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城裡沒了主子,老百姓那叫一個慌,連東門都沒關。魏王拓跋珪想趁著夜裡進城,可冠軍將軍王建一門心思想著搶劫,就跟拓跋珪說,擔心士兵們會去偷府庫裡的東西,還是等天亮了再說,拓跋珪就沒進城。燕國的開封公慕容詳沒跟上慕容寶,中山城裡的人就把他擁立為主,緊閉城門抵抗。拓跋珪帶著全部人馬攻城,連著好幾天都沒打下來。他讓人登上巢車,對著城裡喊話:“慕容寶都扔下你們跑啦,你們這些老百姓白白送死,到底是為了誰呀?”城裡的人回答說:“我們這些小人物啥都不懂,就怕像參合陂那時候的人一樣被你們殺掉,所以才想多活個十天半月的。”拓跋珪聽了,回頭朝著王建臉上吐了口唾沫,然後派中領將軍長孫肥、左將軍李栗帶著三千騎兵去追慕容寶,一直追到範陽,也沒追上,最後就把慕容寶在新城的守軍打敗後回來了。
甲寅日,北魏尊皇太後李氏為太皇太後。戊午日,立皇後王氏。
慕容寶從中山出來後,在開城碰到了趙王慕容麟。慕容麟沒想到慕容寶會來,嚇了一跳,趕緊帶著自己的人馬逃到蒲陰,之後又轉移到望都駐紮,當地老百姓還時不時給他提供些物資。慕容詳派兵突然襲擊慕容麟,抓住了他的老婆孩子,慕容麟自己逃脫,躲進了山裡。
甲寅日,慕容寶到了薊城,身邊那些親近的侍從幾乎都跑光了,隻有高陽王慕容隆帶著幾百騎兵還在保衛他。清河王慕容會帶著兩萬騎兵在薊城南麵迎接慕容寶。慕容寶發現慕容會一臉不高興,好像心裡有怨氣,就偷偷把這事告訴了慕容隆和遼西王慕容農。慕容農和慕容隆都說:“慕容會年紀小,一直獨自負責一方事務,所以養成了驕縱的性子,能有啥彆的想法!我們會用禮法去責備他。”慕容寶雖然嘴上答應了,但還是下詔把慕容會的一部分兵力分給慕容隆,慕容隆堅決推辭。最後慕容寶就減少慕容會的兵力,分給了慕容農和慕容隆。還派西可公庫傉官驥帶著三千士兵去幫助防守中山。
丙辰日,慕容寶把薊城府庫裡的東西全都往北搬到龍城。北魏的石河頭帶兵追擊。戊午日,在夏謙澤追上了慕容寶。慕容寶不想打仗,清河王慕容會說:“我平時訓練教導士兵,就盼著跟敵人乾一仗。現在皇上您蒙難,大家都想為您效命,敵人還敢自己送上門來,大家心裡都憋著火呢。《兵法》上說:‘不要阻攔撤退的軍隊。’又說‘把軍隊置於絕境,反而能激發他們求生的鬥誌。’咱們現在這情況正好符合這兩條,還怕打不贏嗎!要是咱們就這麼走了,敵人肯定會趁機追擊,說不定還會生出彆的變故。”慕容寶聽了覺得有道理,就同意了。慕容會整頓好陣勢和魏軍交戰,慕容農、慕容隆等人帶著從南邊來的騎兵發起衝鋒,魏軍被打得大敗,燕軍追出去一百多裡,殺了好幾千人。慕容隆又獨自追了幾十裡才回來,他對以前的下屬留台治書陽璆說:“中山城裡有幾萬兵馬,我一直沒能施展抱負,今天雖然打了勝仗,還是覺得挺遺憾的。”說著就激動得流下了眼淚。
慕容會打敗魏軍後,變得更加驕傲自負。慕容隆多次教訓責備他,慕容會心裡就更氣了。慕容會覺得慕容農和慕容隆都曾經鎮守龍城,地位尊崇,名聲威望一直都在自己之上,他擔心到了龍城之後,權力就不在自己手裡了,而且他也知道自己沒希望當太子了,就開始謀劃著造反。
幽州和平州的士兵都受過慕容會的好處,不願意歸慕容農和慕容隆統領,他們向慕容寶請求說:“清河王勇猛有謀略,世上少有,我們都跟他發誓同生共死。希望陛下您和皇太子、各位王爺留在薊城,我們跟著清河王南下解除京城之圍,然後回來迎接陛下。”慕容寶身邊的人都討厭慕容會,就跟慕容寶說:“清河王沒能當上太子,心裡很不服氣。而且他才能武藝過人,又很會收買人心。陛下要是答應了眾人的請求,我們擔心解除圍困之後,會發生像衛輒那樣的事衛輒拒絕父親回國,自立為君)。”慕容寶就對眾人說:“慕容會年紀小,才能比不上慕容農和慕容隆,怎麼能擔當獨自出征的重任呢!而且我正要親自統領軍隊,把慕容會當作得力助手,怎麼能讓他離開我身邊呢!”眾人聽了很不高興,就退下了。
慕容寶身邊的人勸他殺掉慕容會,侍禦史仇尼歸聽說了,就跑去告訴慕容會:“大王您依靠的是父親,可父親已經有彆的想法了;您仰仗的是軍隊,可軍隊的指揮權都快沒了。您以後還能有啥依靠呢?不如殺了慕容農和慕容隆,廢掉太子,您自己當太子,兼任將相之職,來複興國家,這才是上策。”慕容會猶豫了,沒答應。
慕容寶對慕容農和慕容隆說:“看慕容會這架勢,肯定是要造反了,得早點除掉他。”慕容農和慕容隆說:“現在敵人入侵,中原地區局勢混亂,國家就像累起來的雞蛋一樣危險。慕容會鎮守舊都,又遠道而來解救國難,他的威名遠揚,足以震懾周圍。他謀反的跡象還沒完全顯露就急著殺他,這不光是傷了父子感情,恐怕還會大大損害您的威望。”慕容寶說:“慕容會造反的心思已經定了,你們倆心慈手軟,不忍心早點殺他,萬一他突然發動兵變,肯定會先害了你們這些長輩,然後就輪到我了。到時候你們可彆後悔,彆怪我沒提醒你們!”慕容會聽說了這些話,心裡更加害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夏天四月癸酉日,慕容寶在廣都黃榆穀過夜。慕容會派他的同黨仇尼歸、吳提染乾帶著二十多個壯漢,分幾路去襲擊慕容農和慕容隆,在營帳裡把慕容隆給殺了;慕容農受了重傷,抓住了仇尼歸,逃進了山裡。慕容會因為仇尼歸被抓,知道事情肯定瞞不住了,就在夜裡去見慕容寶,說:“慕容農和慕容隆謀反,我已經把他們解決了。”慕容寶想討伐慕容會,但假裝和顏悅色地安撫他說:“我早就懷疑他們倆了,你把他們除掉,做得很好。”
甲戌日早上,慕容會擺開儀仗,戒備森嚴,然後才出發。他想扔下慕容隆的屍體不管,餘崇哭著堅決請求,他才同意把屍體裝車隨軍帶著。慕容農從山裡出來,主動回來見慕容寶,慕容寶嗬斥他說:“你怎麼能做出這種事呢!”下令把他抓起來。走了十多裡路,慕容寶招呼大臣們一起吃飯,還說要商議慕容農的罪行。慕容會剛坐下,慕容寶就使眼色讓衛軍將軍慕輿騰去殺慕容會,砍傷了慕容會的頭,但沒把他殺死。慕容會趕緊跑回自己的軍隊,帶兵攻打慕容寶。慕容寶帶著幾百騎兵狂奔二百裡,下午的時候,到了龍城。慕容會派騎兵追到石城,沒追上。
乙亥日,慕容會派仇尼歸攻打龍城;慕容寶夜裡派兵突襲,把仇尼歸打敗了。慕容會派使者請求慕容寶殺掉他身邊的奸臣,還要求立自己為太子;慕容寶沒答應。慕容會就把皇帝用的車馬、器具、衣服都收歸己有,把後宮的美女分給將帥,還任命了各種官員,自稱皇太子、錄尚書事,帶兵向龍城進發,打著討伐慕輿騰的旗號;丙子日,在龍城城下安營紮寨。慕容寶來到西門,慕容會騎著馬在遠處和慕容寶說話,慕容寶責備他。慕容會讓士兵們朝著慕容寶大聲呼喊,耀武揚威,城裡的將士們都很憤怒,傍晚的時候出城迎戰,把慕容會打得大敗,慕容會的士兵死傷了一大半,隻好逃回營地。侍禦郎高雲夜裡帶著一百多個敢死隊員偷襲慕容會的軍營,慕容會的軍隊一下子就潰散了。慕容會帶著十幾個騎兵逃到中山,開封公慕容詳把他殺了。慕容寶把慕容會的母親和他的三個兒子都殺了。
【內核解讀】
這段史料生動還原了後燕末年慕容氏政權分崩離析的關鍵曆程,字裡行間充滿了權力博弈的殘酷、人性的複雜與戰略決策的致命影響。透過這場政權崩塌的全過程,我們既能看到亂世中個體命運的浮沉,更能窺見封建王朝權力傳承的結構性困境。
戰略失誤:中山之圍的致命裂痕
中山城的攻防戰成為後燕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而這場危機的根源始於慕容寶逃離後的權力真空。當魏王拓跋珪欲夜襲中山時,冠軍將軍王建因貪圖虜掠而勸阻,這一短視之舉直接給了後燕喘息之機——慕容詳被擁立為主後閉門拒守,讓北魏錯失輕取重鎮的最佳時機。拓跋珪後來“顧王建唾其麵”的舉動,不僅是對下屬錯誤的懲戒,更暗含著對戰略窗口期錯失的痛心。
城中百姓“恐複如參合之眾”的哀嚎,揭示出戰爭倫理對局勢的深遠影響。參合陂之戰中北魏坑殺降卒的暴行,此時轉化為後燕軍民拚死抵抗的心理動因。這警示我們:軍事勝利若失去人道底線,終將埋下長期抵抗的種子。拓跋珪的勸降失敗,恰是戰爭暴行反噬的直接體現。
權力迷局:慕容氏的內耗基因
後燕政權的崩塌,本質上是權力繼承體係崩潰引發的連鎖反應。慕容寶對清河王會的猜忌並非空穴來風——這位戰功卓著的王子“容止怏怏有恨色”,其野心在軍隊支持下逐漸膨脹。而慕容農、慕容隆“年少驕縱”的輕判,看似顧全大局,實則縱容了隱患的滋生。封建帝王家“立嫡立長”的傳統與“功高震主”的現實矛盾,在此展現得淋漓儘致。
慕容會從“撫教士卒”的忠臣到“勒兵攻寶”的叛將,其轉變軌跡極具警示意義。當幽平之兵請求其“南解京師之圍”時,權力欲望已開始吞噬理智;而仇尼歸“誅二王,廢太子”的慫恿,則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場叔侄相殘、父子反目的悲劇,印證了“權力是最好的催化劑,也是最烈的毒藥”這一真理。
軍事博弈:勝負背後的人性考量
夏謙澤之戰的勝負反轉,生動詮釋了士氣與信念的戰爭價值。慕容會引用《兵法》“歸師勿遏”“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理論,將被動局麵轉化為決戰底氣,最終“斬首數千級”的勝利,證明了精神力量在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而慕容隆“今日之捷,令人遺恨”的慨歎,則道儘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涼——中山城中數萬兵力因內耗無法施展,城外偏師卻能大破強敵,這種反差極具諷刺意味。
龍城攻防戰中,慕容會“儘收乘輿器服,以後宮分給將帥”的舉動,暴露了其權力合法性的缺失——試圖用物質誘惑維係軍心,恰恰證明了其道義立場的崩塌。而高雲“夜帥敢死士百餘人襲會軍”的成功,則印證了“師出有名”的重要性:失去正當性的權力,即便擁有兵力優勢,終將在道義與人心的潰散中崩塌。
曆史鏡鑒:亂世中的生存邏輯
這段曆史揭示了三個深刻教訓:
其一,戰略決策的短視會引發蝴蝶效應,王建的虜掠之念導致中山未下,慕容寶的猜忌之心加速骨肉相殘;
其二,權力繼承的模糊性是動亂溫床,慕容寶未能妥善處理儲位問題,最終釀成父子相攻的慘劇;
其三,戰爭倫理影響長期戰局,參合陂的暴行轉化為中山軍民的抵抗意誌,證明暴力征服難以贏得真正的勝利。
在那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亂世,個體命運如風中飄萍:慕容隆戰死帳下,慕容農重傷逃亡,慕容會身首異處,慕容寶苟延殘喘。這些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最終都成為權力遊戲的犧牲品。曆史的殘酷之處正在於此——它既記錄英雄的輝煌,也見證人性的幽暗,更將權力運作的規律赤裸裸地展現在後人麵前。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