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安皇帝已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98章 安皇帝已(1 / 1)

晉紀三十六,從公元405年乙巳年)到公元408年戊申年),共四年。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己巳年)

春天正月,南陽太守扶風人魯宗之起兵,去偷襲襄陽,桓蔚抵擋不住,逃到江陵。正月己醜,劉毅等各路大軍開到馬頭。桓振挾持著皇帝,出城駐紮在江津,還派使者來,說要割讓江、荊二州,送回皇帝,劉毅他們沒答應。正月辛卯,魯宗之在柞溪把桓振的將領溫楷打得大敗,接著進軍駐紮在紀南。桓振留下桓謙、馮該守江陵,自己帶兵去和魯宗之交戰,結果又被打得落花流水。劉毅等人在豫章口打敗了馮該,桓謙一看形勢不妙,棄城逃跑。劉毅他們順利進入江陵,抓住卞範之等人,砍了腦袋。桓振往回趕,遠遠看見江陵城裡起火,知道城已經被攻陷,手下的兵一下子都跑光了,他自己逃到溳川。

正月乙未,皇帝下詔,把重大事務都交給冠軍將軍劉毅處理。

正月戊戌,宣布大赦天下,改年號,但桓氏家族不在赦免範圍內。不過因為桓衝對晉朝皇室一直忠心耿耿,所以特彆赦免了他的孫子桓胤。朝廷任命魯宗之為雍州刺史,毛璩為征西將軍,都督益、梁、秦、涼五州諸軍事,毛璩的弟弟毛瑾為梁、秦二州刺史,毛瑗為寧州刺史。劉懷肅追到石城,把馮該給殺了,桓謙、桓怡、桓蔚、桓謐、何澹之、溫楷這些人都逃到後秦去了。桓怡是桓弘的弟弟。

後燕的慕容熙去攻打高句麗。正月戊申,進攻遼東。眼看城就要被攻破了,慕容熙卻命令將士們:“誰都不許先登城,等把城牆鏟平了,朕和皇後坐著車進去。”就因為這,城裡的人得到機會加強防備,最後慕容熙沒攻下城,隻能灰溜溜地回去了。

秦王姚興把鳩摩羅什尊為國師,像敬神一樣供奉他。姚興親自帶著大臣們和和尚們,去聽鳩摩羅什講解佛經,還讓鳩摩羅什翻譯西域的《經》《論》三百多卷。又大規模修建塔寺,坐禪的和尚常常有上千人。從公卿以下的官員都信奉佛教,州郡的老百姓受影響,十戶裡麵有九戶都信佛。

乞伏乾歸去攻打吐穀渾的大孩,把他打得大敗,俘虜了一萬多人回來。大孩逃跑的時候,死在了胡園。視羆的大兒子樹洛乾,帶著剩下的幾千戶人逃到莫何川,自稱車騎大將軍、大單於、吐穀渾王。樹洛乾減輕徭役和賦稅,賞罰分明,吐穀渾又興盛起來,沙、漒等地的各少數民族都歸附了他。

西涼公李暠自稱大將軍、大都督,兼任秦、涼二州牧,宣布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建初,還派舍人黃始、梁興走小路,帶著奏表去建康。

二月丁巳,留台準備好皇帝出行的車駕,到江陵去迎接皇帝。劉毅、劉道規留在夏口駐紮,何無忌護送皇帝往東回朝。

當初,毛璩聽說桓振攻陷了江陵,就帶著三萬人馬順流東下,準備去討伐桓振。他讓弟弟西夷校尉毛瑾、蜀郡太守毛瑗從外水出發,參軍巴西人譙縱、侯暉從涪水出發。蜀地的人本來就不想跑那麼遠去打仗,侯暉到了五城水口,就和巴西人陽昧商量著造反。譙縱這人性格溫和謹慎,蜀地的人都挺喜歡他。侯暉和陽昧一起逼譙縱當頭兒,譙縱不答應,還跳到水裡想躲開。他們把譙縱拉出來,拿著兵器逼他上車,譙縱又趴在地上,拚命磕頭推辭。侯暉沒辦法,就把譙縱綁在車上。然後他們轉頭回去,在涪城偷襲毛瑾,把毛瑾殺了,推舉譙縱為梁、秦二州刺史。毛璩行軍到略城,聽說出了事,趕緊往回跑回成都,派參軍王瓊帶兵去討伐譙縱,結果被譙縱的弟弟譙明子打得大敗,士兵死了十有八九。益州的營戶李騰打開城門,放譙縱的兵進城,把毛璩和他弟弟毛瑗都殺了,毛家就此滅門。譙縱自稱成都王,任命堂弟譙洪為益州刺史,譙明子為巴州刺史,駐守白帝。這一下蜀地大亂,漢中地區兵力空虛,氐王楊盛派他哥哥的兒子平南將軍楊撫去占領了漢中。

二月癸亥,北魏主拓跋珪從豺山回宮,撤銷了尚書的三十六曹。

三月,桓振從鄖城出發,偷襲江陵。荊州刺史司馬休之沒打過,逃到襄陽,桓振就自稱荊州刺史。建威將軍劉懷肅從雲杜帶兵趕緊去支援,和桓振在沙橋交戰。劉毅又派廣武將軍唐興去幫忙,唐興在河邊把桓振給殺了,再次奪回江陵。

三月甲午,皇帝回到建康。三月乙未,大臣們都到皇宮請罪,皇帝下詔讓他們官複原職。

尚書殷仲文覺得朝廷的音樂還不完備,就跟劉裕說,得整治一下。劉裕說:“現在哪有時間搞這個,而且我對音樂也不感興趣。”殷仲文說:“感興趣了自然就懂了。”劉裕說:“就是怕懂了就感興趣,所以才不接觸。”

三月庚子,任命琅邪王司馬德文為大司馬,武陵王司馬遵為太保,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同時還兼任徐、青二州刺史。劉毅為左將軍,何無忌為右將軍,都督豫州、揚州五郡軍事,兼任豫州刺史,劉道規為輔國將軍,都督淮北諸軍事,兼任並州刺史,魏詠之為征虜將軍,兼任吳國內史。劉裕堅決推辭,不肯接受這些職位。朝廷又加封他為錄尚書事,他還是不接受,還多次請求回到自己的封地。皇帝下詔讓大臣們去勸他,還親自到他家裡。劉裕嚇得趕緊又到皇宮去陳述請求,最後皇帝才答應他回封地。朝廷任命魏詠之為荊州刺史,接替司馬休之。當初,劉毅曾經在劉敬宣手下當寧朔參軍,那時候有人覺得劉毅是個英雄豪傑。劉敬宣卻說:“真正有非凡才能的人有自己的行事風格,哪能隨便就說他是英雄呢!劉毅這個人,表麵寬厚,內心猜忌,喜歡自我炫耀,還瞧不起彆人。要是哪天他得勢了,肯定會因為冒犯上級招來災禍。”劉毅聽說這話,心裡特彆恨劉敬宣。等劉敬宣被任命為江州刺史,劉敬宣推辭說自己沒什麼功勞,不應該比劉毅他們先得到任用,劉裕沒答應。劉毅就派人跟劉裕說:“劉敬宣沒參與討伐桓玄的謀劃。那些猛將和功臣,正等著論功行賞呢。像劉敬宣這樣的,應該往後排。要是您念著往日的交情,給他個員外常侍就行了。聽說已經讓他當郡守了,實在是太優待他了。現在又讓他當江州刺史,這就更讓人驚訝和惋惜了。”劉敬宣聽了,心裡越來越不安,就上奏請求解除自己的職務。於是朝廷把他召回,任命為宣城內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夏天四月,劉裕回到京口鎮守,朝廷改任他為都督荊、司等十六州諸軍事,還加授他兼任兗州刺史。

盧循派使者來進貢。當時朝廷剛穩定下來,沒功夫去征討他。四月壬申,朝廷任命盧循為廣州刺史,徐道覆為始興相。盧循給劉裕送了智粽,劉裕回贈了續命湯。盧循任命前琅邪內史王誕為平南長史。王誕就勸盧循說:“我本來就不懂軍事,留在這兒也沒啥用。我一直深受劉鎮軍劉裕)的厚待,如果能回到北方,肯定會得到重用。不管是為公為私,我都會報答您的大恩。”盧循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劉裕給盧循寫信,讓他放吳隱之回來,盧循沒答應。王誕又勸盧循說:“將軍您現在留下吳公,從公從私都不合適。當年孫伯符孫策)難道不想留下華子魚華歆)嗎?隻是因為一個地方容不下兩個地位相當的人啊。”於是盧循就放吳隱之和王誕一起回去了。

【內核解讀】

義熙元年,是東晉末年權力格局劇烈動蕩的一年,也是各方勢力重新洗牌、社會秩序麵臨重構的關鍵節點。這一年發生的諸多事件,不僅深刻影響了東晉王朝的走向,更在民族融合、文化傳播、區域發展等層麵留下了深遠印記。

東晉核心權力的“撥亂反正”

東晉朝廷在經曆桓玄之亂的衝擊後,這一年迎來了權力回歸的關鍵階段。正月,以劉毅為代表的勤王勢力與桓氏殘餘力量展開激烈交鋒。從魯宗之襲襄陽、劉毅諸軍進逼江陵,到最終擊破桓振、桓謙等勢力,收複江陵,這一係列軍事行動標誌著東晉朝廷對叛亂勢力的清算進入尾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平亂過程中“惟桓氏不原,以桓衝忠於王室,特宥其孫胤”的政策,體現了政治鬥爭中“區彆對待”的策略——既堅決打擊叛亂核心勢力,又對家族中曾有忠舉者留有餘地,這有助於分化敵人、穩定人心。

二月至三月,朝廷迎回晉安帝、恢複官僚體係,標誌著東晉政權在形式上完成了“複辟”。但權力結構已悄然改變:劉毅被委以“大處分”之權,劉裕則憑借軍功獲得“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等高位,雖屢辭不受,卻已成為實際掌控朝局的核心人物。這種“軍功上位”的權力更迭模式,打破了東晉傳統門閥政治的固化格局,為後來劉裕代晉埋下伏筆。

軍事行動中的“決策成敗啟示錄”

這一年的軍事事件中,兩個典型案例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決策對戰爭結果的決定性影響。

燕王熙伐高句麗時,在城池即將攻破之際,竟荒唐地下令“毋得先登,俟鏟平其城,朕與皇後乘輦而入”。這種將個人虛榮置於軍事勝利之上的決策,不僅錯失戰機,更讓敵軍獲得喘息之機,最終“卒不克而還”。這一事件暴露了十六國時期部分統治者的昏聵與任性,也印證了“兵貴神速”“戰機稍縱即逝”的軍事規律。

與之相對,乞伏乾歸擊吐穀渾大孩“大破之,俘萬餘口而還”,以及樹洛乾繼位後“輕徭薄賦,信賞必罰”使吐穀渾複興,展現了務實決策的重要性。樹洛乾的治理策略抓住了民心向背的關鍵,通過減輕百姓負擔、嚴明獎懲製度,不僅穩定了內部統治,還吸引了“沙、漒諸戎皆附之”,體現了“軍事征服後需以民生安撫鞏固成果”的治理智慧。

文化與宗教的“雙向互動”

後秦姚興尊鳩摩羅什為國師,推動佛教傳播的舉措,成為這一年文化領域的重大事件。姚興“親帥群臣及沙門聽羅什講佛經”“命羅什翻譯西域《經》《論》三百餘卷”“大營塔寺”,從國家層麵推動佛教本土化,使得“公卿以下皆奉佛,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這一現象並非偶然,而是亂世中統治階層尋求精神寄托、穩定社會思想的需要,同時也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鳩摩羅什的翻譯工作為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奠定了文本基礎,影響了此後中國文化的發展軌跡。

地方割據與區域動蕩的加劇

東晉的地方治理在這一年遭遇嚴峻挑戰。益州譙縱之亂是典型案例:毛璩率軍東討桓振時,因“蜀人不樂遠征”引發兵變,譙縱被裹挾為主,最終殺毛璩、據成都稱王建政。這場叛亂的根源在於東晉朝廷對邊疆地區的控製力薄弱,以及“遠征”決策忽視地方民情。叛亂導致“蜀大亂,漢中空虛”,氐王楊盛趁機占據漢中,進一步加劇了東晉的邊疆危機。

與此同時,西涼公李暠“自稱大將軍、大都督、領秦、涼二州牧,改元建初”並遣使建康,體現了涼州地區在亂世中尋求獨立發展的傾向。這些地方割據勢力的興起,反映了東晉中央權威的衰落和區域力量的崛起,是魏晉南北朝“大分裂”格局的具體表現。

人物關係中的“權力博弈暗流”

劉毅與劉敬宣的矛盾,揭示了權力場中複雜的人際關係與利益糾葛。劉毅因劉敬宣早年評價其“外寬而內忌,自伐而尚人”懷恨在心,借人事安排打壓劉敬宣,最終迫使劉敬宣“自表解職”。這種因私怨影響政務的行為,暴露了新興軍功集團內部的不穩定性。而劉裕在這一過程中的態度,既顯示了他對局勢的掌控力,也暗示了其平衡各方勢力的政治手腕。

盧循與劉裕的“智粽”“續命湯”互贈,則充滿政治隱喻——盧循以“智粽”試探,劉裕以“續命湯”回應,表麵友好往來,實則暗藏對嶺南控製權的博弈。這種“文鬥”背後,是雙方實力暫時均衡下的微妙妥協,為後來的軍事衝突埋下伏筆。

總結:亂世中的“變革前奏”

義熙元年的曆史事件,是魏晉南北朝大分裂時期的一個縮影。東晉朝廷的權力重構、十六國的興衰更迭、宗教文化的傳播融合、地方勢力的割據博弈,共同構成了這一時期的複雜圖景。其中,劉裕的崛起標誌著寒門地主階層對門閥士族的挑戰取得階段性勝利,佛教的傳播推動了文化多元化發展,而地方叛亂與邊疆動蕩則反映了中央集權崩潰後的秩序真空。這些事件相互交織,不僅塑造了當時的政治格局,更深刻影響了此後中國曆史的走向,為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製度變革和文化繁榮奠定了基礎。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修行十三年,才獲得二郎真君傳承 大秦係列:穿越成嬴虔 剛進入六扇門,罪犯係統什麼鬼? 劍修,狗都不談 獸源史詩 貪戀她 一世豪權,一世月明 滿門儘滅的宇智波沒有格局 [綜英美]哥譚鼠鼠人 校傲新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