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漢紀五十三 孝獻皇帝丙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349章 漢紀五十三 孝獻皇帝丙

第349章 漢紀五十三 孝獻皇帝丙(1 / 1)

張超被困在雍丘,曹操圍攻得特彆緊,張超說:“也就臧洪會來救我。”眾人說:“袁紹和曹操現在關係挺好的,臧洪又是被袁紹舉薦任用的,他肯定不會破壞關係給自己招禍。”張超說:“子源臧洪字子源)那可是天下聞名的義士,肯定不會忘本。我就怕他被袁紹強力控製,沒辦法趕來救我。”當時臧洪擔任東郡太守,聽說張超被困,光著腳大哭,向袁紹請求派兵,他要去救張超,袁紹不答應;臧洪又請求自己率領手下的兵去,袁紹還是不答應。最終雍丘城被攻破,張超自殺,曹操把張超三族都殺了。臧洪從此怨恨袁紹,和他斷絕了往來。袁紹發兵圍攻臧洪,過了一年都沒打下來。

袁紹讓和臧洪同縣的陳琳寫信勸臧洪投降,臧洪回信說:“我本就是個小人物,本來也沒什麼大誌向。後來因為機緣巧合,得到主公袁紹)賞識,對我恩重如山,我才有機會當上郡守。我怎麼會願意像今天這樣,和主公兵戎相見呢!當初我剛接受任命的時候,一心想著成就大事,一起尊崇王室。哪能想到本州遭到侵犯,郡守張超)陷入困境,我向您請求援兵卻被拒絕,請求帶兵去救也被阻攔,最後導致我的舊主張超)覆滅。我這小小的忠義之心,沒辦法實現,又怎麼能再保全所謂的交友之道,而讓忠孝之名受損呢!這就是我忍著悲痛拿起武器,擦乾眼淚和您絕交的原因。行了,孔璋陳琳字孔璋),你在外麵為了利益奔波,我卻要為了君主和故友舍命;你投靠了盟主袁紹,我卻一心想著向長安的朝廷儘忠;你覺得我死了就會聲名俱滅,我還笑你活著卻默默無聞呢!”

袁紹看了臧洪的信,知道他沒有投降的意思,就增派兵力猛攻。城裡的糧食已經吃光了,外麵又沒有強大的救兵,臧洪自己覺得肯定在劫難逃,就叫來將士和百姓,對他們說:“袁氏不講道義,圖謀不軌,而且不救我郡守張超),從大義上來說,我不得不死。我不忍心大家白白跟著我遭這場禍,你們可以在城還沒被攻破的時候,帶著妻子兒女離開。”眾人都哭著說:“大人您和袁氏本來沒有仇怨,現在因為本朝郡守的緣故,自己陷入困境,我們這些官吏和百姓怎麼忍心丟下您離開呢!”剛開始,大家還挖老鼠、煮皮革製品吃,後來實在沒東西可吃了。主簿打開內廚,發現還有三升米,就請示臧洪,能不能稍微煮點粥喝。臧洪歎息說:“我怎麼能獨自享受這個呢!”他讓人把米煮成稀粥,分給眾人,還把自己的愛妾殺了給將士們吃。將士們都感動得流淚,不忍心抬頭看。城裡男女老少七八千人,最後相互枕靠著死去,沒有一個人叛逃。城被攻破後,臧洪被活捉。

袁紹召集眾將,讓他們看著臧洪,對臧洪說:“臧洪,你為什麼這麼辜負我!今天服不服?”臧洪坐在地上,瞪大眼睛說:“袁家對我,四代有五人位列三公,可以說對我有大恩。可現在王室衰弱,你們沒有扶持的意思,卻想趁機謀取非分之想,還殺害很多忠良來樹立自己的淫威。我親眼看到你稱張邈為兄,那張邈也是我的郡守,理應像兄弟一樣,大家一起齊心協力,為國除害。可你卻擁兵自重,看著彆人被屠殺。隻可惜我力量薄弱,不能為天下人報仇,談什麼服不服!”袁紹本來挺欣賞臧洪,想讓他屈服,然後饒了他;但看臧洪言辭激烈,知道他終究不會為自己所用,就把他殺了。

臧洪同縣的陳容,年輕的時候就很欽佩臧洪,當時他也在袁紹那兒,站起來對袁紹說:“將軍您要乾大事,想要為天下除暴,卻先殺忠義之士,這怎麼能符合天意!臧洪起兵是為了郡守張超),為什麼要殺他!”袁紹很羞愧,讓人把陳容拉出去,說:“你又不是臧洪那樣的人,何必這樣!”陳容回頭說:“仁義哪有固定標準,踐行它就是君子,違背它就是小人。今天我寧願和臧洪同一天死,也不願和將軍您活在同一天!”於是陳容也被殺了。在座的人無不歎息,私下裡說:“怎麼一天之內殺了兩位烈士!”

公孫瓚殺了劉虞之後,占據了整個幽州,變得更加得意,他仗著自己有才能有武力,根本不關心百姓死活,隻記得彆人的過錯,卻忘了彆人的好處,哪怕是一點點小事得罪他,他都要報複。那些有身份地位的好人,名聲比他高的,他一定會找借口用法律手段陷害;有才能出眾的人,他一定會打壓,讓人家身處困境。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公孫瓚說:“這些有身份的人都覺得自己就該富貴,不知道感謝彆人的恩惠。”所以他寵信的,大多是些商販、平庸之輩,還和他們稱兄道弟,有的還結成了親家。這些人到處欺負百姓,老百姓都很怨恨。

劉虞的從事、漁陽人鮮於輔等人,聯合率領州裡的軍隊,打算一起為劉虞報仇。因為燕國人閻柔向來有恩義、有信譽,大家就推舉他為烏桓司馬。閻柔招來胡人和漢人幾萬人,和公孫瓚任命的漁陽太守鄒丹在潞縣北邊交戰,斬殺鄒丹等四千多人。烏桓峭王也率領本族人以及鮮卑七千多騎兵,跟著鮮於輔南下迎接劉虞的兒子劉和,與袁紹的將領麹義會合,總共十萬兵力一起攻打公孫瓚,在鮑丘把公孫瓚打敗,斬殺兩萬多人。於是代郡、廣陽、上穀、右北平各地都殺了公孫瓚任命的官員,又和鮮於輔、劉和的軍隊會合,公孫瓚的軍隊屢戰屢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之前有童謠唱道:“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唯有此中可避世。”公孫瓚覺得這個地方說的就是易縣,於是就把治所遷到易縣,在周圍挖了十層壕溝,在壕溝裡麵堆起土山,都有五六丈高,上麵還建了樓;在中間的壕溝裡也堆了個特彆高的土山,有十丈,他自己住在上麵。他用鐵門把自己圍起來,趕走身邊的人,七歲以上的男人都不許進門,隻和姬妾住在一起。文書之類的東西,都用繩子往上吊。他還讓女人練習大聲喊話,能讓幾百步外都能聽見,用來傳達命令。他疏遠賓客,沒有親信的人,謀臣猛將也漸漸都離開了他。從這之後,他很少再出去打仗。有人問他原因,公孫瓚說:“我以前把胡人趕到塞外,在孟津掃平黃巾軍,那時候,我覺得天下隻要我指揮就能平定。可到了今天,戰爭才剛剛開始,我看這局勢,不是我能決定的,還不如停止戰爭,努力耕種,來應對災年。兵法上說,有百樓的城池難以攻克。現在我各個營寨的城樓有幾十層,囤積的糧食有三百萬斛。等這些糧食吃完,天下的局勢也該有個結果了。”

南單於於扶羅去世,他的弟弟呼廚泉繼位,住在平陽。

評價

這段史料生動展現了東漢末年的亂世圖景,其中人物的忠義抉擇、權力博弈與人性掙紮,至今仍引人深思。從現代視角來看,可從以下幾個層麵進行解讀:

臧洪:亂世中的“忠義孤絕者”

臧洪的故事是這段記載的核心,其行為在現代視角下呈現出複雜的價值張力:

“義”的極致與局限:他為報答張超的知遇之恩,不惜與袁紹決裂,堅守孤城直至糧儘城破,甚至殺妾饗士,展現了對“私義”的絕對忠誠。這種“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在儒家倫理中被奉為典範,但以現代人權視角審視,“殺妾饗士”無疑暴露了封建時代對女性的物化,其悲壯背後是人性被亂世扭曲的殘酷。

理想主義的悲劇:臧洪在與陳琳的書信中,反複強調“忠孝”“大義”,試圖以道德對抗強權,卻最終敗於袁紹的兵力碾壓。這揭示了亂世的殘酷邏輯:道德理想在絕對實力麵前往往不堪一擊,但他的堅守仍為黑暗時代保留了一絲人性光輝。

群體認同的力量:城中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莫有離叛”,既源於臧洪的人格感召,也反映了亂世中個體對“共同體”的依賴。這種凝聚力在絕境中爆發,卻終究無法逆轉曆史洪流,更顯悲壯。

袁紹與公孫瓚:權力遊戲中的失敗者

袁紹的“偽義”:他以“盟主”自居,卻因私怨坐視張超覆滅,後又因臧洪不從而滅其城。其行為暴露了軍閥的本質:所謂“大義”隻是爭奪權力的工具,一旦觸及自身利益便棄如敝履。他對臧洪的“愛”與“殺”,實則是對“可控忠誠”的渴求——凡不能為己所用者,再忠義也必除之。

公孫瓚的“短視”:他憑借武力割據幽州,卻因猜忌賢能、親近小人而失儘人心。從“欲定天下”到“築樓避世”,其心態的轉變折射出亂世軍閥的普遍困境:缺乏長遠戰略,迷信武力與壁壘,最終在孤立中走向滅亡。童謠“唯有此中可避世”的諷刺,恰是對其逃避現實的絕妙注解。

亂世倫理的撕裂與重構

這段記載最深刻的地方,在於展現了東漢末年“舊秩序崩塌、新規則未立”的倫理混亂:

忠孝的衝突:臧洪既想忠於“故君”張超,又需受製於“主公”袁紹,最終選擇以死踐行“私義”,反映了中央權威衰落、地方勢力崛起後,個體忠誠對象的碎片化。

成敗的悖論:臧洪、陳容身死名滅,卻被稱為“烈士”;袁紹、公孫瓚一時得勢,終因失德而敗。這種“失敗者的勝利”,暗示了亂世中人們對“道義”的隱秘渴望——即便現實被強權主導,精神層麵仍在為“正義”保留位置。

人性的極端表現:從臧洪“分糜與士”到“殺妾饗士”,從軍民“誓死不離”到公孫瓚“拒人千裡”,極端環境下的人性呈現出兩極分化:既有超越生死的共情,也有弱肉強食的殘酷。這正是亂世的縮影:文明秩序解體後,人性的光明與黑暗都被無限放大。

結語

這段史料如同一個亂世切片,讓我們看到:當舊的價值體係崩潰,個體在權力與道義、生存與尊嚴之間的掙紮,既是悲劇,也是人性的試煉。臧洪的“愚忠”、公孫瓚的“狂悖”、袁紹的“偽善”,共同構成了東漢末年的時代群像——他們都是亂世的產物,也都是亂世的祭品。而那些在絕境中堅守的“義”與“信”,雖未能改變曆史走向,卻成為後世回望這段黑暗歲月時,不可磨滅的精神印記。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快穿:笨蛋美人拯救世界 快穿之哼!糯糯才不是孟婆家的呢 奧特:我靠模擬成就至高 重生65,靠打獵,我把妻女寵上了天 星海於你 櫻盛時分 快穿攻略:點滿男主的撒嬌技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