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471章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

第471章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1 / 1)

鹹寧四年公元278年,戊戌年)

春天,正月庚午初一,發生了日食。

司馬督東平人馬隆上奏說:“涼州刺史楊欣沒能搞好和羌戎的關係,肯定得吃敗仗。”夏天,六月,楊欣和樹機能的黨羽若羅拔能等人在武威乾了一仗,結果戰敗被殺。

弘訓皇後羊氏去世。

羊祜因為生病請求回朝。到了京城後,皇帝特批他可以坐著輦車進宮,不用行禮就直接入座。羊祜當麵給皇帝講討伐吳國的計劃,皇帝覺得特彆好。但考慮到羊祜身體不好,不適合經常進宮,就又派張華去他那兒詢問具體的策略。羊祜說:“孫皓殘暴到了極點,現在咱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拿下吳國。要是孫皓哪天突然掛了,吳國人再立個厲害的君主,那咱們就算有百萬大軍,也彆想打過長江,以後可就麻煩大了!”張華特彆認同他的話。羊祜說:“能完成我心願的,就是你啦。”皇帝想讓羊祜躺著指揮各路將領去打仗,羊祜說:“拿下吳國不一定非得我去,但等平定吳國之後,就得多勞陛下費心了。說到功名,我可不敢貪。等事情結束,肯定得有人來處理後續事務,希望陛下能慎重選對人。”

秋天,七月己醜,把景獻皇後葬在了峻平陵。

司州、冀州、兗州、豫州、荊州、揚州發了大水,還有螟蟲禍害莊稼。皇帝下詔問主管官員:“怎麼才能幫到老百姓?”度支尚書杜預上疏,認為:“這次水災,東南地區尤其嚴重。應該命令兗州、豫州等州,除了保留漢朝時留下的那些蓄水的陂塘並加以修繕外,其他的積水都得排掉,這樣鬨饑荒的老百姓就能靠吃魚、菜、螺、蚌這些填飽肚子,這是眼下就能解決吃飯問題的辦法。水退了以後,那些淤積的田地,每畝能收好幾鐘糧食,這又是明年的好處。官府牧場裡有四萬五千多頭種牛,這些牛又不耕地拉車,有的牛老了連鼻子都沒穿過沒法用來乾活),可以分給老百姓,讓他們趕上春耕;等糧食豐收了,再向他們征收租稅,這又是幾年以後的好處。”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老百姓都得了實惠。杜預在尚書任上七年,對各種政務的改進,多得數都數不過來,當時的人都叫他“杜武庫”,意思就是說他就像個武器庫一樣,啥才能都有。

九月,任命何曾為太宰;辛巳日,任命侍中、尚書令李胤為司徒。

吳國皇帝特彆嫉妒比自己厲害的人。侍中、中書令張尚,是張紘的孫子,這人能言善辯,每次談論見解都比吳主強,吳主心裡越來越記恨他。後來吳主問:“你覺得我喝酒的量能和誰比?”張尚說:“陛下有海量,能喝百觚。”吳主說:“張尚你知道孔子沒當上王,卻拿我和他比。”說完就發火了,把張尚抓了起來。公卿及以下一百多人,都到皇宮前叩頭,請求給張尚免罪,張尚這才免去一死,被送去建安造船,但不久還是被殺了。

冬天,十月,征召征北大將軍衛瓘入朝當尚書令。那時候,朝廷內外都知道太子又糊塗又笨,根本不適合當繼承人,衛瓘每次都想跟皇帝說這事,但一直沒敢開口。正好有一次在陵雲台陪皇帝吃飯,衛瓘假裝喝醉了,跪在皇帝床前說:“我有事想啟奏陛下。”皇帝問:“你想說啥呀?”衛瓘好幾次話到嘴邊又咽回去了,最後他用手摸著皇帝坐的床說:“這座位可惜了!”皇帝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但故意說:“你是不是真喝多了呀?”衛瓘聽皇帝這麼說,就沒再接著往下講。皇帝把太子東宮的所有屬官都召集起來,設宴招待,然後把尚書省那些有疑問的政務密封起來,讓太子來決斷。太子的妃子賈妃害怕得不行,就請外人幫忙回答,回答裡引了好多古代的道理。太子身邊的給使張泓說:“太子不愛學習,這陛下是知道的,要是回答詔書老引古代的道理,陛下肯定會追查是誰寫的草稿,到時候麻煩就更大了,還不如直接按自己的想法回答。”賈妃一聽,特彆高興,對張泓說:“你趕緊幫我好好回答,以後要是富貴了,肯定少不了你的。”張泓馬上寫好草稿,讓太子自己抄了一遍。皇帝看了太子的回答,特彆滿意,還先拿給衛瓘看,衛瓘特彆尷尬,大家這才知道衛瓘之前暗示過皇帝太子的問題。賈充偷偷派人告訴賈妃說:“衛瓘這個老東西,差點就把咱們家給毀了!”

吳國人在皖城大規模屯田,還打算入侵晉國。都督揚州諸軍事王渾派揚州刺史應綽帶兵把他們打敗了,殺了五千多人,燒了他們一百八十多萬斛存糧,踏平了四千多頃稻田,還毀了六百多艘船。

十一月辛巳,太醫司馬程據獻上一件用雉雞頭上的羽毛做的皮衣,皇帝在宮殿前把它給燒了。甲申日,皇帝下令,朝廷內外要是再有敢進獻奇技異服的,就治罪。

羊祜病情嚴重,推薦杜預接替自己。辛卯日,任命杜預為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羊祜去世,皇帝哭得特彆傷心。那天特彆冷,皇帝流的眼淚鼻涕沾在胡子和鬢角上都結成了冰。羊祜留下遺言,不讓把南城侯的印放進棺材。皇帝說:“羊祜堅決推辭封侯好多年了,人雖然沒了,但謙讓的美德還在,現在就按他原來的封爵,用來彰顯他高尚的品德。”南方幾個州的老百姓聽說羊祜去世,都停止了集市交易,大街小巷哭聲不斷。吳國守邊境的將士也為他哭泣。羊祜生前喜歡去峴山遊玩,襄陽人就在那兒給他立了碑,建了廟,每年按時祭祀。看到那塊碑的人,沒有不流淚的,所以那塊碑就叫墮淚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杜預到了荊州鎮守後,挑選精銳部隊,突襲吳國西陵督張政,把他打得大敗。張政是吳國的名將,覺得因為自己沒防備吃了敗仗很丟人,就沒把真實情況告訴吳國皇帝。杜預想離間他們,就上表把俘虜和繳獲的東西都送回吳國。吳國皇帝果然把張政召回,派武昌監留憲接替他。

十二月丁未,朗陵公何曾去世。何曾這人對自己的生活享受特彆講究,比皇帝過得還奢侈。司隸校尉東萊人劉毅好幾次上奏彈劾何曾奢侈無度,皇帝因為他是重臣,就沒追究。等何曾死了,博士新興人秦秀提議說:“何曾驕奢到了極點,全國都知道。宰相大臣,是眾人的表率,如果生前儘情享受,死了還沒個說法,那王公貴族們以後還有啥可害怕的!按照《諡法》,‘名不副實叫繆,乘亂肆意妄為叫醜’,應該給他定諡號為繆醜公。”但皇帝最後定的諡號是孝。

前司隸校尉傅玄去世。傅玄性格嚴厲急躁,每次要上奏彈劾彆人,有時候都到傍晚了,他還拿著彈劾用的白簡,整理好帽子衣帶,激動得睡不著覺,乾脆坐著等天亮。因此那些貴族子弟都特彆害怕他,朝廷上下也風氣為之一新。傅玄和尚書左丞博陵人崔洪關係很好,崔洪也很清正剛直,喜歡當麵指出彆人的過錯,但背後不會說壞話,所以大家都很敬重他。

鮮卑的樹機能長期在邊境搗亂,仆射李憙請求發兵去討伐,但是朝廷裡討論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出兵是大事,樹機能這幫敵人不值得太擔心。

【內核解讀】

鹹寧四年公元278年),是西晉滅吳統一前夕的關鍵一年。這一年的曆史記載看似是零散的事件羅列,卻暗藏著西晉與東吳的實力消長、朝堂內外的戰略博弈,以及決定時代走向的關鍵人物抉擇,為我們勾勒出魏晉交替之際的複雜政治圖景。

邊疆危機與戰略預警:從馬隆預言到楊欣之敗

西晉初年的邊疆問題在這一年集中爆發。司馬督馬隆年初便預警“涼州刺史楊欣失羌戎之和,必敗”,這一預言在六月得到驗證——楊欣與鮮卑首領樹機能之黨若羅拔能戰於武威,最終敗死。這一事件絕非孤立的軍事失利,它揭示了西晉邊疆治理的深層問題:地方官員對少數民族的政策失當,導致民族矛盾激化。

樹機能的持續作亂並非偶然,自泰始六年270年)起,這位鮮卑首領便成為西晉西北邊境的心腹大患。楊欣的敗亡進一步證明,西晉在邊疆治理上缺乏係統性策略,僅憑武力鎮壓難以奏效。更值得注意的是,當仆射李憙請求發兵征討時,“朝議皆以為出兵重事,虜不足憂”,這種對邊疆危機的輕視,反映出西晉朝堂對潛在風險的麻木,也為後續更大規模的邊患埋下伏筆。邊疆的動蕩與中樞的懈怠形成鮮明對比,暴露了西晉統治集團內部的認知偏差。

伐吳戰略的博弈:羊祜的遠見與西晉的決心

羊祜在病中堅持入朝麵陳伐吳之計,成為這一年影響曆史走向的關鍵節點。這位西晉重臣的戰略判斷極具前瞻性:“孫皓暴虐已甚,於今可不戰而克。若皓不幸而沒,吳人更立令主,雖有百萬之眾,長江未可窺也”。這一分析精準把握了敵我態勢的核心——東吳的最大弱點在於君主暴虐失政,而西晉的最佳戰機在於對手內部矛盾激化之時。

羊祜與張華的對話“成吾誌者,子也”,不僅體現了戰略傳承的信任,更暗示了伐吳計劃已形成核心決策圈。而羊祜拒絕“臥護諸將”的表態——“功名之際,臣不敢居”,既展現了古代士大夫的謙退品格,也反映了他對伐吳大業的清醒認知:戰爭的勝利取決於全局戰略而非個人權威。這種以國事為重的胸襟,與後來杜預的繼任形成戰略延續性,為兩年後的滅吳之戰奠定了思想基礎。

民生治理的智慧:杜預的“三益”之策與務實精神

麵對司、冀、兗、豫、荊、揚六州的大水災,度支尚書杜預提出的救災方案堪稱古代應急治理的典範。他的“三益”策略層層遞進:

當下利用退水後的湖澤資源,讓災民獲取魚菜螺蚌充饑;

次年利用淤田耕種,提高糧食產量;

長期將閒置的四萬五千頭官牛分給農民耕作,以租稅回報。

這種兼顧眼前救濟與長遠發展的治理思路,展現了卓越的經濟眼光。杜預“在尚書七年,損益庶政不可勝數”,被時人稱為“杜武庫”,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他全麵的治理才能。在自然災害頻發的古代,這種務實靈活的救災策略,不僅緩解了災情對民生的衝擊,更通過資源再分配激活了農業生產潛力,體現了西晉文官集團中務實派的治理智慧。

吳國內政的衰敗:孫皓的暴虐與人才凋零

與西晉的積極籌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吳的加速衰落。吳主孫皓“忌勝己者”的猜忌心理,在侍中張尚事件中暴露無遺。僅僅因為張尚以“百觚之量”類比其酒量,便被曲解為“以孤方孔丘”而遭殺害。這種毫無理性的暴虐統治,導致“公卿已下百餘人詣宮叩頭”的極端場景,折射出東吳朝堂的恐怖氛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尚作為名臣張紘之孫,代表著東吳為數不多的精英人才,他的冤死標誌著東吳人才政策的徹底破產。孫皓的統治邏輯完全建立在個人猜忌之上,而非製度理性,這使得東吳在與西晉的競爭中喪失了最寶貴的人才資源。當西晉在積極儲備戰略人才時,東吳卻在自毀長城,這種治國理念的差距,早已注定了兩國的最終命運。

西晉宮廷的隱憂:太子危機與權力暗流

西晉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太子司馬衷的昏愚問題在這一年浮出水麵。衛瓘借醉酒撫床歎“此座可惜”的隱喻,揭示了朝臣對儲君問題的擔憂。而晉武帝令太子決“尚書疑事”的測試,最終因賈妃勾結張泓作弊而蒙混過關,這一事件看似平息了爭議,實則埋下了西晉覆滅的隱患。

賈妃的急智與衛瓘的隱忍形成尖銳對比,反映出西晉宮廷已形成複雜的權力網絡。賈充“密遣人語妃雲:‘衛瓘老奴,幾破汝家!’”的細節,暴露了外戚勢力與朝臣集團的暗中角力。晉武帝明知太子無能卻選擇妥協,這種為維護表麵穩定而犧牲長遠利益的決策,為後來的“八王之亂”和西晉短命埋下伏筆。宮廷內部的權力鬥爭與儲位危機,成為西晉統一後迅速崩潰的預演。

人物品格的映照:從羊祜遺德到何曾之侈

這一年的人物故事展現了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羊祜去世後“南州民為之罷市,巷哭聲相接,吳守邊將士亦為之泣”,甚至襄陽百姓立“墮淚碑”紀念,這種跨越敵我的哀悼,源於他“開府累年,謙讓不辟”的為官品格。他臨終“不得以南城侯印入柩”的遺令,更彰顯了對功名的超脫態度。

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何曾的奢侈無度。“厚自奉養,過於人主”的生活方式,即便在以奢靡著稱的西晉也屬極端。博士秦秀以“名與實爽曰繆,怙亂肆行曰醜”請諡“繆醜公”,卻被晉武帝駁回改為“孝”,這種對權貴的縱容,反映了西晉統治集團的價值扭曲。何曾與羊祜的對比,恰如西晉王朝的兩麵:既有羊祜、杜預這樣的務實賢臣,也有何曾代表的腐朽勢力,這種內在矛盾注定了西晉的短暫命運。

曆史啟示:細節中的時代走向

鹹寧四年的諸多事件看似孤立,實則環環相扣:邊疆危機推動西晉強化軍事準備,羊祜的戰略規劃明確了統一方向,杜預的治理實踐夯實了國力基礎,而吳國內政的衰敗與西晉宮廷的隱憂則預示了統一後的挑戰。

這一年的曆史告訴我們:國家競爭不僅是實力的較量,更是治理智慧與製度活力的比拚;個人抉擇往往在不經意間影響曆史走向,羊祜的戰略遠見、杜預的務實精神、衛瓘的忠直擔當,共同構成了西晉統一的精神基礎;而統治者的品格與製度的彈性,則決定了王朝的生命力。鹹寧四年的暗流湧動,最終在兩年後的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彙成西晉統一的洪流,但其隱藏的矛盾與隱患,也早已注定了這個統一王朝的短暫命運。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 重生後撲到權臣懷裡哭,他紅溫了 朕,廢物皇帝,開局直升陸地神仙! 盜墓:滿級黎簇重回新手村 灼灼沉溺 於他懷中輕顫 不中了!八零禁欲新廠長是我前夫 一拳轟穿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