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孝獻皇帝癸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89章 孝獻皇帝癸(1 / 1)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己亥年)

春天,正月,曹仁血洗宛城,斬殺了侯音,之後又回軍駐守樊城。

起初,夏侯淵雖然多次打勝仗,但魏王曹操常常告誡他說:“身為將領,有時候就得示弱,不能光靠勇猛。將領固然要以勇敢為根本,但行事也要靠智謀;隻知道一味逞勇,那就隻是個能和普通人對抗的莽夫罷了。”等到夏侯淵和劉備對峙了一年多,劉備從陽平關向南渡過沔水,沿著山勢慢慢向前推進,在定軍山紮營。夏侯淵帶兵來爭奪此地。法正說:“可以進攻了。”劉備便派討虜將軍黃忠居高臨下,擂鼓呐喊著發起攻擊,夏侯淵的軍隊被打得大敗,夏侯淵和益州刺史趙顒都被斬殺。張合隻好帶兵退回陽平關。當時曹軍剛失去主帥,軍中人心惶惶,不知道該怎麼辦。督軍杜襲和夏侯淵的司馬太原人郭淮收攏零散的士兵,向各路軍隊發令說:“張將軍是國家的名將,連劉備都忌憚他。如今情況危急,隻有張將軍才能安定軍心。”於是眾人臨時推舉張合為軍中主帥。張合出來整頓軍隊,部署戰陣,將領們都聽從他的指揮,軍心這才穩定下來。第二天,劉備打算渡過漢水來進攻;將領們覺得雙方兵力懸殊,想靠著漢水擺下陣勢來抵禦。郭淮說:“這樣做是示弱,沒法挫敗敵人,不是好辦法。不如遠離漢水布陣,引誘他們過來,等他們渡河到一半的時候再出擊,就能打敗劉備。”擺好陣勢後,劉備起了疑心,沒有渡河。郭淮於是堅守陣地,做出絕不後退的架勢。他們把情況報告給魏王曹操,曹操覺得做得好,派使者授予張合符節,又讓郭淮繼續擔任司馬。

二月壬子日是月底,發生了日食。

三月,魏王曹操從長安出發,經斜穀進軍,派兵占據險要之地,兵臨漢中。劉備說:“曹公就算來了,也沒什麼辦法,我肯定能拿下漢川。”於是收攏兵力,據守險要,始終不與曹操正麵交鋒。曹操把糧草運到北山下,黃忠帶兵想去奪取,過了約定時間還沒回來。翊軍將軍趙雲帶著幾十名騎兵出營查看情況,正好碰上曹操大軍出動,趙雲突然與曹軍相遇,便向前衝擊敵陣,邊戰邊退。曹軍散開後又重新集結,一直追到趙雲營寨前,趙雲進入營寨,反而把營門大開,放倒軍旗,停止擊鼓。曹軍懷疑趙雲設有埋伏,就退兵了;趙雲這時又擂起戰鼓,鼓聲震天,隻派強弩手在後麵射擊曹軍。曹軍驚慌失措,自相踐踏,掉進漢水中淹死的人很多。第二天一早,劉備親自來到趙雲營寨,查看昨天的戰場,說:“子龍真是渾身是膽啊!”曹操和劉備對峙了好幾個月,曹操的士兵逃跑的很多。夏天,五月,曹操把漢中的各路軍隊全部撤回長安,劉備於是占據了漢中。曹操擔心劉備向北攻取武都的氐人,進而威脅關中,就問雍州刺史張既該怎麼辦,張既說:“可以勸說氐人向北遷移,到有糧食的地方躲避敵人,對先遷移的人給予豐厚的獎賞,這樣先來的人得到好處,後麵的人肯定也會羨慕跟著來。”曹操聽從了他的建議,派張既前往武都,把五萬多氐人部落遷移到扶風、天水一帶居住。

武威的顏俊、張掖的和鸞、酒泉的黃華、西平的麹演等人,各自占據自己所在的郡,自封將軍,互相攻打。顏俊派使者把母親和兒子送到魏王曹操那裡做人質,請求援助。曹操詢問張既的意見,張既說:“顏俊這些人表麵借助國家的威名,內心卻傲慢悖逆,等他們勢力穩固了,肯定會反叛。現在我們正忙著平定蜀地,對他們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兩方麵都存在,互相爭鬥,就像卞莊子刺虎一樣,我們可以坐收漁翁之利。”曹操說:“好!”過了一年多,和鸞果然殺了顏俊,後來武威的王秘又殺了和鸞。

劉備派宜都太守扶風人孟達從秭歸向北攻打房陵,殺了房陵太守蒯祺。又派養子副軍中郎將劉封從漢中順著沔水南下,統領孟達的軍隊,與孟達一起攻打上庸,上庸太守申耽獻出整個郡投降。劉備加封申耽為征北將軍,兼任上庸太守,任命申耽的弟弟申儀為建信將軍、西城太守。

秋天,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在沔陽設下壇場,布置好軍隊,聚集眾人,群臣陪同就位,讀完奏表後,劉備便跪拜接受璽綬,戴上王冠。然後通過驛站向朝廷上奏章,歸還之前暫借的左將軍、宜城亭侯的印綬。劉備立兒子劉禪為王太子。提拔牙門將軍義陽人魏延為鎮遠將軍,兼任漢中太守,鎮守漢川。劉備回到成都處理政務,任命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其餘的人也都按等級升遷。劉備派益州前部司馬犍為人費詩去給關羽送去印綬,關羽聽說黃忠的職位和自己一樣,生氣地說:“我堂堂大丈夫,絕不能和這個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費詩對關羽說:“成就王業的人,用人不會隻看一種標準。以前蕭何、曹參和高祖劉邦從小就是親密的舊友,而陳平、韓信是後來從彆處投奔來的;但論起地位,韓信卻是最高的,也沒聽說蕭何、曹參因此抱怨。現在漢中王因為黃忠一時的戰功,對他尊崇有加,以振興漢室;但在漢中王心裡,黃忠的分量難道能和您相提並論嗎!況且漢中王和您就像一個整體,休戚與共,禍福同擔。我覺得您不應該在意官職名號的高低、爵祿的多少。我隻是個奉命行事的使者,您要是不接受任命,我就回去,但我為您這種舉動感到惋惜,恐怕您以後會後悔。”關羽聽後恍然大悟,立刻接受了任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評論

建安二十四年,是三國曆史上極具戲劇性與轉折意義的一年。這一年裡,魏蜀兩大勢力在漢中展開激烈角逐,關羽北伐震動中原,一係列關鍵戰役與決策深刻重塑了當時的政治軍事格局,為後三國時代的形成埋下伏筆。透過這段史料,我們能清晰看到英雄人物的戰略智慧、性格缺陷與時代命運的交織。

軍事博弈中的生死抉擇

定軍山之戰堪稱三國時期“以智取勝”的經典戰例。夏侯淵作為曹操麾下名將,雖“戰數勝”卻未能領悟曹操“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的告誡。麵對劉備在定軍山的駐軍,夏侯淵貿然出兵爭奪,最終陷入黃忠的居高臨下之攻勢,不僅自身陣亡,更導致“軍中擾擾,不知所為”。這一敗績直接暴露了單純依賴勇猛、缺乏戰略考量的將領短板——正如曹操所言,“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

危急時刻,督軍杜襲與司馬郭淮的應急處置展現了成熟的軍事素養。他們果斷推舉“劉備所憚”的張合為主帥,迅速穩定軍心;在劉備欲渡漢水進攻時,郭淮否定“依水為陣”的示弱之策,提出“遠水為陳,半濟而擊”的戰術,既展現了軍事智慧,又成功疑退敵軍。這種臨危不亂的應變能力,成為曹魏軍隊避免崩潰的關鍵。

趙雲“空營計”則將心理戰術運用到極致。麵對曹操大軍突襲,趙雲先“前突其陳,且鬥且卻”,隨後“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利用魏軍多疑心理製造伏擊假象,最終以“雷鼓震天”“勁弩射後”的追擊造成敵軍“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劉備“子龍一身都為膽也”的讚歎,不僅是對趙雲勇武的肯定,更是對其膽識與戰術素養的推崇。

戰略格局的重塑與權力博弈

曹操與劉備的漢中拉鋸戰,最終以曹操“悉引出漢中諸軍還長安”告終,劉備“遂有漢中”,實現了“我必有漢川矣”的預判。這場勝利對蜀漢意義重大——不僅穩固了益州北部屏障,更使劉備獲得了進位漢中王的政治資本。劉備在沔陽設壇場、受璽綬、立太子、封將帥的一係列操作,標誌著其政治勢力達到頂峰,正式形成與曹魏、東吳三足鼎立的格局。

然而,蜀漢內部的權力平衡問題已初現端倪。關羽因黃忠“位與己並”而怒言“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反映出功勳武將間的地位之爭。費詩以“蕭、曹與高祖少小親舊,而陳、韓亡命後至”的典故勸解,雖暫時化解矛盾,卻埋下了關羽自恃功高、輕視同僚的隱患,為其後續失荊州埋下伏筆。這種內部關係的微妙平衡,成為蜀漢政權長期麵臨的挑戰。

曹魏方麵則展現出成熟的政治韌性。曹操在夏侯淵陣亡後,雖親征漢中卻“終不交鋒”,最終審時度勢撤軍,避免了無謂消耗;對張合“遣使假節”、複用郭淮為司馬的決策,體現了對有功之臣的及時肯定與權力調整。在西部邊疆問題上,張既提出“兩存而鬥之,猶卞莊子之刺虎”的策略,成功利用地方勢力矛盾,避免了曹魏多線作戰的困境,展現了高超的政治智慧。

曆史啟示與人物評鑒

建安二十四年的曆史片段,蘊含著豐富的軍事與政治智慧:

將領素養的全麵性:夏侯淵的失敗警示“勇而無謀”的危險,趙雲的成功則證明膽識、智謀與勇武的結合才是名將之道。

戰略決策的靈活性:劉備“斂眾拒險,終不交鋒”的堅守,曹操“悉引出漢中諸軍還長安”的撤軍,均體現了審時度勢、以退為進的戰略眼光。

權力平衡的重要性:蜀漢內部的地位之爭與曹魏的及時封賞形成對比,揭示了政權穩定需兼顧功勳認可與內部公平。

心理戰術的價值:趙雲“空營計”、郭淮“遠水為陳”均通過製造信息差影響敵軍決策,印證了“兵者詭道”的軍事思想。

這一年的風雲變幻,不僅塑造了三國鼎立的基本格局,更通過曹操、劉備、關羽、趙雲、張合等人物的言行抉擇,展現了亂世中個體智慧與時代洪流的碰撞。建安二十四年的曆史,既是英雄豪傑的舞台,也是戰略決策與權力博弈的教科書,為後世留下了無儘的思考與啟示。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一拳轟穿避難所 大秦:開局救始皇,手握人皇幡鎮天下 嬌嬌小撩精太軟,糙漢頂不住了 快穿:禁欲教官掐腰陪我玩轉三界 靈未央 鬥羅:收徒成神從截胡朱竹清開始 冒充太傅寡嫂後,他硬要兼祧兩房 攻略男配的正確方法 封界 靈墨踏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