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孝宗穆皇帝上之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587章 孝宗穆皇帝上之上

第587章 孝宗穆皇帝上之上(1 / 1)

永和二年公元346年,丙午年)

春天,正月丙寅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己卯日,都鄉文穆侯何充去世。何充這人很有格局,在朝堂上一臉嚴肅,把國家大事當成自己的責任。選人才都看能力和業績,不偏袒親戚朋友。

一開始,夫餘族住在鹿山,被百濟欺負,部落衰落分散,往西遷移靠近燕國,卻沒設防。燕王慕容皝派世子慕容俊帶著慕容軍、慕容恪、慕輿根三位將軍,領著一萬七千騎兵去偷襲夫餘。慕容俊在中軍指揮,軍事上都交給慕容恪負責。於是成功拿下夫餘,俘虜了夫餘王玄和五萬多部落人口回來。慕容皝封玄為鎮軍將軍,還把女兒嫁給了他。

二月癸醜日,讓左光祿大夫蔡謨兼任司徒,和會稽王司馬昱一起輔佐朝政。

褚裒推薦了前光祿大夫顧和、前司徒左長史殷浩。三月丙子日,任命顧和為尚書令,殷浩為建武將軍、揚州刺史。顧和因為母親去世在守喪,堅決推辭不去上任,還對親近的人說:“古人有脫下喪服去為君王效力的,那是因為他們的才能足以拯救時局。像我這樣的,去了隻會破壞孝道、有傷風俗。”有見識的人都覺得他做得對。殷浩也堅決推辭。會稽王司馬昱給殷浩寫信說:“現在國家正處在倒黴的時候,危險又衰敗到極點。您見識深遠、經驗豐富,完全有能力拯救國家。要是您還一味地推辭,堅持自己的想法,我擔心天下大事就要玩完了。您去不去任職,關乎當下國家的興衰,這和自家的事沒區彆,您得好好考慮啊。”殷浩這才上任。

夏天,四月己酉朔日,發生了日食。

五月丙戌日,西平忠成公張駿去世。他的下屬們擁戴上世子張重華做使持節、大都督、太尉、護羌校尉、涼州牧、西平公,還給他加了個假涼王的稱號;在境內大赦;尊嫡母嚴氏為大王太後,母親馬氏為王太後。

後趙的中黃門嚴生討厭尚書朱軌,正好趕上長時間下雨,嚴生就誣陷朱軌不修理道路,還誹謗朝政,趙王石虎就把朱軌關起來了。蒲洪勸石虎說:“陛下您已經有了襄國、鄴城的宮殿,又修長安、洛陽的宮殿,這有啥用呢?造了一千輛打獵的車,圍了好幾千裡地養禽獸,搶了十多萬老百姓的老婆女兒充實後宮,聖明的帝王乾事兒,難道就該這樣嗎?現在又因為道路沒修好,就要殺尚書。陛下您不搞德政,老天爺下了沒完沒了的雨,七十天才停。剛晴了兩天,就算有百萬鬼兵,也沒辦法把路上的積水弄乾,更何況是人呢!您這樣搞政治和刑罰,怎麼麵對天下人?怎麼給後代交代?希望您停下那些勞役工程,把皇家園林關了,放出宮女,赦免朱軌,這樣才能符合大家的期望。”石虎雖然不高興,但也沒治蒲洪的罪,還為此停了長安、洛陽的工程,可最後還是把朱軌殺了。石虎還定了個私下談論朝政的罪名,允許小吏告發長官,奴仆告發主人。公卿以下的官員,上朝的時候隻能互相用眼神示意,都不敢再互相往來交談了。

後趙將軍王擢攻打張重華,襲擊武街,抓住了護軍曹權、胡宣,把七千多戶人家遷到雍州。涼州刺史麻秋、將軍孫伏都攻打金城,金城太守張衝投降,涼州上下都慌了。張重華把境內的兵都派出去,讓征南將軍裴恒帶領抵抗後趙。裴恒在廣武紮營,好久都不進攻。涼州司馬張耽對張重華說:“國家存亡靠軍隊,軍隊勝敗看將領。現在大家討論選將領,大多推舉老資曆的人。當年韓信被重用,可不是因為他有啥老資格。英明的君主選人才,不看是不是熟人,隻要有能力,就委以重任。現在強敵就在邊境,將領們卻不進攻,大家人心惶惶。主簿謝艾,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可以讓他去抵抗後趙。”張重華把謝艾叫來,問他破敵的辦法。謝艾說希望給他七千兵,保證能打敗後趙。張重華任命謝艾為中堅將軍,給他五千步兵和騎兵,讓他去攻打麻秋。謝艾帶兵從振武出發,晚上有兩隻貓頭鷹在軍營裡叫,謝艾說:“玩六博遊戲,擲到梟就能贏。現在貓頭鷹在軍營叫,這是要打敗敵人的兆頭啊。”於是進軍和後趙軍隊交戰,把後趙打得大敗,殺了五千人。張重華封謝艾為福祿伯。

麻秋攻克金城的時候,金城的縣令敦煌人車濟不投降,自殺了。麻秋又攻打大夏,護軍梁式抓住太守宋晏,獻城投降。麻秋讓宋晏寫信引誘宛戍都尉敦煌人宋矩投降。宋矩說:“做臣子的,既然不能立功,那就隻能以死殉節了!”先殺了妻子兒女,然後自殺。麻秋說:“這都是忠義之士啊。”就把他們收葬了。

冬天,成漢的太保李弈在晉壽起兵造反,蜀地很多人響應,隊伍發展到幾萬人。成漢國主李勢登上城牆抵抗,李弈單人匹馬衝擊城門,被守城門的人射死了,他的隊伍也就散了。李勢在境內大赦,改年號為嘉寧。李勢這人又驕縱又荒淫,根本不管國家大事,整天待在皇宮裡,很少和公卿大臣見麵,疏遠猜忌老臣,隻信任身邊的人,小人的讒言和阿諛奉承的話都能聽進去,刑罰又嚴苛又隨意,搞得朝廷內外都和他離心離德。蜀地本來沒有獠族人,到這時候他們開始從山裡出來,從巴西到犍為、梓潼,山穀裡到處都是,有十多萬部落,根本管不住,成了老百姓的大麻煩。再加上鬨饑荒,整個國家一片蕭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安西將軍桓溫打算討伐成漢,手下的將領們都覺得不行。江夏相袁喬勸他說:“乾大事兒這事兒,本來就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聰明人心裡有數就行,不用等大家意見都一致。現在對天下有威脅的,就是北方的胡人、西邊的成漢這兩個敵人。成漢雖然地勢險要,但比胡人弱。要是想除掉他們,應該先挑容易的下手。李勢這人無道,老百姓和臣子都不擁護他,而且他仗著地方又險又遠,也不修整軍備。咱們應該派一萬精兵,輕裝上陣,快速前進,等他們發現的時候,咱們已經出了他們的險要之地,一戰就能抓住他。蜀地可是個好地方,又富又人口多,諸葛亮當年就靠著蜀地和中原抗衡。要是咱們能得到蜀地,對國家可是大好事兒。有人擔心大軍往西去了,胡人會趁機搗亂,這想法看著對,其實不對。胡人聽說咱們萬裡遠征,肯定覺得咱們國內有重兵防備,不敢亂動;就算他們來侵犯,長江沿線的軍隊也足夠防守,肯定不用擔心。”桓溫聽了他的話。袁喬是袁瑰的兒子。

十一月辛未日,桓溫帶著益州刺史周撫、南郡太守譙王司馬無忌去討伐成漢,上奏章之後就出發了;把留守的事兒交給安西長史範汪,給周撫加了督梁州四郡諸軍事的職務;讓袁喬帶兩千人當先鋒。

朝廷覺得蜀道又險又遠,桓溫帶的人又少還深入敵境,都很擔心,隻有劉惔覺得肯定能贏。有人問他為啥,劉惔說:“從賭博就能看出來。桓溫就像個會賭博的人,沒把握的事兒他不乾。不過我就怕他拿下蜀地之後,以後會獨攬朝廷大權。”

【內核解讀】

這段永和二年公元346年)的記載,是東晉與周邊政權角力、內部治理優劣分化的關鍵一年。從現代視角看,其中的人才選拔邏輯、治理得失、戰略決策規律,甚至人性中的“權力約束”與“責任擔當”,都能與當下形成強烈共鳴,可從五個核心層麵展開評論:

人才選拔:打破“慣性依賴”才是破局關鍵

東晉門閥製度下,“論資排輩”“任人唯親”是官場常態,但這一年的幾則案例,恰恰戳中了“人才使用”的本質——能力適配性永遠優於資曆或關係。

何充的“格局”:對抗時代的“清流標杆”

何充“選才看實績、不偏袒親友”,在士族壟斷權力的背景下,本質是把“公共治理”從“家族私產”中剝離。放在現代組織中,這就是“績效導向”的管理初心:管理者的核心職責是為崗位匹配“能做事的人”,而非為“自己人”安排崗位。他的“嚴肅持重、以國事為己任”,更是對“躺平式乾部”的反向批判——無論古今,“把崗位當責任”都是最稀缺的職業素養。

張重華用謝艾:“破格提拔”的生死考驗

後趙大軍壓境時,涼州官員普遍主張“推舉老資曆將領”,而司馬張耽一句話點破要害:“韓信被重用,從不是因為資曆”。主簿謝艾本是文吏,卻敢以“七千兵破敵”立誓,最終以少勝多。這像極了現代企業的“危機破局”:越是生死關頭,越要打破“論資排輩”的慣性,給“有能力、敢擔責”的人放權。反之,若死守“資曆論”,涼州大概率會淪為後趙的囊中之物。

顧和與殷浩:“個人操守”與“社會責任”的平衡

顧和因母喪拒官,稱“無救世之才便不應破壞孝道”,體現了古代士人的“倫理底線”;而殷浩在司馬昱“國家興衰係於一身”的勸說下上任,則展現了“責任優先”的擔當。放在現代,這本質是“個人選擇”與“公共責任”的辯證:既不必苛責所有人都“舍私為公”,但對掌握特殊能力的人而言,“回避責任”就是對資源的浪費。

君主治理:“權力不受約束”必然走向崩潰

後趙石虎的統治,是“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的經典案例,其操作幾乎踩中了“治理失效”的所有雷區,對現代管理極具警示意義:

“私欲膨脹”碾壓民生底線:既修造襄國、鄴城宮殿,又動工長安、洛陽工程,還造千輛獵車、圈地養禽獸、強搶十餘萬女子充實後宮——本質是把“國家財政”當成“個人金庫”,完全無視百姓負擔。現代社會中,這種“好大喜功、透支資源”的治理方式如地方盲目搞“形象工程”),最終都會引發信任危機。

“刑罰濫用”製造政治恐怖:因私人誣陷就關押尚書朱軌,不聽勸諫執意殺人;甚至設立“私議朝政罪”,鼓勵小吏告長官、奴仆告主人,導致官員“上朝不敢交談,隻能遞眼神”。這種“靠告密維持統治”的邏輯,本質是摧毀組織的“信任基礎”——現代職場中,若管理者靠“打小報告”控製團隊,隻會逼走實乾者,留下投機者。

“剛愎自用”拒絕糾錯:蒲洪的勸諫句句切中要害停勞役、放宮女、赦朱軌),石虎雖“停了工程”,卻仍殺朱軌,暴露了“隻聽批評、不改錯誤”的傲慢。對現代領導者而言,“聽勸”不是軟弱,而是避免決策失誤的必要條件;若把“反對意見”當成“挑釁權威”,最終隻會被孤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軍事戰略:“精準預判”與“敢賭敢拚”的結合

桓溫伐蜀前的爭議,以及謝艾破敵的戰術,揭示了“戰略決策”的核心邏輯:不是“求穩”,而是“算準風險後的精準出擊”。

袁喬的“戰略拆解”:把“不可能”變成“可操作”

當所有人都反對伐蜀時,袁喬精準分析了“可行性”:成漢李勢無道、軍備廢弛內部弱點);蜀地雖險,但輕兵疾進可打“時間差”戰術要點);胡人因“遠征必留後援”不敢偷襲風險排除)。這像極了現代商業中的“藍海戰略”:不糾結於“大家都覺得難”,而是拆解“對手弱點、自身優勢、風險邊界”,找到破局點。

謝艾的“心理戰”:士氣比兵力更重要

謝艾以“貓頭鷹叫=六博贏梟”古代賭博中“梟”為勝牌)激勵士氣,本質是“借符號凝聚信心”。現代戰爭或商業競爭中,“士氣管理”同樣關鍵:當實力處於劣勢時,能否通過“目標共識”“信心激勵”激發潛能,往往是勝負的關鍵。

劉惔對桓溫的判斷:“能力”與“野心”的雙刃劍

劉惔說“桓溫沒把握的事不乾,但怕他得蜀後專權”,精準戳中了“能人管理”的痛點:有能力的人能解決危機,但也可能因“功高震主”成為新的風險。這像現代企業中的“高管製衡”——既要用“能人”破局,也要提前搭建“權力約束機製”,避免“一將功成萬骨枯”後反噬組織。

人性抉擇:“忠義”的本質是“對責任的堅守”

金城令車濟拒降自殺、宛戍都尉宋矩殺妻兒殉節,這兩則案例若用現代視角審視,不必過度拔高“忠君殉節”的形式,但其內核——“對職責的堅守”仍有價值。

車濟作為縣令,拒絕投降是“守土有責”;宋矩作為都尉,拒絕誘降是“守節有責”。麻秋稱他們“忠義之士”並收葬,也說明“對手尊重的不是‘愚忠’,而是‘堅守原則’”。現代社會中,這種“責任堅守”轉化為醫生的“救死扶傷”、消防員的“逆行救援”、公務員的“為民辦事”——本質不是對某個“人”的忠誠,而是對“職業責任”的敬畏。

政權興衰:“民心向背”是永恒的試金石

成漢李勢的衰落與東晉、涼州的暫時穩定,形成了鮮明對比,印證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樸素真理:

李勢“驕縱荒淫、疏遠老臣、信任小人、刑罰嚴苛”,導致“朝廷內外離心離德”;同時對“獠人作亂、饑荒蔓延”視而不見,完全喪失了“民生為本”的治理底線。反觀涼州,張重華能聽勸諫、破格用才;東晉雖有門閥弊端,但何充、殷浩等人仍有“以國事為己任”的擔當。

這像極了現代組織的“生存邏輯”:無論是企業還是政權,若管理者隻關注“自己的利益”,無視“成員的訴求”,再堅固的“城牆”如成漢的地勢險要)也擋不住“人心離散”的崩塌。

結語:曆史的“重複性”恰是其價值所在

永和二年的這些事件,看似是千年前的王朝紛爭,實則是“人性”與“治理”的底層邏輯演練:人才用對了,危機就能破局;權力約束了,治理就不會跑偏;責任守住了,組織就有根基。對現代人而言,讀史不是為了“模仿古人”,而是從這些“成功與失敗的案例”中,找到適用於當下的“決策方法論”——這正是曆史最鮮活的價值。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一拳轟穿避難所 大秦:開局救始皇,手握人皇幡鎮天下 嬌嬌小撩精太軟,糙漢頂不住了 快穿:禁欲教官掐腰陪我玩轉三界 靈未央 鬥羅:收徒成神從截胡朱竹清開始 冒充太傅寡嫂後,他硬要兼祧兩房 攻略男配的正確方法 封界 靈墨踏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