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安皇帝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97章 安皇帝戊(1 / 1)

桓玄打算逃到漢中去,屯騎校尉毛修之,是毛璩的侄子,他騙桓玄說可以帶他入蜀,桓玄就信了他。寧州刺史毛璠,是毛璩的弟弟,死在了任上。毛璩派他哥哥的孫子毛佑之以及參軍費恬,帶著幾百人,護送毛璠的靈柩回江陵。五月壬午,在枚回洲碰到了桓玄。毛佑之、費恬馬上迎上去攻打桓玄,箭像雨點一樣射過去。桓玄的寵臣丁仙期、萬蓋等人,趕緊用身體護住桓玄,結果都被射死了。益州督護漢嘉人馮遷抽出刀,衝上前要砍桓玄,桓玄連忙拔下頭上的玉導給他,說:“你是什麼人,竟敢殺天子!”馮遷說:“我殺的就是你這個天子的逆賊!”說完就把桓玄斬了,又殺了桓石康、桓浚、庾賾之,抓住桓昇送到江陵,在街市上斬首。皇帝在江陵恢複了皇位,任命毛修之為驍騎將軍。五月甲申,宣布大赦天下,那些因為害怕桓玄逼迫而跟著他造反的人,一概不再追究。五月戊寅,把神主牌位送回太廟。劉毅等人把桓玄的首級傳送過來,掛在朱雀橋上示眾。

劉毅他們打了勝仗之後,覺得大事已定,就沒急著繼續追擊。又趕上刮風,船也沒法前進。桓玄死了快十天了,各路軍隊還沒趕到。當時桓謙躲在沮中,揚武將軍桓振躲在華容浦,桓玄原來的將領王稚徽駐守巴陵,他派人告訴桓振說:“桓歆已經攻下京城,馮稚又拿下了尋陽,劉毅他們的軍隊在半路上都敗退了。”桓振聽了特彆高興,召集了兩百多人,去偷襲江陵,桓謙也聚集人馬響應他。閏五月己醜,他們又攻下了江陵,殺了王康產和王騰之。桓振在行宮見到皇帝,騎著馬,揮舞著兵器,一直衝到台階下,問桓昇在哪裡。聽說桓昇已經死了,他瞪大眼睛對皇帝說:“我們桓家哪點對不起國家,為什麼要被這樣趕儘殺絕!”琅邪王司馬德文從床上下來,對他說:“這哪裡是我們兄弟的意思啊!”桓振氣得想殺了皇帝,桓謙苦苦勸阻,他才下馬,收起怒容,行禮後出去了。閏五月壬辰,桓振為桓玄舉行哀悼儀式,設立靈堂,追諡桓玄為武悼皇帝。

閏五月癸巳,桓謙等人帶著大臣,捧著玉璽綬帶給皇帝,說:“皇上之前效法堯禪讓給舜,現在桓玄建立的楚國氣數已儘,老百姓的心又重新歸附晉朝了。”於是讓琅邪王司馬德文兼任徐州刺史,任命桓振為都督八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桓謙再次擔任侍中、衛將軍,加授江、豫二州刺史。皇帝身邊的侍從護衛,都是桓振的心腹。

桓振年輕的時候品行不咋好,桓玄都沒把他當子侄輩看待。到了這時候,桓振感歎說:“桓玄當年要是早點重用我,也不至於落到這個下場。要是桓玄還在,我當前鋒,天下都能輕鬆平定。現在隻能自己單乾,又能有什麼好結果呢?”於是他就縱情聲色,肆意殺人。桓謙勸桓振帶兵出戰,自己守著江陵,桓振向來瞧不起桓謙,沒聽他的話。

劉毅到了巴陵,殺了王稚徽。何無忌、劉道規在馬頭進攻桓謙,在龍泉進攻桓蔚,都把他們打敗了。桓蔚是桓秘的兒子。

何無忌想乘勝直接攻打江陵,劉道規說:“兵法講究能屈能伸,不能盲目進攻。桓家好幾代人都在西楚這個地方,手下人都願意為他們賣命。桓振勇冠三軍,很難跟他正麵交鋒。咱們先停下來養精蓄銳,慢慢想辦法對付他,不用擔心打不贏。”何無忌不聽。桓振在靈溪迎戰,馮該也帶兵來會合,何無忌等人被打得大敗,死了一千多人。他們隻好退回尋陽,劉毅等人向朝廷上奏章請罪。劉裕因為劉毅負責指揮各路軍隊,就免去了他青州刺史的職務。桓振任命桓蔚為雍州刺史,鎮守襄陽。

柳約之、羅述、甄季之聽說桓玄死了,就從白帝出發進軍,到了枝江,又聽說何無忌等人在靈溪戰敗,也帶兵撤退了。沒過多久,羅述、甄季之都生病了,柳約之就假意投降桓振,想找機會偷襲他,結果事情泄露,桓振把柳約之殺了。柳約之的司馬時延祖、涪陵太守文處茂收攏剩下的人馬,堅守涪陵。

六月,毛璩派將領攻打漢中,殺了桓希,毛璩自己兼任梁州刺史。

秋天七月戊申,永安皇後何氏去世。

後燕的苻昭儀生病了,龍城人王榮說自己能治好她。結果苻昭儀還是死了,燕王熙把王榮綁在公車門,肢解了然後焚燒。

八月癸酉,把穆章皇後安葬在永平陵。

北魏設置了六謁官,仿照古代六卿的製度。

九月,刁騁謀反,被處死,刁氏家族就此滅亡。刁氏向來富有,家裡的奴仆和門客橫行霸道,獨占山林湖澤,成了京口的一大禍害。劉裕把刁家的財產都散了,讓老百姓根據自己的能力去拿,一整天都沒拿完。當時州郡鬨饑荒,老百姓就靠這些物資度過了難關。

乞伏乾歸和楊盛在竹嶺交戰,被楊盛打敗了。

西涼公李暠立兒子李歆為世子。

北魏主拓跋珪來到昭陽殿,對百官進行改任和補缺。他把朝廷的文武官員都召集過來,親自選拔,根據每個人的才能授予官職。爵位分為四等:王封大郡,公封小郡,侯封大縣,伯封小縣。一品到四品的官員中,以前有功勞但沒有爵位的舊臣,都追加封爵;皇室宗親關係疏遠的,以及異姓繼承爵位的,都根據情況降低爵位。又設置了五等散官,品級從五品到九品;文官中才能出眾的,武官中能當將帥的,品級也在五品到九品之間;百官有職位空缺的時候,就從這些人中挑選填補。北魏的官名大多不沿用漢、魏時期的舊稱,而是仿照上古時期的龍官、鳥官,把各曹的使者叫做鳧鴨,取它們飛得快的意思;把負責偵察的候官叫做白鷺,取它們伸長脖子遠望的意思;其他的官名也大多類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盧循進犯南海,攻打番禺。廣州刺史濮陽人吳隱之堅守了一百多天。冬天十月壬戌,盧循趁夜偷襲,攻破了城池,把官府和民房都燒光了,抓住了吳隱之。盧循自稱平南將軍,代管廣州事務。他把焚燒後的屍骨聚集起來,合葬在一個墓裡,埋在洲上,一共埋了三萬多個骷髏。又派徐道覆攻打始興,抓住了始興相阮腆之。

劉裕兼任青州刺史。劉敬宣在尋陽,一直儲備糧食、修繕船隻,時刻都有防備。所以何無忌等人雖然戰敗撤退,但還能依靠劉敬宣重新振作起來。桓玄哥哥的兒子桓亮自稱江州刺史,進犯豫章,被劉敬宣打敗了。

劉毅、何無忌、劉道規又從尋陽往西進軍,到了夏口。桓振派鎮東將軍馮該守在東岸,揚武將軍孟山圖占據魯山城,輔國將軍桓仙客駐守偃月壘,兵力總共一萬人,水陸相互支援。劉毅攻打魯山城,劉道規攻打偃月壘,何無忌阻斷中流。從辰時打到午時,兩座城都被攻破,活捉了孟山圖和桓仙客,馮該逃到石城。

十一月辛巳,北魏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天賜。開始修建西宮。十一月,北魏主拓跋珪來到西宮,命令宗室設置宗師,八個封國分彆設置大師、小師,州郡也各自設置師,用來分辨宗族親疏,推舉有才能的人,就像魏、晉時期中正官的職責一樣。

後燕的慕容熙和苻皇後出去遊玩打獵,向北登上白鹿山,向東越過青嶺,往南到達滄海後才返回。這一趟下來,士兵被虎狼咬死和凍死的有五千多人。

十二月,劉毅等人進軍攻下巴陵。劉毅號令嚴明,軍隊所到之處,老百姓都安居樂業。劉裕又任命劉毅為兗州刺史。桓振任命桓放之為益州刺史,駐守西陵;文處茂把他打敗,桓放之逃回江陵。

高句麗侵犯後燕。

十二月戊辰,北魏主拓跋珪前往豺山宮。

這一年,晉朝的老百姓為了躲避戰亂,扶老攜幼逃往淮北,一路上絡繹不絕。

【內核解讀】

這段史料生動還原了東晉末年桓玄敗亡後,各方勢力圍繞權力真空展開的激烈角逐,字裡行間儘顯亂世中的人性博弈、戰略得失與曆史慣性的複雜交織。

桓玄之死:權力崩塌的瞬間

桓玄從稱帝到敗亡的快速墜落,印證了“得位不正者難穩”的政治鐵律。他試圖以“禪讓”名義竊取晉室江山,卻缺乏穩固的統治根基,其核心團隊中既有毛修之這樣的投機者,也有丁仙期等愚忠之輩。馮遷斬桓玄時“我殺天子之賊耳”的宣言,道破了這場權力遊戲的本質——合法性始終是亂世中最鋒利的武器。

桓玄死後“乘輿返正”“大赦天下”的舉措,本是東晉政權重建權威的契機,但執政者對桓氏殘餘勢力的輕視埋下了隱患。劉毅等人“以為大事已定,不急追躡”的懈怠,暴露了東晉士族軍事集團的致命弱點:缺乏戰略遠見與徹底革命的決心。一旬之間未乘勝追擊,讓桓振、桓謙等殘餘勢力獲得了喘息之機,江陵複陷的悲劇由此注定。

桓振反撲:絕望中的瘋狂掙紮

桓振的崛起與覆滅,是一段典型的“亂世梟雄”樣本。他本不受桓玄重視,卻在家族敗亡之際展現出驚人的軍事爆發力。襲取江陵時“躍馬奮戈直至階下”的悍勇,與其質問晉安帝“臣門戶何負國家”的悲憤,折射出魏晉門閥製度下的階層傲慢——在他們眼中,皇權更迭不過是門閥間的遊戲,“屠滅門戶”遠比改朝換代更難接受。

但桓振的局限性同樣顯著。他縱意酒色、肆行誅殺的殘暴,輕慢盟友桓謙的剛愎,暴露了軍事強人的政治短視。那句“公昔不早用我,遂致此敗”的感歎,看似充滿梟雄豪氣,實則道破了桓氏集團的根本問題:內部派係林立、任人唯親,即便有人才也難以施展。這種結構性缺陷,注定了其反撲不過是回光返照。

晉軍攻防:戰略博弈中的勝負手

東晉軍隊的表現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何無忌的冒進與劉道規的穩健形成鮮明對比,靈溪之戰“死者千餘人”的慘敗,印證了“兵法屈申有時,不可苟進”的古老智慧。亂世之中,軍事冒險往往比保守更危險,尤其麵對桓氏這種根基深厚的地方勢力時,急於求成隻會適得其反。

相比之下,劉裕的部署更顯高明。他在尋陽“聚糧繕船,未嘗無備”的穩健,與散刁氏資產“令民稱力而取之”的民生策略,展現了卓越的政治手腕。將豪門財富轉化為民心支持,既解決了饑荒問題,又削弱了地方割據的經濟基礎,這步棋遠超單純軍事勝利的價值,也為後來劉裕代晉埋下伏筆。

周邊格局:亂世中的多線敘事

這段曆史並非隻有東晉內部的廝殺,周邊勢力的動態同樣值得關注。北魏“置六謁官,準古六卿”的官製改革,仿“龍官鳥官”的命名創新,體現了拓跋珪試圖融合胡漢製度、構建新型統治體係的努力,為北魏後來的崛起奠定了製度基礎。而燕王熙“支解王榮而焚之”的殘暴,與“畋獵致五千士卒死亡”的荒唐,則預示了後燕政權的末路。

盧循在南海的崛起尤其值得警惕。他攻陷番禺後“聚燒骨為共塚”的恐怖統治,與徐道覆攻始興的軍事行動,表明南方少數民族勢力已具備挑戰東晉的實力。這股力量後來成為劉裕掌權後的重大威脅,印證了亂世中危機往往來自多重方向的規律。

曆史啟示:權力重構的底層邏輯

這段史料揭示了亂世權力更迭的三大法則:一是合法性高於實力,桓玄敗亡與晉室複振皆源於此;二是細節決定成敗,劉毅的懈怠與劉裕的穩健導致了截然不同的結局;三是民心即天命,劉裕散財濟民與桓振肆行誅殺的對比,詮釋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永恒真理。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桓玄之亂後的動蕩,本質上是東晉門閥政治崩潰後的權力再分配過程。舊秩序的瓦解必然伴隨短暫的混亂,但混亂中始終孕育著新秩序的種子。劉裕的崛起、北魏的改革、盧循的割據,共同構成了南北朝時代來臨前的曆史預演,而這段充滿背叛、殺戮與掙紮的歲月,正是中國曆史從門閥政治向皇權專製過渡的陣痛期。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鎧甲:朝九晚五?可我是幽冥魔啊 讓你裝傻,你把皇帝逼退位了? 修行十三年,才獲得二郎真君傳承 大秦係列:穿越成嬴虔 剛進入六扇門,罪犯係統什麼鬼? 劍修,狗都不談 獸源史詩 貪戀她 一世豪權,一世月明 滿門儘滅的宇智波沒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