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世祖文皇帝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00章 世祖文皇帝上(1 / 1)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壬寅年)

春天,正月丙寅初一,發生了日食。

庚午日,曹丕前往許昌。

曹丕下詔說:“現在的計吏、孝廉,就相當於古代舉薦的人才。要是限定年齡來選拔人才,那薑子牙、周晉這些人在以前就沒法出頭了。命令各郡國選拔人才,彆管年齡大小,隻要儒生精通經學,官吏熟悉法令條文,來了都先試用。有關部門要查處那些故意弄虛作假的人。”

二月,鄯善、龜茲、於闐的國王各自派使者來進獻禮物。從這以後,西域又和中原恢複了聯係,朝廷設置了戊己校尉。

蜀漢皇帝劉備從秭歸準備進攻東吳,治中從事黃權勸說道:“吳人打仗勇猛,咱們水軍順流而下,前進容易後退難。我請求作為先鋒去抵擋敵人,陛下您在後麵坐鎮。”劉備沒聽他的,任命黃權為鎮北將軍,讓他統領長江北岸的各路軍隊;自己則親自率領其他將領,沿著長江南岸翻山越嶺,把軍隊駐紮在夷道猇亭。東吳的將領們都想迎戰,陸遜說:“劉備帶著大軍東下,士氣正旺盛呢,而且他們占據高處,守住險要之地,很難一下子攻克。就算咱們進攻能拿下一些地方,也很難全部取勝,要是有個閃失,那對咱們的影響可就大了,這可不是小事。現在咱們就激勵將士,多想想策略,看看他們有什麼變化。要是這地方是平原曠野,咱們可能還得擔心被他們追得四處亂跑;但現在他們沿著山路行軍,兵力施展不開,時間一長,他們自己就會在山林岩石間疲憊不堪,咱們再慢慢想辦法對付他們的弱點。”將領們不理解,覺得陸遜是害怕了,心裡都很氣憤。蜀漢從佷山打通了到武陵的道路,劉備派侍中襄陽人馬良帶著金銀錦緞去賞賜五谿的少數民族,還封給他們官職爵位。

三月乙醜日,曹丕封皇子齊公曹睿為平原王,皇弟鄢陵公曹彰等人都晉爵為王。甲戌日,封皇子曹霖為河東王。

甲午日,曹丕前往襄邑。

夏天,四月戊申日,封鄄城侯曹植為鄄城王。那時候,諸侯王都是隻有封地的空名,沒有實際權力。每個王國隻有一百多個老兵負責守衛,他們被隔絕在千裡之外,不允許進京朝見皇帝,朝廷還設置了防輔、監國等官員來監視他們。這些諸侯王雖然有王侯的名號,實際上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有的人甚至想當普通老百姓都不行。法令又嚴格又苛刻,諸侯王的過錯和惡行天天都有聽聞。隻有北海王曹兗為人謹慎,喜歡學習,從來沒犯過什麼錯。他的文學、防輔官員一起商量說:“我們接受詔令要監督王爺的一舉一動,有過錯得奏報,有好事也應該讓上麵知道。”於是一起上表稱讚曹兗的優點。曹兗聽說後,嚇得不輕,責備文學官員說:“我修養自身,安分守己,這不過是普通人該做的,你們卻上報給朝廷,這反而給我增加負擔啊。而且要是我真有優點,還怕彆人不知道嗎?你們這麼著急一起上報,這可不是對我有好處啊。”

癸亥日,曹丕回到許昌。

五月,把長江以南的八個郡劃分為荊州,長江以北的各郡設為郢州。

蜀漢軍隊從巫峽建平開始,紮營一直連接到夷陵邊界,設立了幾十個屯兵點,任命馮習為大都督,張南為前部督。從正月開始和東吳對峙,一直到六月都沒分出勝負。劉備派吳班帶著幾千人在平地上紮營,東吳的將領們都想進攻,陸遜說:“這裡麵肯定有詐,先看看再說。”劉備發現這招不行,就帶著八千伏兵從山穀中出來。陸遜說:“我不讓大家攻打吳班,就是猜到他們肯定有彆的花樣。”陸遜給吳王孫權上疏說:“夷陵是要害之地,是咱們國家重要的關隘,雖說容易得到,也同樣容易失去。一旦失去,可不隻是損失一個郡的地盤,整個荊州都讓人擔憂。今天爭奪此地,一定要成功。劉備違背天理,不安守老巢,竟敢自己送上門來。我雖然沒什麼才能,但仰仗您的威望,以正義之師討伐叛逆,打敗他們就在眼前,沒什麼可擔心的。我一開始還擔心他們水陸並進,現在他們反而舍棄船隻改為陸地行軍,到處紮營,觀察他們的布置,應該不會有彆的變故。希望您高枕無憂,彆為此事操心。”閏六月,陸遜準備進攻蜀漢軍隊,將領們都說:“攻打劉備應該在剛開始的時候,現在他們都深入五六百裡了,雙方對峙了七八個月,他們把各個要害都守得牢牢的,這時候進攻肯定沒好處。”陸遜說:“劉備可是個狡猾的家夥,經曆的事多著呢。他們軍隊剛集結的時候,心思都放在謀劃上,很專注,咱們沒辦法下手。現在他們駐紮這麼久了,沒占到咱們便宜,士兵疲憊,士氣低落,也想不出新計策了。抓住這個機會打敗他們,就在今天。”於是先攻打一個營寨,沒成功,將領們都說:“這不是白白犧牲士兵嘛!”陸遜說:“我已經知道打敗他們的辦法了。”就命令士兵每人拿一把茅草,用火攻的辦法拿下了這個營寨。一旦火勢形成,陸遜率領各路軍隊同時進攻,斬殺了張南、馮習以及少數民族首領沙摩柯等人,攻破了四十多個營寨。蜀漢將領杜路、劉寧等人走投無路,隻好投降。劉備逃到馬鞍山,讓士兵圍著自己列陣。陸遜督促各軍從四麵圍攻,蜀漢軍隊土崩瓦解,死了上萬人。劉備趁夜逃跑,負責傳遞文書的人自己挑著焚燒的鐃鎧在後麵斷後,劉備才得以逃進白帝城。蜀漢的戰船、器械,水軍、步兵的物資,一下子幾乎全沒了,屍體順著江水往下漂。劉備又羞愧又憤怒地說:“我竟然被陸遜羞辱,這難道是天意嗎!”將軍義陽人傅肜負責斷後,手下士兵都戰死了,他的鬥誌卻更加高昂。東吳人勸他投降,傅肜大罵道:“東吳的狗東西,哪有漢朝將軍會投降的!”最終戰死。從事祭酒程畿逆江而上撤退,有人說:“後麵的追兵就要到了,應該解開船隻,輕裝逃跑。”程畿說:“我在軍隊裡,從來沒學過麵對敵人怎麼逃跑。”也戰死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初,東吳安東中郎將孫桓在夷道另外攻打蜀漢的前鋒部隊,被蜀漢軍隊包圍,向陸遜求救,陸遜說:“不行。”將領們說:“孫安東是皇室宗親,現在被圍,情況危急,為什麼不救他!”陸遜說:“孫安東很得士兵們的人心,城池堅固,糧食充足,沒什麼可擔心的。等我的計策實施,就算不去救他,他自己也能解圍。”等到陸遜的策略全麵實施,蜀漢軍隊果然潰敗逃跑。孫桓後來見到陸遜說:“之前我真埋怨你不救我,到了今天,才知道你指揮調度自有辦法啊!”一開始,陸遜擔任大都督,手下的將領有的是當年跟隨孫策打天下的老將,有的是皇室貴戚,一個個都自高自大,不聽從指揮。陸遜手按寶劍說:“劉備天下聞名,連曹操都忌憚他,現在就在咱們邊境,這可是個強大的對手。各位都蒙受國家的恩典,應該和睦相處,一起消滅這個敵人,報答國家的信任。你們卻不服從命令,這是為什麼?我雖然是個書生,但接受了主上的命令。國家之所以委屈各位聽從我的指揮,是因為我多少還有點能力,能忍辱負重。大家各負其責,怎麼能推辭!軍令如山,不可違抗!”等到打敗劉備,很多計策都是陸遜想出來的,將領們這才心服口服。吳王孫權聽說後問陸遜:“你當初為什麼不告訴我哪些將領不服從指揮呢?”陸遜回答說:“我深受您的厚恩,這些將領有的是您的心腹,有的是能為國家效力的得力之人,有的是功臣,都是國家要一起成就大事的人。我私下裡仰慕藺相如、寇恂互相謙讓成就國事的大義,所以沒說。”孫權大笑,稱讚陸遜,加封他為輔國將軍,兼任荊州牧,改封江陵侯。

評論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是三國初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裡,魏、蜀、吳三方的政治博弈與軍事交鋒持續升級,既塑造了當時的天下格局,也埋下了影響後世的製度伏筆。從魏文帝的人才改革到吳蜀猇亭之戰的驚天逆轉,從西域重通到曹魏宗室政策的僵化,每一件事都折射出三國時代的複雜麵相。

政治改革:曹魏的人才與宗室政策悖論

魏文帝曹丕在這一年推出的人才選拔政策,打破了漢代以來“限年取士”的陳規,明確提出“郡國所選,勿拘老幼”,隻要“儒通經術,吏達文法”均可試用。這一改革直指東漢察舉製的弊端——年齡門檻導致人才積壓,也隱含著對曹操“唯才是舉”理念的繼承。曹丕以呂尚薑子牙八十遇文王)、周晉少年成名)為例,強調人才選拔應打破年齡偏見,這在門閥製度逐漸抬頭的時代,無疑具有進步意義。但政策落地的關鍵在於“有司糾故不以實者”的監督機製,可見曹丕已意識到察舉製中“舉不實”的痼疾,試圖以製度約束保障人才質量。

然而,與開放的人才政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曹魏嚴苛的宗室政策。這一年,曹丕雖將皇子曹睿、皇弟曹彰等進爵為王,但諸侯王實則“寄地空名而無其實”:每個王國僅配百餘名老兵守衛,諸王被隔絕在千裡之外,禁止朝聘,還要受“防輔監國之官”的嚴密監視。即便貴為王侯,卻形同匹夫,甚至“思為布衣而不能得”。唯有北海王曹兗因謹慎好學獲讚,卻因被臣下上表稱頌而“大驚懼”,足見當時宗室處境之壓抑。

這種“外寬內緊”的政策背後,是曹丕對宗室奪權的深度恐懼。東漢末年宗室衰微、權臣崛起的教訓,以及曹植等兄弟曾對其繼承權構成的威脅,讓他選擇以高壓手段削弱宗室。但這一政策雖短期避免了內亂,卻導致曹魏後期“宗室無人可用”的困境,為司馬懿家族篡權埋下隱患,堪稱“成也集權,敗也集權”。

軍事轉折:猇亭之戰的戰略智慧與曆史啟示

黃初三年最震撼的曆史事件,當屬吳蜀猇亭之戰夷陵之戰)。此戰堪稱三國時期“以少勝多、以柔克剛”的經典戰例,陸遜的軍事智慧與劉備的決策失誤形成鮮明對比。

劉備為報關羽之仇,傾全國之力東征孫權,其決策本身就充滿情緒化色彩。治中從事黃權已敏銳指出“水軍沿流,進易退難”,建議由自己擔任先鋒,劉備坐鎮後方,但被急於求成的劉備拒絕。劉備不僅棄水路優勢,選擇“緣山截嶺”進軍,還在夷道猇亭連營數十屯,犯了軍事部署的大忌。更致命的是,他試圖以“平地立營”引誘吳軍出戰,卻被陸遜識破,暴露了伏兵計劃。

陸遜的戰略定力則成為吳軍取勝的關鍵。麵對蜀軍的銳氣和諸將的質疑,他堅持“獎厲將士,廣施方略,以觀其變”,深刻洞察到劉備“緣山行軍,勢不得展”的弱點,選擇“徐製其敝”。當蜀軍久攻不下、兵疲意沮時,陸遜果斷采用火攻戰術,“一爾勢成,通率諸軍”,最終大破蜀軍四十餘營,斬殺張南、馮習等將,迫使杜路、劉寧投降。此戰不僅讓蜀漢國力大損,更徹底終結了劉備奪回荊州的夢想,奠定了吳蜀長期對峙的格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值得深思的是,陸遜的勝利不僅在於戰術層麵,更在於其對人心的掌控。戰前,他麵對“討逆舊將”“公室貴戚”的輕視,以“軍令有常,不可犯也”立威;戰後,他不居功、不報複,反而以“相如、寇恂相下之義”解釋未彈劾諸將的原因,既維護了團結,又贏得了孫權的信任。這種“忍辱負重”的領導智慧,恰是劉備所缺乏的。

邊疆治理:西域複通與民族政策的雙重圖景

黃初三年的邊疆動態同樣值得關注。二月,鄯善、龜茲、於闐王遣使奉獻,西域複通,曹魏設置戊己校尉,標誌著中原王朝重新恢複對西域的管轄。這一成就既是曹操統一北方後國力增強的體現,也得益於曹丕延續了漢武帝以來的邊疆政策,通過“恩威並施”維係與西域諸國的聯係。西域複通不僅保障了絲綢之路的暢通,更提升了曹魏的正統性,使其在與蜀吳的“天命之爭”中占據優勢。

與此同時,劉備在戰爭期間的民族政策卻顯現出急功近利的特點。他派馬良以金錦賜五谿蠻夷,試圖借助少數民族力量夾擊吳軍。這種“以利益拉攏”的策略雖短期獲得支持,但缺乏長期治理規劃,一旦蜀軍戰敗,這些聯盟便迅速瓦解。相比之下,曹魏的西域政策更注重製度建設如設置戊己校尉),雖進展緩慢,卻更為穩固。兩者對比,揭示出三國時期邊疆治理“短期功利”與“長期建製”的路徑差異。

曆史餘思:個人決策與時代命運的交織

黃初三年的曆史細節中,處處可見個人決策對時代走向的影響。劉備的剛愎自用導致蜀漢由盛轉衰,陸遜的沉著冷靜挽救吳國於危局,曹丕的製度設計塑造了曹魏的權力結構。北海王曹兗的“謹慎恐懼”與諸侯王的“形同匹夫”,則折射出封建時代權力鬥爭的殘酷——即便貴為皇族,也難逃“高處不勝寒”的命運。

這一年的曆史也留下諸多啟示:戰略耐心往往比一時銳氣更重要陸遜勝在待機);製度設計需平衡“防亂”與“活力”曹丕宗室政策的教訓);人才選拔應打破偏見,更需完善監督曹魏察舉製改革的兩麵性)。猇亭之戰的烽火與許昌朝堂的爭論,共同勾勒出三國時代的精神底色——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遺憾的時代,每個人物的選擇都在書寫著曆史的必然與偶然。

黃初三年如同一麵鏡子,映照出權力、智慧、人性在亂世中的碰撞。它不僅是三國格局的轉折點,更成為後世解讀中國古代政治、軍事與社會的經典樣本,其曆史智慧至今仍值得深思。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惡女嬌嬈,誘哄陰鷙大佬為她癡狂 重生八零:在小漁村發家手劄 開局穿成蘿莉,本體是把嗜血魔劍 閨蜜齊穿書,你離,我隔一天! 重生歸來當道士 改嫁高冷硬漢後,黑心竹馬心慌了 穿成殘次品?全星際大佬嗜我成癮 快穿:笨蛋美人拯救世界 快穿之哼!糯糯才不是孟婆家的呢 奧特:我靠模擬成就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