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海西公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18章 海西公上(2 / 2)

沒多久曹轂死了,秦國把他的部落分成兩半,讓他兩個兒子分彆統領,號稱東曹、西曹。

荊州刺史桓豁、竟陵太守羅崇攻打宛城,成功拿下。趙億逃跑,趙盤退回魯陽。桓豁追到雉城,抓住趙盤,留兵守宛城,自己回去了。

秋天七月,燕國的下邳王慕容厲等人打敗敕勒,繳獲幾萬頭馬牛“發家致富,全靠繳獲”)。

之前慕容厲的軍隊路過代國,踩壞了代國的糜子田,代王什翼犍氣炸了。燕國的平北將軍武強公慕容泥帶幽州兵駐守雲中。八月,什翼犍攻打雲中,慕容泥棄城逃跑,振威將軍慕輿賀辛戰死。

九月,任命會稽內史郗愔為都督徐、兗、青、幽、揚州的晉陵諸軍事,兼任徐、兗二州刺史,鎮守京口。

秦國的淮南公苻幼謀反時,征東大將軍、並州牧、晉公苻柳,征西大將軍、秦州刺史趙公苻雙,都跟他有勾結。秦王苻堅因為苻雙是親弟弟,苻柳是苻健的愛子,就沒追究“家醜不可外揚,先壓一壓”)。後來苻柳、苻雙又跟鎮東將軍、洛州刺史魏公苻廋,安西將軍、雍州刺史燕公苻武謀劃造反。鎮東主簿南安姚眺勸苻廋:“您是國家重臣,該幫著平叛,咋能自己搞事呢?”苻廋不聽。苻堅聽說後,征召苻柳等人回長安。冬天十月,苻柳占據蒲阪,苻雙占據上邽,苻廋占據陝城,苻武占據安定,全都舉兵造反。苻堅派人勸他們:“我待你們不薄啊,為啥要反?現在撤回命令,你們退兵回崗位,以前的事既往不咎。”還拿咬過的梨當信物“歃血為盟太老套,咬梨為信顯誠意”),結果沒人理他。

代王什翼犍攻打劉衛辰,當時河冰還沒凍實,什翼犍讓人用蘆葦捆住流冰,沒多久冰就凍上了,但還不夠結實,又在上麵鋪了層蘆葦,冰和草凍在一起,像座浮橋。代兵踩著浮橋過河,劉衛辰根本沒料到他們來得這麼快,帶著宗族往西逃跑。什翼犍收編了他六七成的部落,大勝而歸。劉衛辰逃到秦國,秦王苻堅送他回朔方,還派兵保護他“收個小弟,以後好用”)。

十二月甲子日,燕國的太尉建寧敬公陽騖去世。任命司空皇甫真為侍中、太尉,光祿大夫李洪為司空。

【內核解讀】

公元366年至367年的太和年間,是東晉十六國時期矛盾激化、格局動蕩的關鍵階段。這段曆史如同一麵多棱鏡,折射出亂世中權力博弈的殘酷邏輯、地緣政治的複雜交織,以及個體選擇對曆史走向的深刻影響。透過《海西公紀》中簡練的史筆,我們能清晰看到三個維度的曆史脈絡:東晉內部的權力失衡、前秦與周邊勢力的戰略擴張,以及北方各族政權的興衰離合。

東晉:門閥內鬥與軍事頹勢的惡性循環

東晉太和年間的政治生態,始終籠罩在“權臣陰影”之下。大司馬桓溫憑借軍功積累的威望,成為左右朝局的核心力量,其與門閥士族的權力博弈貫穿這段曆史始終。公元366年冬,桓溫對庾氏家族的打壓“大司馬溫忌之”),次年正月便以“不能救魯、高平”為由罷免庾希,展現出成熟的政治手腕——借軍事失利清除異己。這種“外患未除、內鬥先行”的政治邏輯,成為東晉長期積弱的根源。

在軍事層麵,東晉呈現出“被動防禦”的頹勢。荊州刺史桓豁雖有局部行動攻南鄭、救宛城),卻難以扭轉整體劣勢。公元366年南陽督護趙億叛降前燕,致使宛城失守;次年燕軍連破魯、高平數郡,東晉在淮河流域的防線屢屢告急。值得注意的是,桓溫此時的注意力更多放在鞏固權力上如公元366年冬加授司徒昱特殊禮遇,實為權力平衡的政治表演),而非提升國防實力,這種“重內輕外”的戰略傾向,為後來的淝水之戰埋下隱患。

前秦:戰略擴張與內部整合的雙線推進

與東晉的頹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前秦的崛起態勢。苻堅繼位後,重用王猛等賢才,在軍事擴張與內部治理上同步發力,展現出清晰的戰略規劃。公元366年秋,王猛、姚萇等率軍攻掠荊州,“掠安陽民萬餘戶而還”,既掠奪了人口資源,又試探了東晉虛實;公元367年討伐斂岐、救援李儼的軍事行動,則體現出前秦對隴西地區的強勢掌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前秦的崛起並非單純依靠武力,更在於其“恩威並施”的治理智慧。在處理李儼叛亂時,王猛先以軍事優勢大破張天錫,繼而以書信勸降“若將軍退舍,吾執儼而東”),避免陷入長期消耗戰;對投降的斂岐部落“皆降”而不誅,對叛將李儼最終赦免任用“堅以儼為光祿勳”),這種靈活的政策既削弱了對手,又減少了統治阻力。正如史載王猛對前燕的評價“燕朝政無綱紀,實可圖也”,前秦已將統一北方提上戰略日程。

前燕與涼州:權力更迭與地緣博弈的悲劇性

前燕在太和年間經曆了關鍵的權力轉型期。太宰慕容恪作為輔政重臣,在367年臨終前力薦吳王慕容垂“吳王文武兼資,管、蕭之亞”),展現出卓越的政治遠見。然而這一建議未被燕主慕容暐采納,反而因太傅慕容評的猜忌“評不許窮治郭辯”),錯失了挽救國運的機會。慕容恪之死成為前燕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其死後不久前燕便陷入“朝政無綱紀”的混亂狀態。

涼州地區的張天錫與李儼之爭,則是地緣博弈的典型案例。公元366年李儼“與秦、涼絕”的自立嘗試,很快引發前秦與前涼的軍事介入。張天錫雖一度出兵討伐“天錫自將三萬人屯倉鬆”),卻在王猛的軍事壓力與外交勸降下退兵,反映出涼州勢力在強秦麵前的無奈。這種“夾縫求生”的處境,最終導致涼州地區逐漸被前秦吞並,成為統一北方的重要一環。

北方部族:夾縫中求生存的艱難抉擇

在各大政權博弈的間隙,北方部族的生存狀態更顯艱難。代王什翼犍與前燕的衝突“什翼犍攻雲中”),與劉衛辰的戰爭“收其部落什六七而還”),本質上是遊牧文明與農耕政權的資源爭奪。什翼犍“以葦糸亙約流澌”渡冰河的戰術智慧,雖展現出部族的頑強生命力,但在組織能力更強的前秦麵前仍顯弱勢——當劉衛辰投奔前秦後,苻堅“送衛辰還朔方,遣兵戌之”,實際上將代國納入勢力範圍,體現出農耕政權對遊牧部族的戰略壓製。

曆史啟示:權力平衡與戰略遠見的永恒價值

太和年間的曆史風雲,為我們提供了多重啟示。在權力結構上,東晉因“權臣專斷+門閥內鬥”導致效率低下,前秦因“君相契合+戰略清晰”而崛起,印證了“政治平衡是國家強盛的前提”這一規律;在戰略選擇上,王猛的“軍事威懾+外交靈活”完勝張天錫的“盲目對抗”,說明“審時度勢比匹夫之勇更重要”;在人才任用方麵,苻堅對姚萇、王猛的信任即便姚萇曾屬敵對部落),遠勝前燕對皇甫真的猜忌,揭示出“人才流動決定國運興衰”的深刻道理。

這段曆史最深刻的教訓在於:亂世之中,任何政權若不能平衡內部矛盾、確立長遠戰略,終將被曆史淘汰。前秦的崛起與前燕的衰落形成的鏡像對比,東晉的內耗與前秦的整合展現的發展路徑,共同構成了十六國時期最具啟示性的曆史樣本。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劍修,狗都不談 獸源史詩 貪戀她 一世豪權,一世月明 滿門儘滅的宇智波沒有格局 [綜英美]哥譚鼠鼠人 校傲新世紀 我從地獄歸來 全球警報:天命反派出獄了! 雨夜狂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