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顯宗成皇帝中之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569章 顯宗成皇帝中之上

第569章 顯宗成皇帝中之上(1 / 1)

鹹和九年公元334年,甲午年)

春天一月,趙國換了年號,改成延熙。

東晉朝廷下詔,任命郭權為鎮西將軍、雍州刺史。

仇池王楊難敵去世,他兒子楊毅繼位,自稱龍驤將軍、左賢王、下辨公,還封叔父堅頭的兒子楊盤為冠軍將軍、右賢王、河池公,然後派使者來向東晉稱臣。

二月丁卯日,朝廷下詔派耿訪、王豐帶著印綬去授予張駿大將軍,以及都督陝西、雍、秦、涼州諸軍事的職位。從這以後,每年都派使者去涼州,沒斷過。

慕容仁讓司馬翟楷兼任東夷校尉,前平州彆駕龐鑒兼任遼東相。

段遼派兵去偷襲徒河,沒成功,又派他弟弟段蘭和慕容翰一起去攻打柳城。柳城都尉石琮和城大慕輿泥齊心協力抵抗,段蘭他們沒打下來就撤退了。段遼很生氣,狠狠地責備段蘭他們,非要他們把柳城拿下。休息了二十天,又加派人馬去攻打。士兵們都穿著厚袍子,舉著盾牌,製作了飛梯,從四麵一起進攻,日夜不停。但石琮和慕輿泥防守得更堅固了,段蘭這邊死傷一千多人,最後還是沒攻下柳城。慕容皝派慕容汗和司馬封弈等人一起去救援。慕容皝告誡慕容汗說:“敵人氣勢正盛,彆跟他們正麵硬剛!”慕容汗這人勇猛果敢,帶著一千多騎兵當先鋒,直接就衝上去了。封弈想阻攔他,慕容汗不聽。結果在牛尾穀和段蘭碰上了,慕容汗的軍隊被打得大敗,一多半人都死了。封弈整頓隊伍奮力作戰,才沒全軍覆沒。

段蘭想乘勝追擊,慕容翰擔心這樣會把慕容皝的國家滅了,就勸他說:“當將領得穩重啊,得看清自己,估量好敵人,沒十足把握可不能亂動。現在雖然打敗了他們一支小部隊,但還沒傷到他們的根本。慕容皝這人詭計多端,還喜歡設埋伏,要是他帶著全國的兵力來抵抗咱們,咱們孤軍深入,寡不敵眾,這可就危險了。而且咱們接受命令的時候,就隻求這次勝利,如果違抗命令貪功冒進,萬一失敗了,名聲和功勞可就都沒了,回去咋交代啊!”段蘭說:“他們都快被咱們抓住了,沒啥懸念,你就是怕把你原來的國家滅了吧!現在慕容仁在東邊,要是咱們繼續進攻成功了,我就把他接過來當國家的繼承人,肯定不會辜負你,不會讓你們祖宗沒人祭祀。”慕容仁的小名叫千年。慕容翰說:“我既然來投靠你,就沒打算再回去,國家存亡跟我有啥關係!我隻是為你考慮,也為你珍惜名聲和功勞罷了。”說完就帶著自己的部隊要單獨回去,段蘭沒辦法,隻好跟著他一起撤了。

三月,成國國主李雄把寧州分出一部分設置交州,任命霍彪為寧州刺史,爨深為交州刺史。

趙國丞相石虎派他的將領郭敖和章武王石斌,帶著四萬步兵和騎兵往西去攻打郭權,軍隊駐紮在華陰。夏天四月,上邽的豪強大族殺了郭權向石虎投降。石虎把秦州三萬多戶人家遷到青州和並州。長安人陳良夫逃到黑羌部落,和北羌王薄句大等人在北地、馮翊一帶侵擾。章武王石斌和樂安王石韜一起進攻,打敗了他們,薄句大逃到馬蘭山。郭敖乘勝追擊,結果被羌人打敗,七八成的士兵都死了。石斌等人收拾軍隊回到三城。石虎派人殺了郭敖。秦王石宏有怨言,石虎就把他關起來了。

慕容仁自稱平州刺史、遼東公。

長沙桓公陶侃,到了晚年,特彆擔心自己權力太大、太風光會招來災禍,就不再參與朝廷權力爭鬥,好幾次都想告老還鄉,他手下的官員苦苦挽留他。六月,陶侃病情嚴重,就上表請求退位。他派左長史殷羨把朝廷以前授予他的符節、麾、幢、曲蓋,侍中的貂蟬冠,太尉印章,以及荊、江、雍、梁、交、廣、益、寧八州刺史的印信、符傳,還有棨戟等都送回去。軍中物資、兵器、牛馬、船隻,都列了詳細清單,倉庫也都貼上封條,加上鎖,鑰匙陶侃自己拿著。他把後事托付給右司馬王愆期,讓他加督護之職,統領文武官員。甲寅日,陶侃坐著車出來,到渡口上船,準備回長沙,他回頭對王愆期說:“我這老頭子之所以這麼折騰,都是因為你們啊!”乙卯日,陶侃在樊谿去世。陶侃在軍隊裡待了四十一年,英明果斷,觀察入微,彆人都騙不了他。從南陵到白帝,這好幾千裡的地方,路上都沒人撿彆人丟的東西,治安特彆好。陶侃去世後,尚書梅陶給親友曹識寫信說:“陶公的機智明察像魏武帝曹操,忠誠勤勞像諸葛亮,陸抗這些人都比不上他。”謝安也常說:“陶公雖然執行法令,但總能在法令之外另有深意。”謝安是謝鯤的侄子。

成國國主李雄頭上長了個瘡。他身上本來就有很多舊傷,生病之後,那些舊傷的傷口都化膿潰爛了,他的兒子們都覺得惡心,離得遠遠的。隻有太子李班日夜守在旁邊,衣服都不脫,還親自給李雄吸膿。李雄召見大將軍建寧王李壽,讓他接受遺詔輔佐朝政。丁卯日,李雄去世,太子李班繼位。李班讓建寧王李壽總領尚書事務,政事都交給李壽和司徒何點、尚書令王瑰處理,自己就在宮裡守喪,啥事兒都不參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辛未日,朝廷給平西將軍庾亮加官,任命他為征西將軍,授予假節,讓他都督江、荊、豫、益、梁、雍六州諸軍事,兼任江、豫、荊三州刺史,鎮守武昌。庾亮征召殷浩為記室參軍。殷浩是殷羨的兒子,他和豫章太守褚裒、丹楊丞杜乂,都因為見識高遠、風度清雅,擅長談論《老子》《易經》,在江東很有名氣,而殷浩更是被當時的名士們推崇。褚裒是褚略的孫子,杜乂是杜錫的兒子。桓彝曾經對褚裒說:“季野褚裒字季野)這人心裡有數,表麵不輕易評價人,其實心裡對人都有褒貶。”謝安也說:“褚裒雖然不怎麼說話,但就像四季的氣候一樣,啥都有。”

秋天八月,王濟回到遼東。朝廷下詔派侍禦史王齊去祭祀遼東公慕容廆,又派謁者徐孟帶著策書去任命慕容皝為鎮軍大將軍、平州刺史、大單於、遼東公,授予持節、都督等職,還讓他可以像慕容廆在世時一樣,秉承皇帝旨意封官授爵。他們的船到了馬石津,結果都被慕容仁給扣下了。

九月戊寅日,衛將軍江陵穆公陸曄去世。

【內核解讀】

鹹和九年公元334年),正值東晉、後趙、成漢、前燕等政權並立的亂世。這一年的曆史記載雖篇幅不長,卻濃縮了政權更迭、軍事衝突、人物興衰等多重曆史圖景,折射出魏晉南北朝時期“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時代特質。

政權更迭中的權力交接與製度延續

這一年多個政權迎來權力交替或製度調整,背後是權力結構的重塑與統治邏輯的延續。後趙政權正月改元“延熙”,看似簡單的年號變更,實則是權力過渡的象征——此時後趙正處於石勒去世後石虎逐步掌控大權的關鍵期,改元既是新政治階段的開啟,也暗含石虎鞏固權威的政治意圖。成漢君主李雄在臨終前“分寧州置交州”,通過行政區劃調整強化地方控製,同時任命霍彪、爨深分掌兩州,體現了對邊疆豪族勢力的拉攏與製衡。

而東晉對地方勢力的冊封更具深意:朝廷授予張駿“大將軍、都督陝西、雍、秦、涼州諸軍事”,並開啟“每歲使者不絕”的外交模式,實質是通過承認地方實力派的既得利益,換取其對東晉正統性的認同,這種“以名爵換忠誠”的策略,成為東晉在弱勢格局下維係政權存續的重要手段。慕容仁自稱“平州刺史、遼東公”則反映了前燕內部的分裂,慕容皝與慕容仁的權力之爭,為後來前燕的統一埋下伏筆。

軍事衝突中的戰略博弈與人性掙紮

段遼與慕容皝的柳城之戰,堪稱亂世軍事智慧的經典案例。段蘭與慕容翰的攻防決策,深刻展現了戰爭中“審己量敵”的重要性。段蘭在初勝後急於追擊,而慕容翰以“為將當務慎重”為由力阻,指出“皝多權詐,好為潛伏”的現實威脅,更點破“縣軍深入,眾寡不敵”的致命風險。這場爭論不僅是戰術分歧,更暗含慕容翰的複雜心態——作為投奔段遼的慕容氏成員,他既需為段遼立功,又不願見母國覆滅,這種“投身相依,無複還理”卻又“欲為大國之計”的矛盾,正是亂世中個體命運的真實寫照。

後趙的西線戰事則暴露了軍事決策的盲目性。郭敖追擊羌人“為羌所敗,死者什七八”,根源在於石虎集團的輕敵冒進,而石虎“遣使誅郭敖”的嚴苛處置,雖強化了軍法權威,卻也折射出其統治的殘暴性。反觀成漢李雄臨終前,太子班“晝夜侍側,不脫衣冠,親為吮膿”的孝行,與諸子“惡而遠之”的冷漠形成鮮明對比,這種道德差異雖未直接影響權力交接,卻為後來成漢的內亂埋下隱患。

曆史人物的品格與時代影響

長沙桓公陶侃的晚年行事,為亂世增添了一抹亮色。他“深以滿盈自懼,不預朝權”的自我克製,在“權臣迭起”的魏晉時期尤為難得;臨終前“封印倉庫,自加管鑰”“軍資、器仗、牛馬、舟船皆有定薄”的嚴謹,展現了其“明毅善斷,識察纖密”的治政風格。史載其“在軍四十一年,自南陵迄於白帝,數千裡中路不拾遺”,這種治理成效背後,是他“用法而恒得法外意”的政治智慧——既堅持製度剛性,又兼顧人情柔性。梅陶將其比作“魏武之神明鑒,孔明之忠順勤勞”,謝安讚其“得法外意”,均是對其政治品格的高度認可。

慕容翰的角色則更具悲劇性。他身為慕容氏成員卻助段遼攻燕,既非不忠,亦非不義,而是亂世中“良禽擇木而棲”的無奈選擇。其勸阻段蘭時“但欲為大國之計,且相為惜功名耳”的言辭,既有戰略遠見,也藏自保之念,這種複雜性使其成為十六國時期“才高見忌”人物的典型代表。

結語:亂世中的秩序微光

鹹和九年的曆史事件,看似分散卻脈絡清晰:政權更迭中暗藏製度延續的努力,軍事衝突中閃現戰略智慧的火花,人物言行中凸顯品格差異的影響。在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陶侃的自律、慕容翰的審慎、段蘭的剛愎、石虎的殘暴,共同構成了十六國時期的多元麵相。這些事件不僅記錄了權力的流轉與戰爭的殘酷,更留下了關於人性、治理與戰略的深刻啟示——即便在最混亂的時代,理性、道德與智慧仍是支撐文明延續的微光。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末日危機:從女寢開始求生之路 我,武鬆,靠科舉無敵! 肥妻懷孕後,蕭少父憑子貴 大明王朝1556 速通武俠世界:我專治意難平! 重生80:我靠懟人係統成億萬富婆 簽到,從獅吼功開始 葬仙,葬帝,葬自己 打造聖僧人設 女王從頂流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