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留下太子石邃鎮守襄國,自己帶著七萬步兵和騎兵,去金墉攻打石朗。金墉城被攻破,石朗被抓住,先是被砍了腳,然後就被斬首了。石虎接著往長安進發,讓梁王石挺當先鋒大都督。石生派將軍郭權帶著兩萬鮮卑涉璝部落的人當前鋒去抵擋石虎,自己帶著大軍在後麵跟著,軍隊駐紮在蒲阪。郭權和石挺在潼關乾了一仗,把石挺打得大敗,石挺和丞相左長史劉隗都死了,石虎嚇得往澠池跑,一路上躺滿了屍體,綿延三百多裡。沒想到鮮卑人暗地裡和石虎勾結,反過來攻打石生。石生還不知道石挺已經死了呢,害怕得不行,一個人騎著馬就往長安跑。郭權收拾剩下的部隊,退到渭汭駐紮。石生沒辦法,直接放棄長安,躲到雞頭山去了。將軍蔣英占據長安抵抗,石虎又進兵攻打蔣英,把他給殺了。石生手下的人砍了石生的腦袋投降,郭權則逃到隴右去了。
石虎安排手下將領分彆駐守汧、隴,還派將軍麻秋去討伐蒲洪。蒲洪帶著兩萬戶人向石虎投降,石虎親自迎接,封蒲洪為光烈將軍、護氐校尉。蒲洪到了長安,就勸石虎把關中的豪傑以及氐、羌族人遷到東邊,充實東方人口,說:“這些氐族人都是我蒲洪的部下,我帶著他們走,誰敢不聽!”石虎覺得有道理,就把秦州、雍州的老百姓以及氐、羌人十多萬戶遷到了關東。還封蒲洪為龍驤將軍、流民都督,讓他住在枋頭;封羌族首領姚弋仲為奮武將軍、西羌大都督,讓他帶著幾萬人遷到清河的灄頭居住。
石虎回到襄國,宣布大赦天下。趙國皇帝石弘讓石虎仿照當年魏武王曹操輔佐漢室的舊例,建立魏國台閣。
慕容皝剛繼位的時候,執法特彆嚴厲,國內很多人都覺得心裡不踏實。主簿皇甫真誠懇地勸他彆這麼嚴苛,慕容皝根本不聽。
慕容皝的庶兄建威將軍慕容翰、同母弟征虜將軍慕容仁,那都是又勇猛又有謀略的人,立了不少戰功,很得士兵們的心。他的小弟慕容昭,也很有才華。他們幾個都深受慕容廆的寵愛。慕容皝心裡就有點嫉妒他們。慕容翰感歎說:“我在先公手下做事,不敢不儘心儘力,多虧先公保佑,每次打仗都能立功,這是老天爺在幫咱國家,可不是我一個人的本事。但彆人都覺得是我厲害,還覺得我這種有本事的人不好控製,我可不能坐著等死啊!”於是就帶著兒子逃到段氏部落去了。段遼早就聽說過慕容翰的才能,希望能為自己所用,對他特彆好。
慕容仁從平郭來奔喪,對慕容昭說:“咱們平時太張狂了,對新繼位的老大沒少無禮,他又剛正嚴厲,就算咱們沒犯錯都讓人害怕,更何況咱們還有錯呢!”慕容昭說:“咱們可都是嫡親的皇室血脈,對國家是有份兒的。哥你向來深得人心,我在這兒暫時也沒被懷疑,等找著機會,把他除掉也不難。哥你趕緊起兵過來,我在裡麵當內應,事兒辦成了,把遼東給我就行。咱大老爺們兒乾事兒,要麼成功,要麼死,可不能像慕容翰那樣跑到彆的地方苟且偷生。”慕容仁說:“好嘞!”於是就回平郭準備去了。閏月的時候,慕容仁起兵往西進發。
有人把慕容仁、慕容昭的計劃告訴了慕容皝,慕容皝一開始還不太相信,就派人去調查。結果慕容仁的軍隊都到黃水了,他知道事情敗露,就殺了使者,回兵占據平郭。慕容皝知道後,賜死了慕容昭,派軍祭酒封弈去安撫遼東百姓,任命高詡為廣武將軍,帶著五千士兵,和自己的庶弟建武將軍慕容幼、慕容稚,廣威將軍慕容軍,寧遠將軍慕容汗,還有司馬遼東人佟壽一起去討伐慕容仁。他們在汶城北麵和慕容仁打了一仗,慕容皝這邊的軍隊被打得大敗,慕容幼、慕容稚、慕容軍都被慕容仁俘虜了。佟壽以前當過慕容仁的司馬,這時候直接投降了慕容仁。前大農孫機等人獻出遼東城響應慕容仁。封弈進不了城,隻能和慕容汗一起回去。東夷校尉封抽、護軍平原人乙逸、遼東相太原人韓矯都棄城逃跑了,這下慕容仁把遼東地區全占了。段遼和鮮卑各部落都遠遠地給慕容仁提供支援。慕容皝這時候才想起皇甫真當初說的話有道理,就任命皇甫真為平州彆駕。
十二月,郭權占據上邽,派人向東晉投降,京兆、新平、扶風、馮翊、北地這些地方都響應他。
當初,張駿想借道成國,給建康的東晉朝廷送奏章,成國國主李雄沒答應。張駿就派治中從事張淳假裝向成國稱臣,借此借道。李雄假裝答應了,其實打算派強盜在東峽把張淳他們乾掉。蜀人橋讚偷偷把這事兒告訴了張淳,張淳就對李雄說:“我們國君讓我走這條沒人走過的路,不遠萬裡去建康表達忠誠,是因為陛下您讚賞忠義,能成全彆人的好事。要是您想殺我,就應該在集市上公開斬首,然後向眾人宣告:‘涼州不忘舊恩,派人去聯絡琅邪王,我們這兒主上聖明,臣子聰明,發現了就把他殺了。’這樣的話,您的正義名聲就能遠揚,天下人都敬畏您的威嚴。現在要是派強盜在江裡把我殺了,既顯不出您的威嚴,也沒法向天下人展示您的厲害啊!”李雄聽了大驚,說:“哪有這事兒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司隸校尉景騫對李雄說:“張淳是個壯士,把他留下來吧。”李雄說:“壯士哪肯留下啊!要不你按你的想法試試。”景騫就對張淳說:“您身材魁梧,天又熱,要不先派下麵的小吏去,您在這兒等天涼快了再走。”張淳說:“我們國君因為皇上流亡在外,先帝的靈柩還沒送回,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沒人能拯救他們,所以才派我去京都表達忠誠。我要彙報的事兒很重要,不是小吏能傳達的;要是小吏能辦,我也就不來了。就算前麵是火山火海,我都得去,還會怕這點冷熱嗎!”李雄又問張淳:“你們主公英明蓋世,占據著險要地勢,兵力又強,為啥不自己稱帝,在這一方享受享受呢?”張淳說:“我們國君的祖輩、父輩以來,世世代代都堅守忠貞,因為國仇家恨還沒報,每天都枕著兵器睡覺,等著天亮去報仇,哪有心思享受啊!”李雄聽了很慚愧,說:“我的祖輩、父輩本來也是晉朝的臣子,後來天下大亂,和六郡的百姓到這個州避難,被大家推舉,才有了今天。要是琅邪王能在中原複興晉朝,我也會帶著眾人去輔佐他。”然後李雄好好地招待了張淳,送他走了。張淳最後成功把使命完成,到建康複命了。
長安失守的時候,敦煌的計吏耿訪從漢中進入江東地區,多次上書請求朝廷派大使去安撫涼州。朝廷任命耿訪為守侍書禦史,封張駿為鎮西大將軍,還選了隴西人賈陵等十二個人跟他一起去。耿訪到了梁州,發現路不通,就把詔書交給賈陵,讓他假扮成商人去送詔書。這一年,賈陵終於到了涼州,張駿派部曲督王豐等人去答謝朝廷。
【內核解讀】
這段史料宛如一幅濃縮的十六國亂世畫卷,刀光劍影中交織著權力野心與人性掙紮,各方勢力的興衰博弈勾勒出這一時期最鮮明的時代特征。
軍事征伐中的權力洗牌
後趙石虎的軍事行動成為開篇焦點,其七萬步騎攻金墉、破長安的淩厲攻勢,儘顯亂世中武力的絕對話語權。金墉城破後,石虎對石朗施以“刖而斬之”的酷刑,這種極端殘忍的處置方式,既是對反抗者的威懾,也暴露了羯族政權統治的野蠻底色。然而戰場局勢瞬息萬變,潼關之戰中郭權大破趙軍,“枕屍三百餘裡”的慘烈記載,不僅展現了戰爭的殘酷性,更揭示了軍事優勢的脆弱性——即便強如石虎,也可能在瞬間陷入潰敗。
鮮卑部落的“潛與虎通謀,反擊生”,則深刻反映了少數民族政權聯盟的鬆散性。在利益麵前,所謂的同盟關係不堪一擊,這種背盟行為直接導致前秦苻生的潰敗,成為戰局反轉的關鍵變量。而石虎在戰後遷徙“秦、雍民及氐、羌十餘萬戶於關東”的舉措,看似是鞏固統治的策略,實則埋下了更大的隱患——強製遷徙打破了族群原有的生存格局,既加劇了民族矛盾,也為後來蒲洪苻洪)、姚弋仲等氐羌首領的崛起提供了空間,這正是亂世中“強者遷徙以弱其勢,反致強者更聚其力”的曆史悖論。
政治權謀的暗流湧動
權力傳承中的危機在慕容鮮卑部落表現得尤為突出。慕容皝嗣位後的“用法嚴峻”,本質上是新統治者為鞏固權威采取的強硬手段,但這種手段反而激化了內部矛盾。皇甫真的“切諫不聽”,暗示了慕容皝剛愎自用的性格缺陷,為後續的內亂埋下伏筆。
慕容翰、慕容仁與慕容皝的兄弟反目,堪稱權力鬥爭的經典樣本。慕容翰“不敢不儘力”卻“坐而待禍”的感歎,道儘了功高震主者的無奈;慕容仁與慕容昭“伺其間隙,除之不難”的密謀,則暴露了皇族內部“同室操戈”的殘酷邏輯。尤其慕容昭所言“不能效建威偷生異域”,將權力鬥爭中的生存哲學推向極致——要麼奪權成功,要麼身死族滅,絕無中間道路可走。最終慕容仁“儘有遼東之地”的結局,印證了亂世中“槍杆子出政權”的鐵律,也讓慕容鮮卑陷入長期內耗,錯失了早期發展的黃金期。
後趙政權中,“趙主弘命虎建魏台,一如魏武王輔漢故事”的記載,更是將政治權謀的虛偽性展現得淋漓儘致。所謂“輔政”不過是篡權的遮羞布,石虎通過模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模式,一步步完成權力的無縫銜接,這種曆史套路的反複上演,揭示了封建政治中權力更迭的規律性特征。
外交博弈中的道義與利益
張淳使成的事件,為冰冷的亂世增添了一抹道義亮色。麵對成漢政權的暗殺陰謀,張淳沒有選擇屈服,而是以“當斬之都市,宣示眾目”的凜然正氣反將一軍,用“義聲遠播”的道義製高點迫使李雄放棄暗殺計劃。這段對話中,張淳“枕戈待旦,何自娛之有”的忠貞宣言,與李雄“我之祖考本亦晉臣”的慚悔回應,形成了亂世中罕見的價值碰撞。
值得注意的是,李雄最終“厚為淳禮而遣之”的決定,並非單純出於道義感動,而是基於現實利益的考量——在晉室尚未完全衰落、各方勢力需借“忠義”之名自固的背景下,殺害信使將承擔巨大的政治風險。這種“道義為表,利益為裡”的外交邏輯,正是十六國時期邦交關係的真實寫照。而耿訪“詐為賈客以達之”的努力,則展現了亂世中維係文化認同的艱難與執著,為分裂局麵下的文明延續保留了火種。
亂世邏輯的曆史啟示
這段史料所呈現的,正是十六國時期最核心的曆史邏輯:在中央權威崩潰後,武力成為最高法則,道德淪為權力工具,族群認同與政治忠誠不斷解構重組。石虎的遷徙政策、慕容氏的兄弟相殘、李雄的外交權衡,本質上都是在無序狀態下尋求生存與擴張的本能反應。
但曆史的吊詭之處在於,亂世中的每一次權力爭奪、每一次族群遷徙、每一次背盟棄約,都在無形中推動著更大範圍的民族融合與製度創新。蒲洪、姚弋仲的崛起為前秦、後秦埋下伏筆,慕容氏的內耗為前燕的興衰定下基調,張淳的使成之旅則維係著漢文化的精神紐帶。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共同編織出十六國時期“破碎中融合,混亂中孕育新秩序”的曆史圖景,也為我們理解中國古代民族關係與政治演變提供了絕佳的觀察視角。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