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606章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

第606章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1 / 1)

話說在那個時候,涼國和宋軍在武始大澤那兒攪和到一塊兒,還為去世的領導辦喪事。閏月的時候,宋軍到了姑臧這地兒。涼王張祚呢,就想著把張瓘的弟弟張琚和他兒子張嵩抓起來乾掉。這哥倆聽說了,立馬在集市上招募了好幾百人,扯著嗓子喊:“張祚這貨太不靠譜,我哥的大軍都到城東啦,誰要是敢動手,滅他三族!”然後就打開西門,把宋軍放進來了。領軍將軍趙長這些人害怕被治罪,就跑到宮裡把張重華的老媽馬氏拉出來,擁立涼武侯張玄靚當老大。易揣他們帶著兵衝進宮殿,把趙長等人抓起來殺了。張祚拿著劍站在殿上,大喊大叫,讓身邊的人使勁兒乾仗。但這張祚平時太不得人心了,根本沒人願意為他拚命,結果就被士兵給砍了。宋軍把他腦袋砍下來,到處展示,還把屍體扔在路邊,城裡的人都歡呼萬歲。最後就用平民的規格把他埋了,還殺了他兩個兒子。張混、張琚讓張玄靚當了大將軍、涼州牧、西平公,還大赦天下,又恢複使用建興四十三年這個年號。這時候張玄靚才七歲呢。

張瓘到了姑臧,把張玄靚捧成涼王,自己就當了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尚書令、涼州牧、張掖郡公,還讓宋混做尚書仆射。隴西有個叫李儼的,占著自己的地盤,不聽張瓘的命令,還用東晉那邊的年號,好多人都去歸附他。張瓘就派手下將領牛霸去收拾他,還沒到地兒呢,西平人衛綝也造反了,牛霸的軍隊一下子就被打散,跑回來了。張瓘又派弟弟張琚去打衛綝,把衛綝打敗了。酒泉太守馬基起兵響應衛綝,張瓘派司馬張姚、王國去把馬基給殺了。

冬天十月的時候,東晉讓豫州刺史謝尚監管並、冀、幽三個州,鎮守壽春。

鎮北將軍段龕給燕國老大慕容俊寫了封信,用表親的禮儀跟他說話,還不承認他稱帝這事兒。慕容俊一下子就火了,十一月的時候,派太原王慕容恪做大都督、撫軍將軍,讓陽騖當副手,去揍段龕。

秦國這邊,讓辛牢當尚書令,趙韶當左仆射,尚書董榮當右仆射,中護軍趙誨當司隸校尉。

十二月,高句麗王高釗派使者到燕國,送了人質,還上了貢品,就為了把老媽接回去。慕容俊答應了,派殿中將軍刁龕把高釗的老媽周氏送回高句麗。還封高釗為征東大將軍、營州刺史,樂浪公,王的稱號照舊。

上黨有個叫馮鴦的,把燕國的太守段剛趕走了,占了安民城,自己稱太守,還派使者向東晉投降。

秦國丞相雷弱兒這人性格直爽,覺得趙韶、董榮這倆貨把朝政攪得亂七八糟,經常在朝堂上公開批評他們,一看到這倆人就氣得咬牙切齒。趙韶、董榮就在秦王苻生麵前說雷弱兒壞話,苻生就把雷弱兒和他的九個兒子、二十七個孫子都殺了。這下羌族的人都開始有二心了。苻生雖然還在守喪期,但是吃喝玩樂一點沒耽誤,上朝的時候還帶著刀弓,看著大臣們。錘子、鉗子、鋸子、鑿子這些能傷人的家夥,都放在身邊。他即位沒多久,從後妃、公卿到仆人,一共殺了五百多人,砍小腿、折肋骨、鋸脖子、剖腹取胎的事兒,那是經常發生。

燕國老大慕容俊覺得段龕勢力還挺強,就跟太原王慕容恪說:“要是段龕派兵在黃河邊守著,咱們過不去,就直接把呂護收拾了回來。”慕容恪就先派了些輕裝部隊到黃河邊,準備好船,看看段龕啥想法。段龕的弟弟段羆,又勇猛又有腦子,跟段龕說:“慕容恪這人可會打仗了,而且人家兵多,要是讓他們過了黃河,打到城下,到時候就算咱們想投降,估計都沒機會了。哥你就堅守城池,我帶精銳部隊在黃河邊抵抗,要是運氣好打勝了,哥你再帶著大軍跟上,肯定能立大功。要是打輸了,還不如早點投降,起碼還能混個千戶侯。”段龕不聽他的。段羆一直堅持勸,段龕煩了,就把段羆給殺了。

【內核解讀】

這段史料勾勒出十六國時期涼、燕、秦等政權的混亂圖景,既是權力更迭的“修羅場”,也是人性弱點與時代困境的集中爆發。從現代視角看,其中的權力邏輯、治理漏洞與個體選擇,至今仍有深刻的警示意義。

涼國:權力失控下的“速朽循環”

涼王張祚的覆滅,本質是“暴力奪權者終被暴力反噬”的必然。他試圖通過誅殺張瓘親屬鞏固權力,卻忽略了最核心的統治根基——民心。當張琚、張嵩在集市以“滅三族”為威懾招募力量時,數百人響應的背後,是民眾對張祚暴政的集體厭惡;而張祚拔劍督戰時無人效命,更是“失道寡助”的直白體現。

更值得玩味的是涼國的權力傳承邏輯:從張祚被殺,到馬氏被裹挾擁立七歲的張玄靚,再到張瓘進京後“挾幼主掌實權”,本質是“槍杆子決定話語權”的亂世規則。七歲幼主淪為傀儡,大赦天下、恢複舊年號不過是權力洗牌後的“維穩儀式”,卻無法改變涼國內部“強臣爭權”的隱患——後續李儼割據、衛綝造反、馬基響應,本質是權力分散化的必然結果,也印證了“沒有穩定治理體係的政權,再華麗的權力儀式都是空中樓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燕國:戰略博弈中的“決策生死線”

慕容俊與段龕的對抗,是“戰略遠見”與“短視自負”的鮮明對比。段龕的致命失誤,在於無視弟弟段羆的理性建議——段羆清晰看透慕容恪“兵多將勇”的優勢,提出“黃河拒敵”的止損策略,既符合“禦敵於國門之外”的軍事邏輯,也為自己留了“戰敗投降”的後路,是亂世中務實的生存智慧。

但段龕不僅拒絕正確戰略,還因“厭煩勸諫”誅殺段羆,本質是“權力自負”扼殺了理性決策。這種“聽不進逆耳忠言”的缺陷,在亂世中直接等同於“自斷臂膀”——他親手除掉唯一能對抗慕容恪的人,等同於為燕國大軍打開了黃河防線的大門。反觀慕容俊,雖有“打不過就撤”的保守預案,卻也懂得讓慕容恪先派輕兵試探敵情,這種“謹慎與靈活並存”的戰略思維,正是燕國能在亂世中立足的重要原因。

秦國:暴政下的“統治自殺式操作”

苻生的統治,是“非理性暴政”摧毀政權根基的典型案例。雷弱兒作為丞相,公開批評趙韶、董榮亂政,本是維護朝堂秩序的正常行為,卻被苻生以“聽信讒言”為由滿門抄斬,不僅自斷肱骨之臣,更引發羌族群體的“二心”——要知道,十六國時期政權的穩定,很大程度依賴於對各民族勢力的平衡,苻生此舉無疑是“主動製造內部矛盾”。

更荒唐的是,苻生在守喪期沉迷享樂,上朝時攜帶刀弓、放置酷刑工具,甚至以“砍小腿、剖腹取胎”為樂,這種“反人性”的統治方式,徹底打破了“君權雖強仍需底線”的政治共識。短短時間內誅殺五百多人,涵蓋後妃、公卿到仆人,本質是“用暴力恐懼替代治理”,而恐懼的儘頭必然是反抗——羌族的離心隻是開始,這種“自殺式暴政”注定無法長久,也為後來秦國的權力更迭埋下伏筆。

亂世中的個體:在“生存”與“道義”間掙紮

這段史料中的個體選擇,折射出亂世中普通人的無奈與困境。張琚、張嵩為自保在集市招募人手,喊出“滅三族”的威懾口號,是“以暴製暴”的生存本能;趙長等人裹挾馬氏擁立幼主,是“怕被治罪”的投機選擇;段羆提出理性建議卻被誅殺,是“忠誠與智慧反遭厄運”的悲劇;高句麗王高釗送質納貢求回母親,是“弱國在強權間妥協”的現實;馮鴦趕走燕太守投靠東晉,是“在多方勢力中擇主而事”的權衡。

這些個體沒有絕對的“善”與“惡”,更多是在“亂世生存法則”下的被動選擇——當秩序崩塌、生命隨時可能被剝奪時,“道義”往往讓位於“自保”,“理想”往往屈服於“現實”。這也恰恰印證了:穩定的秩序、健全的規則,才是人性向善、個體能追求更高價值的前提,而十六國亂世的混亂,正是對“失序代價”最沉痛的注解。

綜上,這段史料不僅是一段曆史記錄,更是一麵鏡子:它照出權力不受約束的瘋狂,照出決策失誤的代價,照出暴政的短命,也照出亂世中個體的掙紮。即便放在現代社會,其中“民心是執政根基”“理性決策是成功關鍵”“權力需要製衡”的核心邏輯,依然具有不可忽視的現實意義。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和少年帝王共感,他爬窗索吻 滿級大佬混都市 嬌嬌覺醒彈幕後,四個大佬被釣瘋 他人馭鬼我修仙,他人恐懼我貪婪 開啟台球皇帝生涯 爽文女主,但全員戀愛腦 穿越成一個陪嫁丫鬟 漫漫封神路 星光祈願錄 惡魔,吸血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