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邵陵厲公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35章 邵陵厲公上(1 / 1)

正始五年公元244年,甲子年)

春天,正月的時候,吳主讓上大將軍陸遜當了丞相,同時他原來的州牧、都護以及管理武昌事務等職位都照舊。

征西將軍、都督雍涼等地軍事的夏侯玄,是大將軍曹爽姑姑的兒子。夏侯玄征召李勝做長史,李勝和尚書鄧颺想讓曹爽在天下樹立威名,就勸他去討伐蜀漢。太傅司馬懿阻攔,但是沒攔住。三月,曹爽到了長安,發動十多萬人,和夏侯玄從駱穀進入漢中。當時漢中守軍不到三萬,將領們都害怕,想守在城裡不出去,等涪城的援兵。王平說:“漢中離涪城差不多一千裡地,敵人要是拿下關卡,那麻煩可就大了。現在應該先派劉護軍占據興勢,我在後麵接應。要是敵人分兵去黃金,我就帶一千人下去,到時候涪城的軍隊也該到了,這是最好的辦法。”將領們都有點懷疑,隻有護軍劉敏和王平想法一樣,於是就帶著自己的人馬占據興勢,到處插滿旗幟,綿延一百多裡。

閏月,蜀漢後主派大將軍費禕率領各路軍隊救援漢中。出發前,光祿大夫來敏來找費禕告彆,還想和他下盤棋。當時緊急文書不斷傳來,人馬都披好鎧甲,車駕也準備好了,費禕卻和來敏下棋,一點不耐煩的神色都沒有。來敏說:“剛才就是試探一下你,你這人真行,肯定能打敗敵人。”

夏天,四月初一,出現日食。

大將軍曹爽的軍隊到了興勢,前進不了,關中以及氐、羌等地運送物資供應不上,牛馬騾驢死了好多,老百姓和少數民族在路上哭號。涪城的軍隊以及費禕的援兵也陸續趕到。參軍楊偉給曹爽分析形勢,說趕緊撤,不然就敗了。鄧颺、李勝卻在曹爽麵前和楊偉爭論。楊偉急了,說:“鄧颺、李勝這是要壞國家大事,該殺!”曹爽不高興。太傅司馬懿給夏侯玄寫信說:“《春秋》裡對有大德行的人要求也高。以前武皇帝兩次進漢中,差點大敗,你是知道的。現在興勢地勢險要,蜀漢已經先占了,要是前進不能交戰,後退又被截斷退路,那軍隊肯定得覆滅,你怎麼承擔這個責任!”夏侯玄害怕了,跟曹爽說了。五月,曹爽帶兵撤退。費禕進軍占據三嶺,截住曹爽。曹爽為了過險關,苦戰一番,才勉強通過,士兵死傷逃亡很多,關中地區因此元氣大傷。

秋天,八月,秦王曹詢去世。

冬天,十二月,安陽孝侯崔林去世。

這一年,蜀漢大司馬蔣琬因為生病,堅決把益州刺史的職位讓給大將軍費禕,蜀漢後主就任命費禕為益州刺史,讓侍中董允代理尚書令,做費禕的副手。當時戰亂不斷,公務繁雜,費禕做尚書令,那腦子轉得比彆人快多了。每次看文件,眼睛掃一下,就明白意思了,速度比彆人快好幾倍,而且看了還不忘。他經常在早晚處理事務,中間還接待賓客,吃飯玩耍,甚至還下下棋,既能讓大家開心,事情也不耽誤。等到董允接替費禕,想照著費禕的方式做,結果十天下來,好多事都被耽擱了。董允感歎說:“人和人的能力差距咋這麼大呢,我可比不上他!”於是一整天都在處理事務,還覺得時間不夠用。

正始六年公元245年,乙醜年)

春天,正月,任命驃騎將軍趙儼為司空。

吳國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住在同一個宮裡,禮儀等級都一樣,大臣們有不少人提意見,吳主就下令讓他們分開住,還各自安排屬官。這倆兒子從此就有了矛盾。衛將軍全琮讓自己兒子全寄去侍奉魯王,還寫信告訴丞相陸遜。陸遜回信說:“子弟要是有才能,不愁不被任用,不應該私下攀附去求榮華利益。要是沒本事,最後隻能招來災禍。而且聽說倆宮勢力相當,肯定會有紛爭,這是古人很忌諱的。”全寄果然一味迎合魯王,還輕易地挑撥是非。陸遜又給全琮寫信說:“你不向金日磾學習,卻縱容全寄,早晚會給你家帶來災禍。”全琮不聽陸遜的話,兩人反而因此有了矛盾。魯王故意討好當時的名士。偏將軍朱績因為有膽量有能力出名,魯王親自到他辦公的地方,坐下想和他交好。朱績趕緊站起來,推辭不敢當。朱績是朱然的兒子。從這之後,侍從、賓客們分成兩派,互相猜忌,矛盾還蔓延到大臣們那裡,整個國家都分成兩撥人。吳主聽說後,借口讓他倆專心學習,禁止賓客往來。督軍使者羊道上奏疏說:“聽說陛下下令減少二宮的護衛,禁止賓客往來,讓各地的禮儀往來都斷了,大家都很震驚,不管老少都很失望。有人說二宮不遵守規矩,就算真有這回事,也應該暗中調查,好好斟酌,不能讓大家說閒話。我擔心猜疑積累多了會變成謠言,時間長了到處傳播,咱們西北那倆鄰居離得不遠,他們要是聽說了,還以為二宮真有什麼過錯,陛下您怎麼跟他們解釋呢!”

吳主的長女魯班公主嫁給左護軍全琮,小女兒小虎公主嫁給驃騎將軍朱據。全公主和太子孫和的母親王夫人有矛盾,吳主想立王夫人為皇後,公主阻攔。她又怕太子繼位後怨恨自己,心裡不安,就多次說太子壞話。吳主生病臥床,讓太子去長沙桓王廟祈禱,太子妃的叔父張休住在廟附近,邀請太子到自己家。全公主派人偷偷觀察,然後說“太子不在廟裡,專門去太子妃家商量事情”,又說“王夫人看到皇上生病,臉上有喜色”,吳主聽了很生氣。王夫人因此憂慮而死,太子的寵愛也越來越少。魯王的黨羽楊竺、全寄、吳安、孫奇等人一起說太子壞話,吳主被迷惑了。陸遜上奏疏勸諫說:“太子是正統,應該像磐石一樣穩固;魯王是藩王,寵愛應該有差彆。讓他們各安其位,上下才能安寧。”這樣的奏疏上了三四次,言辭懇切。陸遜還想親自到京城,當麵陳述嫡庶的道理。吳主不高興。太常顧譚,是陸遜的外甥,也上奏疏說:“我聽說治理國家的人,一定要分清嫡庶,明確尊卑的禮儀,讓高低有差彆,等級分明。這樣,骨肉之間的恩情才能保全,非分之想才能斷絕。以前賈誼陳述治國安邦的計策,討論諸侯的勢力,說勢力強大的,就算關係親近,也可能有叛逆的隱患;勢力弱小的,就算關係疏遠,也可能有保全的福氣。所以淮南王是漢文帝的親弟弟,卻不能保住封國,就是因為勢力太大;吳芮是疏遠的臣子,卻能在長沙傳位,就是因為勢力小。以前漢文帝讓慎夫人和皇後同坐,袁盎把慎夫人的座位往後移,漢文帝臉色就不好看了。等袁盎講清楚上下的道理,提到人彘的教訓,漢文帝高興了,慎夫人也明白了。我現在說這些,沒有偏袒誰,就是想讓太子安穩,對魯王也有好處。”從此魯王和顧譚有了矛盾。芍陂之戰,顧譚的弟弟顧承和張休都立了功,全琮的兒子全端、全緒和他們爭功,還在吳主麵前說顧承、張休的壞話,吳主就把顧譚、顧承、張休流放到交州,還派人追上去賜死張休。太子太傅吾粲請求讓魯王去鎮守夏口,把楊竺等人趕出京城,還多次把情況告訴陸遜。魯王和楊竺一起說吾粲壞話,吳主發怒,把吾粲關進監獄殺了。又多次派宮中使者去責問陸遜,陸遜又氣又恨,去世了。他兒子陸抗擔任建武校尉,接替陸遜統領軍隊,送陸遜的靈柩回東邊。吳主拿楊竺舉報陸遜的二十件事問陸抗,陸抗一件一件詳細回答,吳主的氣才稍微消了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夏天,六月,都鄉穆侯趙儼去世。

秋天,七月,吳國將軍馬茂想謀殺吳主和大臣,響應魏國,事情泄露,他和同黨都被滅族。

八月,任命太常高柔為司空。

蜀漢甘太後去世。

吳主派校尉陳勳率領屯田的士兵和工匠三萬人,開鑿句容中間的道路,從小其到雲陽西城,開通集市,修建倉庫。

冬天,十一月,蜀漢大司馬蔣琬去世。

十二月,蜀漢費禕到漢中,巡視防守情況。蜀漢尚書令董允去世,任命尚書呂乂為尚書令。董允心地公正,能提出好建議,糾正錯誤,儘忠儘職,蜀漢後主很敬畏他。宦官黃皓,善於逢迎,聰明伶俐,蜀漢後主很喜歡他。董允對上嚴肅地規勸君主,對下多次責備黃皓。黃皓害怕董允,不敢胡作非為,在董允活著的時候,黃皓的職位最高不過是黃門丞。費禕讓選曹郎汝南人陳祗接替董允做侍中,陳祗莊重嚴厲有威嚴,多才多藝,還很有心機,所以費禕覺得他有才能,越級提拔他。陳祗和黃皓內外勾結,黃皓開始參與朝政,一路升遷到中常侍,掌握權力,最終導致國家滅亡。自從陳祗受寵,蜀漢後主對董允的怨恨越來越深,覺得董允以前輕視自己,這都是因為陳祗迎合後主心意,黃皓在中間不斷挑撥的緣故。

評論

這段史料聚焦於三國中期魏、蜀、吳的內政與軍事動態,各方的決策得失與權力博弈,深刻揭示了三國走向的關鍵轉折:

曹魏:權臣冒進與戰略空耗

曹爽主導的駱穀伐蜀,堪稱一場由政治野心驅動的軍事災難。作為大將軍,曹爽為立威名,無視司馬懿的勸阻,在夏侯玄、鄧颺等人的慫恿下,以十萬大軍強攻漢中。這場戰役暴露了曹魏高層的致命缺陷:

戰略短視:既未考量漢中地形險要興勢天險易守難攻),也未解決後勤難題關中至前線運輸線過長,牛馬死亡過半,民夷流離),最終陷入“進不得戰、退遭截擊”的困境。

權力傾軋隱現:曹爽與司馬懿的分歧已從戰略延伸至權力層麵,司馬懿以“武皇帝再入漢中幾至大敗”警示夏侯玄,實則暗含對曹爽集團的壓製,為日後高平陵之變埋下伏筆。

國力虛耗:此戰導致“關中為之虛耗”,曹魏雖未傷及根本,卻暴露了宗室掌權的低效,反襯出司馬懿集團的穩健。

蜀漢:守成中的隱患初顯

蜀漢在此期間呈現“外穩內憂”的態勢:

軍事防禦的成功:王平在興勢之戰中以弱勢兵力據險死守,費禕救援時“臨危不亂與來敏對弈自若)”,最終截擊曹爽大獲全勝,展現了蜀漢將領的戰術素養。但這種勝利更多依賴地形與對手失誤,缺乏主動出擊的實力。

權力交接的優劣:蔣琬讓權於費禕,體現了蜀漢內部的權力平穩過渡。費禕“高效處理政務卻不廢宴樂”的能力,與董允“終日忙碌仍嫌不足”形成對比,既凸顯人才差距,也暗示蜀漢後續人才凋零的困境。

宦官乾政的開端:董允在世時,黃皓“位不過黃門丞”,而陳祗取代董允後,與黃皓“相表裡”,開啟宦官預政的潘多拉魔盒。這一變化不僅是人事更迭,更是蜀漢政治生態惡化的起點——從“賢臣製約”轉向“佞幸弄權”,為後期覆滅埋下禍根。

東吳:儲位之爭撕裂國本

東吳的核心矛盾聚焦於太子和與魯王霸的儲位之爭,這場內鬥幾乎摧毀了孫權晚年的統治根基:

從“二宮並尊”到黨同伐異:孫權最初對兩子“禮秩如一”,卻未明確嫡庶界限,導致群臣分裂。全琮、楊竺等依附魯王,陸遜、顧譚等維護太子,最終演變為殘酷清洗——陸遜被“數遣中使責問”憤懣而死,顧譚、張休流放或賜死,吾粲下獄誅殺。這場內鬥使東吳損失了陸遜等核心重臣,朝堂元氣大傷。

孫權的決策失誤:作為君主,孫權對儲位之爭的處理堪稱昏聵:既不早定太子權威,又縱容魯王結黨,事發後以暴力清洗代替製度解決,甚至對功勳卓著的陸遜痛下狠手。這種“以猜忌馭下”的統治方式,徹底動搖了東吳的政治信任。

局部建設的有限價值:東吳同期雖有“鑿句容中道”等基建舉措,試圖改善交通與經濟,但在儲位之爭的大背景下,這些努力難以扭轉國勢下滑的趨勢。

共性啟示:權力平衡與戰略理性的重要性

三國在此階段的發展軌跡,印證了兩個曆史邏輯:

權力結構的穩定性決定國運:曹魏因宗室與權臣的矛盾埋下內變伏筆,蜀漢因人事更替開啟腐敗缺口,東吳因儲位之爭撕裂統治基礎,三者皆因權力失衡走向衰落,隻是表現形式不同。

戰略決策需匹配實力與環境:曹爽伐蜀的冒進、孫權對儲位問題的拖延,皆因決策者忽視現實約束曹魏後勤短板、東吳嫡庶倫理),最終付出沉重代價;而王平、費禕的成功,則在於對自身實力與地形優勢的精準把握。

這段曆史的殘酷之處在於:曾經支撐三國鼎立的核心力量如東吳的陸遜、蜀漢的董允)或隕落或被替代,而新的權力結構又充滿隱患,三國的統一結局,在此時已初現曆史的伏筆。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快穿:笨蛋美人拯救世界 快穿之哼!糯糯才不是孟婆家的呢 奧特:我靠模擬成就至高 重生65,靠打獵,我把妻女寵上了天 星海於你 櫻盛時分 快穿攻略:點滿男主的撒嬌技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