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安皇帝甲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68章 安皇帝甲(1 / 1)

晉紀三十一,起止公元397年丁酉年),共一年。

隆安元年公元397年,丁酉年)

開春正月初一,皇帝舉行成人禮,順便改了年號。人事變動安排上:左仆射王珣升成尚書令;領軍將軍王國寶接任左仆射,還管著乾部選拔,同時兼任後將軍和丹楊尹。會稽王道子把東宮的兵全撥給王國寶,讓他全權指揮。

燕國的範陽王慕容德向秦國求救,結果秦國那邊按兵不動,鄴城這邊瞬間慌得一批。賀賴盧覺得自己是魏王拓跋珪的舅舅,根本不服東平公拓跋儀的調度,倆人因此結下梁子。拓跋儀的司馬丁建暗中跟慕容德通款曲,還在中間挑撥離間,偷偷往城裡射箭傳信,把這事兒抖了出來。正月初六那天,沙塵暴來襲,大白天搞得跟黑夜似的。賀賴盧營裡起了火,丁建趕緊對拓跋儀說:“賀賴盧這是要燒營造反啊!”拓跋儀居然信了,帶著兵就撤。賀賴盧聽說後,也跟著撤了。丁建趁機帶著手下向慕容德投降,還說拓跋儀的軍隊已經疲憊不堪,可以趁機揍他們。慕容德派桂陽王慕容鎮、南安王慕容青帶七千騎兵追打魏軍,把對方揍得落花流水。

燕主慕容寶派左衛將軍慕輿騰攻打博陵,把北魏任命的地方官給宰了。

王建等人攻打信都,打了六十多天都沒打下來,士兵死了不少。正月二十二,魏王拓跋珪親自上陣攻打信都。二十四夜裡,燕國的宜都王慕容鳳翻牆跑到中山。二十五,信都就向北魏投降了。

涼王呂光因為西秦王乞伏乾歸反複橫跳,決定出兵收拾他。乞伏乾歸的手下建議往東逃到成紀避避風頭,乾歸卻說:“打仗輸贏看的是技巧,不是人多。呂光兵力雖多但沒章法,他弟弟呂延也就匹夫之勇,沒什麼謀略,根本不用怕。而且他的精銳都在呂延那兒,隻要乾翻呂延,呂光自己就得跑路。”呂光在長最駐軍,派太原公呂纂等人帶三萬步騎兵攻打金城;乾歸帶兩萬兵去救援,還沒到,呂纂已經拿下金城了。呂光又派部將梁恭等人帶一萬多精兵從陽武下峽出兵,跟秦州刺史沒弈乾一起攻打東邊,天水公呂延則帶枹罕的軍隊攻打臨洮、武始、河關,全都打下來了。乾歸派人騙呂延說:“乾歸的軍隊已經潰散,他自己逃去成紀了。”呂延想帶輕騎兵去追,司馬耿稚勸道:“乾歸這人力氣大腦子活,怎麼可能望風而逃?之前他打敗王廣、楊定,都是用弱兵當誘餌。現在來報信的人眼神飄忽表情緊張,肯定有貓膩,咱們應該列陣前進,讓步兵騎兵互相配合,等各路軍隊集齊了再出擊,保管能贏。”呂延不聽,結果一交手就戰死了。耿稚和將軍薑顯收集殘兵,退守枹罕。呂光也隻好帶兵回姑臧了。

禿發烏孤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於、西平王,宣布大赦,改年號為太初。他在廣武整頓軍隊,攻打後涼的金城,一下子就打下來了。涼王呂光派將軍竇苟去討伐,雙方在街亭開打,涼軍被揍得慘敗。

燕主慕容寶聽說魏王拓跋珪攻打信都,就出兵屯駐深澤,派趙王慕容麟攻打楊城,殺了北魏任命的守官。

王建等人攻打信都,六十多天沒打下來,士兵死了不少。正月二十二,魏王拓跋珪親自去攻信都。二十四夜裡,燕國的宜都王慕容鳳翻牆逃到中山。二十五,信都投降北魏。

二月初一,拓跋珪回師屯駐楊城。沒根的侄子醜提擔任並州監軍,聽說叔叔投降了燕國,怕被株連,就帶著部下回去作亂。拓跋珪想往北撤軍,派國相涉延去跟燕國求和,還打算把弟弟送去當人質。慕容寶聽說北魏內部出問題,直接拒絕求和,派冗從仆射蘭真去斥責拓跋珪背信棄義,然後調動十二萬步兵、三萬七千騎兵屯駐在曲陽的柏肆,在滹沱水北岸紮營準備攔截魏軍。二月初九夜裡,慕容寶悄悄渡河,招募了一萬多敢死隊偷襲魏營,自己則在營北列陣接應。敢死隊借著風勢放火,猛攻魏營,魏軍瞬間亂成一鍋粥,拓跋珪嚇得光著腳就跑出了營寨;燕將軍乞特真帶一百多人衝到他帳下,繳獲了他的衣服靴子。可沒多久,敢死隊不知為啥突然自亂陣腳,互相砍殺射擊。拓跋珪在營外看得真切,趕緊擊鼓收兵,左右和中軍將士逐漸聚集過來,又在營外布置了很多火炬,然後指揮騎兵衝擊燕軍。敢死隊大敗,跑回慕容寶的陣中,慕容寶隻好帶兵退回滹沱水北岸。初十,魏軍整頓好隊伍追過來,跟燕軍對峙,燕軍士氣大跌。慕容寶帶兵回中山,魏軍一路追擊,燕軍屢戰屢敗。慕容寶嚇壞了,丟下大部隊,帶著兩萬騎兵往回逃。當時正刮大風下大雪,凍死者遍地都是。慕容寶怕被魏軍追上,下令士兵扔掉所有袍甲兵器,結果幾十萬件武器全扔了,一件沒帶回來,燕國的朝臣將士投降或被魏軍俘虜的不計其數。之前,張袞常跟魏王拓跋珪說燕秘書監崔逞有才,拓跋珪得到崔逞後特彆高興,任命他為尚書,讓他掌管三十六曹,把政事托付給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魏軍中有從柏肆逃回去的士兵,說大軍潰敗,不知道魏王在哪兒。路過晉陽時,晉陽守將封真趁機起兵攻打並州刺史曲陽侯素延,素延出兵斬殺了封真。

南安公拓跋順駐守雲中,聽說這事後,想自己代理國事。幢將代人莫題說:“這是大事,不能輕舉妄動,得等確切消息再說,不然麻煩就大了。”拓跋順才作罷。拓跋順是什翼犍的孫子。賀蘭部帥附力眷、紇鄰部帥匿物尼、紇奚部帥叱奴根都起兵反叛,拓跋順去討伐,沒能取勝。拓跋珪派安遠將軍庾嶽帶一萬騎兵回去討伐這三部,全都平定了,國內才安定下來。拓跋珪想安撫剛歸附的人,對參合陂那次坑殺降兵的事特彆後悔,素延因為討伐反叛者時殺的人太多,被免官;任命奚牧為並州刺史。奚牧給東秦主姚興寫信時用“頓首”這樣的詞,跟對方平起平坐。姚興大怒,把這事告訴拓跋珪,拓跋珪就殺了奚牧。

二月十一夜裡,燕尚書郎慕輿策劃刺殺燕主慕容寶,想立趙王慕容麟,沒成功,砍開城門逃去北魏。慕容麟因此心裡很不安。

三月,燕國任命儀同三司武鄉人張崇為司空。

【內核解讀】

隆安元年公元397年)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極具動蕩與轉折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各方勢力在軍事交鋒、政治博弈中此消彼長,政權更迭的暗流湧動,曆史的走向在無數偶然與必然的交織中不斷偏轉,透過這段史料,我們得以窺見亂世中權力遊戲的殘酷邏輯與人性的複雜麵相。

東晉政局:權力重構下的隱憂

東晉在這一年正月迎來了孝武帝加元服成年禮)並改元的政治儀式,表麵上呈現出皇權延續的穩定氣象,但深層的權力結構卻暗藏危機。會稽王司馬道子將東宮兵權儘數交付左仆射王國寶,形成了“道子—國寶”的權力核心,這種過度集中的權力分配模式,實則暴露了東晉門閥政治的積弊——皇權旁落於宗室與權臣之手,而王國寶“領選”掌管官員選拔)的職權,更使其具備了培植私人勢力的便利條件。

王珣由左仆射升任尚書令,看似正常的人事變動,實則反映了門閥士族間的權力平衡被打破。此時的東晉朝廷,已失去了謝安時代的政治定力,內部權力鬥爭的優先級逐漸超越了邊防與民生,為日後的桓玄之亂與劉裕崛起埋下了伏筆。司馬道子對王國寶的過度信任,本質上是門閥政治下“任人唯親”邏輯的延續,這種缺乏製衡的權力架構,注定難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外部衝擊與內部動蕩。

燕魏交鋒:軍事博弈中的決策生死局

後燕與北魏的戰爭構成了本年度最激烈的曆史主線,其中充滿了因決策失誤導致的勝負反轉,堪稱軍事史上“細節決定成敗”的典型案例。

在鄴城之戰中,賀賴盧因外戚身份輕視東平公儀的節度,這種內部的等級矛盾被丁建利用,最終導致魏軍不戰自潰。甲辰日的“風霾晝晦”本是自然現象,卻成為丁建挑撥離間的關鍵道具,凸顯了亂世中“信息差”與“心理戰”的重要性。而後燕桂陽王慕容鎮、南安王慕容青抓住戰機追擊破敵,則體現了戰場局勢瞬息萬變中“果斷出擊”的價值。

信都之戰中,北魏王建六十餘日攻城不下,而魏王拓跋珪親征後迅速破城,展現了核心領導者在攻堅戰役中的關鍵作用。燕宜都王慕容鳳的棄城而逃,不僅反映了後燕守軍士氣的崩潰,更預示了後燕在與北魏對抗中的頹勢。

柏肆之戰堪稱雙方命運的轉折點。後燕主慕容寶以珍寶、宮人募兵,雖初期利用火攻取得優勢,甚至一度繳獲拓跋珪的衣靴,但最終因募兵“無故自驚”而潰敗。這場戰役暴露了後燕軍隊的結構性問題——臨時招募的士兵缺乏組織紀律性與戰鬥意誌,難以承受戰場壓力。而拓跋珪在潰敗中“擊鼓收眾”“縱騎衝之”的冷靜反擊,則展現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成為北魏反敗為勝的關鍵。

西秦與後涼:小國生存的智慧與冒險

西秦王乞伏乾歸與後涼王呂光的交鋒,演繹了小國在強國環伺下的生存策略。呂光以“乾歸數反覆”為由伐之,看似師出有名,實則暴露了後涼擴張的野心。乾歸麵對強敵卻能保持清醒,精準判斷“光兵雖眾而無法,其弟延勇而無謀”,展現了對對手的深刻洞察。

在軍事部署上,呂光分兵多路進攻,看似勢不可擋,卻犯了“兵力分散”的兵家大忌。而乾歸巧妙運用“偽潰誘敵”之計,針對呂延“勇而無謀”的弱點設下埋伏。儘管呂延司馬耿稚識破計謀並勸諫,但呂延的剛愎自用最終導致身死軍敗,印證了乾歸“延敗,光自走矣”的預判。這場戰役不僅體現了乾歸的軍事智慧,更揭示了“將帥素質決定戰爭走向”的樸素真理。

北魏內部:危機中的製度調適與權力整合

拓跋珪在柏肆之戰後的危機處理,展現了新興政權的韌性。當“大軍敗散,不知王處”的謠言引發晉陽守將封真叛亂時,北魏通過迅速平叛穩定了局麵;南安公拓跋順欲“自攝國事”的野心被莫題勸阻,避免了權力真空導致的分裂;賀蘭部、紇鄰部、紇奚部的叛亂被庾嶽平定,鞏固了北魏的統治基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更值得關注的是拓跋珪的政策調整:對“參合之誅”的“深悔”體現了統治者對“殺戮政策”的反思;因素延“討反者殺戮過多”而免官,彰顯了“以仁撫民”的治國轉向;誅殺奚牧則是為了維護與後秦的外交尊嚴,展現了外交策略的靈活性。這些舉措表明,北魏已從單純的軍事征服轉向“文武並用”的治理階段,為其日後統一北方奠定了製度基礎。

後燕內亂:權力異化下的兄弟相殘

後燕內部的權力鬥爭貫穿全年,成為其由盛轉衰的加速器。尚書郎慕輿謀立趙王麟而弑主不成,反映了後燕統治集團的分裂;趙王麟因慕輿之謀“不自安”,為後續的宮廷政變埋下伏筆。這種“兄弟相疑、君臣相忌”的政治生態,使得後燕在麵對北魏的軍事壓力時,難以形成合力,最終陷入“兵屢敗”“棄袍仗數十萬”的絕境。

結語:亂世邏輯下的曆史啟示

隆安元年的曆史事件,集中展現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亂世生存法則”:政治上,權力製衡的缺失必然導致內耗;軍事上,將帥的判斷力與軍隊的紀律性是勝負關鍵;外交上,靈活的策略與清晰的定位決定國家存續;治理上,“寬猛相濟”遠比單純的武力鎮壓更能鞏固統治。

這一年的興衰榮辱告訴我們:在動蕩的時代,偶然事件往往會引發連鎖反應,但最終決定曆史走向的,仍是製度的合理性、領導者的智慧與人心的向背。後燕的衰落與北魏的崛起,看似是軍事勝負的結果,實則是政治生態與治理能力的終極較量,這段曆史為後世提供了深刻的治國理政啟示。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鎧甲:朝九晚五?可我是幽冥魔啊 讓你裝傻,你把皇帝逼退位了? 修行十三年,才獲得二郎真君傳承 大秦係列:穿越成嬴虔 剛進入六扇門,罪犯係統什麼鬼? 劍修,狗都不談 獸源史詩 貪戀她 一世豪權,一世月明 滿門儘滅的宇智波沒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