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漢紀四十九 孝靈皇帝上之下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321章 漢紀四十九 孝靈皇帝上之下

第321章 漢紀四十九 孝靈皇帝上之下(1 / 1)

熹平六年公元177年,丁巳年)

春天,正月辛醜日,大赦天下。

夏天,四月,發生大旱災,七個州還鬨起了蝗災。

皇帝下令讓三公列舉上奏那些苛刻殘酷、貪汙腐敗的地方官員,然後將他們罷免。平原相漁陽人陽球因為施政嚴酷,被征召到廷尉受審。不過皇帝想到陽球之前擔任九江太守時討伐賊寇立有功勞,就特彆赦免了他,還任命他為議郎。

鮮卑又來侵犯邊疆的三個地區。

集市上有幾十個小老百姓湊在一起自稱是宣陵的孝子,皇帝下詔把他們都任命為太子舍人。

秋天,七月,司空劉逸被免職,任命衛尉陳球為司空。

當初,皇帝喜歡文學,自己寫了《皇羲篇》五十章,還把那些擅長寫文賦的書生都召集到鴻都門下等待詔令。後來,隻要是擅長寫書信和工於鳥篆書法的人,也都被征召,一下子就來了幾十人。侍中祭酒樂鬆、賈護趁機引薦了好多品行不端、趨炎附勢的人,這些人老是講些鄉裡的瑣碎小事,皇帝卻特彆喜歡,還破格給他們很高的職位。而且皇帝已經很久沒有親自去郊外祭祀天地、到宗廟祭祀祖先了。正好趕上皇帝下詔讓大臣們各自陳述政治上的重要事務,蔡邕就呈上密封的奏章說:“在五郊迎接節氣、在清廟祭祀祖先、在辟雍舉行養老禮,這些都是帝王的大事,是祖宗恭敬奉行的。但有關部門卻多次因為藩國有人去世、宮中有人生產,或者官吏士兵有小的不潔之事,就廢除這些禮儀,忘了禮敬的重要性,隻知道相信那些講禁忌的書,拘泥於小事情,結果損害了重大的典禮。從今往後,齋戒等禮儀應該按照舊有的典章製度進行,這樣或許才能回應狂風雷霆、災異現象。

“古時候選拔人才,一定會讓諸侯每年進貢。漢武帝的時候,郡裡舉薦孝廉,還有賢良、文學等選拔方式,於是名臣不斷湧現,文臣武將都很出色。漢朝得到人才,主要就是通過這幾種途徑。而書畫辭賦,不過是小才能罷了;對於匡正國家、治理政事,它們沒什麼作用。陛下剛即位的時候,先學習經術,處理政務之餘,看看文章,不過是當作一種消遣,就像下棋一樣,不能把這個當作教化和選拔人才的根本。可現在書生們為了利益爭得頭破血流,寫文章的人多得像開鍋一樣。其中水平高的,還能引用一些經書中的道理來諷喻,水平低的,就隻是用些俗語對句,和演戲的差不多,有的甚至抄襲彆人的文章,假冒彆人的名字。我每次在盛化門接受詔令,為他們評定等級,那些沒達到標準的,也跟著其他人一起被提拔任用。既然已經給了他們恩惠,就很難再收回改變,但讓他們拿著俸祿,在情義上已經很優厚了,不能再讓他們去治理百姓或者在州郡任職。以前漢宣帝在石渠閣召集眾儒,漢章帝在白虎觀集合學士,一起討論經書、解釋經義,這才是大事,文治武功的道理,都應該效仿這個。如果隻是有點小才能,就算看起來不錯,孔子也說過這種小才能走遠了就行不通了,君子本來就應該誌向遠大。

“還有,之前一下子把那些自稱宣陵孝子的人都任命為太子舍人,我聽說漢文帝規定守喪三十六天,就算是繼位的君主,父子之間是最親的關係,公卿大臣們受恩深重,也都克製感情服從製度,不敢逾越。現在這些虛偽的小人,和先帝又沒有血緣關係,既沒有特彆的恩情,也沒有實際的官職,他們所謂的惻隱之心,根本沒什麼依據,甚至還有奸詐違法的人混在裡麵。桓思皇後出殯的時候,東郡有個偷彆人妻子的人,就混在這些孝子裡麵,本縣去追捕,他才伏法。這種虛偽雜亂的情況,說都說不完。太子的屬官,應該挑選品德高尚的人,怎麼能隻選這些在墓地裝樣子的醜類呢!這太不吉利了,沒有比這更嚴重的。應該把他們遣送回鄉下,以揭露他們的欺詐行為。”

奏章呈上去後,皇帝這才親自到北郊迎接節氣,還舉行了辟雍之禮。又下詔把那些因為自稱宣陵孝子而當上舍人的,都改為丞、尉。

護烏桓校尉夏育上奏說:“鮮卑侵犯邊境,從春天到現在已經有三十多次了,請征調幽州各郡的兵力出塞攻打他們,用一冬二春的時間,肯定能把他們消滅。”在此之前,護羌校尉田晏因為犯事被判刑,後來被赦免,他想立功贖罪,就請中常侍王甫幫忙,得以擔任將領。王甫趁機提議派兵和夏育一起合力討伐賊寇,皇帝就任命田晏為破鮮卑中郎將。大臣們大多不同意這個提議,於是皇帝召集百官在朝堂上商議。蔡邕發表意見說:“征討外族,由來已久。但時代不同,形勢也不一樣,所以謀劃有得有失,事情有成功有失敗,不能一概而論。像漢武帝那樣神武,手下將帥勇猛,國家財賦充實,開拓的疆域廣闊,可經過幾十年,官府和百姓都變得匱乏,漢武帝後來都感到後悔。何況現在人力和財力都很缺乏,事情比過去更難辦呢!自從匈奴逃走後,鮮卑變得強盛起來,占據了匈奴原來的地方,擁有十萬兵力,實力強勁,智謀也越來越多。再加上關塞防守不嚴,禁令漏洞百出,精良的金屬和鐵器,都被賊寇得到,還有逃過去的漢人給他們出謀劃策,他們兵器鋒利、戰馬迅疾,比匈奴還厲害。以前段熲是良將,熟悉軍事、善於打仗,對付西羌,還花了十多年時間。現在夏育、田晏的才能策略不一定超過段熲,鮮卑的兵力也不比過去弱,卻空想兩年就能成功,如果戰爭不斷,怎麼能中途停止呢?到時候又得征調更多人,運輸物資沒完沒了,這是在耗儘中原的力量,去和蠻夷拚鬥。邊疆的禍患,就像是手腳上的小疥瘡,而中原的困境,就像是胸背上的惡瘡,現在連郡縣的盜賊都沒辦法禁止,更何況這些可惡的外族,怎麼能製服他們呢!以前漢高祖能忍受平城之恥,呂後能不顧匈奴書信中的侮辱,和現在相比,哪個情況更嚴重呢?上天設置山河,秦朝修築長城,漢朝建立邊塞,就是為了區分內外,區彆不同的風俗。隻要沒有讓國家內部受辱的禍患就行,何必和這些如蟲蟻般的外族計較往來的次數呢!就算偶爾打敗他們,又怎麼能把他們消滅乾淨,還讓朝廷為此忙得顧不上吃飯呢!以前淮南王劉安勸諫討伐越國時說:‘如果越人拚死抵抗,我們哪怕有一個小卒沒有回來,就算得到越王的首級,對大漢來說也是羞恥的事。’現在想用普通百姓去和外族拚命,讓皇威在外族麵前受辱,就算像他們說的能成功,都已經很危險了,更何況成敗還難以預料呢!”皇帝沒有聽從蔡邕的建議。八月,派夏育從高柳出兵,田晏從雲中出兵,匈奴中郎將臧旻率領南單於從雁門出兵,各率一萬騎兵,分三路出塞兩千多裡。檀石槐命令三部大人各率部眾迎戰,夏育等人被打得大敗,丟失了符節、輜重,各自帶著幾十名騎兵逃回來,士兵死了十分之七八。三位將領被用囚車押回京城下獄,後來花錢贖罪成為平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冬天,十月癸醜日初一,發生日食。

太尉劉寬被免職。辛醜日,京城發生地震。

十一月,司空陳球被免職。

十二月甲寅日,任命太常河南人孟彧為太尉。

庚辰日,司徒楊賜被免職。

任命太常陳耽為司空。

遼西太守甘陵人趙苞到任後,派人去接母親和妻子兒女,眼看就要到郡裡了。路過柳城的時候,正好碰上一萬多鮮卑人入侵搶劫,趙苞的母親和妻子兒女就被劫持當作人質,鮮卑人用車載著她們來攻打遼西郡。趙苞率領兩萬騎兵與賊寇對峙,賊寇把他母親拉出來給趙苞看,趙苞悲痛大哭,對母親說:“兒子沒本事,本想靠這點微薄的俸祿早晚侍奉您,沒想到卻給您帶來災禍。以前我們是母子,現在我是朝廷的臣子,從大義上講不能顧及私情,損害忠義的節操,隻能以死謝罪,也沒法彌補我的罪過。”母親遠遠地對他說:“威豪趙苞字威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怎麼能因為顧及我而損害忠義呢,你努力吧!”趙苞立刻進軍交戰,賊寇被打得大敗,但他的母親和妻子都被殺害了。趙苞自己上書請求回家安葬母親,皇帝派使者去吊唁慰問,封他為鄃侯。趙苞安葬完母親後,對同鄉人說:“拿著俸祿卻逃避危難,這不是忠誠;為了大義犧牲母親,這不是孝順。像這樣,我還有什麼臉麵活在世上!”於是吐血而死。

評論

熹平六年的史事,進一步暴露了東漢末年統治危機的深化,從政治決策的短視到社會倫理的撕裂,呈現出王朝加速墜落的軌跡:

天災與治理失能的惡性循環

災荒與吏治的雙重困境:這一年正月大旱、七州蝗災,災情覆蓋範圍極廣,而朝廷應對僅停留在“令三公條奏罷免苛酷貪汙長吏”的表麵功夫。即便對以嚴酷聞名的平原相陽球,也因“討賊有功”特赦,可見所謂“整肅吏治”實為空談。災害加劇了民生凋敝,而吏治腐敗又讓賑災實效大打折扣,形成“災荒—民困—動蕩”的死循環。

“宣陵孝子”事件的荒誕:數十名市井小民偽裝成“宣陵孝子”,竟被皇帝直接任命為太子舍人,暴露出皇權的昏聵與選官製度的崩壞。這些毫無德行根基的“偽孝子”混入儲君官屬,不僅玷汙官僚體係,更向社會傳遞出“投機可獲利”的惡劣信號,與蔡邕強調的“搜選令德”背道而馳,折射出統治階層價值觀的扭曲。

文化政策與政治現實的割裂

蔡邕的封事直擊時弊:皇帝沉迷書畫辭賦,將文學侍從置於高位,甚至讓“類徘優”的弄臣參與政事;同時荒廢郊廟祭祀等國家大典,以“宮內產生”“吏卒小汙”等借口規避禮製義務。這種“重末輕本”的傾向,使得王朝賴以凝聚人心的精神內核禮製與經術)不斷弱化。儘管蔡邕的勸諫促使皇帝短暫恢複郊禮,並將“偽孝子”改任低職,但並未改變皇權對“小道”的沉迷與對治國根本的漠視,文化舉措淪為粉飾太平的工具。

軍事決策失誤與邊疆潰敗

盲動的北伐與慘敗:護烏桓校尉夏育主張討伐鮮卑,聲稱“一冬二春必能禽滅”,實為虛誇;而田晏為贖罪求官,聯合宦官王甫推動出兵。蔡邕的反對理由極為透徹:東漢國力遠遜武帝時期,鮮卑實力卻遠超往昔,且有漢人叛逃者相助,強行出征隻會“耗竭諸夏”。但靈帝執意派三路大軍北伐,最終被鮮卑首領檀石槐擊潰,死者十之七八,三將淪為庶人。這場慘敗不僅折損兵力、耗費錢糧,更暴露了朝廷在軍事決策上的輕率——僅憑個人野心與宦官操控便啟動大規模戰爭,全然不顧國家實力與民生承受力。

趙苞事件的倫理悲劇:遼西太守趙苞麵對被鮮卑劫持的母親與妻子,選擇“義不顧私恩”出戰,最終親人遇害、自己嘔血而死。這一悲劇的核心,是亂世中“忠”與“孝”的撕裂:趙苞的“儘忠”源於對朝廷的責任,卻不得不以“殺母”為代價;其母的遺言“何得相顧以虧忠義”,更凸顯出傳統倫理在殘酷現實麵前的崩塌。這種個體的道德困境,本質上是王朝統治失序的縮影——當國家無法保護子民,卻要求子民以極端犧牲踐行忠義時,其合法性已岌岌可危。

統治階層的集體迷失

從皇帝到大臣,這一年的決策始終圍繞“短期利益”與“權力博弈”:靈帝憑個人喜好任免官員、推動北伐;宦官王甫借戰爭安插親信;大臣或如蔡邕徒有諫言而無力改變,或如夏育、田晏以國事謀私利。整個統治集團既無長遠規劃,也無擔當精神,在天災、邊患、民怨交織的危局中,仍在消耗著王朝最後的元氣。

綜上,熹平六年的事件清晰地表明:東漢的衰落已非局部問題,而是從頂層決策到基層治理、從價值觀念到製度運行的全麵崩塌。鮮卑的勝利、趙苞的悲劇、“偽孝子”的投機,共同構成了一幅王朝末年的亂世圖景,預示著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一拳轟穿避難所 大秦:開局救始皇,手握人皇幡鎮天下 嬌嬌小撩精太軟,糙漢頂不住了 快穿:禁欲教官掐腰陪我玩轉三界 靈未央 鬥羅:收徒成神從截胡朱竹清開始 冒充太傅寡嫂後,他硬要兼祧兩房 攻略男配的正確方法 封界 靈墨踏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