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安皇帝庚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705章 安皇帝庚(1 / 1)

晉紀三十七,從公元409年己酉年)到公元410年庚戌年),共二年。

義熙五年公元409年,己酉年)

春天正月庚寅初一,南燕皇帝慕容超上朝會見大臣們,感歎宮廷樂隊不齊全,就打算搶些晉朝人來補充樂手。領軍將軍韓訁卓說:“先帝因為舊都失守,才在三齊之地暫避鋒芒。陛下您不培養人才、讓百姓休養生息,等著瞅準北魏的空子,恢複祖先的大業,反而去侵犯南邊的鄰居,給自己多樹敵人,這能行嗎!”慕容超說:“我主意已定,不跟你多說。”

正月辛卯日,南燕大赦天下。

正月庚戌日,東晉任命劉毅為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劉毅這人愛才,喜歡結交名士,當時的各路名流都像被吸引過來一樣,往他那兒紮堆,就揚州主簿吳郡的張邵不去。有人問他為啥,張邵說:“我們主公那是當世豪傑,這還用多問嘛!”

這時候,後秦皇帝姚興派他弟弟平北將軍姚衝、征虜將軍狄伯支等人率領四萬騎兵去攻打夏王劉勃勃。姚衝走到嶺北,就琢磨著要回師偷襲長安,狄伯支不同意,這事兒才作罷;姚衝怕事兒泄露,就用毒酒殺了狄伯支滅口。

姚興還派使者冊封譙縱為大都督、相國、蜀王,加九錫,讓他可以秉承皇帝旨意封官授爵,一切都按照帝王的禮儀來。

二月,南燕將領慕容興宗、斛穀提、公孫歸等人率領騎兵進犯宿豫,把城攻下來了,搶了一堆東西才走,還挑了兩千五百個男女,送去給宮廷樂隊當學員。這公孫歸是公孫五樓的哥哥。當時,公孫五樓擔任侍中、尚書,還兼任左衛將軍,把朝廷大權全攬在手裡,他們家親戚也都身居要職,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朝廷內外的人,沒一個不怕他的。慕容超論宿豫之戰的功勞,封斛穀提等人做郡公、縣公。桂林王慕容鎮勸說道:“這幾個人,折騰百姓,勞師動眾,還給國家結下仇怨,有什麼功勞可封的?”慕容超一聽就火了,也不搭理他。尚書都令史王儼專門討好公孫五樓,這幾年那是連連升官,都做到左丞了。老百姓都編了順口溜說:“想封侯,找五樓。”慕容超又派公孫歸等人去攻打濟南,搶走了一千多男女。從彭城往南,老百姓都躲進堡壘裡抱團自衛。東晉朝廷下詔讓並州刺史劉道憐鎮守淮陰,防備南燕。

乞伏熾磐到上邽去見後秦太原公姚懿,彭奚念就趁他不在,偷襲他的地盤。乞伏熾磐聽說後,氣壞了,也沒跟姚懿打招呼就回去,反擊彭奚念,把他打敗了,接著就包圍了枹罕。乞伏乾歸跟著姚興去平涼;乞伏熾磐攻克枹罕後,派人告訴乞伏乾歸,乞伏乾歸就逃回苑川了。

馮翊有個叫劉厥的,聚集了幾千人,占據萬年鬨事。後秦太子姚泓派鎮軍將軍彭白狼率領東宮的禁衛軍去討伐,殺了劉厥,赦免了他的餘黨。將領們請求用露布一種軍事文書)宣告勝利,表奏上要誇大斬首的數量。姚泓沒答應,說:“皇上把後方大事交給我,我卻沒能遏製住叛亂,應該自責請罪,哪還敢自吹自擂,把這當功勞啊!”

姚興從平涼去朝那,聽說了姚衝的陰謀,就賜姚衝自殺。

三月,劉裕上奏章請求討伐南燕,朝廷討論的時候,大家都覺得不行,隻有左仆射孟昶、車騎司馬謝裕、參軍臧熹覺得肯定能打贏,勸劉裕出兵。劉裕就讓孟昶監督中軍留守府的事務。這謝裕是謝安哥哥的孫子。

當初前秦苻堅失敗的時候,王猛的孫子王鎮惡來投奔東晉,被任命為臨澧縣令。王鎮惡騎馬不咋在行,拉弓力氣也小,但他很有謀略,做事果斷,還喜歡談論軍事和國家大事。有人把王鎮惡推薦給劉裕,劉裕跟他一聊,特彆滿意,就留他住下了。第二天早上,劉裕對身邊的人說:“我就聽說將門出虎將,王鎮惡還真是這樣。”馬上就任命他為中軍參軍。

這時候,恒山發生了山崩。

夏天四月,乞伏乾歸到了枹罕,留下世子乞伏熾磐鎮守,收攏了兩萬部眾,把都城遷到度堅山。

這期間,雷電擊中了北魏天安殿的東牆。北魏皇帝拓跋珪心裡膈應,就讓左校用衝車把東、西牆都給毀了。原來,拓跋珪長期吃寒食散,時間一長,藥勁發作,他這人變得特彆煩躁,喜怒無常,到這會兒更嚴重了。而且各種災異現象頻繁出現,占卜的人大多說會在身邊發生緊急變故。拓跋珪又愁又悶,心神不寧,有時候好幾天不吃飯,有時候通宵不睡覺,一個人翻來覆去地想這輩子的成敗得失,嘴裡還自言自語說個不停。他懷疑身邊的大臣和侍從都不可信,每次百官上前奏事,他就想起人家以前的過錯,抬手就把人殺了;其他人要是臉色有變化,或者呼吸不平穩,或者走路姿勢不對,或者說話有點差錯,他都覺得人家心裡有鬼,表現在了外麵,常常親手把人打死,死的人都扔在天安殿前。朝廷裡的人都覺得自己命都保不住,百官隻求勉強保命,也沒人互相監督管事了;盜賊在大街上明目張膽地橫行,大街小巷都沒什麼人了。拓跋珪也知道這情況,還說:“我故意放縱才這樣的,等過了災年,再好好整治。”當時,大臣們都怕被治罪,大多不敢主動親近拓跋珪,隻有著作郎崔浩,一直勤勤懇懇,有時候一整天都不回家。崔浩是吏部尚書崔宏的兒子。崔宏從來沒違抗過旨意,也不阿諛奉承,所以他們父子倆是少數沒被拓跋珪整治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夏王劉勃勃率領兩萬騎兵攻打後秦,搶走了平涼七千多戶雜胡,進駐依力川。

己巳日,劉裕從建康出發,率領水軍從淮河進入泗水。五月,到了下邳,把船艦和輜重留下,步行進軍到琅邪。一路上每到一處就修築城池,留下士兵把守。有人就問劉裕:“要是燕國人把大峴山的險要堵住,或者堅壁清野,咱們大軍深入進去,不光白忙活,可能連回來都回不來,這可咋整?”劉裕說:“我都想好了。鮮卑人貪心,沒什麼長遠打算,前進就想著搶東西,後退又舍不得莊稼,他們覺得咱們孤軍深入,堅持不了多久,最多就是前進占據臨朐,後退守住廣固,肯定不會守著險要的地方,也不會堅壁清野,我跟你們打包票。”

南燕皇帝慕容超聽說東晉派兵來了,就召集大臣們開會商量。征虜將軍公孫五樓說:“東晉的兵輕快果敢,就喜歡速戰速決,咱們不能跟他們正麵硬剛。應該占據大峴山,不讓他們進來,拖上一段時間,消磨他們的銳氣,然後再慢慢挑選兩千精銳騎兵,沿著海邊向南,截斷他們的糧道,另外再讓段暉率領兗州的軍隊,順著山往東,前後夾擊,這是上策。或者命令各地官員依著險要地勢堅守,除了留下必要的物資儲備,其他的都燒光,把莊稼也割了,讓敵人沒東西可用,他們遠道而來沒吃的,想打仗又打不著,不出一個月,就能輕鬆製服他們,這是中策。要是放敵人進了大峴山,出城跟他們硬拚,這就是下策了。”慕容超說:“今年歲星在齊地,按照天道推算,咱們不戰就能獲勝。從雙方形勢看,他們遠道而來,疲憊不堪,肯定堅持不了多久。咱們占據五州之地,百姓富足,還有上萬的精銳騎兵,麥子、莊稼漫山遍野都是,乾嘛要割莊稼、遷百姓,自己削弱自己呢!不如放他們進大峴山,用咱們的精銳騎兵去蹂躪他們,還怕打不贏嗎!”輔國將軍廣寧王賀賴盧苦苦勸說,慕容超就是不聽。賀賴盧退出來後對公孫五樓說:“要是真這麼乾,亡國就沒幾天了!”太尉桂林王慕容鎮說:“陛下您要是覺得騎兵在平地作戰有利,那就應該出大峴山迎戰,就算打輸了,還能退守,可彆放敵人進大峴山,自己放棄險要地勢啊。”慕容超還是不聽。慕容鎮出來後,對韓訁卓說:“主上既不願意迎戰擊退敵人,又不肯遷百姓、清野,把敵人放進腹地,坐著等人家來圍攻,跟劉璋簡直一模一樣。今年國家要是滅亡,我肯定會死戰到底。您是中原的讀書人,恐怕又要被蠻夷統治了。”慕容超聽說這話,氣得不行,把慕容鎮關進了監獄。然後他調集莒、梁父的守軍,修整城牆,挑選兵馬,準備迎戰。

【內核解讀】

義熙五年公元409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極具戲劇性的一年。這一年,南燕的貪婪、後秦的內亂、北魏的動蕩與劉裕的崛起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亂世爭雄的生動畫卷。透過史書記載的諸多事件,我們既能看到政權興衰的偶然與必然,也能窺見人性在權力博弈中的複雜呈現。

南燕:短視決策加速亡國倒計時

南燕主慕容超的一係列操作,堪稱“亡國教科書”級彆的反麵案例。他因“太樂不備”就動起劫掠晉人補充伎樂的念頭,暴露了偏安政權的短視與奢靡。領軍將軍韓訁卓的勸諫切中要害——“先帝以舊京傾覆,戢翼三齊”,此時南燕應休養生息、伺機恢複,而非主動招惹強鄰。但慕容超一句“我計已定,不與卿言”,將剛愎自用演繹到極致。

慕容超的錯誤決策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南燕的權力結構深度綁定。侍中五樓專權,“宗親並居顯要,王公內外無不憚之”,甚至出現“欲得侯,事五樓”的民謠,可見朝堂已被腐敗侵蝕。當桂林王鎮直言劫掠行為“為國結怨,何功而封”時,慕容超不僅不聽,反而將其下獄,徹底堵塞了言路。

麵對劉裕北伐的軍事壓力,南燕內部曾有清晰的戰略規劃:公孫五樓提出的“據險疲敵、斷糧夾擊”上策,本可利用大峴天險有效阻擊晉軍。但慕容超既迷信“歲星居齊”的天道祥瑞,又固執認為“鐵騎萬群,麥禾布野”無需堅壁清野,最終選擇“縱敵入峴”的下策。這種對軍事地理的無知、對對手實力的誤判,本質上是權力傲慢催生的戰略盲動。正如桂林王鎮所言,其行為“酷似劉璋”,將國家推向“延敵入腹,坐待攻圍”的絕境。南燕的覆滅雖未在當年完成,但慕容超在義熙五年的每一次決策,都在為亡國倒計時按下加速鍵。

後秦:內亂與外患中的衰敗軌跡

後秦在這一年深陷內外交困的泥潭,其困境源於權力繼承的隱患與統治集團的分裂。秦王姚興之弟姚衝謀逆,雖因狄伯支反對未遂,卻以鴆殺同僚、最終被賜死的結局,暴露了後秦宗室的權力傾軋。這種內部動蕩直接削弱了國家的凝聚力,使其在應對外部挑戰時力不從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與南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後秦太子姚泓在平叛中的表現展現出難得的清醒。劉厥作亂被平定後,諸將請求“露布表功”,姚泓卻自責“不能式遏寇逆,當責躬請罪”,拒絕誇大功績。這種自省意識在亂世中尤為可貴,但僅憑個人品質難以挽救整個政權的頹勢。後秦同時麵臨夏王勃勃的侵擾與乞伏乾歸父子的離心,戰略空間不斷被壓縮,逐步走向衰敗。

北魏:君主失常引發的統治危機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精神狀態惡化,成為影響北魏國運的關鍵變量。史載其“服寒食散,久之,藥發,性多躁擾,忿怒無常”,這種因藥物副作用導致的精神失常,演變為對群臣的無差彆殺戮——“顏色變動、鼻息不調、步趨失節、言辭差繆”皆可能招致殺身之禍。朝堂之上“人不自保,百官苟免,莫相督攝;盜賊公行”,統治秩序瀕臨崩潰。

拓跋珪所謂“朕故縱之使然,待過災年,當更清治之”的辯解,更像是失控後的自我合理化。值得注意的是,在人人自危的環境中,著作郎崔浩“恭勤不懈,或終日不歸”,其父崔宏“未嘗忤旨,亦不諂諛”,父子二人獨得保全,既體現了官僚群體在亂世中的生存智慧,也暗示了北魏統治集團內部仍有理性力量在維係基本運轉。但君主的失常終究為北魏埋下隱患,為後續的權力更迭埋下伏筆。

劉裕:崛起前夜的戰略布局與人才儲備

義熙五年成為劉裕軍事生涯的重要轉折點,其北伐南燕的決策展現了超越時人的戰略眼光。當“朝議皆以為不可”時,劉裕力排眾議,堅持出兵,這種決斷力源於對南燕弱點的精準判斷——“鮮卑貪婪,不知遠計,進利虜獲,退惜禾苗”,預言其“必不能守險清野”。後續戰事發展證明了他的洞察力,也奠定了其在東晉政權中的核心地位。

劉裕的成功不僅在於戰略判斷,更在於人才發掘。他對王鎮惡的破格任用——“吾聞將門有將,鎮惡信然”,體現了識人之明。王鎮惡“騎乘非長,關弓甚弱,而有謀略,善果斷”的特質,恰好彌補了劉裕集團在戰略規劃層麵的需求,為後續的軍事擴張儲備了關鍵人才。從抗表北伐到啟用新人,劉裕在這一年完成了從地方將領到時代主角的身份轉換。

結語:亂世中的決策邏輯與曆史啟示

義熙五年的曆史事件,清晰展現了亂世政權的生存法則:決策層的戰略眼光、權力結構的健康程度、核心人才的任用機製,共同決定著政權的興衰走向。南燕因短視與專權加速滅亡,後秦因內耗與外患逐步衰落,北魏因君主失常陷入危機,而劉裕憑借精準判斷與人才布局開啟崛起之路。

曆史的吊詭之處在於,每個政權都曾有過正確選擇的機會:南燕可以堅守天險,後秦可以整合內部,北魏可以穩定統治。但權力的傲慢、利益的糾葛、人性的弱點,最終將它們推向了各自的宿命。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這個皇帝不僅擺爛,還沒有素質 閨蜜變婆媳?倆寡婦聯手製霸八零 我,有間客棧是怪異 病弱美人在詭異世界封神 幫人求子,卻險喜當爹! 以聲吻心 暴君:開局召喚典韋 斬神原神:神隕同盟 靈魂手帳2 詭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