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孝懷皇帝中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11章 孝懷皇帝中(1 / 1)

晉紀九,從公元309年己巳年)到公元311年辛未年),共三年。

永嘉三年:風雲變幻大戲開場

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己巳年),這一年的故事那叫一個精彩,咱們一起來看看。

一開春,正月辛醜朔日,火星熒惑)靠近了紫微星座。漢國的太史令宣於修之就跟漢主劉淵說:“不出三年,肯定能拿下洛陽。咱現在待的蒲子這地方,地勢不好,不好長期安穩待著。平陽那邊可是氣象正盛,要不咱遷都到那兒。”劉淵一聽,覺得挺有道理,就照做了。還大赦天下,把年號改成河瑞。

三月戊申日,高密孝王司馬略去世。朝廷任命尚書左仆射山簡為征南將軍,都督荊、湘、交、廣四個州的軍事,鎮守襄陽。這山簡是山濤的兒子,就愛喝酒,根本不管政事。他還上奏章說:“順陽內史劉璠太得民心了,我怕老百姓把他搶去當老大。”朝廷就下詔把劉璠調回當越騎校尉。這下南方各州可就亂套了,當地的老人們沒有不懷念之前的劉弘的。

丁巳日,太傅司馬越從滎陽回到京城。中書監王敦跟自己親近的人說:“太傅一直獨攬大權,可他推薦選用官員的表奏,尚書還按照老規矩來裁決,他這次回來,肯定得殺人立威。”皇帝還是太弟的時候,跟中庶子繆播關係特好,等當上皇帝,就任命繆播為中書監,繆胤為太仆卿,把他倆當成心腹。皇帝的舅舅散騎常侍王延、尚書何綏、太史令高堂衝,也都參與機密事務。司馬越懷疑朝廷裡這些大臣不跟自己一條心,劉輿和潘滔就勸司馬越把繆播他們全殺了。司馬越就誣陷繆播等人想造反,乙醜日,派平東將軍王秉帶著三千士兵進宮,在皇帝身邊把繆播等十多個人抓走,交給廷尉,全都殺了。皇帝也隻能乾著急,又是歎氣又是流淚。這何綏是何曾的孫子。以前,何曾陪著晉武帝吃飯,回來就跟兒子們說:“皇上開創大業,我每次陪宴,都沒聽他說過啥治理國家的長遠打算,淨說些平常事兒,這可不是給子孫留後路的做法,也就他這一輩子能安穩,後代恐怕得遭殃!你們這一輩兒可能還能躲過。”然後指著孫子們說:“他們肯定得遭難。”等何綏死了,他哥哥何嵩哭著說:“咱爺爺簡直就是聖人啊!”這何曾每天吃飯得花一萬錢,還說沒啥能下筷子的菜。他兒子何劭,每天吃飯得花兩萬錢。何綏和他弟弟何機、何羨,奢侈得更厲害,給人寫信,言辭傲慢無禮。河內的王尼看到何綏的信,就跟彆人說:“伯蔚何綏字)身處亂世還這麼張狂,能躲過災禍嗎?”彆人說:“伯蔚要是知道你這話,肯定得害你。”王尼說:“等伯蔚聽到我這話,估計他自己都死了!”到永嘉末年,何家真就一個人都沒剩下。

司馬光評論說:何曾批評晉武帝偷懶懈怠,隻顧眼前,不做長遠打算,還知道天下要亂,子孫得遭殃,這看得多明白啊!可他自己生活奢侈無度,讓子孫跟著學,最後因為驕奢導致家族滅亡,那他的明智又體現在哪兒呢?而且他身為宰相,知道君主的過錯,不跟皇上說,卻在家裡偷偷議論,這可不是忠臣啊。

太傅司馬越任命王敦為揚州刺史。

劉實連續好幾年請求退休,朝廷一直不答應。尚書左丞劉坦上奏說:“古代養老,擔心的是老人有事做,而不是看重他們繼續當官,我覺得應該答應劉實的請求。”丁卯日,朝廷下詔讓劉實以侯爵的身份回家養老,任命王衍為太尉。

太傅司馬越辭去兗州牧的職務,兼任司徒。他覺得近來很多事兒都出在宮廷和台省,就上奏說凡是有侯爵身份的宿衛官員都得罷免。當時殿中的武官基本都封侯了,這一下大部分人都被趕出去,一個個哭哭啼啼地走了。司馬越又讓右衛將軍何倫、左衛將軍王秉帶著幾百個東海國的士兵負責宮廷宿衛。

左積弩將軍朱誕跑去投靠漢國,把洛陽城孤立又勢弱的情況全說了,還勸漢主劉淵攻打洛陽。劉淵就任命朱誕為前鋒都督,滅晉大將軍劉景為大都督,帶兵攻打黎陽,一下就攻克了。又在延津打敗王堪,把三萬多男女老幼都扔到黃河裡淹死了。劉淵聽說這事兒,氣壞了,說:“劉景還有臉來見我?老天爺都容不下他!我就想收拾司馬家的人,老百姓有啥罪?”就把劉景降為平虜將軍。

夏天,大旱,長江、漢水、黃河、洛水全都乾涸了,人都能直接走過去。

漢國的安東大將軍石勒進犯巨鹿和常山,手下人馬達到十多萬。他把有身份地位、有文化的人集中起來,單獨成立了個“君子營”。他讓趙郡的張賓當出謀劃策的主心骨,刁膺當得力助手,夔安、孔萇、支雄、桃豹、逯明這些人當手下猛將,並州的那些胡人和羯族人大多都跟著他乾。

一開始,張賓喜歡讀書,豁達又有大誌向,經常把自己比作張良。等石勒打到山東的時候,張賓就跟身邊的人說:“我看了這麼多將領,就這石勒最厲害,能跟他一起乾成大事!”於是提著劍就到軍營門口,大喊著要見石勒,石勒一開始也沒覺得他有啥特彆的。後來張賓好幾次給石勒出主意,結果都跟他說的一樣。石勒這才覺得他厲害,任命他為軍功曹,啥事兒都跟他商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漢主劉淵任命王彌為侍中,都督青、徐、兗、豫、荊、揚六個州的軍事,征東大將軍,青州牧,讓他和楚王劉聰一起攻打壺關,任命石勒為前鋒都督。劉琨派護軍黃肅、韓述去救援。劉聰在西澗打敗韓述,石勒在封田打敗黃肅,還把他倆都殺了。太傅司馬越派淮南內史王曠、將軍施融、曹超帶兵去抵擋劉聰他們。王曠渡過黃河後,想一路猛衝過去,施融說:“敵人會憑借險要地勢偷襲,咱們雖然有幾萬人,但還是相當於一支軍隊獨自麵對敵人。咱們應該先靠著河水堅守,觀察形勢,再做打算。”王曠生氣地說:“你想擾亂軍心嗎?”施融退下來說:“敵人擅長用兵,王曠卻看不清形勢,咱們這回死定了!”王曠等人翻過太行山,和劉聰在長平之間遭遇,王曠的軍隊被打得大敗,施融和曹超都戰死了。

劉聰就這麼順利地攻破屯留和長子,一共殺了一萬九千人。上黨太守龐淳獻出壺關,向漢國投降。劉琨任命都尉張倚兼任上黨太守,據守襄垣。

【內核解讀】

永嘉三年公元309年)的曆史記載,如同一幅濃縮的亂世畫卷,將西晉末年的政治昏亂、軍事頹勢與社會危機展現得淋漓儘致。這段史料不僅記錄了政權更迭的關鍵節點,更暗藏著對權力、人性與曆史規律的深刻啟示,值得從現代視角進行多重解讀。

政治決策的短視與戰略誤判

西晉政權在這一年的表現,堪稱“係統性短視”的典型。太傅司馬越作為掌權者,其核心決策始終圍繞“鞏固個人權力”而非“挽救王朝危局”展開:他誅殺繆播等心腹大臣,導致晉懷帝徹底淪為傀儡,朝堂之上人心惶惶;罷黜所有有侯爵的宿衛武官,改用東海國私兵守衛皇宮,看似強化了個人控製,實則瓦解了中央禁軍的戰鬥力與忠誠度,將朝廷安全係於一己之私。這種“內鬥優先於外患”的政治邏輯,與現代管理學中的“內耗型組織危機”高度吻合——當核心領導層將精力用於權力傾軋而非係統風險防控時,組織的崩潰隻是時間問題。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漢主劉淵的戰略決斷。在太史令宣於修之的建議下,劉淵果斷遷都平陽,既擺脫了蒲子的地理局限,又借助“氣象方昌”的輿論營造,完成了政權升級的關鍵一步。這種基於現實評估與長遠布局的決策,展現了新興政權的活力。而左積弩將軍朱誕投奔漢國後,精準指出洛陽“孤弱”的致命缺陷,更印證了西晉統治核心的空虛——當內部人才持續流向敵對陣營時,政權的合法性與吸引力已蕩然無存。

權力場中的人性百態:從奢靡到覆滅

何氏家族的興衰軌跡,堪稱西晉士族“作死式生存”的標本。何曾作為開國重臣,早已預見西晉“後嗣其殆”的結局,卻從未向武帝直言進諫,反而將精力投入奢靡生活——日食萬錢仍嫌無下箸處,這種“知而不為”的虛偽,暴露了士族官僚的道德缺陷。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他的子孫何綏等人將奢侈推向極致,日食二萬錢、書信傲慢無禮,在亂世中“矜豪乃爾”。從現代社會學視角看,這是典型的“特權階級認知偏差”:長期的階層固化讓他們喪失了對現實危機的感知能力,誤以為特權可以抵禦時代洪流。

司馬光對何曾的批判“身為僭侈,使子孫承流,卒以驕奢亡族”,在今天仍具警示意義。這揭示了一個永恒規律:家族傳承的核心是價值觀而非財富。何曾明知武帝“不為遠慮”,卻選擇“私語於家”而非履行宰相的勸諫職責,這種“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最終導致家族覆滅。在現代組織中,管理者若隻知抱怨問題而回避責任,終將讓組織與個人一同陷入危機。

軍事博弈中的認知差與執行力困境

西晉在軍事上的潰敗,本質是“認知落後於現實”的必然結果。淮南內史王曠在抵禦漢軍時,無視將軍施融“阻水為固”的合理化建議,執意“長驅而前”,最終在長平之戰中大敗。這種“經驗主義僵化決策”在現代軍事理論中被稱為“戰場認知滯後”——當指揮官用過時的戰術思維應對新戰場環境時,失敗幾乎不可避免。反觀漢軍,劉淵善用降將朱誕的情報優勢,以劉景、石勒分進合擊,形成對西晉的戰略壓製,展現了新興勢力的軍事靈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漢軍將領劉景“沈男女三萬餘人於河”的暴行,被劉淵斥責為“天道不容”,這一細節耐人尋味。在現代戰爭倫理視角下,這既體現了劉淵試圖塑造“正義之師”形象的政治考量,也反映了亂世中“民心向背”的重要性。相比之下,西晉政權既無軍事優勢,又失民心支持,其潰敗不過是時間問題。

製度崩潰與社會失序的連鎖反應

西晉的製度瓦解呈現出“多米諾骨牌效應”:朝廷對老臣劉實“連年請老”的推諉,暴露了官僚體係的僵化;山簡在荊州“嗜酒不恤政事”,導致地方失控,反映了中央對地方治理的失效;何氏家族“汰侈尤甚”卻無人製約,顯示出社會監督機製的崩塌。這種全方位的製度失靈,與現代政治學中的“失敗國家特征”高度契合——當權力缺乏約束、責任無人承擔、治理喪失效能時,政權的合法性將被徹底掏空。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永嘉三年的曆史片段揭示了“亂世循環定律”:權力過度集中導致決策偏執,資源分配失衡引發社會矛盾,軍事失利加速政權合法性流失,最終形成“內憂外患相互強化”的惡性循環。西晉的教訓證明,任何政權若忽視“係統平衡”與“長遠規劃”,終將在曆史浪潮中被淘汰。

結語:曆史的鏡鑒價值

永嘉三年的曆史,不僅是一段王朝衰亡的記錄,更是一麵映照人性與製度的鏡子。它警示我們:權力需要製衡而非壟斷,決策需要遠見而非短視,財富需要節製而非放縱,責任需要擔當而非回避。在今天的組織管理、社會治理中,這些跨越千年的教訓依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曆史從不重複細節,但永遠重複規律,讀懂永嘉三年的治亂興衰,便是讀懂了人性與權力的永恒博弈。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惡女嬌嬈,誘哄陰鷙大佬為她癡狂 重生八零:在小漁村發家手劄 開局穿成蘿莉,本體是把嗜血魔劍 閨蜜齊穿書,你離,我隔一天! 重生歸來當道士 改嫁高冷硬漢後,黑心竹馬心慌了 穿成殘次品?全星際大佬嗜我成癮 快穿:笨蛋美人拯救世界 快穿之哼!糯糯才不是孟婆家的呢 奧特:我靠模擬成就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