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598章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

第598章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1 / 1)

晉紀二十一,從公元351年辛亥年)到公元354年甲寅年),共四年。

永和七年公元351年,辛亥年)

春天,正月丁酉這天,發生了日食。

苻健的左長史賈玄碩等人,請求按照劉備稱漢中王的舊例,上表推舉苻健為都督關中諸軍事、大將軍、大單於、秦王。苻健生氣地說:“我難道就隻配當秦王嗎!而且東晉的使者還沒回來,我的官爵可不是你們能決定的。”但沒過多久,他又偷偷讓梁安暗示賈玄碩等人給上尊號,自己再三推辭之後,才答應了。丙辰這天,苻健登上天王、大單於的位子,定國號為大秦,實行大赦,改年號為皇始。他追尊父親苻洪為武惠皇帝,廟號太祖;立妻子強氏為天王後,兒子苻萇為太子,苻靚為平原公,苻生為淮南公,苻覿為長樂公,苻方為高陽公,苻碩為北平公,苻騰為淮陽公,苻柳為晉公,苻桐為汝南公,苻廋為魏公,苻武為燕公,苻幼為趙公。任命苻雄為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兼任車騎大將軍、雍州牧,封為東海公;苻菁為衛大將軍、平昌公,負責保衛苻健和太子居住的宮殿;雷弱兒為太尉,毛貴為司空,略陽人薑伯周為尚書令,梁楞為左仆射,王墮為右仆射,魚遵為太子太師,強平為太傅,段純為太保,呂婆樓為散騎常侍。薑伯周是苻健的舅舅;強平是王後的弟弟;呂婆樓本來是略陽氐族的首領。

段龕請求把青州歸附東晉。二月戊寅這天,東晉朝廷任命段龕為鎮北將軍,封齊公。

魏國皇帝冉閔圍攻襄國一百多天,趙國皇帝石祗形勢危急,就去掉了皇帝的稱號,改稱趙王。他派太尉張舉向燕國求救,還答應把傳國玉璽送去,又派中軍將軍張春向姚弋仲求救。姚弋仲派他兒子姚襄率領兩萬八千騎兵去救趙國,還告誡姚襄說:“冉閔不仁不義,把石氏家族都給滅了。我受過石氏的厚待,理當為他們報仇,隻是我又老又病,沒法親自去。你的才能比冉閔強十倍,要是不把他抓回來,就彆來見我了!”姚弋仲也派使者把這事告訴了燕國,燕國皇帝慕容俊派禦難將軍悅綰率領三萬兵馬前去會合。

冉閔聽說慕容俊要救趙國,就派大司馬從事中郎、廣寧人常煒出使燕國。慕容俊讓封裕去質問常煒:“冉閔不過是石氏家養大的,卻忘恩負義造反,怎麼敢擅自稱帝?”常煒說:“商湯流放夏桀,周武王討伐商紂,從而興起了商、周的大業;曹操是被宦官養大的,沒人知道他的出身,最後卻奠定了魏國的基業。如果不是天命,怎麼能成功呢!照這麼說,你又何必問這些呢!”封裕又問:“有人說冉閔剛稱帝的時候,鑄造自己的金像來占卜成敗,結果金像沒鑄成功,這是真的嗎?”常煒說:“我沒聽說過。”封裕說:“從南方來的人都這麼說,你為什麼要隱瞞呢?”常煒說:“那些奸偽的人想要假托天命來迷惑眾人,才會借助祥瑞、依靠占卜來抬高自己。我們魏國君主手握符璽,占據中州,接受天命有什麼可懷疑的呢;怎麼會舍棄真實的天命,反而去依靠金像來決定成敗呢!”封裕又問:“傳國玉璽到底在哪裡?”常煒說:“在鄴城。”封裕說:“張舉說在襄國。”常煒說:“殺胡人的時候,在鄴城的人幾乎都死光了;就算有漏網的,也都躲在溝裡呢,他們哪知道玉璽在哪兒!那些求救的人,什麼大話都敢說,更何況一個玉璽呢!”

慕容俊還是相信張舉的話,就在常煒旁邊堆起柴草,讓封裕私下勸誘他說:“你再好好想想,彆白白送死化為灰燼!”常煒一臉嚴肅地說:“石氏貪婪殘暴,曾經親自率領大軍攻打燕國國都。雖然沒打下來就回去了,但他們一心想著要滅掉燕國。所以他們往東北運送物資糧草、聚集武器裝備,可不是為了幫助燕國,而是想消滅燕國。我們魏國君主消滅石氏,雖然不是為了燕國,但作為臣子,聽到仇敵被滅,從道義上來說應該怎麼做呢?你們不但不感激,反而替石氏指責我們,這不是很奇怪嗎!我聽說人死了,骨肉埋在土裡,精魂升入天際。承蒙您的好意,趕快添柴點火,讓我能到天帝那兒去申訴就夠了!”慕容俊身邊的人請求殺了常煒,慕容俊說:“他不怕犧牲自己來維護他的君主,是個忠臣啊!而且冉閔有罪,和他這個使者有什麼關係呢!”就讓常煒出去到館舍休息。夜裡,慕容俊派常煒的同鄉趙瞻去慰問他,還說:“你為什麼不說實話呢?大王生氣了,想把你流放到遼、碣那邊,怎麼辦呢?”常煒說:“我從成年以來,對普通百姓都不會說謊,更何況是君主呢!違背本心去迎合彆人,我做不到。我隻會實話實說,就算被扔到東海裡,我也不逃避!”說完就麵向牆壁躺下,不再和趙瞻說話。趙瞻把這些都告訴了慕容俊,慕容俊就把常煒囚禁在龍城。

趙國並州刺史張平派使者向秦國投降,秦王苻健任命張平為大將軍、冀州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燕王慕容俊回到薊城。

三月,姚襄和趙國汝陰王石琨各自帶兵去救襄國。冉閔派車騎將軍胡睦在長蘆抵擋姚襄,派將軍孫威在黃丘抵擋石琨,結果兩人都戰敗而回,士兵幾乎死光了。

冉閔想親自帶兵出擊,衛將軍王泰勸諫說:“現在襄國還沒打下來,外麵的救兵卻像雲彩一樣聚集過來,如果我們出去迎戰,一定會腹背受敵,這太危險了。不如堅守營壘,挫敗他們的銳氣,再慢慢觀察他們露出破綻,然後出擊。而且陛下您親自到陣前,如果有個閃失,那大事就完了。”冉閔本來打算聽從王泰的建議,這時道士法饒進言說:“陛下圍攻襄國一年了,一點功勞都沒有,現在敵人來了,又躲避不戰,以後還怎麼指揮將士呢!而且太白星進入昴宿,這預示著要殺掉胡人的君主,此戰必定百戰百勝,不能錯過這個機會啊!”冉閔一聽,捋起袖子大聲說:“我決定出戰了,誰敢阻攔就斬首!”於是他率領全部人馬出戰,和姚襄、石琨交戰。正好悅綰帶著燕兵趕到,離魏軍還有幾裡地的時候,他把騎兵散開,拖著柴草揚起塵土,魏軍遠遠望見,心裡十分恐懼。姚襄、石琨、悅綰從三麵攻擊,趙王石祗又從後麵衝擊,魏軍大敗,冉閔隻帶著十幾個騎兵逃回鄴城。投降的胡人栗特康等人抓住大單於冉胤和左仆射劉琦,向趙國投降,趙王石祗把他們殺了。胡睦以及司空石璞、尚書令徐機、中書監盧諶等將士,一共死了十多萬人。冉閔悄悄回到鄴城,沒人知道。鄴城的人十分震驚恐慌,謠言說冉閔已經死了。射聲校尉張艾建議冉閔親自到郊外舉行祭祀儀式,來安撫民心。冉閔聽從了他的建議,謠言這才平息。冉閔把法饒父子處以車裂之刑,追贈韋謏為大司徒。姚襄回到灄頭,姚弋仲因為他沒抓住冉閔,氣得打了他一百杖。

【內核解讀】

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的這段曆史,如同一幅濃縮的十六國亂世畫卷,政權更迭的倉促、軍事博弈的殘酷、意識形態的交鋒在字裡行間交織,展現出魏晉南北朝時期“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動蕩底色。透過這段記載,我們既能看到權力遊戲的永恒邏輯,也能窺見亂世中個體命運的浮沉與時代發展的必然軌跡。

政治表演:權力合法性的構建與解構

苻健稱帝的過程堪稱古代權力交接的“標準劇本”。左長史賈玄碩最初提議效仿劉備稱漢中王的舊例,為苻健謀求都督關中諸軍事、大將軍等頭銜時,苻健先是以“晉使未返”為由怒斥拒絕,轉頭卻密令梁安暗示臣下“上尊號”,經過“再三辭讓”才“勉為其難”接受。這種看似矛盾的行為,實則是中國古代政治中“名正言順”邏輯的典型體現——通過“推讓”的儀式性表演,將權力獲取包裝成“眾望所歸”的結果,而非個人野心的實現。

這種政治表演的背後,是對權力合法性的迫切追求。苻健追尊父親苻洪為武惠皇帝,立妻強氏為王後,封諸子為公爵,同時任命苻雄、苻菁等宗室核心成員掌握軍權,以呂婆樓等氐族酋領擔任要職,構建起一套以血緣、部族為紐帶的權力網絡。這種結構設計既延續了魏晉以來的門閥政治傳統,又保留了少數民族的部族共治特征,反映出十六國時期“胡漢雜糅”的政治生態。

相比之下,段龕以青州內附東晉的選擇,則展現了亂世中地方勢力的生存智慧。在冉閔、苻健、慕容俊等多方勢力角逐的背景下,段龕通過“內附”名義尋求東晉的冊封鎮北將軍、齊公),本質上是借助正統象征東晉雖偏安江南,但仍被視為華夏正朔)提升自身合法性,為割據青州爭取緩衝空間。這種“挾外援以自重”的策略,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地方豪強的常見生存手段。

軍事博弈:戰略短視與命運轉折

冉閔圍攻襄國的百日之戰,是這段曆史中最具戲劇性的軍事衝突,其興衰轉折深刻印證了“戰略決策決定戰爭走向”的鐵律。麵對襄國城內的石祗政權和城外姚襄、慕容俊的聯軍,冉閔陷入了經典的“圍城打援”困境。衛將軍王泰的勸諫切中要害:“固壘以挫其銳,徐觀其釁而擊之”,這一主張符合孫子兵法“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的作戰思想,本可成為破解困境的良策。

然而,道士法饒以“太白入昴,當殺胡王”的讖語蠱惑,最終點燃了冉閔的冒進之心。“攘袂大言”的衝動決策取代了理性分析,導致魏兵在姚襄、石琨、悅綰、石祗的四麵夾擊下慘敗,十餘萬將士陣亡,大單於冉胤、司空石璞等核心重臣被殺,冉魏政權元氣大傷。這場失敗的本質,是個人英雄主義對軍事規律的蔑視——冉閔或許忘了,戰場上的勝負從來不是靠“百戰百克”的口號決定,而是取決於戰略布局、兵力調度與時機把握。

姚弋仲對其子姚襄的嚴苛要求“不梟擒以來,不必複見我也”),則折射出少數民族領袖的務實作風與複仇邏輯。在“冉閔屠滅石氏”的背景下,姚弋仲將軍事行動與“複仇”倫理綁定,既凝聚了部族力量,又為出兵尋找了道義支點。而慕容俊派遣悅綰“曳柴揚塵”製造兵勢的戰術,生動展現了心理戰在古代戰爭中的運用——通過虛張聲勢動搖敵軍軍心,以最小代價達成戰略目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意識形態交鋒:正統性話語權的爭奪

冉魏與前燕的外交辯論,堪稱一場沒有硝煙的“正統性爭奪戰”。燕主慕容俊派封裕詰問常煒:“冉閔,石氏養息,負恩作逆,何敢輒稱大號?”這一質問直指冉閔政權的合法性軟肋——作為石氏養子,顛覆石趙後自立,在儒家倫理中屬於“以下犯上”。常煒的回應則巧妙援引曆史典故:“湯放桀,武王伐紂”“曹孟德養於宦官,卒立魏氏之基”,將冉閔的行為包裝成“天命所歸”的革命,而非單純的叛亂。

關於“鑄金像卜成敗”與“傳國璽所在”的辯論,進一步揭示了亂世中“符瑞”符號的政治價值。常煒的反駁一針見血:“奸偽之人欲矯天命以惑人者,乃假符瑞、托蓍龜以自重”,戳破了封建時代以“祥瑞”“讖語”包裝權力的虛偽性。而他堅持“傳國璽在鄴”的立場,本質上是在維護冉魏政權的正統象征——傳國璽作為“天命所歸”的物質載體,其歸屬權直接關係到政權的合法性認知。

慕容俊最終釋放常煒並讚其“忠臣也”,看似矛盾的行為實則暗藏深意:既彰顯了自身“容人之量”的政治姿態,又通過優待敵方使臣,反襯冉閔“殺胡”政策的殘暴,為前燕日後進取中原積累道義資本。這種“誅心為上”的政治智慧,成為慕容氏能夠從遼東崛起、最終入主中原的重要原因。

曆史啟示:亂世中的生存邏輯與文明困境

這段曆史片段中,幾乎每個關鍵節點都暗含著深刻的曆史啟示。苻健的“政治表演”揭示了權力合法性的構建規律——在製度尚未成熟的亂世,儀式感與象征意義往往比實際權力更能凝聚人心;冉閔的慘敗印證了“理性決策高於個人意誌”的治國鐵律,任何將國家命運寄托於“讖語”“直覺”的行為,終將付出慘痛代價;常煒的“寧死不欺”則展現了亂世中知識分子的氣節堅守,在道德失序的時代,這種“直情儘言”的精神更顯珍貴。

從宏觀視角看,永和七年的曆史動蕩是魏晉南北朝“大分裂”時代的縮影:中央權威崩塌後,地方勢力與少數民族政權激烈角逐,舊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整個社會陷入“以力取勝”的叢林法則。但正是在這種混亂中,胡漢文化開始深度交融——苻健重用漢族士族薑伯周、王墮)與氐族酋領,冉閔的“殺胡”與慕容俊的“容漢”形成對比,最終推動了北方民族的融合進程。

曆史總是在重複中前進。永和七年的權力博弈、軍事決策與意識形態之爭,在後世的王朝更迭中不斷上演,但其背後的規律始終未變:尊重規律者興,違背規律者亡;以民為本者存,窮兵黷武者滅。這段看似遙遠的曆史,實則是一麵鏡子,照見了權力的本質、人性的複雜與文明的韌性。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惡女嬌嬈,誘哄陰鷙大佬為她癡狂 重生八零:在小漁村發家手劄 開局穿成蘿莉,本體是把嗜血魔劍 閨蜜齊穿書,你離,我隔一天! 重生歸來當道士 改嫁高冷硬漢後,黑心竹馬心慌了 穿成殘次品?全星際大佬嗜我成癮 快穿:笨蛋美人拯救世界 快穿之哼!糯糯才不是孟婆家的呢 奧特:我靠模擬成就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