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漢紀五十 孝靈皇帝中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326章 漢紀五十 孝靈皇帝中

第326章 漢紀五十 孝靈皇帝中(1 / 1)

交趾這個地方有很多珍貴的貨物,前後好幾任刺史大多品行不端正。他們隻要錢財積攢夠了,就請求調職,所以當地的官吏和百姓又怨又氣,甚至發動叛亂,抓住了刺史和合浦太守來達,還自稱柱天將軍。三府經過挑選,任命京縣縣令東郡人賈琮為交趾刺史。賈琮到任後,詢問百姓叛亂的原因,大家都說:“賦稅太重了,百姓們全都窮得叮當響。京城又離得老遠,想告狀都沒地兒去,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所以才聚在一起當盜賊。”賈琮馬上發文書告知百姓,讓大家安心從事自己的產業,還招撫那些流亡在外的人,免除他們的徭役,殺掉那些帶頭作惡危害極大的首領,選拔賢良的官吏去管理各個縣。一年之內,交趾就平定下來,百姓生活也安定了。當地大街小巷都傳唱著:“賈父來晚了,害我們先造反;如今見清平,官吏不敢再白吃飯!”

皇甫嵩和朱俊乘勝追擊,去討伐汝南和陳國的黃巾軍。他們在陽翟追擊波才,在西華攻打彭脫,都把敵人打敗了,剩下的黃巾軍有的投降,有的逃散,這三個郡全都平定了。皇甫嵩向朝廷上奏陳述戰況,把功勞都歸給朱俊,於是朝廷晉封朱俊為西鄉侯,還升他為鎮賊中郎將。朝廷下詔讓皇甫嵩去討伐東郡,朱俊去討伐南陽。

北中郎將盧植接連作戰打敗了張角,斬殺和俘虜了一萬多人,張角等人逃到廣宗據守。盧植修築圍牆、挖掘壕溝,製造雲梯,眼看就要攻下廣宗了。這時皇帝派小黃門左豐來視察軍隊,有人勸盧植給左豐送點禮,盧植沒答應。左豐回去後,對皇帝說:“廣宗的賊寇很容易打敗,盧中郎卻加固營壘,停止進攻,這是在等老天去誅殺他們呢。”皇帝聽了很生氣,派人用囚車把盧植押回來,判了比死罪輕一等的刑罰,然後派東中郎將隴西人董卓代替他。

巴郡的張修用妖術給人治病,方法跟張角差不多,讓生病的人家拿出五鬥米,所以被稱為“五鬥米師”。秋天,七月,張修聚集眾人造反,攻打郡縣,當時的人叫他們“米賊”。

八月,皇甫嵩和黃巾軍在蒼亭交戰,抓住了他們的首領卜已。董卓攻打張角沒有功勞,被治罪。己巳日,朝廷下詔讓皇甫嵩去討伐張角。

九月,安平王劉續因為行為不符合道義,被誅殺,封國也被撤銷。當初,劉續被黃巾軍俘虜,安平國人把他贖了回來,朝廷商議要不要恢複他的封國。議郎李燮說:“劉續作為藩王不稱職,損害了朝廷的尊嚴,不應該恢複他的封國。”朝廷沒聽他的。李燮因為這事被指責詆毀宗室,被罰到左校去服勞役。還沒到一年,安平王劉續就因為犯罪被誅殺了,李燮這才又被任命為議郎。京城裡的人為此編了句話說:“父親不肯擁立皇帝,兒子不肯擁立藩王。”

冬天,十月,皇甫嵩和張角的弟弟張梁在廣宗交戰。張梁的部隊精銳勇猛,皇甫嵩一開始沒能取勝。第二天,皇甫嵩就關閉營門,讓士兵休息,觀察敵軍的變化。他發現敵軍的警惕心漸漸鬆懈了,於是趁夜悄悄集結軍隊。等到雞叫的時候,快速衝向敵陣,一直戰鬥到傍晚,把張梁打得大敗,斬殺了張梁,還斬獲了三萬顆首級,跳到河裡淹死的大概有五萬人。張角之前已經病死了,皇甫嵩就挖開他的棺材,砍了他的屍體,把頭送到京城。十一月,皇甫嵩又在下曲陽攻打張角的弟弟張寶,把他斬殺了,又斬獲了十多萬人。朝廷馬上任命皇甫嵩為左車騎將軍,兼任冀州牧,封槐裡侯。皇甫嵩能關心士兵,每次軍隊行軍停下,他都要等軍營的帳篷都搭建好了,自己才去休息,士兵們都吃上飯了,他才吃飯,所以他打仗總能取勝。

北地的先零羌以及枹罕、河關的一群盜賊造反,一起擁立湟中的義從胡北宮伯玉、李文侯為將軍,還殺了護羌校尉泠征。金城人邊章、韓遂在西州向來很有名,這群盜賊就把他們引誘過來,劫持他們,讓他們掌管軍政事務。邊章、韓遂殺了金城太守陳懿,還攻打焚燒州郡。

當初,武威太守仗著有權貴撐腰,肆意貪汙暴虐。涼州從事武都人蘇正和調查並列舉了他的罪行。刺史梁鵠害怕了,想殺了蘇正和來擺脫自己的責任,就去問漢陽長史敦煌人蓋勳的意見。蓋勳平時跟蘇正和有仇,有人就勸蓋勳趁機報複他。蓋勳說:“謀劃事情卻殺害好人,這不是忠誠;乘人之危,這不是仁義。”於是他勸梁鵠說:“人們養鷹,是希望它凶猛。要是它一凶猛就把它煮了,那還有什麼用呢!”梁鵠這才打消了念頭。蘇正和去拜訪蓋勳,想向他道謝,蓋勳不見他,說:“我是為梁使君出主意,又不是為了你蘇正和。”還是像以前一樣怨恨蘇正和。後來刺史左昌私自挪用了幾萬軍糧,蓋勳勸他不要這樣。左昌很生氣,就派蓋勳和從事辛曾、孔常另外駐紮在阿陽抵禦賊寇,想找個軍事上的借口治他的罪,但是蓋勳多次立下戰功。等到北宮伯玉攻打金城的時候,蓋勳勸左昌去救援,左昌不聽。陳懿死後,邊章等人進軍把左昌包圍在冀城。左昌趕緊召蓋勳等人來救自己,辛曾等人心裡猶豫,不肯去。蓋勳生氣地說:“以前莊賈遲到,穰苴就拔劍殺了他。現在的從事,難道比古代的監軍還重要嗎!”辛曾等人害怕了,就聽從了蓋勳的話。蓋勳到了冀城,指責邊章等人背叛的罪行。邊章等人都說:“左使君要是早點聽您的話,派兵來對付我們,我們或許還能改正。現在我們的罪行已經很重了,投降也沒用了。”於是就撤圍離開了。叛亂的羌人把校尉夏育包圍在畜牧場,蓋勳和州郡的軍隊一起去救夏育,到了狐盤,被羌人打敗了。蓋勳剩下的人不到一百,自己還受了三處傷,但他仍然穩穩地坐著不動,指著木牌說:“把我的屍體放在這兒!”句就種羌的滇吾帶兵攔住眾人說:“蓋長史是個賢人,你們要是殺了他,就是違背天意。”蓋勳仰頭大罵:“死反賊,你們想怎樣,快來殺我!”眾人麵麵相覷,都很驚訝。滇吾下馬,要把馬給蓋勳,蓋勳不肯上,結果就被羌人抓住了。羌人佩服他的勇敢和忠義,沒敢傷害他,把他送回了漢陽。後來刺史楊雍上表,讓蓋勳兼任漢陽太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曼成的餘黨又推舉趙弘為首領,勢力又壯大起來,達到十多萬人,占據了宛城。朱俊和荊州刺史徐璆等人合兵包圍宛城,從六月一直到八月都沒攻下來。有關部門上奏請求召回朱俊,司空張溫上疏說:“以前秦國任用白起,燕國任用樂毅,都是經過好多年,才能打敗敵人。朱俊討伐潁川已經有成效了,現在他帶兵南下,作戰方略也已經製定好了。臨陣換將,這是兵家大忌,應該多給他點時間,讓他完成任務。”皇帝這才沒召回朱俊。朱俊攻打趙弘,把他殺了。賊軍首領韓忠又占據宛城抵抗朱俊。朱俊擊鼓攻打宛城的西南方向,賊軍全都跑到那邊去抵禦;朱俊親自率領精銳士卒從東北方向突襲,登上城牆進入城中。韓忠隻好退守內城,驚慌害怕之下請求投降。將領們都想接受投降,朱俊說:“打仗有時候情況看起來一樣,但形勢卻不一樣。以前秦朝和項羽的時候,百姓沒有固定的君主,所以用獎賞來鼓勵歸附的人。現在天下統一,隻有黃巾軍造反。接受投降沒辦法鼓勵人們向善,討伐他們才能懲治惡行。現在要是接受投降,就又助長了他們造反的心思,賊軍有利就進攻,不利就投降,縱容敵人,這可不是好辦法。”於是加緊進攻,但是連續作戰都沒成功。朱俊登上土山觀察敵軍,回頭對司馬張超說:“我知道怎麼辦了。現在賊軍外麵的包圍很堅固,裡麵的營寨也很緊張,他們請求投降不被接受,想突圍又出不去,所以才拚死作戰。一萬人一條心,都很難抵擋,何況是十萬人呢!不如撤掉包圍圈,集中兵力進城。韓忠看到包圍解除,肯定會自己出來。他們一出來,軍心就散了,這就是打敗他們的好辦法。”後來撤掉包圍圈,韓忠果然出來迎戰,朱俊趁機進攻,把他們打得大敗,斬殺了一萬多人。南陽太守秦頡殺了韓忠,剩下的人又推舉孫夏為首領,退回宛城駐紮。朱俊趕緊攻打,司馬孫堅率領士兵率先登上城牆。癸巳日,攻下宛城。孫夏逃跑,朱俊追到西鄂的精山,又把他們打敗了,斬殺了一萬多人。於是黃巾軍被打散,其他州郡誅殺的黃巾軍,一個郡就有好幾千人。十二月己巳日,大赦天下,更改年號。

豫州刺史太原人王允打敗黃巾軍,得到了張讓賓客和黃巾軍勾結的書信,就把這事上奏給皇帝。皇帝責備張讓,張讓叩頭謝罪,最後竟然也沒治他的罪。張讓因此找機會陷害王允,王允就被抓進了監獄。正好趕上大赦,王允出來後又擔任刺史。可十天之內,王允又因為其他罪名被逮捕。楊賜不想讓王允再受折磨侮辱,就派門客去勸他說:“您因為張讓的事,一個月內兩次被捕,那些壞人什麼事都做得出來,您可要好好想想辦法啊!”王允手下那些性情剛烈的從事們,都流著淚捧著毒藥給王允,讓他喝藥自殺。王允大聲說:“我作為臣子,得罪了君主,應該受死刑來向天下謝罪,怎麼能喝藥求死呢!”說完把杯子一扔,站起來,出門上了囚車。到了廷尉那裡,大將軍何進和楊賜、袁隗一起上疏為他求情,王允這才被免去死罪。

評論

這段記載聚焦於黃巾起義期間及後續的各方博弈與社會動蕩,展現了東漢末年統治體係的深層危機與亂世中的複雜人性,從現代視角看,可提煉出多重曆史啟示:

民心向背:治理的核心考題

交趾的亂局與平定極具代表性。此前刺史“多無清行”,通過苛斂財富求升遷,直接引發吏民叛亂;而賈琮到任後,僅用“安資業、招荒散、蠲徭役、誅渠帥、選良吏”等舉措,便在一年內穩定局麵,百姓歌謠“賈父來晚,使我先反”道破關鍵——民眾的反抗往往源於生存絕境,而非天生叛逆。對比黃巾起義中“百姓之冤無所告訴”的背景,可見無論邊疆還是中原,民心都是統治的基石,而“賦斂過重”“吏治腐敗”則是逼民為亂的直接推手。

權力異化:帝國機器的自我摧毀

盧植的遭遇堪稱官僚體係崩壞的縮影。他率軍連破張角,即將攻克廣宗,卻因拒絕賄賂宦官左豐,被誣陷“固壘息軍”,最終遭檻車征還。這一事件暴露了皇權被宦官操控後的荒誕:軍事成敗讓位於權力交易,忠誠功勳抵不過讒言構陷。更諷刺的是,取代盧植的董卓毫無戰功,卻能憑借體製漏洞上位,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機製,使得帝國在危機時刻失去了真正能戰的將領,加速了平叛進程的波折。

類似地,王允因查獲張讓與黃巾勾結的證據而遭報複,一月內兩次被捕,即便有楊賜等人營救也僅得“減死論”。當宦官集團能隨意左右官員生死、乾預軍事決策,權力已徹底異化為少數人謀私的工具,帝國的自我糾錯能力完全喪失。

軍事博弈:戰略與人性的雙重考驗

皇甫嵩與朱俊的平叛過程,既展現了軍事智慧,也折射出亂世中的生存法則。皇甫嵩在蒼亭、廣宗、下曲陽連戰連捷,除了戰術得當如火攻、趁懈夜襲),更關鍵的是“溫恤士卒”——“營幔修立後就舍,軍士皆食後嘗飯”,這種對士兵的體恤轉化為戰鬥力,印證了“上下同欲者勝”的道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朱俊圍宛城時的決策則體現了對“勢”的把握。麵對韓忠的乞降,他拒絕“納降縱寇”;久攻不下時,又能通過“徹圍誘敵”瓦解對方士氣,最終破城。這說明軍事勝利不僅依賴武力,更需洞察人心與戰局變化。而孫堅“率眾先登”的表現,也為這位後來攪動三國風雲的人物埋下伏筆,暗示亂世中“軍功”將成為新的權力通行證。

亂世群像:善惡忠奸的生存困境

這段曆史中的人物選擇極具張力:

蓋勳的行為打破了“以怨報怨”的慣性。他與蘇正和有私仇,卻拒絕借刺史梁鵠之手報複,反而勸諫“謀事殺良非忠,乘人之危非仁”,即便麵對羌人圍困,仍堅守“義勇”,最終贏得敵人尊重。這種在亂世中堅守原則的品格,反襯出當時道德體係的崩塌。

張溫為朱俊辯護時提到“臨軍易將,兵家所忌”,體現了對軍事規律的尊重,避免了因朝堂短視而誤事,說明即便在昏亂時代,仍有理性聲音試圖挽救體製。

亂局蔓延:舊秩序崩塌的連鎖反應

黃巾主力雖被鎮壓,但帝國的危機已從農民起義擴散到邊疆叛亂與地方割據。巴郡張修的“五鬥米道”起義,與張角太平道遙相呼應,顯示宗教已成為底層民眾反抗的組織工具;北地羌人與邊章、韓遂的叛亂,則暴露了邊疆治理的長期失效——當中央無力控製地方,地方勢力便會借“平叛”之名擴張實力,為日後的軍閥割據埋下伏筆。

值得注意的是,朝廷對安平王續的處置反複先議複國,後因“不道”誅殺),反映出皇權權威的衰落;而王允因彈劾宦官遭迫害卻無法撼動對方,更說明統治集團的核心矛盾宦官與士大夫之爭)已淩駕於國家利益之上,這種內耗最終讓東漢在“按下葫蘆浮起瓢”的亂局中走向覆滅。

結語:崩潰時代的曆史鏡鑒

這段曆史最深刻的啟示在於:王朝的崩塌從來不是單一因素所致,而是“吏治腐敗—民心喪失—權力內耗—危機失控”的連鎖反應。賈琮能平定交趾,證明隻要回歸“安民、選賢”的治理本質,就能化解矛盾;但盧植、王允的遭遇,又顯示在整體腐敗的體製中,個體的努力難以逆轉崩塌的趨勢。黃巾起義雖被鎮壓,但它撕開的裂痕已無法彌合,一個更動蕩的時代三國)正在醞釀之中,而這一切的根源,早已寫在統治者對民心的漠視與對權力的濫用裡。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滿門儘滅的宇智波沒有格局 [綜英美]哥譚鼠鼠人 校傲新世紀 我從地獄歸來 全球警報:天命反派出獄了! 雨夜狂風 都市乞丐小醫仙 都市冥王回歸 冰汽領主:主教剛上任 今天也沒有被顧客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