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話的功夫,第二位患者已經坐到了診桌的對麵。
這是一位年輕女性,和前一位男患者隻穿了件襯衣截然不同。還沒到冬天,竟已穿上了厚厚的羽絨服。
即便如此,仍不時打著哆嗦,而且時不時吸下鼻子。
張景心裡很清楚,這是典型的惡寒表現。
李漁將病曆本遞給張景。
張景接過一看,體溫一欄寫著39度8。
不禁心下一凜:如此高的體溫,竟然畏寒如斯,而且額頭未見一滴汗珠,這種情況還真是不多見。
李漁仍然沒讓女患者開口描述病情,直接先摸上了脈。
過了好一會兒,才緩緩說道:“脈浮數。”
接下來,又開始進行舌診。
一邊仔細觀察,一邊口中念念有詞:“舌質淡,苔薄白。”
說完後,扭頭問張景:“單從目前知道的情況來看,根據你的初步診斷,最有可能是什麼病證?”
張景信心滿滿:“根據《傷寒論》第一條: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患者有脈浮,和明顯惡寒表現,應為太陽病。”
“屬於什麼證呢?”李漁追問。
“……應該為太陽傷寒證。”張景想了想,回答道。
李漁仍是不予置評,又接著問李思萌:“你認為呢?”
“我……我認為是太陽中風證。”李思萌其實根本沒多想,隻是為了跟張景抬杠。
“思萌,先說說你的分析吧。”李漁微微皺眉。
“患者女性,舌質淡……又怕冷明顯,說明體質弱……體弱則易表氣虧虛,是為太陽表虛證,即太陽中風證,方宜桂枝湯。”李思萌由於準備不足,一開始有點緊張,不過後麵倒是越說越自信。
“張醫生,你的診斷依據呢?”李漁又回過頭來問張景。
“有汗與無汗以及發熱之勢,都可作為太陽傷寒與太陽中風的鑒彆要點。該患者惡寒明顯,穿衣甚多仍未見汗出,且體溫高至近40度,寒邪閉表明顯。故可初步診斷為太陽傷寒證,不過還需結合問診後,方能最終確定。”
“很好,如果讓你問診,第一個想問的內容是什麼?”
“問病後出汗的情況。”
“理由呢?”
“太陽中風和太陽傷寒都為風寒襲表,營衛失調所致。均以發熱、頭痛、惡風寒、脈浮為基本證候。但中風證基本病機為衛陽不固,營陰失守,以汗出、脈浮緩為特點,而傷寒證的基本病機是衛陽被遏,營陰鬱滯,以無汗、脈浮緊為特點。故,有汗或者無汗,可作為辨證太陽傷寒還是太陽中風的核心要點。”
“老師,我有異議。”李思萌突然插進話來。
“有疑問再好好讀讀《傷寒論》去。”李漁瞟了她一眼,沒好氣地說。
緊接著,話鋒一轉:“張醫生,我來問診,你繼續記錄病案。高熱之時,身體一定很不舒服,儘快開出藥方,彆讓患者久等。”
通過詢問病史,知道這位女患者來自一個礦區,前幾天不幸染上流感,從此高熱不退。
先吃西藥抗流感的感冒藥,沒有效果。
然後又服用銀翹散,桑菊飲顆粒等中成藥,不僅無效,反而頭痛、渾身關節疼痛的症狀明顯加劇。
張景在病曆本上認真記錄著:患者,女,28歲,主訴發熱惡寒、頭身疼痛3天。緣於外感時邪疫毒,服西藥無效,複服辛涼解表、清熱解毒之中成藥後,症反加劇。現體溫39度8,鼻塞,少許清涕,一直未有汗出,納呆,二便可。查:舌質淡,苔薄白,脈浮數。診斷:太陽傷寒證。
“嗯,開處方吧。”李漁看後點了點頭,對著張景說道。