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緊跟著李漁,轉過一個彎,果然,國醫堂就在近前。
抬眼望去,經典徽派建築的門樓下,懸掛著“國醫堂”三個鎏金大字,在朝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
大門的兩側是一副對聯,紫紅色的檀木上雕刻的祖母綠色字體格外醒目。
上聯是“國醫華堂承仲景準繩”,下聯是“杏林名圃師南陽典則”。
進入大廳,則是一條條掛號候診的長龍,秩序井然。
張景不禁感慨,果然是沒對比就沒有傷害。
單就這波患者的數量來看,明德堂從開業至今,所有醫生的門診量加起來恐怕也不及一半。
突然間,張景發現這家國醫堂的全稱為“國醫堂中醫門診部甲子市分店”。
甲子市?
這麼奇怪的一個城市名,現實中彆說是省會了,全國也絕對找不出。
看來,係統果然是設計了一個虛擬的城市。
隻是,一切都模擬得如此的逼真,不得不令人歎為觀止。
李漁見張景愣在那裡半晌不動,忍不住小聲催促道:“小張,彆磨蹭了,抓緊時間,我還要介紹一位師姐給你認識呢。”
師姐?
張景一聽,竟然有點小期待。
也不知道她跟師多長時間了,醫術水平如何?
以後能有個可以相互切磋的同門,對自己醫術的進步應該幫助不小。
很快,就來到位於二樓的診室,標牌上寫著:李漁主治中醫師。
張景又掃了一眼門口懸掛著的醫生簡介,起首第一行就寫著:李漁,青年中醫專家,劉老學術傳承人……
劉老?
僅僅這個名字,就亮瞎了他的鈦合金狗眼。
劉老是經方派的代表人物,當今隻要研究傷寒的,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劉老不僅善用經方,而且將古方今用,收到了顯著的療效,也將經方學推上了一個新高度。
此外,劉老在教學、臨床之餘,筆耕不輟,寫了大量的著作,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傷寒論十四講》、《傷寒論詮解》、《傷寒契要》、《傷寒論通俗講話》、《經方臨證指南》等30餘部,先後發表中醫學術論文110餘篇,在中醫界享有崇高地位。
想不到李漁年紀輕輕,竟然這樣大有來頭。
張景很慚愧,當初自己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小張,怎麼又發呆了?快來認識一下師姐吧。”李漁臉色微沉。
心道:這小夥子咋回事,怎麼感覺有點呆頭呆腦,不太聰明的樣子。
張景這才回過神來,連忙抬眼看去。
隻見一個年齡和自己一般大,梳著馬尾辮的女孩,此時正盯著他看。
眼睛很大很亮,但眼神似乎有點怪怪的。
“你好!我叫李思萌。”女孩大大方方地伸出了右手。
倒是張景,畢竟第一次和女孩子握手,難免略微有些不自然。
伸手輕輕握了兩下便立刻鬆開,微笑道:“師姐您好,我叫張景。”
李思萌被眼前這個麵容清秀,略顯靦腆的大男孩吸引住了,嬌笑道:“小哥哥,彆這麼客氣,叫我思萌就行。”
“思萌,嚴肅點!”一旁的李漁輕聲嗬斥。
李思萌這才收住笑容,有些不情願的嘟囔了句:“知道啦,師父。”
張景也覺得這女孩確實有點輕浮,真搞不懂李漁怎麼會收這樣一個徒弟。
“好啦,思萌,你趕緊帶師弟去找件工作服,馬上要開診了!”
張景於是根據李思萌的指引,去更衣室穿好了白大褂。
再次回到診室的時候,李漁已然落座。
李思萌也拿著本子和筆,端坐在他的左後方。
看見張景來了,李漁指了指右邊的方凳。
“小張,坐這裡,待會兒患者來了,你先給號號脈。”
張景一聽,頓時有些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