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安皇帝乙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76章 安皇帝乙(1 / 1)

段業派沮渠蒙遜攻打西郡,活捉了太守呂純他是呂光的侄子)。晉昌太守王德、敦煌太守趙郡人孟敏直接帶著全郡投降段業。段業當場封賞:沮渠蒙遜封臨池侯,王德當酒泉太守,孟敏任沙州刺史。

六月丙子這天,魏王拓跋珪讓大臣們討論國號。大夥兒都說:“周、秦以前,都是從諸侯升級成天子,直接用原來的國名當天下號。漢朝以後就沒這規矩了。咱大魏當時還沒定)百代相傳,在代北發家,現在又拿下中原,必須用‘代’當國號!”黃門侍郎崔宏反駁:“以前商朝老搬家,所以又叫殷又叫商;‘代’雖是老地盤,但咱早玩新花樣了——登國那年就改叫‘魏’了。‘魏’這名號多霸氣,中原正統標配,必須還叫魏!”拓跋珪聽了覺得靠譜,就這麼定了。

楊軌覺得自己人多,想跟涼王呂光硬剛,郭黁總拿“天道”當借口攔著。涼國常山公呂弘鎮守張掖,段業派沮渠男成和王德去攻打;呂光派太原公呂纂帶兵救援。楊軌急了:“呂弘有一萬精兵,要是跟呂光彙合,姑臧就更難啃了!”於是聯合禿發利鹿孤半路截擊呂纂,結果被呂纂按在地上摩擦,楊軌隻能跑路投奔王乞基。郭黁這人性子急還殘忍,沒人待見,聽說楊軌敗了,乾脆投降西秦。西秦王乞伏乾歸給他個建忠將軍、散騎常侍的閒職。

呂弘帶兵放棄張掖往東跑,段業把總部遷到張掖,還想追上去打。沮渠蒙遜勸他:“人家是回家的軍隊彆攔,走投無路的敵人彆追,這是打仗的規矩!”段業不聽,果然被揍得慘敗,全靠沮渠蒙遜才撿回一條命。後來段業在西安築城,讓部將臧莫孩當太守。沮渠蒙遜又勸:“莫孩就知道猛衝,沒腦子,不懂見好就收——你這哪是築城,是給他修墳啊!”段業還是不聽,沒多久臧莫孩就被呂纂打敗了。

燕國太原王慕容奇,是慕容楷的兒子、蘭汗的外孫,蘭汗沒殺他,還封他當征南將軍,能隨便見長樂王慕容盛。慕容盛偷偷讓他逃出去起兵。慕容奇在建安拉起幾千人的隊伍,蘭汗派蘭堤去平叛。慕容盛趁機對蘭汗說:“慕容奇這小屁孩沒這本事,說不定是有人借他名號想當內應呢!太尉蘭堤平時就傲嬌,不靠譜,不能給他太多兵。”蘭汗信了,撤回蘭堤的兵,改派撫軍將軍仇尼慕去打慕容奇。

這時候龍城從夏天到七月秋天一直沒下雨,蘭汗天天去燕國各宗廟和慕容寶的神位前磕頭求雨,還把鍋甩給蘭加難。蘭堤和蘭加難聽了又氣又怕,擔心被殺。乙巳這天,倆人帶著部下偷襲仇尼慕的軍隊,把他打敗了。蘭汗嚇壞了,派太子蘭穆出兵平叛。蘭穆對蘭汗說:“慕容盛是咱死對頭,肯定跟慕容奇暗中勾結,這才是心腹大患,必須先乾掉!”蘭汗想殺慕容盛,先召見他試探。慕容盛的妃子知道了,趕緊告密,慕容盛裝病不去,蘭汗也就沒動手。

李旱、衛雙、劉忠、張豪、張真,都是慕容盛的老部下,蘭穆卻把他們當自己人,李旱、衛雙還能隨便去見慕容盛,幾人趁機暗中謀劃。丁未這天,蘭穆打敗蘭堤、蘭加難。庚戌那天,蘭汗、蘭穆大擺慶功宴,喝得酩酊大醉。慕容盛借口上廁所,翻牆進東宮,和李旱等人一起殺了蘭穆。當時軍隊還沒解除戒備,都聚在蘭穆的住處,聽說慕容盛得手了,立馬歡呼著衝去殺蘭汗,把他砍了。蘭汗的兒子魯公蘭和、陳公蘭揚分彆駐守令支、白狼,慕容盛派李旱、張真去偷襲,把他倆也殺了。蘭堤、蘭加難逃跑後被抓,也砍了。這下龍城內外徹底穩了,百姓們都互相慶祝。宇文拔帶幾百壯士趕來支持,慕容盛封他為大宗正。

辛亥這天,慕容盛到太廟告慰先祖,下令:“多虧祖宗保佑、將士給力,宗廟社稷總算從黑暗裡熬出來了。不光我這小身板躲過一劫,所有臣民都能光明正大地過日子了!”於是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建平。慕容盛謙虛,沒敢稱帝,隻以長樂王的身份攝政。諸王都降為公爵,東陽公慕容根任尚書左仆射,衛倫、陽璆、魯恭、王騰任尚書,悅真任侍中,陽哲任中書監,張通任中領軍,其他文武官員都官複原職。還把慕容寶的諡號改成惠閔皇帝,廟號烈宗。之前太原王慕容奇在建安起兵,南、北兩地百姓都跟著他。蘭汗派侄子蘭全去平叛,被慕容奇團滅,蘭全連匹馬都沒跑回來,慕容奇趁機進兵駐守乙連。慕容盛殺了蘭汗後,讓慕容奇撤軍。慕容奇聽了丁零人嚴生、烏桓人王龍的餿主意,居然抗命,甲寅那天帶三萬多人打到橫溝,離龍城隻有十裡地。慕容盛親自出兵,把他打得大敗,活捉慕容奇回來,殺了他一百多個黨羽,賜死慕容奇,桓王慕容恪這一脈徹底斷了。大臣們反複勸慕容盛稱帝,他還是沒答應。

魏王拓跋珪遷都平城,開始修宮殿、建宗廟、立社稷壇。宗廟每年祭祀五次,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和臘日舉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內核解讀】

這段史料生動勾勒出十六國時期政權更迭頻繁、各方勢力激烈角逐的混亂圖景,其中蘊含的政治智慧、軍事謀略與人性百態,即便放在今天審視,仍能給我們帶來諸多啟示。

權力棋局中的機遇與風險

段業在河西地區的擴張與挫折,堪稱權力遊戲的典型樣本。沮渠蒙遜生擒呂純,推動晉昌、敦煌二郡歸附,為段業政權奠定了初步基礎,其軍事才能與戰略眼光在初期儘顯無疑。然而,段業在關鍵決策上的固執與短視,卻讓到手的優勢不斷流失。追擊呂弘時無視“歸師勿遏,窮寇勿追”的軍事鐵律,任用臧莫孩鎮守西安又不聽沮渠蒙遜“築塚非築城”的預警,最終連敗兩場,暴露出領導者剛愎自用的致命缺陷。這提醒我們,權力持有者若不能兼容並蓄、納諫如流,即便有賢才輔佐,也難掩決策失誤帶來的災難性後果。

國號之爭背後的政治智慧

北魏國號的確立過程,展現了傳統文化與現實政治的精妙結合。群臣主張以“代”為號,強調“百世相承,開基代北”的曆史傳承;崔宏則提出“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國”的文化象征意義,主張沿用登國年間已定的“魏”號。拓跋珪最終采納崔宏建議,這一選擇超越了地域局限,賦予政權更廣闊的文化認同基礎。在現代視角下,這恰似品牌定位的戰略決策——一個具有文化縱深與象征意義的符號,往往能為組織或國家贏得更廣泛的認同與支持。崔宏的智慧在於,他跳出了狹隘的地域思維,從文化正統性角度為政權找到了更有力的身份標識。

軍事博弈中的戰略得失

楊軌與禿發利鹿孤邀擊呂纂的失敗,郭黁因性格缺陷導致眾叛親離,印證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樸素真理。楊軌忽視郭黁基於“天道”實則是對雙方實力的理性判斷)的勸阻,盲目決戰;郭黁“褊急殘忍,不為士民所附”,最終眾叛親離,降於西秦。這揭示出軍事對抗中,人心向背與戰略理性遠比單純的兵力優勢更重要。反觀沮渠蒙遜,兩次精準預判戰局走向,雖未被段業采納,卻凸顯了專業軍事素養的價值——真正的軍事家不僅懂進攻,更懂進退之道,懂得在複雜局勢中把握風險與機遇的平衡。

宮廷政變中的權謀與人性

後燕龍城的權力更迭充滿戲劇性。慕容盛利用蘭汗的多疑心理,借太原王奇起兵之機挑撥蘭汗與蘭堤的關係,為後續反擊創造條件;又通過心腹李旱、衛雙等人內外聯絡,最終抓住蘭汗父子醉酒的時機一舉翻盤。這一係列操作展現了絕境中隱忍布局、借力打力的政治智慧。但其中也充斥著人性的幽暗:蘭汗因親情未殺慕容盛卻養虎為患,慕容盛利用信任發動政變,太原王奇在平叛後又因權力野心再起兵,最終落得身死嗣絕的下場。權力場中的親情、信任皆成博弈工具,折射出亂世中人性的複雜與殘酷。

製度建設與曆史傳承

拓跋珪遷都平城後“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規定“宗廟歲五祭,用分、至及臘”,標誌著北魏從遊牧政權向定居農業政權的轉型。宗廟祭祀製度的建立,不僅是宗教儀式的規範化,更是通過曆史傳承強化政權合法性的重要手段。這與慕容盛誅殺蘭汗後“告於太廟”“大赦改元”“複舊位”“改諡號”的操作異曲同工——在政權更迭後,通過重構曆史敘事、恢複製度秩序來穩定人心,是古今中外權力交接的通用法則。

結語:亂世中的生存法則

這段史料中的各方勢力,無論是段業的剛愎自用、沮渠蒙遜的審時度勢,還是慕容盛的隱忍反擊、拓跋珪的文化定位,都在演繹著亂世生存的核心邏輯:權力的本質是人心的博弈,成功的關鍵在於對形勢的精準判斷、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兼容並蓄的包容心態。失敗者往往敗於固執、短視與失德,而幸存者則憑借理性、智慧與韌性在亂局中開辟道路。這些跨越千年的曆史經驗,至今仍能為我們提供關於決策、管理與人性的深刻啟示。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海洋求生:全服就我擁有物品提示 我們小區又穿越了 末日序列車隊:我能升級物資 我,隨身軍火庫,鑄就盛唐帝國 物價瘋貶,她做惡毒女配日入千元 末世:我的列車無限升級 說唱:從地下開始崛起 綜網:從速刷打灰開始的戰鬥天選 無趣的白月光 惡女嬌嬈,誘哄陰鷙大佬為她癡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