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南陽王司馬模任命從事中郎索綝當馮翊太守。索綝是索靖的兒子。司馬模死了以後,索綝和安夷護軍、金城人麹允,還有頻陽令梁肅,一起逃到安定。當時安定太守賈疋和氐族、羌族各個部落,都把人質送到漢國了,索綝他們在陰密碰到賈疋,就簇擁著他回到臨涇,和賈疋商量複興晉朝的事兒,賈疋同意了。於是大家一起推舉賈疋為平西將軍,帶著五萬人馬向長安進發。雍州刺史麹特、新平太守竺恢都不向漢國投降,聽說賈疋起兵,就和扶風太守梁綜帶著十萬人馬前來會合。梁綜是梁肅的哥哥。漢國的河內王劉粲在新豐,派手下將領劉雅、趙染攻打新平,沒打下來。索綝去救新平,大大小小打了上百仗,劉雅他們被打敗撤退。中山王劉曜和賈疋等人在黃丘交戰,劉曜的部隊大敗。賈疋就去襲擊漢國梁州刺史彭蕩仲,把他殺了。麹特等人在新豐打敗劉粲,劉粲退回平陽。這時候賈疋等人的勢力大振,關西的胡人和晉人紛紛響應。
閻鼎想護送秦王司馬業進入關中,占據長安來號令天下;河陰令傅暢,是傅祗的兒子,也寫信勸他這麼做,閻鼎就出發了。荀籓、劉疇、周顗、李述這些人,都是崤山以東的人,不想往西走,走到半道就逃散了;閻鼎派兵去追,沒追上,還殺了李絙等人。閻鼎和司馬業從宛城前往武關,在上洛遇到強盜,士兵們戰敗逃散,閻鼎收攏剩下的人馬,前進到藍田,派人告訴賈疋,賈疋派兵來迎接他們;十二月,進入雍城,派梁綜帶兵保護司馬業。
周顗跑去投奔琅邪王司馬睿,司馬睿任命周顗為軍諮祭酒。前騎都尉、譙國人桓彝也為躲避戰亂渡過長江,看到司馬睿勢力微弱,就對周顗說:“我因為中原地區變故多,來這兒想保全自己,可這兒勢力這麼單薄弱小,怎麼能成事啊!”不久後見到王導,一起談論天下大事,回去後,對周顗說:“剛才見到了像管仲那樣的人,不用擔心啦!”
那些名士們一起登上新亭遊玩設宴,周顗坐在中間感歎說:“這兒的風景和以前沒什麼不同,可抬眼一看,山河卻不一樣了!”說著大家互相看著就流下眼淚。王導臉色一下子嚴肅起來,說:“咱們應該一起為王室儘力,收複中原,哪至於像那些被俘的囚犯一樣麵對麵哭泣啊!”大家都擦乾眼淚向他道歉。
陳頵給王導寫信說:“中原之所以衰敗,就是因為選拔人才不得當,隻看重虛名不看實際才能,大家都爭著往上爬,互相舉薦,誰名氣大誰就先得到重用,名氣小的就往後排,就這樣互相影響,導致國家越來越衰落。再加上崇尚莊子、老子的風氣,迷惑了朝廷,那些沽名釣譽的人被當成高雅之士,做事的人卻被看作俗人,都不關心國家大事,連國家的典章製度都沒人管了。要想治理好遠方,得先從近處做起。現在應該改變這種狀況,賞罰分明,就像當年從密縣提拔卓茂,在桐鄉顯揚朱邑那樣,這樣以後大業才有希望成功,中興也能盼到。”王導沒聽他的。
劉琨這個人,在招攬人心方麵很厲害,但在管理方麵就不咋地,一天之內,雖然有幾千人來歸附他,可離開的人也接連不斷。劉琨派兒子劉遵向代公拓跋猗盧借兵,又派同族的高陽內史劉希在中山聚集人馬,幽州管轄的代郡、上穀、廣寧的百姓很多都去歸附他,人多達三萬。王浚很生氣,派燕相胡矩統領各路軍隊,和遼西公段疾陸眷一起攻打劉希,把他殺了,還驅趕擄掠了這三個郡的男女老少。段疾陸眷是段務勿塵的兒子。拓跋猗盧派他兒子拓跋六修帶兵幫助劉琨守衛新興。
劉琨的牙門將邢延把一塊碧石獻給劉琨,劉琨把它給了拓跋六修,拓跋六修又向邢延要彆的,沒要到,就抓走了邢延的妻子兒女。邢延很生氣,帶著自己的部隊襲擊拓跋六修,拓跋六修逃走,邢延就獻出新興歸附漢國,還請求漢國出兵攻打並州。
李臻死了以後,遼東邊境的鮮卑族部落素喜連、木丸津借口為李臻報仇,攻陷了好幾個縣,殺了不少人,搶了很多東西,還多次打敗郡裡的軍隊,連續好幾年當強盜。東夷校尉封釋沒辦法討伐他們,就請求講和,素喜連、木丸津不同意。老百姓沒辦法生活,很多人跑去歸附慕容廆,慕容廆給他們提供糧食後送他們回去,願意留下的就安撫照顧他們。
慕容廆的小兒子、鷹揚將軍慕容翰對慕容廆說:“從古到今,有作為的君主,沒有不尊崇天子來順應民心,成就大業的。現在素喜連、木丸津表麵上以李臻受寵為借口,實際上是趁著局勢混亂搞破壞。封釋已經殺了李臻請求講和,可他們還是不停地搶劫施暴。中原地區戰亂紛紛,各州的軍隊也不振作,遼東地區荒涼散亂,沒人來救援照顧,父親您不如列舉他們的罪行然後去討伐。往大了說能複興遼東,往小了說能吞並這兩個部落,對朝廷顯示了忠義,對咱們自己也有好處,這可是成就霸業的基礎啊。”慕容廆笑著說:“小子居然能想到這些!”於是就帶著人馬向東攻打素喜連、木丸津,讓慕容翰當先鋒,打敗並殺了他們,吞並了這兩個部落的所有人馬。救回被擄掠的三千多家百姓,加上之前歸附慕容廆的人,都交給郡縣安置,遼東地區這才得以保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封釋生病了,把孫子封弈托付給慕容廆。封釋死後,慕容廆把封弈叫來談話,很欣賞他,說:“真是個奇才啊!”讓他補任小都督。封釋的兒子、冀州主簿封悛,還有幽州參軍封抽來奔喪。慕容廆見到他們,說:“這家人就像千斤重的犍牛一樣厲害啊。”因為道路不通,沒辦法把靈柩送回去,他們就都留在慕容廆這兒做官,慕容廆任命封抽為長史,封悛為參軍。王浚任命自己的妻舅崔毖為東夷校尉。崔毖是崔琰的曾孫。
【內核解讀】
這段史料生動勾勒出西晉末年天下分崩離析、各方勢力逐鹿中原的混亂圖景,其中既有政權崩塌的無奈,也暗藏著文明延續的微光。透過曆史的塵埃,我們能清晰看到亂世中人性的複雜、權力的博弈與文明的掙紮。
北方抗漢力量的崛起與局限
南陽王氏後裔索綝在南陽王模死後,與麹允、梁肅等勢力合流,依托安定太守賈疋形成抗漢核心力量,這體現了亂世中士族精英的自保與抗爭本能。賈疋聯合氐羌部落、整合地方武裝,在黃丘大敗劉曜、擊殺彭蕩仲,展現出較強的軍事整合能力。關西胡晉“翕然響應”的局麵,說明匈奴漢國的統治並未獲得廣泛認同,民族矛盾仍是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
但這種聯盟存在致命缺陷:缺乏統一領導核心。各方勢力暫時因抗漢目標聯合,卻無長期戰略規劃。索綝、麹允等士族代表與賈疋的地方豪強勢力,本質仍是利益結合體,這為後來的分裂埋下隱患。新平之戰中“大小百戰”的慘烈,也揭示出北方抵抗力量雖頑強,卻麵臨資源匱乏、兵力分散的困境。
皇室正統的流亡與存續努力
閻鼎護送秦王司馬業入關的行動,是西晉皇室延續正統的關鍵嘗試。但這一過程充滿艱險:山東士族因鄉土情結半路逃散,上洛遇盜導致士卒敗散,反映出皇室權威的徹底崩塌——連象征正統的皇子都難以凝聚人心。賈疋迎立秦王於雍城的舉動,雖暫時延續了晉室法統,卻也暴露了皇室已淪為地方勢力傀儡的現實。
傅暢勸進、賈疋派兵護衛等細節,表明即使在亂世,“正統”仍具有一定號召力。這種號召力成為支撐晉室存續的精神支柱,也為後來的東晉建立提供了合法性基礎。但秦王集團“收其餘眾”的窘迫處境,預示著北方複興之路的艱難。
江東士族的心態轉變與文化堅守
周顗、桓彝等名士南渡後的心態變化極具象征意義。桓彝初見司馬睿時的失望“單弱如此,將何以濟”),與見到王導後的釋然“向見管夷吾,無複憂矣”),形成鮮明對比,暗示了東晉政權初期“王與馬共天下”的權力格局雛形。王導通過個人魅力穩定流亡士族心態,展現出政治領袖的關鍵作用。
新亭對泣的典故成為文化史上的經典場景。周顗“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的慨歎,道出了流亡士族的鄉愁與絕望;而王導“當共戮力王室,克複神州”的呐喊,則將悲情轉化為抗爭意誌。這場情感交鋒揭示了南渡士族的心理蛻變:從故土淪喪的悲痛,逐漸轉向在江東重建家園的決心。這種心理轉變,是東晉政權能夠在江南立足的文化基礎。
政治改革呼聲與現實困境
陳頵致信王導的諫言,精準診斷了西晉滅亡的製度病根:取才失當、浮華競進、清談誤國。他提出的“明賞信罰、拔擢實乾”改革方案,切中時弊,體現了有識之士的清醒認知。但王導“不能從”的反應,暴露出東晉政權的結構性困境——依賴士族支持的政權,難以觸動既得利益集團的核心利益。
“莊老之俗傾惑朝廷”的批判,直指魏晉玄學對政治實踐的負麵影響。當“養望者為弘雅,政事者為俗人”成為社會共識,官僚體係必然陷入效能低下的泥潭。陳頵主張的“拔卓茂於密縣”的實乾路線,與當時盛行的清談風尚背道而馳,其失敗具有曆史必然性,這也預示著東晉難以實現真正的政治革新。
地方勢力的博弈與民族關係的惡化
劉琨在並州的經營堪稱悲劇。他“長於招懷而短於撫禦”的性格缺陷,導致“歸者數千而去者相繼”的惡性循環,反映出亂世中治理能力比號召力更重要。聯合代公猗盧、派遣族人募兵等舉措,雖體現其戰略眼光,卻因觸動王浚利益而引發衝突,最終導致高陽內史希被殺,三萬部眾潰散。
邢延獻碧石引發的衝突極具戲劇性。一塊寶石竟導致晉與代國關係破裂、新興郡降漢,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後,是不同民族勢力間脆弱的信任關係。這種因小失大的衝突,揭示了北方民族融合的艱難——利益糾紛極易突破政治同盟,轉化為武裝對抗。劉琨既依賴鮮卑力量又無法有效管控的困境,成為西晉末年漢族政權在北方掙紮的縮影。
遼東慕容氏的崛起路徑
慕容廆在遼東的發展策略展現出卓越的政治智慧。收留流民卻“稟給遣還,願留者即撫存之”的政策,既贏得民心又避免資源消耗;借素喜連、木丸津叛亂之機“數其罪而討之”,既鏟除地方威脅又獲得“忠義”美名,完美詮釋了“尊天子以從民望”的政治智慧。
慕容翰提出的戰略規劃極具遠見:以“興複遼東”為名,行“並吞二部”之實,將擴張野心包裝在忠義外衣之下。這種策略使慕容氏既獲得中原政權的認可,又實質性壯大自身實力。封釋臨終托孤、其子侄留仕慕容氏的情節,表明遼東士族已將希望寄托於慕容氏,這為後來前燕政權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崔毖被任命為東夷校尉的安排,則預示著王浚勢力與慕容氏的潛在衝突。
這段曆史片段如同一麵多棱鏡,折射出西晉末年的社會全貌:北方民族政權與漢族殘餘勢力的激烈交鋒、皇室正統在流亡中艱難維係、南渡士族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地方豪強借機崛起擴張。在這場大分裂、大動蕩中,既有文明存續的危機,也孕育著新的秩序生機。王導的務實、慕容廆的遠見、賈疋的抗爭,共同構成了亂世中文明延續的精神紐帶,為後來的南北朝格局埋下伏筆。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