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二年公元308年,戊辰年)
一開年,正月丙午朔日初一),出現日食。第二天丁未日,朝廷大赦天下。
漢王劉淵派撫軍將軍劉聰等十位將領往南占據太行山,輔漢將軍石勒等十位將領往東打到趙、魏地區。
二月辛卯日,太傅司馬越把清河王司馬覃給殺了。庚子日,石勒進犯常山,被王浚打得大敗。
涼州刺史張軌中風了,話都說不了,就讓他兒子張茂代管州裡的事務。隴西內史晉昌的張越,是涼州的大家族,想把張軌趕走自己上位,就和他哥哥酒泉太守張鎮以及西平太守曹祛商量,派人到長安告訴南陽王司馬模,說張軌病得不行了,請求讓秦州刺史賈龕來代替張軌。賈龕差點就答應了,他哥哥勸他:“張軌那可是響當當的名士,在西州威望超高,你憑啥代替他!”賈龕這才作罷。張鎮和曹祛又上奏章,請求換個刺史,沒等朝廷回複,就發公文說要廢掉張軌,讓軍司杜耽代管州事,還讓杜耽上表推薦張越當刺史。
張軌發布文告,說自己想讓位,回老家宜陽養老。長史王融和參軍孟暢直接把張鎮的公文踩碎,推門進去說:“晉朝現在事兒這麼多,您一直安定著西部,張鎮兄弟竟敢這麼囂張造反,咱得敲著鼓去討伐他們!”說完就出去準備戒嚴。正好張軌的大兒子張寔從京城回來,張軌就任命張寔為中督護,帶兵去討伐張鎮。先派張鎮的外甥太府主簿令狐亞去勸張鎮,給他分析利弊,張鎮流著淚說:“我被人坑了!”就去找張寔認罪。張寔又往南攻打曹祛,把曹祛打跑了。朝廷收到張鎮和曹祛的奏疏,就任命侍中袁瑜為涼州刺史。治中楊澹快馬趕到長安,把耳朵割下來放在盤子上,哭訴張軌被冤枉。南陽王司馬模上奏章請求讓袁瑜彆去,武威太守張琠也上奏章請求留下張軌,朝廷下詔就按司馬模說的辦,還命令殺掉曹祛。張軌於是讓張寔率領三萬步兵和騎兵去打曹祛,把曹祛殺了。張越嚇得跑到鄴城,涼州這才安定下來。
三月,太傅司馬越從許昌轉移到鄄城鎮守。
王彌把之前打散的部下又召集起來,兵力又強大起來了。他派手下將領分彆攻打青州、徐州、兗州、豫州,所到之處攻陷郡縣,殺了好多地方官,手下有好幾萬人。苟曦和他連著打了好幾仗,都沒打贏。夏天四月丁亥日,王彌打進了許昌。
太傅司馬越派司馬王斌率領五千士兵去保衛京城,張軌也派督護北宮純帶兵去保衛京城。五月,王彌從轘轅關進來,在伊水北岸打敗了官軍,京城震動,大白天都把宮門關上了。壬戌日,王彌到了洛陽,在津陽門駐紮。朝廷下詔讓王衍都督征討諸軍事。甲子日,王衍和王斌等人出城迎戰,北宮純招募了一百多個勇士衝進敵陣,王彌的軍隊被打得大敗。乙醜日,王彌燒了建春門後往東跑,王衍派左衛將軍王秉去追,在七裡澗又把王彌打敗。王彌渡過黃河,和王桑從軹關跑到平陽。漢王劉淵派侍中兼禦史大夫到郊外迎接,下令說:“我要親自到將軍的住所,打掃坐席,洗淨酒杯,恭敬地招待將軍。”等王彌到了,任命他為司隸校尉,加侍中、特進,任命王桑為散騎侍郎。
北宮純等人和漢國的劉聰在河東打了一仗,把劉聰打敗了。
朝廷下詔封張軌為西平郡公,張軌推辭不接受。當時各地州郡都沒人往朝廷派使者,隻有張軌一直派人給朝廷進貢,一年到頭都不間斷。
秋天七月甲辰日,漢王劉淵進犯平陽,太守宋抽棄城逃跑,河東太守路述戰死,劉淵把都城遷到蒲子。上郡的鮮卑人陸逐延、氐族首領單征都向漢國投降。
八月丁亥日,太傅司馬越從鄄城轉移到濮陽駐紮,沒過多久,又轉移到滎陽駐紮。
九月,漢王彌和石勒攻打鄴城,守將和鬱棄城逃跑。朝廷下詔讓豫州刺史裴憲在白馬駐紮抵禦王彌,車騎將軍王堪在東燕駐紮抵禦石勒,平北將軍曹武在大陽駐紮防備蒲子。裴憲是裴楷的兒子。
冬天十月甲戌日,漢王劉淵稱帝,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永鳳。十一月,任命他兒子劉和為大將軍,劉聰為車騎大將軍,同族侄子劉曜為龍驤大將軍。
壬寅日,並州刺史劉琨派上黨太守劉惇率領鮮卑人攻打壺關,漢國的鎮東將軍綦毋達戰敗逃回。
丙午日,漢國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司馬、領丞相右賢王劉宣去世。
石勒和劉靈率領三萬人進犯魏郡、汲郡、頓丘,當地百姓望風而降,有五十多個營壘歸附,石勒給這些營壘的首領都封了將軍、都尉的官職,挑選了五萬強壯的人當士兵,老弱病殘的就讓他們像以前一樣生活。己酉日,石勒在三台抓住魏郡太守王粹,把他殺了。
十二月辛未朔日,朝廷又大赦天下。
乙亥日,漢主劉淵任命大將軍劉和為大司馬,封梁王;尚書令歡樂為大司徒,封陳留王;皇後的父親禦史大夫呼延翼為大司空,封雁門郡公;宗室成員按照親疏都封了郡王、縣王,異姓大臣按照功勞都封了郡公、縣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成國的尚書令楊褒去世。楊褒這人喜歡直言,成國君主李雄剛占領蜀地的時候,費用不夠,有些將領靠獻上金銀來當官,楊褒就勸李雄:“陛下設置官爵,應該招攬天下英雄豪傑,哪能拿官職換金銀呢!”李雄向他道歉。李雄有一次喝醉了,讓中書令去打太官令,楊褒進諫說:“天子要莊重,諸侯要威嚴。哪有天子酗酒的道理!”李雄聽了很慚愧,就不再這麼做了。
成國的平寇將軍李鳳駐紮在晉壽,多次進犯漢中,漢中的百姓往東逃到荊沔地區。朝廷下詔任命張光為梁州刺史。荊州地區盜賊猖獗,朝廷下詔起用劉璠為順陽刺史,江、漢之間的百姓紛紛歸附他。
【內核解讀】
永嘉二年公元308年),是西晉王朝走向崩潰的關鍵節點。這一年,中原大地戰火紛飛,各方勢力激烈角逐,漢趙政權崛起,西晉內部矛盾重重,邊疆勢力趁機割據,曆史的車輪在血與火中加速向前,勾勒出一幅亂世圖景。
王朝頹勢:西晉的內憂外患
西晉王朝在這一年的衰敗跡象已十分明顯。正月初一的日食,在古代被視為“天變”,往往被解讀為王朝統治出現危機的征兆,為這一年蒙上了不祥的陰影。而太傅司馬越誅殺清河王司馬覃的行為,則徹底暴露了西晉宗室內部的權力傾軋已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司馬越作為西晉後期的核心掌權者,不思團結宗室、共渡難關,反而大肆鏟除異己,進一步削弱了西晉的統治根基。
從軍事層麵看,西晉軍隊的戰鬥力已嚴重下滑。王彌在經曆初期失敗後,迅速收集散兵遊勇,勢力再度壯大,其部眾在青、徐、兗、豫四州肆意攻掠,甚至攻陷許昌,直逼洛陽。儘管苟曦等將領與之連戰,卻始終無法將其徹底擊潰。當王彌兵臨洛陽城下時,京師大震,宮城門白天都緊閉,可見西晉中央政權已對叛亂勢力束手無策。雖然北宮純率領的涼州軍隊在保衛京師的戰鬥中取得了局部勝利,但這隻是曇花一現,無法改變西晉整體軍事上的頹勢。
漢趙崛起:匈奴政權的擴張之路
與西晉的衰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漢趙政權的強勢崛起。漢王劉淵在這一年展現出了卓越的戰略眼光和政治手腕。他派遣劉聰、石勒等將領分兵南下,占據太行,東下趙、魏,不斷蠶食西晉領土。石勒寇略常山雖被王浚擊敗,但並未傷及根本,之後石勒與劉靈聯手進攻魏郡、汲郡、頓丘等地,獲得了大量百姓的歸附,實力進一步增強。
七月,劉淵攻占平陽,太守宋抽棄城而逃,河東太守路述戰死,劉淵順勢將都城遷至蒲子,擴大了自己的統治範圍。更重要的是,上郡鮮卑陸逐延、氐酋單征等邊疆部族紛紛向漢趙投降,這不僅壯大了劉淵的勢力,也反映出西晉對邊疆地區的控製力已喪失殆儘。
十月,劉淵正式稱帝,改元永鳳,建立漢趙政權。這一舉措標誌著漢趙政權在政治上與西晉分庭抗禮,也讓中原地區的分裂格局更加固化。劉淵稱帝後,對麾下將領進行封賞,進一步完善政權結構,為後續的擴張奠定了基礎。
邊疆博弈:涼州的動蕩與穩定
涼州地區在這一年經曆了一場嚴重的權力危機,卻在張軌的努力下最終實現穩定,成為西晉末年少有的相對安寧之地。涼州刺史張軌因病無法理政,引發了當地大族的覬覦。張越兄弟圖謀驅逐張軌,取而代之,他們不僅向長安方麵誣告張軌,還發布檄文廢黜張軌,試圖以非法手段奪取涼州控製權。
麵對這場危機,張軌起初想避位歸老,但在長史王融、參軍孟暢等部下的支持下,決定奮起反抗。他派遣長子張實領兵討逆,又讓令狐亞勸說張鎮,曉以利害。張鎮最終悔悟歸罪,張實則順利擊敗曹祛,穩定了涼州局勢。之後,儘管朝廷一度任命袁瑜為涼州刺史,但在楊澹、張琠等人的奔走下,朝廷最終認可了張軌對涼州的統治,並命其誅殺曹祛。張軌隨即平定了曹祛的叛亂,張越逃往鄴城,涼州徹底安定下來。
張軌在涼州的統治得到了當地軍民的支持,他不僅穩定了地方秩序,還堅持向西晉朝廷貢獻物資,在州郡使者大多斷絕往來的情況下,唯獨張軌“歲時不絕”地遣使貢獻,展現出了對西晉王朝的忠誠,也為涼州贏得了良好的政治聲譽。朝廷封張軌為西平郡公,他卻推辭不受,更顯其高尚品格。
曆史啟示:亂世中的生存之道
永嘉二年的曆史事件,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深刻的曆史啟示。在亂世之中,一個政權的興衰往往取決於其內部的團結程度和領導者的能力。西晉王朝因宗室內部的權力鬥爭而四分五裂,最終走向衰敗;而漢趙政權在劉淵的領導下,團結各方力量,不斷擴張,逐漸壯大。
同時,地方勢力的選擇也對曆史走向產生了重要影響。張軌在涼州采取了正確的策略,團結內部力量,平定叛亂,穩定秩序,不僅使涼州成為亂世中的一方淨土,也為自己贏得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這表明,在中央政權衰落的情況下,地方勢力若能采取恰當的治理措施,是可以實現局部穩定的。
此外,民族關係在這一時期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漢趙政權能夠崛起,與鮮卑、氐等部族的歸附密不可分;而西晉的衰敗,也與對邊疆民族的治理不善有關。這提醒我們,處理好民族關係,對於國家的穩定和發展至關重要。
總的來說,永嘉二年是西晉末年曆史的一個縮影,它見證了西晉王朝的衰落、漢趙政權的崛起以及涼州地區的動蕩與穩定。這一年的曆史事件,不僅推動了中國曆史的進程,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曆史經驗和教訓。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