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孝宗穆皇帝下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14章 孝宗穆皇帝下(1 / 1)

公元361年升平五年,辛酉年)

春天一月,朝廷來了波大赦天下,大家都鬆了口氣。

劉衛辰跑去搶了前秦邊境五十多名老百姓,當奴婢獻給前秦。苻堅可不樂意了,狠狠責備他,讓他把人都放回去。這劉衛辰一氣之下,直接跟前秦翻臉,轉頭抱了代國的大腿。

東安簡伯郗曇去世。二月,朝廷讓東陽太守範汪掌管徐、兗、青、冀、幽五州軍事,還兼任徐、兗二州刺史。

平陽有人帶著全郡投降前燕。前燕派建威將軍段剛當太守,還讓督護韓苞帶兵一起守平陽。

有個叫丁進的方士,在前燕皇帝慕容俊麵前挺得寵。這家夥想巴結太宰慕容恪,就攛掇慕容恪去殺太傅慕容評。慕容恪一聽,火冒三丈,直接上奏把丁進抓起來砍了。

高昌掛了,前燕河內太守呂護收編了他的人馬,還派使者來東晉投降,東晉封呂護為冀州刺史。這呂護打算拉著晉兵去偷襲鄴城。三月,前燕太宰慕容恪帶著五萬大軍,冠軍將軍皇甫真領著一萬兵馬,一起去收拾呂護。燕軍到了野王,呂護龜縮在城裡死守。護軍將軍傅顏著急,想趕緊攻城,覺得這樣能省事兒。慕容恪卻說:“這老狐狸經曆的事兒多著呢,看他那守備,不好一下子攻下來。之前攻黎陽,死了好多精銳,最後也沒打下來,還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呂護這家夥,城裡沒糧草,外麵沒救兵,咱隻要挖深溝、築高壘,穩穩守著,讓士兵們休息休息,再離間他的手下。這樣咱不費啥勁兒,他的處境就越來越難。不出一百天,肯定能拿下,何必為了快點兒贏,讓士兵們白白送死呢!”於是就圍著城不進攻。

夏天四月,桓溫讓他弟弟黃門郎桓豁掌管沔中七郡軍事,還兼任新野、義城二郡太守,帶兵拿下許昌,打敗了前燕將領慕容塵。

前涼驃騎大將軍宋混病得不行了,張玄靚和他祖母馬氏去看他。馬氏說:“將軍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們孤兒寡母可咋辦呀?想讓林宗接您的班,行不?”宋混說:“我兒子林宗年紀小,擔不起這大任。殿下要是還瞧得起我們家,我弟弟宋澄處理政事比我強,就是性子可能有點兒慢,遇到事兒反應不夠快。殿下要是多督促他,應該沒問題。”宋混又告誡宋澄和幾個兒子:“咱家人受了國家大恩,得拿命報答,彆仗著權勢地位就目中無人。”見到朝廷大臣,也都叮囑他們要忠誠。等宋混去世,連路人都忍不住掉眼淚。張玄靚就讓宋澄當領軍將軍,輔助處理政務。

五月丁巳日,皇帝駕崩,沒留下子嗣。皇太後下令說:“琅邪王司馬丕,那可是中興正統,論聲望、地位,沒人能比得過他,就讓他繼承皇位!”於是百官備好車駕,去琅邪王府接他。庚申日,司馬丕登基,接著大赦天下。壬戌日,改封東海王司馬弈為琅邪王。秋天7月戊午日,把穆帝葬在永平陵,給他上廟號為孝宗。

前燕軍隊把野王圍了好幾個月,呂護派將領張興出城迎戰,結果被傅顏一刀砍了,城裡形勢越來越危急。皇甫真告誡手下將領:“呂護眼看要完蛋,肯定會找防守薄弱的地方突圍。咱這兒士兵不少身體弱的,武器裝備也不咋精良,得小心防備著。”於是讓人多準備盾牌,還親自檢查夜裡巡邏的情況。呂護糧食吃完了,果然趁夜帶著精銳往皇甫真這邊突圍,結果沒衝出去。太宰慕容恪帶兵殺過來,呂護的人幾乎死光了,他自己扔下老婆孩子,逃到滎陽去了。慕容恪安撫投降的百姓,給他們發糧食,還把當地的士人、將帥遷到鄴城,其他人愛乾啥乾啥。還任命呂護的參軍廣平人梁琛為中書著作郎。

九月戊申日,立王妃王氏為皇後,這王氏是王蒙的女兒。穆帝的何皇後改稱穆皇後,住在永安宮。

前涼右司馬張邕看宋澄獨攬大權不爽,起兵攻打宋澄,把他殺了,還滅了他全家。張玄靚讓張邕當中護軍,叔父張天錫當中領軍,一起輔助朝政。

張平去攻打前燕的平陽,殺了段剛和韓苞,又去打雁門,殺了太守單男。後來被前秦攻擊,張平又趕緊向前燕道歉求救。前燕覺得這家夥反複無常,沒搭理他,張平就被前秦滅了。

乙亥日,前秦大赦天下。

徐、兗二州刺史範汪,一直被桓溫看不順眼。桓溫準備北伐,讓範汪帶兵從梁國出發。冬天十月,範汪因為沒按時到達,被擼成老百姓,從此被廢,最後死在家裡。他兒子範寧,特喜歡儒學,性格直爽,他覺得王弼、何晏的罪過比夏桀、商紂還大。有人覺得他說得太誇張。範寧說:“王弼、何晏他們拋棄經典,無視仁義,整天說些沒用的空話,把年輕人都帶壞了,搞得那些士大夫都跟著學壞,禮崩樂壞,中原都淪陷了。他們留下的壞風氣,到現在還在害人。夏桀、商紂也就一時殘暴,頂多把自己國家搞沒了,給後人當個教訓,哪能像王、何二人這樣,把老百姓的思想都帶歪呢!所以我覺得一時的災禍算輕的,世代流傳的禍患才嚴重,自己犯錯事兒小,帶壞眾人的罪過才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呂護又反水了,跑去投奔前燕。前燕居然原諒他,還封他為廣州刺史。

前涼的張邕那是越來越膨脹,專權不說,還亂殺人,搞得國內百姓怨聲載道。張天錫的親信敦煌人劉肅對張天錫說:“咱國家這事兒還沒完呢!”張天錫問:“咋說?”劉肅說:“現在張邕進出的架勢,跟之前的長寧侯一模一樣。”張天錫一驚,說:“我早就懷疑他了,一直沒敢說。咋辦?”劉肅說:“趕緊除掉他!”張天錫問:“誰能乾這事兒?”劉肅說:“我就行!”當時劉肅還不到二十歲。張天錫說:“你年紀小,再找個人幫忙。”劉肅說:“趙白駒跟我兩個人就夠了。”十一月,張天錫和張邕一起進宮,劉肅和趙白駒跟著張天錫。在宮門口碰到張邕,劉肅上去砍,沒砍著,趙白駒接著砍,也沒成功。三人趕緊躲進宮中,張邕趁機逃跑,帶著三百多甲士攻打宮門。張天錫爬上屋頂大喊:“張邕這混蛋,又凶又壞,滅了宋氏還不算,還想搞垮我家。你們這些將士,世代都是前涼的臣子,咋忍心拿刀對著我呢!今天要收拾的就張邕一個,其他人一概不追究!”張邕的士兵一聽,全跑光了,張邕沒辦法,隻好自殺,他的家族黨羽也全被消滅。張玄靚任命張天錫為使持節、冠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輔助朝政。十二月,前涼廢除建興四十九年的年號,改用東晉升平年號。東晉下詔封張玄靚為大都督、督隴右諸軍事、涼州刺史、護羌校尉、西平公。

前燕又大赦天下。

前秦苻堅讓各地官員推舉孝順友愛、廉潔正直、有學問、會處理政事的人。要是推舉的人靠譜,就給推舉者獎賞,要是不靠譜,就治罪。這下沒人敢亂推舉了,走後門兒這事兒也行不通了,大家都努力上進。就算是皇親國戚,沒本事的也都靠邊站。那時候,朝廷內外官員大多都很稱職,農田都開墾得好好的,倉庫也滿滿當當,連盜賊都沒了。

這一年,歸義侯李勢去世。

【內核解讀】

升平五年公元361年),是東晉、前秦、前燕、前涼等政權並立的十六國時期中具有標誌性的一年。這一年裡,各方勢力圍繞權力更迭、疆域爭奪、內部治理展開了激烈博弈,諸多事件不僅影響了當時的政治格局,更埋下了後續曆史走向的伏筆。

北方政權的疆域爭奪與戰略博弈

前秦、前燕與代國之間的關係在這一年呈現出複雜的動態變化。劉衛辰作為北方部族首領,試圖通過“獻奴婢”討好前秦,卻因苻堅“責其歸所掠”而叛秦附代,這一事件折射出少數民族政權與中原王朝之間“臣服反叛”的脆弱關係——部族首領往往以利益權衡決定依附對象,而中原王朝的“德治”訴求與邊疆實際治理需求時常存在矛盾。苻堅的處置雖體現了大國姿態,卻也失去了對邊疆部族的控製,為北方邊境的長期動蕩埋下隱患。

前燕與東晉的軍事衝突則展現了戰略決策的重要性。呂護降晉後欲襲鄴城,前燕太宰慕容恪以五萬大軍征討,麵對部將“急攻”的請求,他堅持“深溝高壘、坐而守之”的策略。慕容恪的決策基於對敵軍的精準判斷:呂護“內無蓄積,外無救援”,而強攻隻會重蹈“攻黎陽多殺精銳卻不能拔”的覆轍。最終,前燕以“十旬圍守”的代價瓦解敵軍,既減少了兵力損耗,又通過“存撫降民、給其廩食”的安撫政策鞏固了占領區。這種“軍事打擊+政治安撫”的組合策略,體現了前燕在擴張中的成熟治理思路。

而張平襲燕平陽後又因被秦攻擊而向燕求救,卻因“反複無常”遭拒最終被秦所滅,這一結局則警示了政治博弈中“信用”的重要性——在多方勢力交錯的環境中,搖擺不定的投機行為終將失去生存空間。

東晉的權力更迭與內部矛盾

東晉在這一年經曆了皇權交替的關鍵節點。穆帝無嗣而崩,皇太後以“琅邪王丕中興正統”為由立其為帝,完成了權力的平穩過渡。但皇權更迭背後,是門閥士族與皇族、士族之間的深層矛盾。桓溫作為東晉權臣,借北伐之名進一步擴張勢力,其弟桓豁“將兵取許昌,破燕將慕容塵”的軍事勝利,實則是桓氏家族鞏固權力的手段。

範汪被廢事件則赤裸裸地展現了桓溫的專權。範汪作為徐、兗二州刺史,因“失期”被免為庶人,表麵是軍事失誤,實則源於“素為桓溫所惡”的政治積怨。這一事件標誌著東晉“皇權旁落、士族專權”的格局進一步加深——士族領袖通過軍事指揮權的掌控,可隨意處置地方官員,中央權威被嚴重削弱。

值得關注的是範寧對王弼、何晏的尖銳批判:“王、何蔑棄典文,幽沈仁義,遊辭浮說,波蕩後生,使禮壞樂崩,中原傾覆”。這一觀點雖帶有儒家正統立場的偏激,卻點出了魏晉玄學盛行帶來的社會問題——當士族階層沉迷於清談玄虛,拋棄儒家典章與仁義倫理,必然導致社會價值觀崩塌與治理能力衰退。範寧的批判本質上是對東晉士族“清談誤國”的反思,也為後續東晉的改革訴求埋下了思想伏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前涼的權力鬥爭與治理傳承

前涼在這一年經曆了輔政體係的兩次更迭,展現了小國生存的艱難與權力傳承的風險。宋混病重時拒絕讓幼子林宗繼位,轉而推薦“政事愈於己”的弟弟宋澄,同時告誡子弟“無恃勢位以驕人”,並向朝臣強調“忠貞”,其臨終安排體現了以國事為重的治理理念。然而,宋澄掌權僅數月便被張邕攻殺滅族,這一悲劇揭示了前涼權力結構的脆弱性——缺乏穩固的宗法繼承製度與軍事支撐的輔政體係,難以抵禦野心家的覬覦。

張邕掌權後“驕矜淫縱,樹黨專權,多所刑殺”,最終被張天錫聯合劉肅、趙白駒誅殺,這一反轉則體現了權力鬥爭的殘酷性。張天錫通過宮廷政變奪取權力後,“改建興四十九年,奉升平年號”,表麵上是臣服東晉,實則是借東晉年號鞏固自身統治合法性。前涼的頻繁內鬥消耗了國力,為其後續被前秦所滅埋下了隱患。

前秦的製度革新與崛起伏筆

與其他政權的動蕩形成對比的是前秦的穩步發展。苻堅在這一年推行“舉孝悌、廉直、文學、政事”的人才選拔製度,並以“得人者賞、非其人者罪”的獎懲機製確保實效。這一改革打破了魏晉以來門閥壟斷仕途的局麵,使得“士皆自勵”“內外之官率皆稱職”,同時伴隨“田疇修辟,倉庫充實,盜賊屏息”的治理成果。苻堅的人才政策不僅提升了行政效率,更凝聚了統治基礎,為前秦後續統一北方奠定了製度基礎。這種“重實用、輕門第”的用人導向,與東晉“清談誤國”形成鮮明對比,預示了北方政權即將崛起的曆史趨勢。

文化與社會倫理的時代鏡像

這一年的曆史細節中,還隱藏著豐富的社會文化信息。宋混臨終“戒澄及諸子‘無恃勢位以驕人’”,又見朝臣“皆戒之以忠貞”,其去世後“行路為之揮涕”,體現了儒家“忠君愛國”倫理在士民心中的深厚影響;而慕容恪拒絕“多殺士卒以求旦夕之功”,強調“不勞而賊勢日蹙”,則反映了軍事倫理中“恤兵”思想的覺醒。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這一年的諸多事件共同構成了十六國時期的典型特征:政權更迭頻繁、軍事衝突不斷,但在動蕩中,各政權通過製度探索、戰略調整、文化融合逐漸推動曆史向前發展。前秦的製度革新、前燕的戰略成熟、東晉的矛盾積累、前涼的內耗衰退,共同勾勒出一幅“北方漸強、南方漸弱”的格局雛形,為公元4世紀後期前秦統一北方、淝水之戰等重大曆史事件埋下了伏筆。

升平五年的曆史告訴我們:在分裂動蕩的時代,政權的興衰不僅取決於軍事力量,更取決於治理智慧、人才政策與倫理共識——那些能夠平衡擴張與穩定、兼顧效率與公平的政權,終將在曆史競爭中占據優勢。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快穿:笨蛋美人拯救世界 快穿之哼!糯糯才不是孟婆家的呢 奧特:我靠模擬成就至高 重生65,靠打獵,我把妻女寵上了天 星海於你 櫻盛時分 快穿攻略:點滿男主的撒嬌技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