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602章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

第602章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1 / 1)

鄴城那時候鬨起了大饑荒,人都開始吃人了,以前趙國皇宮裡的宮女幾乎都被吃光了。蔣乾派侍中繆嵩、詹事劉猗帶著奏表去請求投降,並且向謝尚求救。庚寅這天,燕國的慕容俊派廣威將軍慕容軍、殿中將軍慕輿根、右司馬皇甫真等人率領兩萬步兵和騎兵,去幫助慕容評攻打鄴城。

辛卯這天,燕國人在龍城把冉閔給殺了。當時正好趕上大旱,還鬨蝗蟲,慕容俊覺得是冉閔的鬼魂作祟,就派人去祭祀他,給他定諡號為悼武天王。

一開始,謝尚派戴施駐守枋頭,戴施聽說蔣乾求救,就從倉垣轉移到棘津駐紮,攔住蔣乾的使者索要傳國玉璽。劉猗讓繆嵩回鄴城告訴蔣乾,蔣乾懷疑謝尚沒辦法來救,猶豫不決。六月,戴施帶著一百多個壯士進入鄴城,幫忙守衛三台,騙蔣乾說:“現在燕軍就在城外,道路不通,玉璽不敢送出去。你先拿出來給我,我馬上派人飛速去報告天子。天子要是知道玉璽在我這兒,就會相信你是真心投降,肯定會多發兵馬糧草來救援。”蔣乾覺得有道理,就把玉璽拿出來給了戴施。戴施對外宣稱派督護何融去迎接糧草,實際上偷偷讓人帶著玉璽送到枋頭。甲子這天,蔣乾帶著五千精銳士兵和晉兵出城迎戰,慕容評把他們打得大敗,斬殺了四千人,蔣乾好不容易才脫身跑回城裡。

甲申這天,秦國皇帝苻健回到長安。

謝尚和姚襄一起在許昌攻打張遇。秦國皇帝苻健派丞相東海王苻雄、衛大將軍平昌王苻菁去關東攻占土地,率領兩萬步兵和騎兵來救援。丁亥這天,雙方在潁水的誠橋交戰,謝尚等人被打得大敗,死了一萬五千人。謝尚逃回淮南,姚襄扔下輜重,把謝尚送到芍陂;謝尚把後事全都托付給姚襄。殷浩聽說謝尚戰敗,就退兵駐紮在壽春。秋天七月,秦國丞相苻雄把張遇以及陳、潁、許、洛等地的五萬多戶百姓遷到關中,任命右衛將軍楊群為豫州刺史,鎮守許昌。謝尚被降職,封號為建威將軍。

以前趙國的西中郎將王擢派使者來請求投降,東晉朝廷任命王擢為秦州刺史。

丁酉這天,東晉任命武陵王司馬曦為太宰。

丙辰這天,燕國的慕容俊前往中山。

王午聽說魏國戰敗,當時鄧恒已經死了,王午就自稱安國王。八月戊辰這天,燕國的慕容俊派慕容恪、封弈、陽騖去攻打他,王午緊閉城門堅守,還把冉操送到燕軍那裡;燕軍搶了他的莊稼後就回去了。

庚午這天,魏國的長水校尉馬願等人打開鄴城城門,放燕軍進城,戴施、蔣乾從城牆上用繩子吊下來,逃到倉垣。慕容評把魏國皇後董氏、太子冉智、太尉申鐘、司空條攸等人以及皇帝的車馬服飾等都送到薊城。尚書令王簡、左仆射張乾、右仆射郎肅都自殺了。慕容俊謊稱董氏獻出傳國玉璽,賜給董氏奉璽君的稱號,賜給冉智海賓侯的爵位。任命申鐘為大將軍右長史。命令慕容評鎮守鄴城。

桓溫派司馬勳幫助周撫在涪城討伐蕭敬文,把蕭敬文給殺了。

謝尚從枋頭把傳國玉璽迎接到建康,朝廷百官都來祝賀。

秦國任命雷弱兒為大司馬,毛貴為太尉,張遇為司空。

殷浩北伐的時候,中軍將軍王羲之寫信勸他彆去,殷浩沒聽。後來北伐沒成功,殷浩又打算再出征。王羲之就又給殷浩寫信說:“現在咱們這小小的江左地區,天下人對咱們失望,這情況已經很久了。現在爭著去建立武功,不是該做的事兒。最近那些負責朝廷內外事務的人,沒有深謀遠慮,把國家的根基都耗儘了,各自按自己的想法來,最後沒一件功勞值得一說,結果搞得天下都快有土崩瓦解的趨勢了。負責這些事兒的人,怎麼能推卸對天下的責任呢!現在軍隊在外戰敗,國內物資也耗儘了,保住淮河的想法,已經沒辦法實現了,還不如退回保住長江,讓各位督將各自回到原來鎮守的地方。長江以外的地方,就維持著名義上的統治算了。大家應該承認錯誤,反省自己,重新好好治理國家,減輕賦稅徭役,和老百姓一起重新開始,這樣或許還能解救眼前的危急情況!您出身平民,身負天下重任,擔當著統領的職責,卻把事情搞成這樣,恐怕滿朝的賢能之士,沒人願意跟您一起分擔指責。要是您還覺得之前的事兒沒做好,所以又要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這天下雖然大,可您又能容身何處呢!這是無論聰明還是愚笨的人都想不明白的。”

王羲之又給會稽王司馬昱寫信說:“做臣子的,誰不想讓自己的君主和前代的聖君一樣興盛呢!何況現在遇到這麼難得的時機!隻是要看自己的力量夠不夠,難道能不權衡利弊來處理嗎!現在雖然看起來有讓人高興的機會,但自己仔細想想,擔憂的事兒可比高興的事兒重要多了。功業能不能成功還不一定,可老百姓都快死光了,勞役沒完沒了,征收的賦稅一天比一天重,就憑咱們小小的吳、越地區,要管理天下十分之九的地方,不滅亡還等什麼呢!要是不估量自己的德行和能力,不停下來,這是國內的人都痛心歎息卻又不敢說實話的事兒啊。‘過去的事兒已經無法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補救。’希望殿下您再好好想想,先打好不會失敗的基礎,等根基穩固、形勢有利的時候再謀劃,也不算晚。要是不這樣做,恐怕國家就像被麋鹿遊玩踐踏一樣,災難可就不止是在山林裡了!希望殿下您暫時放下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來解救眼前的危急情況,這可以說是把要滅亡的局麵轉變為保存,把災禍轉為福氣啊。”司馬昱也沒聽他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九月,殷浩駐紮在泗口,派河南太守戴施占據石門,滎陽太守劉遯占據倉垣。殷浩因為要打仗,就把太學的學生都遣散了,學校從此就荒廢了。

冬天十月,謝尚派冠軍將軍王俠攻打許昌,把許昌打下來了。秦國的豫州刺史楊群退兵駐紮到弘農。朝廷征召謝尚為給事中,駐守石頭城。

丁卯這天,燕國的慕容俊回到薊城。

以前趙國那些手握重兵占據州郡的將領,各自派使者向燕國投降;燕國的慕容俊任命王擢為益州刺史,夔逸為秦州刺史,張平為並州刺史,李曆為兗州刺史,高昌為安西將軍,劉寧為車騎將軍。

慕容恪駐紮在安平,儲備糧草,製造攻城器械,準備去討伐王午。丙戌這天,中山的蘇林在無極起兵,自稱天子;慕容恪從魯口回來討伐蘇林。閏月戊子這天,燕國的慕容俊派廣威將軍慕輿根幫助慕容恪攻打蘇林,把蘇林殺了。王午被他的將領秦興殺了。呂護又殺了秦興,再次自稱安國王。

燕國的大臣們一起給慕容俊上尊號,慕容俊答應了。十一月丁卯這天,開始設置各種官職,任命國相封弈為太尉,左長史陽騖為尚書令,右司馬皇甫真為尚書左仆射,典書令張悕為右仆射;其他文武官員,也都分彆授予不同官職。戊辰這天,慕容俊登上皇帝位,宣布大赦天下。他自以為得到了傳國玉璽,就改年號為元璽。追尊武宣王為高祖武宣皇帝,文明王為太祖文明皇帝。這時候東晉的使者正好到了燕國,慕容俊對使者說:“你回去告訴你們天子:我是因為彆人不行,才被中原地區推舉,現在已經稱帝了!”他把司州改為中州,在龍都建立留台,任命玄菟太守乙逸為尚書,專門負責留台事務。

秦國丞相苻雄在隴西攻打王擢,王擢逃到涼州,苻雄退兵駐紮在隴東。張重華任命王擢為征虜將軍、秦州刺史,特彆寵信優待他。

【內核解讀】

這段史料濃縮了十六國時期中原大地的混亂與掙紮,政治博弈的殘酷、人性的脆弱與權力的誘惑在字裡行間交織,勾勒出一幅王朝更迭中的社會全景圖。

生存絕境下的人性拷問

鄴城大饑荒“人相食”的記載,撕開了亂世最殘酷的麵紗。曾經的宮廷侍從淪為食物,這種極端場景不僅是對物質匱乏的控訴,更暴露了秩序崩塌後人性的異化。在生存本能麵前,倫理道德失去了約束力,所謂的尊卑等級在饑餓麵前蕩然無存。蔣乾的請降與猶豫,本質上是在絕境中對“生存希望”的計算——降燕能否換來生機?東晉是否真能救援?這種掙紮背後,是整個鄴城百姓的命運抉擇。

而慕容儁將大旱蝗災歸咎於冉閔“作祟”,並追諡其為“悼武天王”的舉動,極具諷刺意味。這既體現了古代統治者對自然現象的迷信解讀,也暗含政治權謀——通過祭祀“仇敵”平息民怨、鞏固統治合法性,將天災的責任轉移給“亡魂”,暴露了權力遊戲中荒誕的邏輯。

傳國璽:權力合法性的象征博弈

傳國璽的爭奪堪稱這段曆史的“重頭戲”,它的流轉軌跡清晰展現了各方勢力的心理博弈。戴施以“救兵糧餉”為誘餌騙取玉璽,蔣乾在絕望中選擇相信,本質上是對“正統”的最後寄托——他們試圖通過將玉璽交付東晉,換取生存的政治資本。而戴施“陰令懷璽送於枋頭”的操作,則凸顯了東晉政權在亂世中的投機心態:不全力救援,卻優先搶奪象征權力的信物。

慕容儁“詐雲董氏得傳國璽獻之”的行為更耐人尋味。明知玉璽已入東晉,卻編造謊言給自己“加戲”,並借此改元稱帝,說明在分裂時代,“正統性敘事”比實際擁有信物更重要。權力合法性的構建,往往依賴於這類精心設計的政治神話,哪怕漏洞百出,仍能成為統治的精神支柱。

軍事潰敗背後的戰略困局

東晉在軍事上的接連失利,暴露了其北伐戰略的致命缺陷。謝尚、姚襄在潁水之戰慘敗,死者萬五千人,直接反映了東晉軍隊戰鬥力的薄弱與指揮失當。殷浩不顧王羲之勸阻堅持北伐,最終“軍破於外,資竭於內”,印證了王羲之“疲竭根本”的擔憂——偏安江南的東晉,根本無力支撐大規模的北伐戰爭,強行用兵隻會加速自身崩潰。

王羲之的兩封書信堪稱亂世清醒劑。他提出“還保長江,督將各處複舊鎮”“省其賦役,與民更始”的主張,直指東晉的核心問題:不顧國力盲目追求武功,隻會陷入“土崩之勢”。但殷浩與會稽王昱的“不從”,則體現了門閥政治的短視——掌權者為了虛名與派係利益,寧願犧牲民生根本,這種戰略短視最終讓東晉錯失了休養生息的機會。

更令人痛心的是“罷遣太學生徒,學校由此遂廢”的記載。在軍事壓力下,文化教育首先被拋棄,反映了亂世中“重武輕文”的畸形邏輯。當一個政權將生存希望完全寄托於武力,而放棄文化傳承與製度建設時,其衰亡的命運早已注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政權更迭中的秩序重構

慕容儁稱帝與百官設置,標誌著前燕政權的正式確立。從“始置百官”到追尊先祖、改元建號,一係列操作嚴格遵循中原王朝的禮製規範,顯示出少數民族政權對“華夏正統”的認同與模仿。這種文化上的“漢化”策略,是前燕能夠在中原立足的重要原因——通過借用漢族政治傳統,降低統治阻力。

而對趙故將的分封王擢為益州刺史、張平為並州刺史等),則體現了亂世中常見的“招撫策略”。前燕通過承認地方勢力的既得利益,快速擴大統治版圖,但這種“羈縻”模式也埋下了隱患——地方勢力的忠誠度隨時可能因利益變化而動搖,為日後的叛亂埋下伏筆。

王午、蘇林、呂護等人的接連稱帝與相互殘殺,更凸顯了權力真空期的混亂。當中央權威崩塌後,任何擁有武裝的勢力都想爭奪最高權力,“安國王”“天子”等稱號的隨意出現,反映了當時“王綱解紐”的無序狀態,也讓普通百姓陷入無儘的戰火與苦難。

結語:亂世中的曆史啟示

這段史料所展現的,不僅是朝代更迭的表層敘事,更揭示了權力運作的底層邏輯:合法性的構建需要符號傳國璽)、神話追諡冉閔)與製度設百官)的多重支撐;軍事勝利的關鍵在於國力支撐與戰略理性,而非盲目冒進;而民生的安定,才是政權長治久安的根本——鄴城的饑荒、東晉的賦役繁重,最終都成為了王朝興衰的轉折點。

在那個“人命如草芥”的時代,個體命運在宏大的政治博弈中顯得微不足道,但正是無數個體的掙紮與選擇,共同書寫了這段混亂而深刻的曆史。它提醒我們:任何忽視民生、沉迷權鬥的政權,終將被曆史拋棄;而唯有兼顧現實生存與長遠發展的戰略,才能在亂世中站穩腳跟。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靠,女主怎麼有追追啊 謀春 我媽是年代文早逝原配 歡迎來到神明的遊戲 從海灣風暴開始 覺醒十倍返利,我手撕極品親戚! 主母生存指南 引誘清冷權臣後 克係末日擺攤,邪神被我喂成萌寵 亡妻回歸的方式不太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