明皇權已徹底淪為私人謀利的工具,朝廷失去了最基本的是非判斷。

官僚體係的分裂站隊:耿寶、閻顯薦人被楊震拒絕後,司空劉授立刻辟用二人,這種“順則昌、逆則孤”的官場生態,讓正直官員被孤立,投機者得勢。當官僚集團不再以國事為重,而是圍繞私人勢力站隊,行政體係便徹底喪失了治理功能。

邊疆與民生的雙重危機:動蕩的常態化

本年度的內外動蕩呈現“多點並發、愈演愈烈”的態勢:

北方防線持續崩壞:鮮卑其至鞬率萬騎攻南匈奴,殺薁鞬日逐王及千餘人,北境邊防形同虛設。鮮卑從“零星寇掠”升級為“大規模進攻”,反映出其勢力已足以與漢朝、南匈奴抗衡,北方民族格局發生根本性逆轉。

內部叛亂與天災交織:旄牛夷反叛雖被擊破,但西南民族矛盾未消;丹楊山崩、多地雨水、地震等災異頻發,與“修王聖第”的奢靡形成強烈反差。百姓在“賦稅重、徭役繁”與“災荒多”的雙重壓迫下,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而朝廷的應對隻有“視而不見”。

士人群體的價值轉向:從入世到避世

麵對朝政黑暗,士人的選擇折射出社會心態的變化:

周燮、馮良的隱居選擇:陳忠推薦的周燮、馮良,以“學行深純”聞名,卻拒絕朝廷征召。周燮“度其時而動”的表態,道破了士人的無奈——不是不願為國效力,而是亂世中“動而不時”隻會自取其辱。這種“避世”並非消極,而是對汙濁官場的無聲反抗。

士人階層的離心傾向:從黃憲的“不仕而名重”,到周燮、馮良的“稱病而還”,越來越多有識之士選擇遠離朝堂。這背後是“修身治國”理想與現實的斷裂——當官場被“貪汙之徒”充斥,當正直者被排擠,士人便不再將“出仕”視為實現價值的唯一途徑,這種“離心力”的增強,標誌著王朝失去了最核心的社會支撐。

延光二年的種種亂象,本質是“惡性循環”的不斷加劇:皇帝縱容私寵→朝政腐敗→資源被浪費→邊疆失控、民生凋敝→士人心寒避世→朝廷更依賴私人勢力維係統治。每一個環節的失策,都在為下一個危機埋下伏筆。西域戰略的勉強維持,不過是延緩了崩潰的速度;王聖封君、楊震諫言被拒,則加速了權力體係的腐朽;士人的避世,更是抽走了王朝最後的道德根基。此時的東漢,已像一艘千瘡百孔的船,在風雨飄搖中駛向覆滅的終點。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校傲新世紀 我從地獄歸來 全球警報:天命反派出獄了! 雨夜狂風 都市乞丐小醫仙 都市冥王回歸 冰汽領主:主教剛上任 今天也沒有被顧客吃掉 你犯賤我發癲!真千金爆火娛樂圈 我靠,女主怎麼有追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