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尚書頓丘王蘭汗暗地裡和段速骨等人勾結,把軍隊帶到東城東邊安營紮寨。城裡留守的兵不多,長樂王慕容盛就把靠近城牆的百姓遷到城裡,湊了一萬多壯丁,讓他們登上城牆抵禦敵人。其實參與段速骨陰謀的核心成員也就一百多人,其他的都是被脅迫的,根本沒什麼鬥誌。三月甲午日,段速骨等人準備攻城,遼西桓烈王慕容農擔心守不住,又被蘭汗誘惑,夜裡偷偷出城去投奔他們,想著能保住自己。第二天早上,段速骨等人攻城,城上的人抵抗得很激烈,段速骨那邊死了好幾百人。段速骨就帶著慕容農繞著城牆走,慕容農向來有忠誠的名聲和威望,城裡的人本來都指望他呢,突然看到他在城下,都驚得不行,一下子就沒了士氣,紛紛逃散。段速骨進了城,放縱士兵燒殺搶掠,死的人到處都是。慕容寶、慕容盛和慕輿騰、餘崇、張真、李旱、趙恩等人騎著快馬往南跑了。段速骨把慕容農關在宮殿裡。長上阿交羅是段速骨的主謀,他覺得高陽王慕容崇年紀小又軟弱,就想改立慕容農。慕容崇的親信鬷讓、出力犍等人聽說了,在丁酉日,把阿交羅和慕容農都殺了。段速骨又把鬷讓等人殺了。慕容農以前的下屬左衛將軍宇文拔逃到了遼西。
庚子日,蘭汗突然襲擊段速骨,把他和他的黨羽全殺了。蘭汗廢掉慕容崇,擁立太子慕容策,以太子的名義大赦天下,還派使者去迎接慕容寶,在薊城碰到了慕容寶。慕容寶想直接回去,長樂王慕容盛等人都說:“蘭汗這人是忠是奸還不清楚,現在您單槍匹馬去,萬一蘭汗有壞心思,後悔都來不及。不如往南去找範陽王,集合眾人的力量拿下冀州;要是沒成功,再收攏南方的人馬,慢慢回龍城,也不算晚。”慕容寶聽了他們的建議。
離石的胡人首領呼延鐵、西河的胡人首領張崇等人不願意被遷到代地,就聚集起來反叛北魏,北魏的安遠將軍庾嶽出兵把他們平定了。魏王拓跋珪召王儀入朝輔佐,讓略陽公拓跋遵代替他鎮守中山。夏天四月壬戌日,任命征虜將軍穆崇為太尉,安南將軍長孫嵩為司徒。
慕容寶抄小路經過鄴城,鄴城的人請他留下,慕容寶沒答應。繼續往南到了黎陽,藏在黃河西岸,派中黃門令趙思去告訴北地王慕容鐘說:“皇上二月收到丞相的奏表,馬上就南征,到了乙連的時候,長上發動叛亂,沒辦法才到了這裡。王爺您趕緊告訴丞相來迎接皇上!”慕容鐘是慕容德的堂弟,當初是他第一個勸慕容德稱帝,他聽了趙思的話很不高興,把趙思抓起來關進監獄,然後把情況告訴了南燕王慕容德。慕容德對大臣們說:“你們為了國家大計,勸我代理朝政;我也是因為皇帝流亡在外,百姓和神靈都沒了主心骨,所以才暫時順應大家的意見,好穩住人心。現在上天好像要結束這場災禍,皇帝要回來了,我準備好儀仗去迎接他,到皇宮請罪,你們覺得怎麼樣?”黃門侍郎張華說:“如今天下大亂,沒有雄才大略的人可沒法拯救百姓。皇帝昏庸懦弱,沒辦法繼承祖宗的大業。陛下要是拘泥於普通人的節操,放棄上天賜予的大業,一旦失去權勢,恐怕連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更何況國家還怎麼能延續下去呢!”慕輿護說:“皇帝不懂時勢,拋棄國都,自己導致了失敗逃亡,他承受不了這麼多困難,這已經很明顯了。以前蒯聵出逃,他兒子衛輒不接納他,《春秋》還肯定了衛輒的做法。兒子拒絕父親都可以,何況父親拒絕兒子呢!現在趙思說的話,是真是假還不知道,我請求為陛下跑一趟去打探一下。”慕容德流著淚派他去了。
慕輿護帶著幾百個壯漢,跟著趙思往北走,嘴上說去迎接護衛,實際上是有彆的打算。慕容寶派趙思去見慕容鐘之後,遇到個砍柴的,砍柴的說慕容德已經稱帝了,慕容寶嚇得趕緊往北跑。慕輿護到了地方,沒見到慕容寶,就把趙思抓回去了。慕容德覺得趙思熟悉典章製度,想留下他為自己效力。趙思說:“狗和馬都知道依戀主人,我雖然是個受過宮刑的臣子,但也請求回到皇上身邊。”慕容德堅持要留他,趙思生氣地說:“周王室東遷,依靠的是晉國和鄭國。殿下您論親是皇帝的叔父,論地位是上公,不能帶頭率領群臣匡扶皇室,卻趁著國家根基動搖的時候,乾趙王倫那樣篡位的事,我雖然不能像申包胥那樣保全楚國,但也羨慕龔君賓不在王莽的時代苟且偷生!”慕容德聽了,把他殺了。
慕容寶派扶風忠公慕輿騰和長樂王慕容盛去冀州招兵,慕容盛因為慕輿騰向來殘暴蠻橫,老百姓都很怨恨他,就把他殺了。他們走到巨鹿、長樂,遊說當地的豪傑,這些人都願意起兵擁護慕容寶。慕容寶因為蘭汗還在祭祀燕國的宗廟,看著好像挺順從的,就想回龍城,不願意留在冀州,於是繼續往北走。到了建安,住在一個叫張曹的百姓家裡。張曹向來勇猛,請求為慕容寶召集人手,慕容盛也勸慕容寶先留下來,觀察一下蘭汗的情況。慕容寶就派冗從仆射李旱先去見蘭汗,自己在石城停留。正好蘭汗派左將軍蘇超來迎接,訴說蘭汗的忠誠。慕容寶覺得蘭汗是燕王慕容垂的舅舅,又是慕容盛妃子的父親,肯定不會有彆的心思,沒等李旱回來,就出發了。慕容盛流著淚堅決勸阻,慕容寶不聽,把慕容盛留在後麵,慕容盛和將軍張真離開大路躲了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丁亥日,慕容寶到了索莫汗陘,離龍城隻有四十裡了,城裡的人都很高興。蘭汗卻慌了,想親自出城請罪,他的兄弟們一起勸住了他。蘭汗就派弟弟蘭加難帶著五百騎兵出城迎接,又讓哥哥蘭堤關上城門,收起兵器,禁止人員隨便出入。城裡的人都知道蘭汗要搞事情,可也沒辦法。蘭加難在陘北見到慕容寶,參拜之後,跟著慕容寶一起前進。潁陰烈公餘崇悄悄地對慕容寶說:“看蘭加難的神情,感覺大禍臨頭了,您應該再想想,怎麼能就這麼往前走呢!”慕容寶不聽。又走了幾裡路,蘭加難先抓住了餘崇,餘崇大聲罵道:“你們家靠著和皇室的關係,享受國家的恩寵,就算滅族都報答不了。現在居然敢謀反篡位,這是天地都不能容忍的,我看你們早晚得被滅門,隻可惜我不能親手把你們碎屍萬段!”蘭加難把他殺了。蘭加難帶著慕容寶進了龍城外的住處,把慕容寶殺了。蘭汗給慕容寶上諡號為靈帝,還殺了獻哀太子慕容策以及王公卿士一百多人,自己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於、昌黎王,改年號為青龍。任命蘭堤為太尉,蘭加難為車騎將軍,封河間公慕容熙為遼東公,待遇就像周朝封杞國、宋國那樣。
長樂王慕容盛聽說了這個消息,想趕緊跑去奔喪;張真攔住了他。慕容盛說:“我現在走投無路,隻能去投靠蘭汗。蘭汗這人愚蠢淺薄,肯定會顧念親戚關係,不忍心殺我。過個十天半月,我就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想法了。”於是去見蘭汗。蘭汗的妻子乙氏和慕容盛的妃子都哭著向蘭汗求情,慕容盛的妃子還向蘭汗的兄弟們磕頭。蘭汗動了惻隱之心,就把慕容盛留在宮裡,任命他為侍中、左光祿大夫,像以前一樣親近對待。蘭堤、蘭加難多次請求殺了慕容盛,蘭汗都沒答應。蘭堤驕橫荒淫,對蘭汗也經常無禮,慕容盛就趁機挑撥他們的關係。從此蘭汗兄弟之間漸漸互相猜忌。
涼國的太原公呂纂帶兵攻打楊軌,郭黁出兵救援,呂纂戰敗返回。
【內核解讀】
這段史料生動還原了十六國時期後燕政權的劇烈動蕩,展現了權力鬥爭中各方勢力的複雜博弈、人性的脆弱與抉擇的艱難,也折射出亂世中政權更迭的殘酷邏輯。
內亂頻發:權力體係的崩塌與重建困境
後燕的這場內亂始於燕尚書蘭汗與段速骨的秘密勾結,他們引兵攻城,揭開了權力爭奪的序幕。此時城中留守兵力薄弱,長樂王慕容盛通過遷徙近城百姓組成萬餘丁夫守城禦敵,初期展現出一定的抵抗能力,城上守軍奮力拒戰,使段速骨部眾死傷數百。這表明在危機初期,通過動員民眾仍能形成一定的防禦力量,但這種力量的根基極為脆弱。
遼西桓烈王慕容農的抉擇成為戰局的關鍵轉折點。他本有忠節威名,是城中軍民的精神支柱,卻因恐懼守不住城池且受蘭汗引誘,深夜投奔叛軍。當城中軍民看到慕容農出現在城下時,“無不驚愕喪氣,遂皆逃潰”。這一細節深刻揭示了亂世中權威的脆弱性——民眾對政權的信心往往係於個彆核心人物,一旦核心人物“背叛”,整個防禦體係便瞬間崩塌。段速骨入城後的殺掠行為,更是印證了權力真空狀態下的無序與殘暴。
抉擇困境:信任危機中的生存博弈
慕容寶等人南逃後,蘭汗又襲擊並誅殺段速骨及其黨羽,隨後廢黜高陽王慕容崇,奉太子慕容策為主,遣使迎接慕容寶。此時慕容寶麵臨艱難抉擇:是返回龍城還是南投範陽王慕容德?長樂王盛等人的擔憂並非多餘,“汗之忠詐未可知,今單騎赴之,萬一汗有異誌,悔之無及”,這反映了亂世中普遍的信任危機——在權力誘惑麵前,血緣、舊情都可能變得微不足道。
慕容寶最終選擇南行,卻在途中遭遇新的困境。他派趙思告知北地王慕容鐘自己的處境並請求迎接,然而慕容鐘曾勸慕容德稱帝,對慕容寶的到來心懷抵觸,將趙思下獄並報告南燕王慕容德。慕容德麵對“嗣帝得還”的消息,表麵上欲“具法駕奉迎”,實則在群下的勸諫中暴露了野心。黃門侍郎張華直言慕容寶“暗懦,不能紹隆先統”,勸慕容德不要放棄“天授之業”;慕輿護則以“蒯聵出奔,衛輒不納”的典故為借口,實則想探查虛實。趙思的寧死不屈與被斬,進一步凸顯了亂世中忠誠者的悲劇命運,也表明各方勢力已徹底撕破臉皮,權力鬥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慕容寶的最終結局充滿悲劇色彩。他因蘭汗“祀燕宗廟”的行為產生誤判,又輕信蘭汗是“燕王垂之舅,盛之妃父”的親緣關係,不顧慕容盛的流涕勸諫和李旱未歸的情況,執意前往龍城。結果在距離龍城四十裡的索莫汗陘遭蘭汗之弟加難襲擊,最終被弑。這一結局印證了亂世中“親緣不可恃”的殘酷現實——在最高權力的誘惑下,姻親關係完全可以被踐踏,所謂的“忠款”不過是掩蓋野心的偽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多方角力:政權更迭中的連鎖反應
在燕國內亂的同時,周邊勢力也在進行著權力的調整與鞏固。離石胡帥呼延鐵、西河胡帥張崇等因不願遷徙代地而聚眾叛魏,被魏安遠將軍庾嶽討平,這顯示出北魏在擴張過程中遭遇的地方反抗,以及其通過軍事手段穩定統治的策略。魏王拓跋珪召見王儀入輔,任命穆崇為太尉、長孫嵩為司徒,則是北魏內部權力架構調整的體現,通過人事安排強化中央集權,為後續的發展奠定基礎。
後燕內部的權力鬥爭還引發了連鎖反應。慕容寶南逃途中,鄴城人請求他留下,他未同意;到黎陽後試圖聯係北地王鐘卻遭冷遇;慕容盛因慕輿騰“素暴橫,為民所怨”而將其誅殺,在巨鹿、長樂等地招募豪傑,試圖重整旗鼓。這些細節展現了亂世中各方勢力的分化與重組,每個人都在根據局勢變化調整自己的立場,尋找生存與發展的機會。
曆史啟示:亂世中的人性百態與權力邏輯
這段曆史生動展現了亂世的三大特征:一是權力合法性的脆弱性,後燕政權因一場內亂便迅速瓦解,核心人物的立場轉變直接影響政權的存續;二是信任體係的崩潰,無論是君臣之間、兄弟之間還是姻親之間,都缺乏基本的信任,背叛與殺戮成為常態;三是個體命運的無常,慕容農、餘崇、趙思等人的悲劇結局,印證了在權力漩渦中個體的渺小與無奈。
蘭汗最終弑殺慕容寶自立,卻也為自己埋下了隱患。慕容盛假意歸附,利用蘭汗兄弟間的矛盾進行離間,為後續的複仇埋下伏筆。這也符合亂世中“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權力邏輯——每一個奪權者都可能成為下一個被推翻的對象,權力的遊戲永無止境。
總的來說,這段史料如同一麵鏡子,映照出十六國時期政權更迭的殘酷現實、權力鬥爭的複雜邏輯以及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種種表現。在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沒有永恒的忠誠,隻有永恒的利益;沒有穩固的秩序,隻有不斷的動蕩。每一個曆史人物的抉擇都受到時代環境的製約,而他們的抉擇又共同推動著曆史的走向,留下了充滿血與淚的深刻教訓。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